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校友
1924~2024
适逢中山大学一百周年校庆,谷河青年特别推出“全球校友”系列策划。在中山大学的百年历程中,无数校友奔赴世界各地,发扬中大精神,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搭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桥梁。本系列报道将讲述中大学子海外奋斗的峥嵘岁月和激荡风云,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煌煌篇章。
本期人物简介
刘娜,中山大学2008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华大基因,现任华大基因高级副总裁。她是女性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控的先行者,致力于推动肿瘤精准防控的普及;她也是公益事业的践行者,发起《宫颈癌,请远离她们》、“乡村女教师健康关爱计划”、“全国女医护健康关爱计划”等公益项目。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是华大基因的使命和愿景,也是刘娜的期盼和追求。
文 | 胡乐、梁智淇、周佳玲
视频 | 苏磊
01
从食品科学到分子生物学:在中大的跨学科成长
一下飞机,热气扑面而来,仿佛进入了桑拿房,这是刘娜对广州的第一印象;绿树葱茏、古木参天,红楼分布在校园各处,这是她对南校园的第一印象。
时间回溯到2005年,刘娜从食品科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决定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在东北长大的她想要去一个温暖的城市定居,于是将博士院校锁定在广州的高校,经过一两个月的复习和考试,刘娜以双第一的成绩拿到了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方向和中山大学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录取通知书。她洞察到未来分子生物学在农业、医疗和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经过多方咨询和反复权衡,刘娜选择了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
读博的难度很高,跨专业读博更是难上加难。短短三四年内,她必须完成专业课学习、实验研究、投稿和毕业答辩等繁重任务。为了尽快毕业,刘娜将全部精力放在科研上,周末也很少给自己放假,读博三年只回过一次东北老家,她的博士生活围绕着学习和科研,少有的放松活动是导师组织的羽毛球比赛。
尽管在本科期间辅修过分子生物学这门课,但是与本专业的博士相比,刘娜仍然需要弥补大量的知识空缺,其中最令刘娜感到棘手的是RNA提取和PCR实验等生物学基础实验,这些实验非常考验初学者的耐心和细致,“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要特别熟悉实验步骤和原理,不然很容易出现错误。”她回忆起做实验的时光,仍然非常感慨。跑电泳、染色、拍照、制备、写实验记录,日复一日。实验的失败时常让她怀疑跨专业的选择是否正确。幸运的是,她的导师屈良鹄教授和实验室的其他老师和师兄师姐们总是热心帮助她:向她提供实验仪器的使用建议、陪她一起重复实验以修正错误……
刘娜(后排左一)与屈良鹄导师及同门合照
(图源:受访者)
“学新东西,不是一开始就能成功的,但是只要有信心或者持续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想到办法解决困难。”面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刘娜总是积极寻找办法去解决,这种迎难而上的态度,成为后期刘娜应对各种挑战的有力支撑。
02
从科研工作者到企业高管:一场与自己的赛跑
刘娜的辛勤耕耘最终结出硕果,她在三年时间里成功拿到博士学位,迎来了新的人生节点。
读博期间,她曾使用过华大的基因测序服务,从同宿舍的师姐口中,刘娜进一步了解了华大的愿景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这与她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在毕业后第二天,刘娜就加入了华大。
初入职场,她就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负责她从未接触过的项目推广任务,这是一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的医学项目,她们团队的技术比医院现行的方法更加高效,能够提前发现病毒的耐药突变。作为项目负责人,刘娜需要承担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推广和销售的任务。她将这项难题逐步拆解:首先通过调研列出医院清单,比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大三院等;然后放下自己的“博士”包袱,在医院门诊耐心等待主任的空闲时间,以简明的沟通让医生意识到该项技术的临床价值。她笑着回忆道,虽然有时会吃“闭门羹”,但总体还是比较幸运,通过多次努力和积极沟通,基本上都能获取对方的信任,推动项目进程。
凭借“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的严谨态度,刘娜快速成长。在华大的第二年,她被委以搭建RNA产品线的重任。从结题报告开始,翻译文章、发展DGE(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产品,刘娜事无巨细,直到开发新的检测技术。在团队集体努力下,她们最终开发的技术能大幅度降低检测所需的起始量,更好地服务制药公司的药物研发和肿瘤患者的基因检测。技术开发只是第一步,RNA产品线推广的任务十分艰巨,最大的难题是让市场接受“高质高价”的新产品——刘娜团队的基因表达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差别“就像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之差”,精度的提升带来价格的增长,为了让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她们努力挖掘产品的卖点,通过大量的Demo(Demonstration)和成功案例来得到客户的支持。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刘娜团队从零搭建起来的RNA产品线最终达到了1.65亿元的销售额。
当飞机穿越云层,降落在北方的大地上,她又一次跳出舒适圈去挑战自我。陌生的街道,崭新的办公室,都是她新的起点——为了响应华大的区域化战略,刘娜放下在深圳的工作和家庭,独自去北京拼搏了两年。“我觉得这段经历像是在‘打仗’”,北京的工作与总部的管理工作差异很大,刘娜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市场和用户分析,协同拜访客户,参与激烈的项目竞标,和院士、院长、政府领导等人谈合作……她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由于经常需要去不同的地方开会、参加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刘娜的行李箱总是备好日常用品,随时准备拎着箱子去往目的地。
