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这天为啥要喝粥?​|​天子大蜡八和今天的腊八节没关系!|岁时北京03腊八节

文化   文化   2025-01-07 08:10   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关注公众号加星标

总撰稿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小强)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2285篇文章
今天推送图文与音频内容不同,更多完整内容,点击音频!
腊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所以,我们也在这一天,为大家奉献上本节目北京风俗系列岁时北京的第三期。我们会从各种书籍中,为大家讲述诸多地道的真正属于北京的腊八节的传统节日风俗。

那说到腊八节,书中到底都是怎么描述这一天的风俗的?北京的高碑店、原崇文区、京西门头沟和京北延庆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老北京人,在腊八这一天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

腊八节这天为啥要喝粥?


提到腊八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在这一天要喝“腊八粥”,但人们在一开始并没有喝腊八粥的习惯,直到唐宋时期,喝腊八粥才逐渐成为人们在腊八这一天内所遵从的最为重要的一项传统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说法有很多种,但流传最广的一种是与佛教和释迦牟尼有关。据传释迦牟尼在放弃王位继承人的身份前往民间修行之后,某一天因修行过度劳累而昏倒在了河边,被一位姑娘看到后用泉水煮掺杂了水果与杂粮的粥饭喂给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获救后继续在树下打坐,并在十二月八日这一天悟道成功。


为了纪念这件事,人们把这一天称为“成道节”,而各地佛寺也会举行诵经活动并用水果杂粮煮粥以施于善男信女。


至今腊八节施粥还是很多寺庙的传统

佛门中人认为喝了腊八粥就可以得到佛祖的庇佑,因此腊八粥又被称为“福寿粥”、“佛粥”等。

我国人民在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相传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将每年的十二月改为腊月,关于把岁末定为腊月的原因,《祀记》做出了相关诠释: “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和“蜡”都是古时的祭祀活动,“腊”是祭祀祖先的意思,“蜡”指的是祭祀百神,这两种祭祀习俗都是在农历十二月施行的,因此人们将十二月称作腊月。

就腊八粥的食物原料来看,宋代周密曾说腊八粥由胡桃、松子、乳蕈、梅、栗等做的粥为腊八粥,但这还不算详细,在《燕京岁时记》中说腊八粥是由白米、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至少有二十多种原材料煮成,味道香甜而营养丰富。


天子大蜡八和今天的腊八节没关系!



精彩瞬间



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宝臣先生所著的《北京风俗史》一书记载:在中国古代,冬天的岁时节令是比较少的,其中的一个被称为“腊”,又称“腊日”,因为“腊”往往是在农历的十二月,故而十二月也就被称为“腊月”。早在先秦时期,“腊日”就受到朝野各阶层的重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到了宋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十分普遍,于是“腊八”节就越传越广泛,逐渐取代“腊日”而成为腊月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时至今日,“腊八”节的标志性食品——腊八粥居然发展成为人们的一款快餐食品。


在古代,人们没有规范汉字的观念,腊月的“腊”字有时又写作蜡烛的“蜡”。在《礼记》这本书中,就已经第一次出现了“天子大蜡八”的文字,但是,与“腊八”节的腊八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据汉代著名学者郑玄的解释,“大蜡八”是指人们在进行祭祀活动时的八个祭祀对象。这也被称为“八蜡”,并在各地建有蜡庙。这是古时腊月祭祀神的祠庙。所称八蜡即与农事有关的八种神:一为先啬神,即炎帝神农氏;二为司啬神,即农神后稷;三为农,即职掌田地之神田畯;四为邮表畷神,邮为田间庐舍,表为田间道路,畷是田土疆界;五为猫虎神,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六为堤坊神,祝愿土反()其宅,水归其壑;七为水庸神,即城市保护神城隍;八为昆虫神,即蝗螟之属,祈求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和今天腊月初八为腊八节没有关系。如果祭前的野兽很多,剩下来的肉类用盐或酱腌渍,再放到通风处风干称腊味。这在《周礼》《周易》中,早有肉甫腊味的记载,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肉,称为腊肉

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诵经纪念,相延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要活动,祭祀的神主要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等。 

人们在腊日及其前后举行的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到了宋代,腊八节已经开始盛行,于是在人们互相馈赠的礼物中,又增加了腊八粥。

明清以来的北京,民间百姓在过腊八节时的主要馈赠礼品就是腊八粥。在明代,“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槌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等煮粥,供佛圣前,户牖[yǒu ]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这是《酌中志》里的记载。到了清代,震钧的《天咫偶闻》中记载,北京的风俗,是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都杂煮豆米为粥,还要加上榛子、栗子、菱角等等,多达好几十种。并且煮完的粥是呈朱红颜色的。大家互相馈赠腊八粥的时候,还要将枣泥堆成寿星、八仙之类的造型,摆到盘子里。统治者也适应了民间的习俗,在腊八节煮好腊八粥以赐臣下。“十二月初八日,为一大节,俗所谓腊八是也。宫廷极重此节,雍和熬腊八粥,则派王公大臣监视,而大员且有腊八粥之赐者,又必须以清晨觐见,碰响头谢恩”。这是《清稗类钞》中的记载,说的多清楚。

当然,人们在过完腊八节之后,不久就到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节令,新一年的岁时节令又重新开始了。您注意,清朝时,过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不是二十三。


京东高碑店人熬腊八粥比赛谁最早!



