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纹饰解析(之五)

文摘   文学   2024-12-19 10:33   北京  




古玉纹饰解析(之五


我国玉器发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且每个时期的玉器风格特点都不同,从商代开始到清代经历了多少个改朝换代,各种纹饰的雕刻技法、构图、表现的主题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重视。我们可以从玉器纹饰中欣赏到玉器风格还能从中品位到历史韵味,那古代玉器纹饰有怎样的不同呢?


兽纹

守備者。从嘼从犬。舒救切文二 

 ——《说文解字》

释意:

 獸,守候时机、备战行猎。字形采用“兽、犬”会义。

兽纹,一种是古人使用器具上刻画的各种以兽类为形象的装饰纹饰,多见于青铜器,其他如彩陶、铜镜、玉器。

兽纹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商代晚期、西周、东周、秦汉时期较为流行。

兽面纹:怪兽的脸

神人兽面纹 细如毫发的阴线 良渚文化

神人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

兽面

兽面纹玉璧



涡纹

涡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近似水涡,故为涡纹。

涡纹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

涡纹是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一种纹饰,后被用于铜器及玉器上。


蝉纹


以㫄鳴者。从虫單聲。市連切 ——《说文解字》


释意:

蝉,以身体侧边的发音器鸣唱的昆虫。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单”作声旁。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器上。

红山文化 震旦艺术博物馆藏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五官纹饰模糊,造型简单。此后在商周,战汉均有发展。

殷商时期是玉蝉和玉蝉纹最鼎盛的时期,盛行于当时的玉器和青铜器上。

玉蝉纹琮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 


 以浮雕手法琢制,做平首,上有两圆目隐起,首尾呈半蛋形,尾端圆弧且较细。玉琮两节的四角各有一蝉纹,形式相同,全器共八组。每两节蝉首相背,尾相对。

商代 殷墟妇好墓 

长4.8厘米。厚1.4厘米 


 背部以双勾饰以圆圈目,以平行的弓弦纹三道表示背脊,另有若干平行而又曲折的弦纹表示翼翅和尾,腹部近首一端,约占三分之二处较厚,近尾端内凹,并形成一个台阶。

西周时期玉蝉多为单件饰品,体型呈扁长形。此时期纹饰较为繁复,总体而言较之商代蝉纹简朴。

此时期玉蝉目纹多向首端两侧琢饰,多做椭圆或者扁圆形,两翼纹之间的线条有的已经分开。

春秋和战国时期是玉蝉制作的衰落期。河南信阳地区春秋早期黄孟君墓出土的蝉纹玉管,可做此期的代表。

春秋早期 玉蝉纹管

河南信阳黄君孟墓出土

长3.4厘米 宽1厘米 厚0.9厘米


 中心有上下穿透的圆孔,三面通景做一蝉蚊,以细密的双勾琢制,一端口缘有双圆圈目,中间及另一端有双翼和身尾点缀装饰纹。



剪影状动物纹饰:


像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如龙纹虎纹凤纹鹰纹鸟纹象纹龟纹鱼纹等。

龙山文化早期的镂雕 鹰纹 环形器

商代 鹰纹 云雷纹 双阴线

春秋晚期 龙纹璧

春秋晚期 龙凤纹佩


几何形纹饰:


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如皿纹鳞纹圈纹弦纹绹纹波浪纹漩涡纹菱形纹折线纹平行线纹等。

几何纹青玉配饰


人面纹:

包括人物纹饰或人首纹饰,如玉舞人、妇人、翁仲、仙女、汉人、胡人等。

西汉 玉舞人佩

白玉翁仲 东汉

唐 玛瑙「胡人乐伎」纹带板


工艺与组合纹饰

宋 透雕 云龙纹 工艺精湛 造型生动


宋 白玉糖色腾龙

宋元 白玉龙纹带饰

宋 白玉雕竹节璃龙纹珮

明以前 青白玉雕鱼化龙纹珮

清 白玉云龙纹盖瓶

春秋 纹饰繁杂 龙纹云雷纹鳞纹兽面纹镂雕方形牌饰

宋 白玉透雕孔雀衔花佩 工艺精湛 造型新颖

宋 白玉雕花卉配饰

宋 白玉四层透雕玉带佩

白玉精雕饰物 清末 长15.6cm 纹饰多种: 动物、树、写实云、楼阁、勾云纹

明 黄金累丝嵌宝“春水”白玉配饰

清 白玉痕都斯坦式镶金嵌宝洗

清中期 嵌宝白玉香炉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