北京最美门楼砖雕在这儿!|它的主人竟然和姚家园有关!|北京地铁3号线站名掌故5

文化   2024-12-27 09:02   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关注公众号加星标
      总撰稿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小强)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2662文章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开通一条线,欢腾半座城。”这句话,可用来形容12月15日,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开通时的“盛况”。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年底前按时“上新”,已经成为近年来市民百姓期待的“彩蛋”。但像地铁3号线这般受关注的,仍不多见。

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西起东四十条,东到东坝北站,途径东坝、东坝南、姚家园、朝阳站、石佛营、朝阳公园、团结湖、工人体育场等站点,共10个站点。历经67年,北京地铁的拼图上终于有3号线了!您说,这能不让北京市民欢欣鼓舞吗!

说到北京地铁3号线的这些站点,姚家园、石佛营都是历史悠久的地方,那您知道姚家园、石佛营地名的由来吗?您知道姚家园、石佛营当年都有哪些清代著名官员葬在这里吗?那在姚家园地区,又有哪些地名和这些坟茔主人有关呢?

姚家园曾有古墓,主人留下北京最美门楼砖雕!

北京地铁3号线有姚家园一站,那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据《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记载:姚家园原来是因为有一个姚家园村而得名。相传,成村前有一姚姓大户在这里跑马圈地,划为姚氏墓地,定名姚家园,成村后就成了这个名字,并一直沿用至今。上世纪70年代,将村南部的原板桥村、和尚坟两个自然村并入姚家园村,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大村。当年的姚家园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而现在,这里早就成为了成熟社区。沿着青年路,南有朝阳大悦城,北有姚家园万象汇,中间还有朝阳体育中心、京城体育休闲公园,早就是高楼大厦林立、深受青年人喜欢的时尚文体商圈。并且,美食餐馆也是一家挨着一家,成为潮流时髦地段。不过,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原来的姚家园地区,最为出名的就是这里遍布坟地,其中可不乏名门大户的阴宅墓地。其中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清末的广州将军凤山墓,一位是清初的醉公,清朝第四代睿亲王塞勒。

咱们先说这座清末广州将军凤山墓。墓主凤山是汉军镶白旗人,姓刘,字禹门,曾任副都统,宣统三年,也就是公元1911年任广州将军.就是在这一年,他在广州,被革命党炸死。不过,在姚家园,凤山墓已经荡然无存了,倒是他的宅地二道门的砖雕,近年来成了网红打卡地,被誉为是北京最美门楼砖雕,您知道是在哪儿吗?告诉您,这就是东棉花胡同15号,凤山将军原住宅二道门的砖雕。

东棉花胡同15号宅的内宅门,为中西合璧式的拱形券门,门上砖雕精细,雕有花卉、走兽、吉祥图案。门为拱圆形,高4米余,宽2.5米左右。从金刚墙以上均为砖雕,上刻花卉走兽,顶部有朝天栏杆,栏板上雕岁寒三友松、竹、梅,拱门外两侧雕有多宝阁,阁内雕有暗八仙图案。这座拱门位于老式四合院的二门位置,系民国初期建成,拱门周身雕满繁复华丽的纹饰,形制高大气派,此院即为清末官员凤山故宅。



凤山早年以举人袭佐领,后来逐步升迁为参领,总办东安巡捕分局。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法国人在他辖境用刀伤中国商民,被绑赴东安巡捕分局,凤山依照刑律处理了法国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擢升副都统,1907年升任西安将军,仍留北京治军。宣统三年闰六月丁巳(1911年),凤山由荆州将军调任广州将军,没启程而武昌起义爆发。广东的革命党聚集香港,谋攻广东省城广州。众人劝阻凤山赴广州,凤山则称:“吾大臣也,不可不奉诏。”遂赴广州。将到广州时,两广总督及广东布政使、按察使以下官员皆不敢出迎,有人还劝他最好微服先入城,勿重蹈广州将军孚琦被革命党人温生才刺杀的覆辙,但凤山未同意。1911年10月25日中午,凤山由舆卫导行,行至南关仓前直街,革命党人李沛基在成记洋货店顶楼投掷炸弹,当场将凤山炸死,遗体体无完肤。据说,当年凤山在北京的原宅很大,几乎占满胡同的东半部分。到了民国初年由于家道败落,其后人便将房屋分割出售,其中的15号院现在就成了中国科学院的宿舍。而这二道门的拱门砖雕得以保存真是万幸,现在也被列为北京市的重点保护文物了。当然,这个院落的门口写有“谢绝参观”的字条,不过这砖雕真的是特别的精美,所以我个人建议您啊,要想参观一定要趁着没人的时候进去,抓紧时间看,看完马上要离开,别找麻烦。

姚家园曾是贯彻婚姻法的试点村!

现在姚家园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可在当年是遍布坟茔。其中还有好几座蒙古坟砖塔,还存有蒙古文墓志碑,当然,现在您是看不到了,因为墓丘与砖塔都已经被平覆了。

2015年,在姚家园村内建设北京市第二中学朝阳学校的地块上,发现并挖掘各类古代遗迹56处。其中墓葬55座、祭祀坑1座。发掘面积413平方米,发掘铜钱、陶罐、发簪、青花瓷瓶等多种随葬品。墓葬属不同时期,上限至辽代,还有清代家族墓园及近现代墓葬。

想当年,姚家园地区除了坟茔以外,也是一个聚集人群的村落,估计可能会有很多大户人家的看坟户繁衍发展。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姚家园还因为搞贯彻新《婚姻法》试点,而被北京日报报道。

如果您熟悉当年的评剧《刘巧儿》《小女婿》等等经典名剧,一定了解当年贯彻新《婚姻法》农村地区发生的诸多故事。而当年姚家园能成为试点,可见成绩不一般。

《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当时全国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婚姻法》,成为一种“运动”。北京市曾在朝阳区,当时还称为东郊区的姚家园村搞贯彻《婚姻法》的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北京日报的报道还原了当时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结婚的情形。

这篇报道中说:本市东郊区姚家园村经过贯彻婚姻法运动的试点工作,村里出现了男女自由来往,家庭纠纷大为减少的新气象。

以前,姚家园村的老年人和一般作父母的,大都看不惯青年男女在一起活动,连村民校男女合班上课也有意见。甚至村里有的青年人,一见民校的男教师晚上下课送女教师回家,也大惊小怪地在背后嘀嘀咕咕。因此,村里的男女青年对在一起活动有顾虑,怕落闲话,所以自由恋爱结婚的极少。

贯彻婚姻法后,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姚家园村男女青年公开进行自由恋爱的已有十一对,其中四对已经结了婚。

报道最后说:现在的姚家园村,初步形成了改善家庭关系的新风气。以前,婆媳之间、夫妻之间闹纠纷的很多村政府整天忙于调解家庭纠纷。近一个多月来,村政府连一起要求调解家庭纠纷的案件都没受理过。村长谢宽高兴地说:“通过贯彻婚姻法可好啦,村政府如今可以集中精力搞生产了。”

关于石佛营地名掌故,请您收听音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一起传播京味文化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新闻资讯 | 线下活动 |  私聊北京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
行走大北京,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传播京味文化,说说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每早6点,每晚11点~12点,《徐徐道来话北京》,咱们天天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