刘娜(前排右四)拜访北京友谊医院
(图源:受访者)
在多个项目的实践中,刘娜“管理者”的角色不断成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她认为,为员工们树立充满意义的愿景很有必要一一面对重复工作,员工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要帮助他们找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一份样本就是一个期待”是刘娜提出的一个口号,在她看来,每一份孕检的样本背后,都是一个孕妈妈和一个家庭对新生命的深切期待。其次,她坚信领导者必须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动激励团队,她常用亲身经历和榜样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大家一起成长,“华大的管理者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因为我们推崇‘平等’的工作氛围”,刘娜对此深感赞同。而且,她一直在学习,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为团队注入新活力,除了设立“质量奖”和“微创新管理制度”,刘娜还在小细节上用心良苦。有一次,她来中山大学参加活动时,注意到医学院有医学生誓词,受到启发,于是模仿医学院在华大设置员工誓词,以增强大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北区誓师大会,刘娜(第二排左十)
(图源:受访者)
从尝试项目推广工作,到带领团队研发RNA产品线、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刘娜不断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狂奔”向前。在一路的“狂奔”中,她完成了从科研工作者到科技企业家的蜕变。
刘娜(左一)在2017全球女性创新峰会上讲话
(图源:受访者)
03
身份不断变化,初心始终未变
2017年,刘娜毅然放弃自己辛苦经营的规模已有上千人的交付中心,转而投身到几乎从零开始的女性两癌防控事业。在当时的中国,每十分钟就有一名女性因乳腺癌离世,每十五分钟有一名女性因宫颈癌折磨而去世。然而,这“两大杀手”其实是少数可防可控的癌症。据WHO的估算,一名女性即使一生中仅接受一次宫颈癌筛查,她们死于宫颈癌的概率也会减少一半;如果定期筛查,宫颈癌的发病率将会显著降低。
目睹众多女性因本可预防的疾病徘徊在生死边缘,刘娜感到痛心。她得知华大基因收集了一百多万宫颈癌筛查样本,并推出两癌防控战略时,便主动挑起重担,她说:“我发自内心地希望投身到这个事业当中,终身去推动。”
面对这片尚未开垦的领域,她付出了很多努力:说服别人加入自己的团队,不断向董事会讲解她的计划,争取预算支持。同时,还要应对公众防控意识不高、转化效果不理想等种种困难。几乎每个夜晚,她的办公室灯光长明,为此,刘娜经常错过不少家庭的重要时刻,比如儿子的生日。“我也会感到遗憾,但是能为无数女性阻挡两癌的病痛,我觉得很骄傲,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在刘娜的不懈努力下,女性两癌防控团队从她一个人扩展到了二十人。经过无数次挑灯夜战,她带领团队将宫颈癌防控网络覆盖至全国57个城市,构建起宫颈癌早期筛查、诊断、保险保障的闭环防控体系,通过早筛早诊早治,为许多女性撑起了两癌的“保护伞”。她清晰地记得,有些年轻的孕妈妈在筛查期间通过华大的检测技术检测出了癌前病变,经过及时的治疗处理,病原体被彻底清除,这不仅挽救了孕妈妈的生命,也让腹中的小生命健康诞生。
但是两癌防控技术没有覆盖到偏远地区——一是筛查意识不足、二是筛查费用高昂。因此,刘娜发起《宫颈癌,请远离她们》系列公益项目,免费为贫困地区的女性提供宫颈癌筛查。其中,刘娜特别关注到了乡村女教师的困境,一份400位乡村女教师的体检数据显示,大部分参检者都出现了宫颈、乳腺等妇科指标异常的状况,然而因医疗资源匮乏,她们面临着救治不及时等风险。刘娜认为,乡村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我的小学数学老师徐向芬对我影响非常积极,但是她后来却因为癌症去世了”,为了不让更多优秀教师因两癌而流逝,刘娜联合多家公益组织发起“乡村女教师健康关爱计划”,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她们免费提供专业便捷的宫颈癌取样检测包,在破解她们困局的同时,也为乡村的孩子留住一个好老师,保护教育事业的“半边天”。
刘娜(右三)参加“乡村女教师健康关爱计划”活动启动仪式
(图源:受访者)
除此之外,刘娜还带领团队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将所获的70万奖金全部投入两癌防控的项目中。
刘娜(右三)团队获得第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
(图源:受访者)
因为后期工作调动,刘娜不再直接负责两癌防控项目。她坦言,未能亲手实现宫颈癌筛查“五年一个亿”的目标,是她很大的遗憾。尽管如此,她依然心系女性两癌防控工作,始终关注着相关的国家政策,并且计划开展两癌的知识科普。
岗位一直在变动,但是刘娜初心始终未变,她一直希望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作为盐田区人大常委,她积极向政府提出健康提案,间接推动了“健康盐田”的建设,还推动部分癌症筛查项目在盐田区试点。让刘娜印象最深的是多地开展的肠癌筛查项目,以往肠癌检查需要服用一两升的泻药、接受麻醉以及肠镜检查,病人体验感很差。而如今依托华大技术,仅凭少量粪便就可筛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更多的人愿意去筛查,助推基层社区健康建设。
刘娜作为盐田区政协委员参与会议
(图源:受访者)
展望未来,刘娜希望继续践行华大“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与使命,“消灭几种病,多活几岁命”是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的目标,也是她的目标。“我会继续关注和支持着女性两癌防控领域的发展,也会继续探索新的项目和计划,以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刘娜还畅想着,在退休后,她可以从事两癌等健康领域的知识科普,通过科普继续躬耕于公众健康领域。
校友寄语
“愿中大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人才,在科研和教育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世界的繁荣与和平贡献力量。”
*段子杨对本文亦有贡献
-END-
编辑 | 周佳玲
排版 | 钟彦卉
初审 | 毛万熙
复审 | 钟智锦
终审 | 郑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