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策划】全球校友 | 律界翘楚杨长缨:以恒志应万变,用专业连通国际

百科   2024-11-21 14:00   广东  


全球校友

1924——2024

适逢中山大学一百周年校庆,谷河青年特别推出“全球校友”系列策划。在中山大学的百年历程中,无数校友奔赴世界各地,发扬中大精神,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搭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桥梁。本系列报道将讲述中大学子海外奋斗的峥嵘岁月和激荡风云,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煌煌篇章。






本期人物简介



杨长缨,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中山大学法律系,现为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的公司部合伙人、大中华业务主席,以及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代理部前全球副主席,中山大学香港校友联合会会长。早年曾帮助中国人寿、中国银行、中国电力、中国金茂、中信证券等大型中国央企,近年帮助携程、快手、极兔等著名新经济企业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在公司香港上市及合规、收购与合并等法律业务领域深耕近30多年。职业生涯中获奖丰富,包括亚洲最佳证券律师、亚洲十五佳女律师、年度中国法律市场精英律师等业界大奖。







采写 | 赵冬雪、姚怡茜、黄越


“我喜欢做梦,也喜欢追逐梦想”——在中山大学2014届法学院的学生毕业典礼上,杨长缨作为校友代表向刚刚毕业的师弟师妹们表达祝贺,并分享人生经验。10年后,有着端庄文雅气质的杨长缨已经担任中山大学香港校友联合会会长,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从个人的筑梦之路,到汇聚起更多的力量来建设融合、创新的未来图景,一路艰辛,一路坚毅。


今年恰逢中大百年校庆,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谷河青年」记者邀请杨长缨校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杨长缨校友向「谷河青年」分享了她与中大的美好回忆以及她的逐梦旅途。


杨长缨正在为论坛开展致辞

(图源:中山大学香港校友联合会公众号)


01

中大情缘:从学生到教师


高考可以说是杨长缨人生进程中的一个分水岭。受中文系教授父亲的影响,杨长缨从小热爱文学作品和写作,她的中学理想是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但是父亲的一番话,让她的人生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杨长缨的父亲年轻时曾任报社总编辑,拨乱反正后在大学教中国文学,亲眼见证了法律在中国的起步。“父亲和我说,中国改革开放刚起步,国家在经济和法律方面需要更多的人才,你应该选择法律或经济专业,而中文可以作为一个业余兴趣。”听从父亲的建议,杨长缨报考了中山大学法律学系,并被成功录取。


1981年是中山大学法律学系复办的第二年,也是杨长缨在中大法律学系求学的第一年。彼时的教学环境与如今有很大差距,中大法律学系的老师是从全国各地调配过来的,因为缺乏正规出版的教材,学生们大多使用老师亲手编写的讲义。杨长缨回忆,老师们一边编制教学规划和课程设置,一边结合各种书籍自编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修改教材,还会时常与同学们交流探讨,教学相长。“悉心教学、睿智幽默、治学严谨”,是老师们留给杨长缨最深刻的印象。


从文学到法学,从感性到理性,杨长缨在思考与学习方式上经历了不小的转变。这一过程并不简单,但是经验丰富的老师与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她在求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教我们法理基础的吴世宦老师,是法治系统工程的开拓者,黎学玲老师、程信和老师则在涉外经济法领域颇有建树,他们授课认真严谨,帮助我学到了大量的法律知识”,历经四十多年,杨长缨仍然记得老师的名字和教诲,老师们对法律体系、法律制度建立过程及法学理论的阐释,激发起包括她在内的一众学生对法律的兴趣。自开始学习法律知识起,杨长缨便求学若渴,抓住一切时间刻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法律基础,并在毕业后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研究生。


40多年之后,中山大学南校园出现了很多变化,不变的是康乐园的红砖绿瓦,而多年后重游故地时,杨长缨还是很怀念上世纪80年代南校园的“简雅和清丽”,怀念铺满校园的一条条林荫小路,怀念行走在校园中轴线——怀士堂、中山铜像和惺亭之间的惬意时光。


康乐园的岁月静好是她美好的青春回忆,她感慨道,“我当时在中大比较活跃”,作为班上的文体委员,她积极参加、组织文艺体育活动,排球队、篮球队、田径队都能看见杨长缨的身影,虽然她只是学校篮球队的后备队员,常常“坐冷板凳”,但她依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加校际篮球比赛,争取为学校争光。“最美校园”的清幽美丽让当时的她能全身心沉浸到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中,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杨长缨2014年作为校友代表参加学校毕业典礼的发言

(图源:受访者)


