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策划】体育荣耀|不止冠军,中大排球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百科   2024-11-07 09:00   广东  

决赛赛后

(黄天贻 摄)


文 | 陈郁涛、阮文汐、姚怡茜


6月8日晚10时许,中山大学南校园新体育馆内,所有人屏住了呼吸——中大男排和复旦男排的第三场鏖战即将分出胜负。


在第三局末,中大男排凭借9号陈化珂的连续发球得分率先拿到赛点。紧接着,3号施磊的发球造成了复旦男排的混乱,对手的扣球打在网带上发生变向,中大男排两名队员连续的飞身倒地救球化解险情,后排陈化珂迎着并不到位的二传果断选择扣向复旦队后场,25-22!中大拿下了第三场比赛的胜利,用全国冠军为中山大学的百年校庆献上一份厚礼。


透过体育馆内漫天的彩带和欢呼,我们看到了中大男排这一年的成熟与进步,也看到了排球文化在中大校园内悄然生长。


提前一年的准备


夺冠的故事还要从去年开始说起。经历了2022-2023年CUVA(高水平组)总决赛半决赛的饮恨,中大男排于暑期在威海重新集结。一个月的封闭集训,针对球队以往的比赛表现,教练组着重在身体素质上加大了训练量,队员们除了日常的吃饭休息,其余时间都在训练场上度过。提起那段集训的日子,队员考鑫回忆到,“集训的时候一周(有)六天要练身体。我以前特别不爱练身体的,只要一练身体我就偷懒。但练过之后,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只有一个好的身体才会让你把技术发挥出来、保持状态。”在考鑫看来,以往的比赛有时鏖战到决胜局,队员们很难再保持较高的水准,“到后面球的质量都会下降,都顶不住。”


“在威海集训了一个月,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个质的变化。”这是考鑫的总结,也是队员们的感慨。


21年至今,中大男排始终是CUVA(高水平组)全国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但几年来始终功亏一篑,去年更是在与老对手南昌大学、复旦大学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主教练刘思华深知,要想更进一步,就必须付出比争冠对手更多的努力。除了身体上的训练,中大男排也加强了其他细节上的训练。


李润铭教练的加入,给中大男排带来了新的比赛技战术和比赛风格。球员时代的李润铭曾担任中国男排主力二传,退役后来到中山大学男排教练组。在队员曾浩林看来,“(新教练)带来了比较先进的一些训练风格,更看重一些技术,让我们运用自己的特长(去打球)。”


变化体现在细节中。队员考鑫提到:“比如说你进攻时面对对方拦网,教练是让我们拓宽扣球的思路,看到哪里有空间就打哪里,让我们进攻的风格和线路都更多元了。”除此之外,中大男排加强了接发球、拦网手型的训练,同时吸取以往经验,针对重点对手的特点进行了更有针对性和对抗性的训练。


除了技战术、体能方面的训练,刘思华教练还特别注重队员们的心理建设。从开赛第一站的南方赛区,刘思华教练就一直关注队员们的心态,也通过赛前的分析让队员们更加自信,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处理状态和心态的波动,更敢于放开打,丢掉包袱。


更加成熟的团队


今年与去年的一大变化,还体现在阵容当中。在带队多年的主教练刘思华看来,今年的队伍可以用“成熟”二字概括。二传作为场上攻防转换的枢纽,这个位置除了对技术能力的高要求之外,还需要队员们丰富的比赛经验和场上意识。去年球队当中的二传宋晨阳、副攻徐鑫还是大一新生,经过一年比赛训练的积累和磨合,已经成长为球队的中流砥柱。同时,去年各个位置队员间水平略有参差,个别位置的队员实力和稳定性有所欠缺。今年球队补强增强了整体的进攻强度和稳定性,每个位置都有较强的替补,增强了球队整体的战术空间,也给首发球员带来压力和动力,中大男排队内形成了很好的氛围。


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并不容易,球队需要在各个阶段的比赛中脱颖而出。2023-2024年赛季,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赛事分为省赛、大区赛(赛区)、二十四强赛和总决赛三个部分,三个阶段环环相扣,逐一递进。


