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鸡娃”,这就是个伪命题

文摘   2024-07-01 17:02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三年前,杭州心悦健康发表的一篇文章,在近期,意外地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讨论。文章中,一位父亲对教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孩子平凡生活的接纳,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时间过去了三年

为什么“鸡娃”一词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呢?

因为它触及了大家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期望,且不被时空所束缚,不断蔓延。

在当今社会与现代教育中,“学历”二字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重要标准。尽管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推行素质教育,并教育孩子们:学习好不代表成功,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学习不好不代表不会在其他方面闪光。

然而,好玩的是,学校对于老师的招聘条件却是,985、211、双一流院校优先。

随着互联网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会发现,你只要点开教育类内容,大数据就会将其他家长文章和视频中的焦虑传播给你。网络上的孩子们荣誉无数,考试成绩也很好,看到这些孩子光明的未来,很多家长就会拿其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

学习好的叫“牛娃”,奥数好的叫“奥娃”,英语好的叫“英娃”,而我的孩子呢?可能是葫芦娃里的“六娃”,因为一到学习就隐身。

鸡娃式教育的双方其实都是受害人。

除了社会原因之外,还有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原因,特别是家长的补偿心理和代际传递。家长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和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例如,有些家长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高压教育,他们可能不自觉地将这种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就是吃了教育的亏才导致今天的局面,就会加倍将缺失的教育弥补给孩子,以寻求心理安慰。

这种集体性焦虑和恐慌式抢跑的心态,不仅影响了家长的心理健康,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孩子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可能会形成一种"学习是为了满足家长期望"的心态,而非出于内在的兴趣和动力。这种外在动机的学习方式,很难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和逃避。


如何科学的“鸡娃”呢?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鸡娃”是一种过度,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成年人压力大了会崩溃,更何况是心智和压力管理能力不成熟的孩子。长时间鸡娃轻则社交圈子减少,家庭关系紧张,其他方面能力被抑制。重则焦虑抑郁,心理疾病产生。

就像之前有个心理医生说过:“你给孩子施加的学习压力,很有可能会变为医院的病例”

那不“鸡娃”,如何科学教育孩子呢?

科学教育方法强调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例如,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些活动的兴趣,比如绘画、音乐或科学实验,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环境,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如果孩子对绘画感兴趣,家长可以提供各种绘画材料,鼓励孩子自由创作,同时参与艺术工作坊或课程,以提高技能和拓宽视野。在数学学习中,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烹饪时的量度或家庭旅行的预算规划,来教授数学概念,使学习变得生动和实用。此外,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故事书、讨论新闻事件或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孩子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还能发展全面的能力和价值观,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万变不离其宗,孩子有动机,学习自然好。


杭州心悦健康七月专家排班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涤心谷
关注涤心谷,关注家校心理健康。这里有权威的心理专家,前沿的心理知识,有趣的热点解读,最新的行业动态。解你心结,助你心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