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温医大一附院李晟医生被害的事件震惊了全网。人们纷纷在发出惋惜、感叹,以及对行凶者的谴责。中国医师协会,浙江省医师协会,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团体,或者一些相关的一些机构也发表了相关的悼文和谴责。
在惋惜如此医术精良,并时刻为患者着想的医生遇害身亡的同时,这背后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深思。
我,作为一个从医40多年,技术职务达到二级教授的老医生。关于此次事件,我有好几个问题我没有想通。我先列出几个既已成事实,但又让我疑惑的点。
第一,凶手是一个患者的丈夫,据说他对妻子的手术的效果存在着怀疑,所以他去行凶了。
第二,凶手行凶以后马上就跳楼自杀了,但有没有死,现在没有得到正式的公布。那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一场杀医案很有可能会出三条人命。
第三,李晟医生不是当事医生。凶手进入医院以后,直接对根本不认识他的李晟医生下了手,这里面有多大的绝望?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还有一点,也是最让我抱不平的一点。李晟医生,从现在的资料来看,作为医生已经30年了,那么也就是说,他现在应该在50岁。作为一个50岁左右的医生,因为没有考出硕士的文凭,就永远不可能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我也不知道该作何评价,我只能呵呵一笑,难道我们的医生临床专业水平只能用硕士或者博士的文凭来体现吗?我做了快30年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我并不认为一个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会比拥有硕博士文凭的医生水平差。
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的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的医生,包括到我浙大一院科室的,很多刚来的医生临床水平根本就不够。我曾经讲过,我们评职称体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评的应当是临床业务水平,而不是评学术水平。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李晟医生遇害时是下午一点十多分,当时他已经看了70多个病人。那么我们很简单的去算一下,就算他70个病人,他八点钟上班到下午一点。70个病人,平均每位患者看诊时间为四分钟。
下午1点,5小时,70个病人,每个病人4分钟。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却体现了一个医生的无奈。据我所知,或者我的亲身经历,主治医师在门诊是不限号的,更何况一个医术水平很高的主治医生。他的号一定是一号难求,且不断去加号。面对如此规则,医生只能妥协,虽然已经很疲惫了,但李晟医生仍无怨言的为每一位门诊的病人看病。我请问,这合理吗?好医生就是这样被保护的吗?
以上我所表述的,是我从这个案子当中看到的一些因素,甚至可以说是表面的现象。那我们来看看事件的背后—“医疗的纠结”。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北京大学的研究医疗社会保险的一位叫李玲的教授,她说了很多深刻的观点。她在采访中说出来的一些事情,确实振聋发聩,引人深思。特别作为我这样的一个局中人,深感她分析的深刻性。
下一篇推文中,我将结合她的观点来谈一谈现如今的医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