研究生毕业后,杨长缨的梦想是在大学里教书育人。在众多就业选择中,她唯独钟爱康乐园。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处在初建阶段,许多法律仍在制定过程中,法律人才供不应求,培养法律人才的教资力量也较为薄弱,杨长缨希望自己能够为中国法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于是她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梦想,回到中山大学法律学系,并进入经济法教研室,教书育人,赓续培育英才的理想。


杨长缨初任老师时年龄很小,与她的第一批学生的年龄相差无几,微小的年龄差距和亲和力,拉近了她与学生们的距离,使她能够很好地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这是杨长缨在教师生涯中唯一担任过班主任的班级,学生们都很尊敬她,有些甚至和她成为了好朋友,至今她仍然和班级的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杨长缨参加中山大学全球校友会会长论坛(右二)

(图源:受访者)


02

身份转换:重新开始的律师生涯  


在中大经济法教研室任教后不久,杨长缨便因为家庭原因移居到香港。遗憾的是,由于当时香港与内地在教学语言和法律体系上存在差异,她无法马上进入香港的大学教书。但是,她凭借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中国律师资格,被一家香港律师事务聘为中国法律顾问,为外商投资中国提供法律服务。


工作很顺利,生活也慢慢趋于稳定安逸,但杨长缨并不满足于此。她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成为香港律师。这是一个需要从头开始的转变。她给的理由出乎意料的简单——“无论在哪里,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来到香港,就应该学习香港法律,成为一个香港律师”。


成为一名香港律师,对于在中国大陆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的杨长缨来说并非易事。中国大陆采取以成文法为主的大陆法,香港则保留了案例法为主的普通法体系,两个法律体系的具体案例与法律条款差异较大。因此,系统庞大的香港法律知识体系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掌握。更重要的是,在香港主权回归之前,在香港取得律师资格必须要经过正规法律基础学习和两年的实习律师过程,即使已经具备中国律师资格,也没有捷径可走。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杨长缨在得到她先生的支持下,毅然决定放弃目前的舒适生活,从头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在香港大学法学院学习,就这样坚持了三年时间。


由于港大是全英文教学和考试,开始时她读得并不轻松,一要恶补英语,二要适应普通法的教育方式,三要兼顾律师楼的工作……可谓困难重重,最初的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但是她好强的自尊心告诉她不能退缩,要“咬紧牙关,拼命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坚定与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以及在中大读书时就打好的知识基础,杨长缨慢慢适应了学习模式,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香港回归中国的时代背景下,香港律师制度改革,有中国大陆律师资格和香港法律学习基础的杨长缨,不仅直接获得考试资格,而且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第一批以中国律师身份考取香港律师身份的律师,并获得了顶尖国际律所的聘任,直接成为香港律师的她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对于杨长缨而言,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破茧成蝶”,她还要完成更多的转变。


杨长缨参加专题讨论(右二)

(图源:受访者)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蕴含着很多的机遇与挑战,而工作语言的变化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对杨长缨而言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小至给客户写一封信,大至参加一场重要的签约谈判,杨长缨都需要虚心学习,刻苦努力,不断调整心态来适应新的变化。


那时还没有电子通讯,经常需要用信件、传真等传统的通讯工具与客户沟通,开会谈判后还得形成合同以及其他的交易文件,很多文件都是英文的,对她的专业英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刚开始写信和改文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我常常加班到深夜。但我一直相信勤能补拙,虚心学习才会进步。信函和文件常常要修改很多次,幸运的是我的supervisor(指导者)十分耐心,给了我很多专业的意见,让我能不断通过修改文件提高专业水平”,杨长缨回忆道,“没有他们的耐心指导,我不会提升这么快。”


如今,成为了国际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的杨长缨,仍然对修改信函这些“小事”记忆深刻。她认为正是这些细节刻画出了她心中律师最重要的品质——“正直,认真,专业,负责”。因此她也不断对自己的律师们说:“基本功和工作态度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专业基础不扎实,工作态度不认真负责,就很难给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面对环境带来的变化,心态的调整同样重要。与教师工作相比,更加考验“实战能力”的律师工作,需要以“服务”而非“学术探讨”的方式与客户沟通,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意味着,法律知识不再只是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工具,要求杨长缨更加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个方案、每一句措辞。与中国法律顾问的工作相比,国际律师所的工作还要求她形成独到的全球视野——不论是面对改革开放,还是当前的“大变局”,她都要去适应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环境,调整心态,用开放、包容和乐观的态度应对挑战。


03

坚毅逐梦:用专业连通国际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仲裁中心的香港在回归祖国怀抱后,成为了连接中外合作的桥梁。乘着改革的春风,外商投资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步伐开始加快。