这支成熟的球队,在今年的比赛中遭遇多场鏖战,但始终能够顶住压力,做出回应。回顾今年一路的征程,几名队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全国赛中与中国药科大学的遭遇战。


这是全国赛小组赛的第二轮,中大男排迎来中国药科大学的挑战。首局比赛,药科大发挥出色,在拦防环节几乎做到完美,以25:21先下一城。队长考鑫回想起这局比赛时坦言:“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打了,我打一个他们拦一个,不管怎么打都打不死……说实话场上的队员没有人会想被换下去,但我当时跟教练说赶紧换人吧”。好在中大男排稳住阵脚,以23:25、22:25、28:30的比分有惊无险地逆转取胜,但整场比赛也仅净胜3分。


谈及这一场比赛,主教练刘思华认为,与药科大的比赛队员们有这么强的落差感,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队员们没有正视对手,没有摆好位置与心态,输球的时候自己渴望控制场面,但又还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


急躁的心态对于年轻的球员来说是一件常事,啃下了这些硬仗,会让球队更加成熟。作为CUVA的强队,其他球队与中大男排交手时,常常抱着冲击的心态来挑战,因而很多时候能够超水平发挥,逆风局在这一个赛季当中,是家常便饭。


“遇到这样的对手对于球队是一件好事,平时我们教练训练、开准备会,怎么提出要求都不管用,(队员们)必须经历过才长记性,才有经验教训,问题出现得越早越好,(我们)才有时间来解决问题。”刘思华教练认为,“对手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往往都会超水平发挥。失误是正常的,输球也是正常的,拼几分算几分。但这也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从全国赛的小组出线后,带着对于冠军的渴望,中大男排再次突破自我。在全国赛的半决赛当中,面对去年南方大区赛曾经战胜过自己的南昌大学,中大男排在细节上更胜一筹,三局比赛虽然比分胶着,但最后都是中大男排取胜。25:22,25:23,25:23,中大男排以3-0的比分击败对手,拿到了2023-2024年CUVA的总决赛的入场券,将迎战的是另一个老对手复旦男排。中山大学先客后主,第三场的比赛(如果需要)场地则设置在前两场小分占优的球队的主场。


圆梦总决赛


总决赛的第一场,中大男排客场作战。决胜局经历了争议判罚之后以14:16惜败,大比分2:3先输一场。


第二场比赛中大男排回归南校区主场作战,直落三局拿下胜利,也凭借小分优势将第三场比赛留在了中大。6月8日的第三场总决赛将决定今年冠军的归属。精彩的比赛也点燃了中大同学们的热情,各校区总决赛第三场的观看门票尤为抢手,领取的队伍大排长龙。


6月8日晚,总决赛的第三场如期而至。开局阶段,复旦大学在连续拦网得分,将比分拉开。中大男排教练组及时换人,用8号屈炜杰换下首发的12号宋晨阳,给予宋晨阳调整时间的同时也改变场上的进攻节奏。


换人策略十分奏效,中大男排开始咬住比分。第一局比赛过半,中大男排的主攻11号贾宇琛进攻屡次受阻。教练组察觉到了他的焦急,用7号陈鹏换下贾宇琛。陈鹏作为大一的新人,替补上场后,凭借出色的进攻帮助球队缩小了分差。在队长考鑫看来,“如果陈鹏不上的话,第一局肯定就输了。”回忆起临危受命的场景,陈鹏坦言,“当时没想太多,能让球队得分也好,争取时间让琛哥调整状态也好,我要尽力做到最好。”


几次关键的换人

(阮文汐 制)


经过几次关键的调整,中大男排在拉锯中摸清楚了对手攻防的套路,场上节奏逐渐被中大男排主导。第一局末,4号考鑫用发球和一攻连下三分帮助中大男排以25:23拿下首局。


比赛进入第二局,中大男排凭借施磊出色的发球能力与队伍有条不紊的配合打开局面。随后二传宋晨阳用组织调动帮助两位主攻手陈化珂与贾宇琛连续得分。中大男排以25:16的比分拿下第二局。


