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场到博主,一位非典型营销人的转型
余静,中山大学公共关系管理硕士,“品牌出海S姐”IP主理人、有才华MCN出海合伙人、前上市公司市场总经理;前C轮科技公司市场总监、CEO助理;虎啸奖评委,DMT数字营销人才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MBA、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MBA等高校机构校外讲师。
采写 | 蓝晓宇、吕文敏
一场营销“修行”
余静来自安徽,自称是一个叛逆的小镇做题家。她的学习成绩不算拔尖,名次徘徊在十名左右,常常做出一般好学生不会尝试的事情,让老师们颇为头疼。
许多创意人士都曾有过不算循规蹈矩的学生时代,但年少的余静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创意”“营销”方面的才能。
2002年,余静考入中山大学法学院,“厚重”是她对法学专业的评价。“由于我在同学们中间年龄偏小,总感觉自己难以承载法律的那份‘厚重’,好像怎么学也学不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旁听了公共关系的课程,觉得很有启发,于是在本科毕业之际“轻松”地跨专业考上公共关系研究生。
“我更擅长用语言去沟通和表达,这门学科恰好是一门看重语言表达的学科。它需要去跟人沟通,要学会把一些东西用更浅显易懂的方式去表达出来。”由此她确定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传统营销人需要具备资源整合、创意策划、市场洞察等专业素质,余静好像都能做到,而且做得非常轻松。
毕业后,她加入广州日报的企划部,负责营销策划工作。在一次活动中,刚刚走出校园的她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邀请到业内知名人士出席,为活动增色不少;5年后,她转战C端品牌企业,并结合媒体工作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商业活动开展的新模式,这套模式不仅帮助企业显著降低了成本,还因其高效性和创新性被广泛复制和推广。
余静工作中的照片
工作中的余静进取心强,雷厉风行,对自己管理的项目总能得心应手。然而,她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在媒体和品牌方工作的十年里,我的人生似乎进入了‘稳定且迷茫’的阶段,一年又一年,我做的重复性工作居多。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太追求安稳了。”
2019年,余静加入一家致力于为品牌方提供营销数字化工具和解决方案的科技创业公司。至今她依然记得,公司老板是一位攀岩爱好者,在他刚刚结束一次攀岩活动便直接赶来与她面试。
与此前的公司相比,创业公司有着不同的工作氛围,很多事情都需要从零开始构建。初到公司,她发现自己的经验无法覆盖新的要求,特别是公司产品涉及高科技领域,这对于文科背景的她来说无疑增加了难度。
然而,十年的职场经历,余静早已修炼成游刃有余的“老手”。她很快进入状态,从TO B营销方法论开始学习,研究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同时重新搭建市场团队,并创造性地将TO C营销的玩法带入TO B行业。
余静工作中的照片
期间,她经历过加班到三点而第二天一早收到“辞职信”的崩溃,也见证了由她领导的市场团队带来的线索转化数十倍增长的喜悦。她率先将播客的玩法引入TO B营销领域,策划过“品酒会+直播”式的研讨会,帮助老板成功打造了个人IP.......
都说营销是“科学+艺术”的结合,在大数据创业公司的工作经历迅速重塑了余静的思维,她意识到通过数据评估营销效果,技术与营销结合已经成为常态。“如今的企业非常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商业,既懂AI,又懂营销的人。所以文理糅合,用数字化工具赋能自己非常重要。”她说道。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建议先去大企业学习框架和体系;然后可以加入创业公司,体验‘从0到1’的过程,锻炼自己的能力。”她继续补充。
做博主,职业生涯的第二曲线
2024年10月,余静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后,写下她第一篇公众号文章《品牌,是中国企业出海的起点》,下定决心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正式成为一个品牌出海营销博主。
创业初期,余静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参加行业会议,一边输入,一边在公众号上输出新内容。她把过去工作中结识的创业前辈约出来交流,探讨新项目的规划与发展,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了解和学习如何运营“一人公司”。
突然间的身份转变,带来了更多的自由,但也意味着更多风险。
“在和前辈交流的过程中,或许10个人会给你8种不同的建议,但是决策权却在自己手中。你不知道走哪条路可以‘趟出来’,也不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这个时候所有风险都需要自己来承担,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为你兜底了。”余静告诉谷河青年。
余静在横琴华发跨境电商产业园直播
离职后,余静逐渐意识到,在职场中的人,总是习惯于在工作中帮助公司创造价值,达成KPI,成为一个大机器中的螺丝钉,却忘记了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她告诉同学们,进入职场一定要尽早培养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与“贴地飞行”的能力,提前为未来打算。
“或许我们习惯了出身名校,毕业后进入名企,但这样会让我们少了很多‘接地气’的东西。我们需要反思,离开了大平台,我还能创造价值、从0到1吗?我的资源、光环是平台赋予我的,还是我本身就拥有的呢?”她表示。
面对市场带来的挑战,余静一直在探索答案。随着市场的发展与竞争加剧,出海企业单纯依靠产品优势已很难在海外市场立足。品牌出海成为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新路径,未来仍然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陪伴和推动更多‘小而美全球品牌’的发展。”在被问及未来规划时,余静这样说。
附:S姐的工作锦囊
1.进入职场后很难有坐下来学习的机会,学会在干中学,在“事”上修炼;
2.保持阅读,终身学习,看书尽量看杂一点,不要局限于专业书籍;
3.文理糅合,学会用AI赋能工作,探索AI+商业的路径;
4.尝试做个副业,输出内容,打造个人IP。朋友圈是一种展现个人IP的重要渠道,发好每一条朋友圈;
5.学着向上社交,每周见2个人,与做出结果的人交流。社交中多考虑自己能为他人带来什么价值;
6.内容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培养内容能力需要在注重宏大叙事的同时,还要训练微观洞察的能力;
7.尽早破除名校/名企光环,锻炼“贴地飞行”的能力(即离开大平台依然可以赚钱的能力),尽早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提前为未来打算;
8.坚持长期主义。短期内立刻能看到效果的事,往往伴随着不可忽视的代价。必须踏上一条艰苦的道路,却也是最可靠的路。
-END-
指导老师 | 毛万熙
编辑 | 丁子珊
排版 | 李德欣
初审 | 毛万熙
复审 | 钟智锦
终审 | 郑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