彼时的杨长缨已经结束在香港大学的法律学习。以往积累的业务知识和学习经验告诉她,她想要的未来是一个更大的图景,而如何实现它和香港金融环境分不开。她注意到香港国际法律业务的巨大需求缺口,婉拒了尚有挽留之意的香港本地律师事务所,转向了世界顶级律师事务所——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幸运的是,一切努力与坚毅都赢来了认可——直接以中国律师身份考取香港律师资格的杨长缨跳过了两年实习期,被直接聘用为律师。


成为国际商业律师,是梦想道路的开端;成为一名优秀且具有专业素质的国际商业律师,道阻且长。当时中国和香港证券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杨长缨抓住一切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和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机遇。每个项目都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她全力吸取知识和经验,发挥专业特长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做律师一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对于律师来说,每一个新项目的出现都意味着快速的适应与新的学习,为此,杨长缨经常为工作加班到深夜,甚至周末假期也不例外。


杨长缨参加中大香港校友会活动

(图源:受访者)


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大学讲师时期积累的表达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杨长缨快速成长。2003年香港爆发非典时,杨长缨的团队参与了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美国同时上市的项目,这是首个由四家保荐人、六个律所共同参与的大型海外上市项目,须同时符合美国和香港上市要求,面临许多前所未遇的上市监管和招股书披露的问题。杨长缨等人从香港到北京参加启动大会,满满一屋子上百个人,由于担心病毒的传染,都不太敢和其他人交谈。好在当时的启动大会只是一个誓师动员大会,大家各自表态对成功完成项目的承诺就结束了。后来为了避免往返飞行带来的感染风险影响项目执行,杨长缨团队参加完项目启动大会后就留在了北京,“由于疫情严重,当时我们住的东方君悦大酒店几乎没有人了,空荡荡的餐厅常常就只剩我们团队一桌人,我们自娱自乐地说把场包了”。


一个月后,北京疫情加剧,杨长缨和团队不得已迅速飞回香港,继续远程参与项目,日以继夜地参与电话会议、准备文件。在这异常艰难的环境下,大家依旧保持乐观,并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被这样的氛围鼓舞到,杨长缨和团队其他成员同心协力,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方案,他们在短短七八个月的时间里,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两地上市项目,使其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IPO项目,中国人寿保险也因此跻身世界最大保险公司之列。


职业梦想的图景还在由杨长缨一点点书写。经过多年的奋斗努力,杨长缨很快成长为安理第一个中国本土背景的合伙人,之后又跟从英国背景的安理转至美国背景的瑞生国际律师事务所,担任大中华区业务主席,并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许多企业界项目和资本市场项目,建立了卓越的声誉,成为非常受客户敬重的律师。


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杨长缨不只是孤军奋战,家人的关怀与支持化作她一往无前的勇气。很多次,因为家庭与事业的矛盾,让杨长缨感觉到疲累,过重的工作负担总让人忽视对家庭幸福和生活的享受,她尝试通过脸书前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著作《向前一步》(Lean In)找答案,尽量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取舍和平衡,所幸家人给予足够的理解支持。


2016年杨长缨获亚洲最佳证券律师奖(中间)

(图源:受访者)


“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个有国内背景的香港律师职业发展的最好时代”,杨长缨坦言,香港律师在未来仍然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地缘政治日趋复杂、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市场瞬息万变的环境下,香港律师正成为大湾区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在去年的中山大学粤港澳校友论坛上,作为会长的杨长缨和校友们重点探讨如何以香港为纽带和桥梁,应对不同领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作为一位中大校友,还是一位香港律师,我们背靠祖国,面对世界,需做好沟通的桥梁,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发挥自己的才干,为国家发展献一份绵薄之力。” 


百年是中大历史长河的一个里程碑,作为南天一柱的一流学府,母校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作为中大学子,见证了母校的辉煌时刻,我感觉非常骄傲,祝愿亲爱的母校百年华诞生日快乐!并祝下一个百年再谱壮丽华章!



-END-


指导老师 | 毛万熙

排版 | 蔡琳娜

编辑 | 周佳玲

初审 | 毛万熙

复审 | 钟智锦

终审 | 郑军庆


谷河青年
广州大学城,谷河从中大校园穿流而过。谷河之畔,我们起于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白楼。如布谷清脆的鸣叫,“谷河青年”给你带来亲切、好看、有温度的新闻。专业、深度的品质,在年轻热血的基因里自由绽放。在这块我们共有的新闻家园里,希望你找到自己的归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