第三局比赛,背水一战的复旦男排采取较为激进的战术连连得分,中大男排则通过稳扎稳打的球风咬住比分。关键时刻,陈化珂出色的发球彻底扭转场上局势。比赛尾声,复旦男排的扣球在网带上发生变向,贾宇琛与宋晨阳连续扑救接力将球救回场中,但球的位置不利于进攻。陈化珂没有犹豫,从后场起跳,打出一记无可挑剔的后三重扣。25:21!中大男排捧起本次CUVA总决赛的冠军奖杯,在百年校庆之际为母校献上最珍贵的礼物!

9号陈化珂在比赛中发球

(黄天贻 摄)


中大校园的排球文化


除了中大男排,中大女排(高水平组)的实力也在CUVA当中名列前茅,在今年5月份落下帷幕的女子组赛事中,中大女排以七胜一负的战绩夺得季军。如果说这些荣誉代表的是中大高水平排球的精益求精,那么校园内排球场的火爆则是这项运动在中大生根发芽的最好体现。在中大,每年都会举办康乐杯(前身为“五四杯”,至今已举办四十余届)、阳月杯等校园排球赛事。康乐杯排球赛通常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举行,而阳月杯排球赛一般在4月至5月举行。对于同学们而言,这就是属于他们的“总决赛”。这些赛事既是各院系同学们各显身手的广阔舞台,也是同学们培养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的重要机会,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都能看见他们记录下的飒爽英姿和团队风采。


政务女排合照

(政务女排队员 何香泉)


王怡迪同学在校园集市上看到生科大类排球队的招募帖时,距离“康乐杯”比赛仅剩几天。尽管她从未尝试过二传的位置,对自己的技术也缺乏信心,但对比赛的渴望促使内向的她主动联系、加入了球队。


但现实是残酷的,基础薄弱且缺乏训练的她在场上表现得惨不忍睹。“我把能犯的错误都犯了,而且反反复复地犯错”怡迪回忆道,“直到决赛,我的表现才堪堪算‘初具人形’”。


虽然怡迪在中大打球的第一个学期实在是“兵荒马乱”,但队友们的包容和信任,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以及观摩中大高水平女排训练的经历激励着她磕磕绊绊地坚持打下去。最终,她和队友们一起拿下康乐杯新生组的冠军。三年后的今天,她不仅在排球技术、组织能力和心理素质上都得到了磨炼,还收获了遍布各学院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对此她感叹:“实际上,我早已忘记了喜欢上排球的那个瞬间,但我的热爱却可以延绵不绝”。


怀抱着这份热爱,怡迪在转入政务院并了解院内并没有排球队后,便毅然决定组建政务院排球队。成功招募到第一批队员后,她花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去完成报备申请、购买器材、预约场地等初期准备。虽然程序繁琐,好在有辅导员、院领导和排球协会的指导与支持,政务女排顺利成立。更大的困难,发生在后续的训练当中。


队员们的排球基础不同、进步速度不同、性格存在差异,这需要她在日常训练时考虑球队的整体进度和训练时间。比赛时赛场状况多变,对手风格不一,又使得她得及时规划战术、调整球队状态并协调比赛时间……繁重的工作和对结果的期待常常使她面临着强大的心理压力。幸运的是,怡迪并非孤军奋战,她拥有着师兄、同伴们的训练支援和朋友们的精神疗愈,同时队员们积极配合、认真训练,整个球队坚定而团结地进步。


作为政务院排球队的一员,何香泉同学在谈到令她印象深刻的比赛经历时,回忆起了“逸仙杯”校园排球比赛中的一场“逆风局”。球队在前期比分落后,似乎怎么打都不顺手。但没有人气馁,而是认真听取队长的战术安排,密切合作、相互打气。一次次不服输的跳跃和击球似乎在赛场上凝聚出了一双无形的手,一点点扭转着场上的局面,最终球队合力拿下了比赛胜利。在香泉看来,比起顺风顺水,“逆风局”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拼劲,其中迸发出的无限凝聚力和激情是她永远难以忘怀的。


