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晟医生被害,看医疗的纠结(2) | 毅言毅行61期

文摘   健康   2024-07-21 14:38   浙江  

第一部分我们先来谈谈医院,什么是医院?大家眼中的医院,就是把一些医疗的专业的人才专用的设备结合在一起,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场所。但现在从我的角度看来,医院似乎已经变味了,甚至有些医院已经有些偏离了救死扶伤的宗旨。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医院非常热衷于一种排行榜。例如综合医院水平排行榜,专科医院水平排行榜,甚至还有医院营收排行榜。当然很抱歉,我也是国内很多医疗排行榜的评审专家,也参与过许多排行榜的投票。我非常想说一说在网上已经沸沸扬扬的“医院业务营收排行榜”,我经常说的就是“医院自己的GDP。中国最大的一家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家医院现在有15000个床位一年的业务收入量到300多亿,而且据称郑大附属第一医院正在不断扩建,又将增加几千床位。所以我很惊讶,我们的老百姓真的需要那么大型的医院吗?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浙江省有两家医院,一年的业务量也达到100多亿,接近150亿左右,同样拥有很多的院区。似乎大医院的水平已经和业务量挂上钩了。


为什么医院要靠业务量,李玲教授讲的很清楚,我们国家在财政上对医院的支持已经不到10%。也就是说任何一家医院想要去发展都需要由医院自身的能量和生产力去供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医院就趋向于追求业务收入。

而且现在更大的一个趋势是,各大型医院都在往地市甚至县在扩展。我经常去一些地市或县医院做交流,他们告诉我:哎呀,我们某某儿童医院,或者我们的妇产医院,或者我们的人民医院,那都归某某大学医院了。叫某某大学附属医院,或某某县的院区。那么这样的扩张对各地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生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呢?我记得有一个地方的领导跟我说起过,他说,他们这家大医院进来,我们是很欢迎的,但意味着我们县曾经优势的专科和医院会被彻底摧毁,我们要重新建立。而且我们在未来五到八年以内,就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所以医院的盲目的扩张到底对我们的医疗发展有没有什么好处?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还有一点,大家都知道,像我们大学附属医院,现在没有博士学位,你是进不了临床的,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规定什么时候开始的。非得要有硕士以上学位能升副高,博士以上的学位有升正高的资格。现在还不是说你有资格,你就可以升上去。因为还有很多的科研,还有许多的论文,所以让我们的许多的医生疲于奔命,而且根本没有时间来提高临床业务水平。

在医院这个方面,我们现在经常有患者感受到所谓的过度检查,过度的治疗,为什么?一方面有我们医生临床水平不够,缺少实践机会,导致自己没有把握隐藏在背后的,实际上是检查和治疗费用已经和业务量挂上钩了,虽然我国三声五令禁止此种行为,但试问哪家医院真正做到了?正因为这样的挂钩,导致了我们的医疗费用大幅度的增长。李林教授说出来的数据也让我们也非常惊讶,发达国家一年人均去医院三到四次,我们中国是七到八次,可不要忘了,我们可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增加市值就意味着增加50亿人次的就医,所以我们的医院的门诊大厅门庭若市。

在医院的问题里面还有一点,医院里的药物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不能加价出售。李玲教授算过这笔账,一个药房至少一千到两千万,因为我的药物要备用的,损耗的都是自己的,人员的工资都要自己发的。因为不能加钱,一分钱不能加,也就是这是个净亏单位,净亏的部门,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好多的医院里面缺乏贵重的药物。比如说一个肿瘤药物摔在地上了,摔破了2万块钱,你说这钱谁出。这个也就是医院现在的药房里面的药的品种明显减少的一个大的原因。

第二个部分,我们来谈谈医生。所谓医生,就是应用所学习到的医学专业知识为患了病的个体或者群体进行诊断、治疗的专业工作人员。我非常想强调的是,医生这个行业是一个高投入的,高强度的一个职业我们参加高考,18周岁,本科学了医,临床读五年。硕士深造,继续读三年。在现如今医生岗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读博士已经成了必选项。博士少则五年毕业,多则七年以上。

也就是说我们一个真正在大医院里面的医生能够做到患者面前看诊,基本上都应该在30周岁左右了。那么他们从学校出来,从实验室、研究室出来已经到了一个30岁左右的年龄,进入到社会,他马上就会感受到社会的压力。这种社会的压力包括结婚生育,买房买车,回馈父母。特别是父母给他付了十多年的学费,生活费。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到了医院以后没有压力了吗?不是的,医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因为医疗知识翻新太快。医疗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提高他自己的医疗水平。

所以许多医生一进入医院就是个压力山大的人。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真的足够尊重医生吗?不尊重,首先我们把医生作为服务员。我们的有些病人会不合理的向医生批评,医生面对的压力就就难以想象了我记得前两天有个视频说医生在上班的时候查手机进行百度好像被大家一致的谴责,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也查,我到现在还得查。为什么要查?我专业知识不用查,几十年下来了,滚瓜烂熟了,问题在什么?现在某一种药物有几十个药厂在生产。我们很多病人报给我药物,但说的是药物的厂家,这商品名我怎么知道?

