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聚珍萃宝

文摘   文学   2025-01-18 07:09   北京  





浙江省博物馆

                          ——聚珍萃宝


什么也不说,就是欣赏。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国际交流馆二层,展出的是《聚珍萃宝-馆藏珍玩展》。

前言。所展出的珍玩分为玉器类、金银器类、文房类以及杂项类等四部分。

一、玉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云雷纹螭耳八棱白玉杯。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白玉浮雕螭纹带板。

明代碧玉龙纹带板。

明代鹅形玉饰件。

明代孩儿形玉饰件。

明代蕉叶如意形玉饰件。

明代“海东青捕天鹅”玉饰件。

元代(公元1271-1368年)鸳鸯荷花玉炉盖。

清代(公元1644-1911年)发晶松鼠葡萄摆件。

清代福寿翡翠挂件。

清代葵花形玛瑙牌。

清代玛瑙双龙水盂。

明代螭蝠纹桃形白玉洗。

明代山水纹青白玉双耳杯。

玉扳指。

明代白玉双螭纹鸡心形佩。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用玉雕成的,但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其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清代白玉镂空挂件。

明代玛瑙发簪,明代白玉如意头发簪。

带钩简介

玉带钩

明代螭纹白玉带扣,明代白玉双连绞丝纹带扣。

清代玉碟、玉杯。

清代玉勺。

仿古双螭纹璧。

唐代(公元618-907年)浮雕宝相花纹玉璧。

明代玉璧。

明代如意纹玉璧。

明代鸠形玉杖首。

清代碧玉花盆。

二、金银器。

唐代素面银杯。

宋代素面银梅瓶。

宋代花瓣形多曲银碗,杭州西湖出水。

明代鱼形金饰件,杭州桃源岭出土。

清代如意形金发簪。

五代(公元907-960年)包金菊花纹银碗。

清代金累丝嵌绿松石银碗。

清代嵌绿松石银发簪。

三、文房。

清代“富贵寿考”图墨。

清代“睢阳五老”图墨。

宋高宗赐王安道抄手式端砚。

清代“六舟”款人物梅花图臂搁。

民国留青竹刻竹节纹臂搁。此搁臂突破原有的形式,将竹一分为二,左侧刻竹一支薄地留青;右侧阴刻铭文。风格独特,构思巧妙。

清代沈全林竹雕白菜图笔筒。

四、杂项。此类展品不多。清代玛瑙钮章。

明代铜胎雕漆盘。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