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雯,中国国家队前羽毛球队员、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体育部副教授。1987年开始练习羽毛球,1997年进入国家集训队。1998年夺得澳大利亚世锦赛女双冠军。2003年女双世界排名第一。2004年8月,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双金牌。2005年,夺得世界锦标赛冠军和世界杯冠军。
采访┃丁子珊 蓝晓宇
撰稿┃王欣
竞技体育最宝贵的是坚韧
北京时间2024年8月3日晚,巴黎奥运会奏响中国国歌,国羽女双包揽金银牌。这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中国队首次包揽奥运会女双冠亚。20年前,张洁雯站在领奖台接受荣耀;20年后,她骄傲地见证着国羽女双再续辉煌。“刚好20周年,完整的五个奥运周期,我非常开心能够看到女双历经坎坷重新获得这么好的成绩。”
(图源:央视网)
退役之后,她依然密切关注着中国羽毛球队的发展。国羽的征程并非总是平坦无阻,从巅峰到低谷,再到逐渐复苏,这一路上伴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暗淡时刻。
竞体圈里有这样一句话:“竞技体育是一场盛大的BE美学。”最长久的沉默、等待、迷惘,一坚持就是四年;而最浓烈的欢呼、胜利、喜悦,只爆发在短短分秒之间。张洁雯体会过其中的热血与光芒,也深知不可避免的遗憾与伤痛。“我们的路很窄,要搞任何一项运动其实都是没有退路的,我很幸运能够站在顶端,但我们确实是踩着很多人才能走上去。”
观众只能看到站在领奖台上的冠军,仿佛他们的成功证明了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然而,现实要残酷得多。在台下,还有无数“追梦者”一直处在黑暗中,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他们一再努力一再失败,因为冠军只有一个。
那么,竞技体育究竟带来了什么?张洁雯认为,最重要的是韧性,是坚持的过程。她也在经历过高强度训练的挑战和比赛失利的痛苦后感受到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在每一个“岔路口”,她都曾怀疑过自己的努力是否有价值,但最终,她选择了继续前行。
从奥运冠军到中大教师
2016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高水平体育老师,张洁雯借此契机成功进入中大体育部。在张洁雯心里,“育人”是无比高尚且有意义的事业,作为运动员她经历了太多成功和失败,她想把这些经历分享给学生,像纯粹地在赛场上拼搏一样,继续做一件纯粹的事。
(图源:央视网)
虽然是奥运冠军,但教“小白”打球对张洁雯来说颇具挑战。经过常年训练,许多动作已经变成肌肉记忆和本能反应。要教授这些动作和技巧时,她也毫无头绪,只能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茫然无措到得心应手,张洁雯花了八年时间。“现在我可能看他们一个动作,就知道哪里发力不对或者具体有什么问题”。
(图源:央视网)
与以往的运动生涯相比,大学的体育教学是平淡又简单的,但在中山大学羽毛球校队带教的日子时常让张洁雯回想起在役时期。
那是一段汗水和泪水交织的时光。张洁雯对校队选拔把控严格,要求新成员必须完成三个月试训,实力是基本标准,踏实认真的态度也不可或缺。“我宁愿不要成绩,我也不接受一个影响中大形象的人出现在我们队伍里面。”每个周末三校区五校园的校队成员都风雨无阻地进行集训,每次大赛前队员们都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加训,今年所有节假日同样全部练满,一天不休。
(图源:中大体育)
输球不输人
在役时期,对张洁雯来说拿冠军是家常便饭,从小到大基本上只要参加比赛就能将金牌收入囊中。所以到了中大羽毛球校队,张洁雯最初的目标就是带领队员们出成绩拿冠军。但尽管他们已经付出了最大努力,在体育竞赛中队员们仍难以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这和训练强度有很大关系。对于中大的同学们而言,学业的优先级始终是最高的,花费大量时间在练球上本就不可能,而很多其他学校由于需要体育竞赛这条路为学生开辟新的赛道,可以安排学生每天训练,甚至达到专业强度,中大学生的训练强度难以比肩。
张洁雯逐渐想通,不能以职业运动员的标准衡量同学们的付出,“拿冠军只能证明个人的努力和热爱,以后大家并不会关注你是不是大学生冠军。坚持和努力的过程才是真正终身受益的。”现在,她希望通过比赛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胜负观,在教学和训练中培养起集体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意志,而不是只关注于最后的奖牌。
(图源:新华社)
令人欣慰的是,她逐渐在队员们身上看到了她期待的转变。张洁雯记得,在校队中有一名队员最初加入队伍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场上比分一落后就失去斗志,遇到不顺就轻易想要放弃,甚至对张洁雯抱怨不满。张洁雯严厉地告诉他:“你要么改正态度,要么离开队伍。你在队里代表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而是整个学校,必须展现出相应的素质!”在严格监督和心理调整下,这名队员有了显著进步。在比分落后时,他开始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扭转局势。张洁雯真正体会到“育人”的成就感,这样的精神成长,远比赢得一个冠军更为重要。
(图源:中大体育)
张洁雯的教练也对她说过相似的话:输球不输人,可以数字上输,但是不要意志上输。这种精神在张洁雯带领的校队中也逐渐生根发芽。她经常提醒队员们,体育竞技不仅仅是关于胜利,更是关于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在张洁雯的引导下,校队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队员们开始主动承担责任,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业和训练,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张洁雯知道,这些经历将会成为队员们未来人生道路上的积累和沉淀,帮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更加坚定自信。
校友寄语:
我们出去打了很多次比赛,接触过很多学校,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大学生在各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在百年校庆之际,希望能陪伴和见证中山大学培养出更多人才,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为中大增添光彩,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END-
编辑 | 丁子珊
排版 | 赵冬雪
初审 | 毛万熙
复审 | 钟智锦
终审 | 郑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