我们医生变成了服务员,我们的患者可以随意的指责医生,并且随时投诉。我刚刚看到一个视频,只要你投诉,医疗单位就得对你应付,而应付的首先第一条就是要医生做出检查,无论医生对和错,这点我深有体会。20多年以前,我诊的病人一大堆,有一个女的病人进来要去插队,我说你没有特殊情况,大家都跟你一样的,有的病不比你轻的。你才40岁左右对不对?人家七八十岁的都在外面还等着呢。那个人咣咣拍我桌子,最后把自己手上戴的那个玉镯给拍断了拍断了以后就投诉我。我后来被上级的相关管理部门叫去,要我写检讨。我当时年轻的时候,这种检讨我不写,我宁可不干医生,我辞职不干了我是做医生的,不是来做奴隶的但是我们现在呢?抓医院里面的一些问题,对医生进行无端的指责,要求医生去检讨,去妥善处理好患者的各种要求。包括这一次为什么这个人拿医生来气,而且上来就使用极端的手段,我个人妄加推测,这个人已经投诉过了,肯定是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所以这就是医生的委屈,我也曾经在美国阶段性的工作了有很多我问过美国的医生,包括一些大学的医院,也包括了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就相当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我问过他们的医生,我说你们那么多病人,你不着急吗?这位美国医生和我说我们能急什么,我要加班了,院长就骂我了。院长你能解决多少算多少,我可不想把你这个医生的命给我搭进去。不知道大家了解过没有,调查过没有,我们有多少医生能够得到完整的双休?网上有的视频很感人一个医生手术完了以后,连迈进电梯的脚步都迈不开了,在电梯口就坐在地上,沉沉的睡去。


我看了也很心痛,哎,我也是医生嘛,但问题在于什么?谁让他这么干的?谁允许他这么干的?谁那么不关心他?我记得十年以前,我去休斯顿的美国儿童精神卫生研究中心,有一种检查,只有一家单位可以做,导致他们积压了很多待检测的样本。我说哎,你们把它加快一点,那么多病人等着你呢。他说加快了是对病人的不负责,加快可能会导致检测质量不合格,出纰漏。我说那你们加班去检测吗,他们回答我说,不可能!我需要完整的休息,来保证我在今后50年还能为患者,为家庭,为自己尽责。我并不是说美国好,但在保护医生身心健康的问题上,我们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最后第三个,我想说说我们的患者。我们的患者其实也是很可怜的一个群体,因为我们的科普工作的不够到位,我们的患者大部分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是一个很盲目的甚至一点都不了解所以呢,因为害怕和对自己疾病的不了解,他们就都会去大医院,而不是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但这也有客观的原因,因为社区医院的的这种结构性的问题,社区医院的医生确实对重大的一些疾病缺乏识别的能力,但是大家要清楚,大家有90%的疾病是可以在社区医院治疗的。特别是在杭州,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社区医院会挂有某某大医院的分院的牌子。但问题是什么?你上级医院不是带着技术下去,而带了院区和管理制度下去,基层医疗的人员疲于写总结,写报告和迎接上级单位的交流和视察,反而没有了进修的机会,所以患者对社区医院就失去了信任,也不会相信他们会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患者还有一种无奈,想要将疾病的各种问题都去向医生问清楚。这种要求其实是合理的,但问题又出来了我们没有助理门诊病人又那么多,我没有时间给你解释一些可能出现又可能不出现的情况。我们有的患者甚至可以问一个小时的问题,我说你要这么问下去,三天三夜我都回答不了。但这种情况也好解决,如果我们的基层医疗工作者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患者也不用大热天非要挂个专家号,好几百块,排一上午队,只为了问几分钟问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患者也是很可怜,还有一患者摸不清头脑,我哪些检查该做,哪些检查不该做他只看到的是什么我付出了多少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觉得钱用的差不多了,毛病没治好,而这些钱里面好多都是不能报销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大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有的病人对我们医生有意见,我是能够充分理解,但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的舆论的导向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的责任又归咎给给了我们医生,那么医生就受了很大的委屈。

讲完了这个三个方面,也许一漏万,但也是我对现今医疗的一些看法吧,这个医疗的纠结都让我们很迷茫。我希望在未来社会的医患矛盾不要再那么激烈,医患处理矛盾也不要那么激烈。我也希望国家有专门的部门可以妥善处理医患矛盾。

在最后,让我们一起缅怀李晟医生。


—END—


涤心谷
关注涤心谷,关注家校心理健康。这里有权威的心理专家,前沿的心理知识,有趣的热点解读,最新的行业动态。解你心结,助你心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