精彩瞬间



在《节日与时代—北京高碑店村对传统民俗节日的记忆》一书中,记载了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在腊八节的风俗,大体上和咱们前面讲的差不多,但也有独特的风俗部分。

腊八这一天,高碑店人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都要早早的起来熬腊八粥。高碑店人也相信“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先红尖”的讲究。烟囱冒烟代表家里不愁吃不愁喝。黑锅冷灶烟囱里能有烟冒出来吗?

高碑店人熬制腊八粥的原料都是自己地里生长的。由于腊八节传承已久,高碑店人种地的时候,每年都要考虑种一些与腊八粥有关的粮食。像高粱、黄黏米和各类豆子等,玉米是高碑店离不开的粮作物,且家家都有枣树。再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搜罗多品种杂粮,有条件的还要加上栗子、桂圆等原料。腊八粥的用料依各家的家庭情况而定,多寡不拘,没有一定的标准。

按照高碑店的风俗,腊八粥不单是自家吃,还讲究送人。熬好腊八粥,给近邻街坊送上一碗,表示邻里之间的友好和祝福。

熬制腊八粥讲究赶早,送腊八粥也不能太晚。最迟不能过午。


老崇文人过腊八有一家发财的粮店!



精彩瞬间



清末民国间,帝制土崩瓦解,民国初建后又换届频频,政府南迁,时局动荡,由于这些社会的大原因,人们的腊八习俗也有了一些变化。

如清代皇族载濂因“庚子事变”而丢爵位,革职在家闭门思过,家道急剧衰落,几乎到了窘迫的境地,后来等到他的孙子毓岩出生时,一切荣华富贵都已是昨日黄花,“过节不过节已没有什么区别啦”。后来居住方庄小区的毓岩先生对朋友说:“人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谁知道死要脸面,生撑门面的有支出无进项的坐吃山空是什么滋味。”这以后他和姐姐毓菊英、兄长毓岱是由他的叔父溥修抚养生活,这样的家境自然是可想而知,更哪有那王府细粥的奢华。

日伪时期的腊八粥品种也不甚丰富,有的只是象征地集各类杂粮米豆勉强为之,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实行粮油及油料作物统购统销的定量供销政策,但有心计的家庭主妇仍有意识地将一些腊八粥中可用的东西,如花生、栗子等留存到腊八节熬粥用。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书中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产品展览会。”

从腊八到大年三十的这20天里,是崇文门外南河漕“米祝家”发财的日子,祝家所有的粮店都在这期间备足了货源、以满足民众之需,自己也从中大赚一笔。

京西门头沟过腊八节熬杏板粥!


在张守玉所著的《京西山区民俗》一书中,记载了北京门头沟山区居民过腊八粥的一些风俗,虽然大体上和北京城里的很相像,但也有很多京西地区的独特风俗。

在爨底下村,熬制的腊八粥以当地的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用小米、玉米、高粱米,各种豆子,加杏仁、核桃仁、枣等干果熬制而成。因为潭柘寺地区产杏多,当地熬制的腊八粥多加入杏仁,所以这里的腊八粥也叫杏板粥。(原书中为杏板粥,疑为杏饭粥之误。)腊八除熬腊八粥外,还有用米醋泡腊八蒜的习俗。板桥村熬腊八粥,村民之间相互赠送,互相品尝,共同分享,品尝一年的五谷丰登。田庄村吃黄米粘粥,这也叫腊八粥,预兆下年的到来。当地还有句话:尝尝黄米粘不粘,准备春节大团圆。

京西熬制的腊八粥有很多种,如果讲究粥的颜色,深色杂豆一概不用,只是江米、薏米仁、菱角米、鸡头米、白小豆、白虹豆,熬出的粥雪亮透明,质地精细;放在碗中或盛到粥盆里,辅之桃脯、杏脯、苹果脯和桂圆肉、荔枝肉、金丝蜜枣、杂红的瓜子仁、青梅、瓜条等,这叫做粥果,还要摆出图案和花样来,称之“八宝粥”,更是别具风味,美不胜收。

门头沟地区,腊八也泡腊八蒜。头天晚上,蒜去皮,装在坛子里,初八早晨灌入米醋,密封坛口,放在较暖和的屋角。正月初一拂晓吃饺子时,打开坛口,满屋子醋蒜香。腊八醋沾饺子,配以碧绿的醋蒜,风味独特,清爽适口,吃了大鱼大肉之后,更是解腻。

此外,门头沟张家村在腊八这一天人们可都去河边或有水的地方打冰,把冰块放在门口两旁,剩余的冰块放在水棚里,意思是说天气已进入寒冷的季节,常言道,腊七腊八冻死俩仨,,提示人们要加强自身防寒衣物,确保健康。

至于京北延庆区腊八这一天有哪些不同的风俗,还请您收听今天的节目。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一起传播京味文化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新闻资讯 线下活动 |  私聊北京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

行走大北京,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小强讲北京”听听号,收听更多小强老师最新动态及最新节目信息。

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传播京味文化,说说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每早6点,每晚11点~12点,《徐徐道来话北京》,咱们天天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