两年来,怡迪见证着政务女排的成长,见证着很多队员从零基础慢慢进步,从拘谨到彼此支撑,从因好奇或体育章而来到真心喜欢上排球,这是她作为院队队长所收获的珍宝。多年来,排球运动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明白“遗憾不应该是沮丧的理由”,相信“坚持不懈终有一日可以抵达目标”,这是排球运动给予所有心怀热爱的同学的珍宝。


“加入排协更像是一种传承”


当然,排球比赛不仅需要激情与活力,还需要规则与秩序。所有比赛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井然有序的协调和安排,排球协会便担任着秩序维护者的重要角色。中大排协通过举办各种赛事,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工作人员们用自己的付出表达对排球的热爱。


“于我而言,加入排协更像是一种传承”,前北校园排球协会会长郑远国同学说。郑远国在高中时期和朋友设立了高中第一个排球社团,体会到排球运动中,运动员和裁判员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进入中山大学后,他便通过师姐的引荐加入了排协。从运动员向裁判员的转变,为他提供了从另一个视角参与排球运动的机会。


他的工作在外人看来似乎有点繁琐和枯燥。在北校排协工作期间,他需要负责安排赛程、培训并招募裁判和司线员、联系老师和场馆工作人员安排比赛场地、向下级部长分发任务。排协的日常工作中时常充斥着琐碎的文书工作、反复的交流协调和复杂的资源调度,往往都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依然很高兴能“用别的方式为自己喜爱的运动出一份力”。


在中大,排协不仅是组织方和协调方,通过赛事将每个球队和每个喜欢排球的同学联系起来;还是桥梁和网络,听取并反映同学们的希望和诉求,为校园日常排球活动的优化做出努力。就在上个学期,北校排协为同学们申请了更多场地,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场难求的问题。同时,通过各校区排球协会的宣传和组织,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并参与这项运动。可以说,排协的工作促进了中大排球运动的良性发展。


东校排协的同学在比赛中

(姚怡茜 摄)


如今,排球文化早已在中大校园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对于许多同学来说,排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每天傍晚,排球场上总能看到许多前来“打野”的同学们。对于他们来说,每晚的野球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了日常。或许没有正规的裁判,没有严格的计分,也没有名次与荣誉,但大家在排球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成为了中大排球文化最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校园体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对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个人品格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排球作为中大校园体育的代表之一,得到了学校领导、学校各级部门、各院系的大力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次决赛的现场,学校领导悉数出席,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后记


在国庆期间举办的第二十届“超级竹林杯”(中山)全国高校与港澳精英排球邀请赛冠军中,中大男排在决赛先丢一局的不利情况下逆转对手,再添一冠。回顾中大男排的这一年,除了身体素质的训练,技战术的打磨之外,球队的的独特气质和底蕴也在悄然形成,成为了球队打逆风局、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法宝之一。


新学期以来,中大男排的训练量不减反增。一方面,冠军属于过去,球队需要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更进一步;另一方面,三位主力的退役也给球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重新磨合阵容,找到每个人最合适的节奏,提升个人技战术水平,中大男排需要将接力棒传递给新生的力量。同样的,在校园当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有基础的、没有基础的同学,在机缘巧合之中爱上排球,在一次次的击球、拦网、扣杀当中,将中大的排球文化传播下去。


-END-


指导老师 | 刘颂杰

编辑 | 丁子珊

排版 | 欧阳淑桢

初审 | 刘颂杰 毛万熙

复审 | 钟智锦

 终审 | 郑军庆 


谷河青年
广州大学城,谷河从中大校园穿流而过。谷河之畔,我们起于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白楼。如布谷清脆的鸣叫,“谷河青年”给你带来亲切、好看、有温度的新闻。专业、深度的品质,在年轻热血的基因里自由绽放。在这块我们共有的新闻家园里,希望你找到自己的归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