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聊古玉之明代弦纹黄玉琮

文摘   文学   2025-01-04 06:09   北京  







安 然 聊 古 玉
明代弦纹黄玉琮


洪荒初辟岁华悠,玉琮惊现溯源流。

外方承宇通天地,内圆孔灵贯九幽。

弦纹浮刻莹光耀,素璧含光信仰酬。

礼序昭昭传古韵,山河万象此中收。





明代弦纹黄玉琮


和田黄玉,玉色莹洁,玉质温润细腻,包浆醇厚,光气纯熟,皮壳味道好,增添了古朴的视觉效果。此玉琮整体造型规整,比例协调,呈方柱体,作内圆外方形,其形制切割规整,打磨光润,四角及器身以阴线雕刻弦纹。整体四边宽阔,上下出短圆射部,中间大圆孔,外壁四面雕刻弦纹,纹饰生动精致,线条流畅且富有立体感;内壁打磨精细,端庄稳重,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器表以减地浅浮雕粗线条切磨刻画弦纹,弦纹的雕琢精致,抛光细腻,技艺高超,等距横向分布,间隔大气,线条流畅有力,体现出玉琮整体形制之间层次。整器展示出强烈的对称美感,典雅而庄重。玉琮局部受沁,随沁有小绺,沁色深入肌理,并伴有典型沙坑沁,受沁部位在传世中包浆醇厚,尽显岁月沧桑之感。玉琮最早出现于距今五千多年以前,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用于祭祀的礼器。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周礼》中就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外方内圆,方代表大地,圆象征天空,上下贯通,是世人崇拜神的体现。同时也是权力的象征,还代表着古代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与敬畏。此件玉琮不仅是一件工艺精湛的玉器艺术品,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适合把玩陈设,极具收藏价值。

总有一件美玉滚滚尘缘,苦苦寻觅,前世今生,情缘未了。


玉琮欣赏:


黄玉高琮

直径3.8cm,内径3cm,高5.4cm

落槌价RMB 120000

玉琮为黄玉质地,沁色丰富。琮整体素面无饰,外方内圆构造,小巧精致,作高琮型。琮最早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并列为“六器”之一。此类外方内圆形琮,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符合中国早期“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为礼器六类之一,多见于高规格祭祀中,为高级贵族所专用。此器器身高挑,较一般矮琮则级别更高。此件玉琮名家递藏,来源清晰,琮内附名家收藏编号,另附一木座,更显珍贵。

 来源:戴润斋旧藏



黄玉琮

直径7.3cm,高12.3cm

落槌价RMB 320000

玉琮以黄玉为材,满身红沁,光气十足,意趣古拙。整器素面无纹,不事雕刻,璧体较厚,分量感十足。琮的形状具有方形外壁和圆形内孔,表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形外表象征大地,而内圆则象征天空,这种设计在古时代表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天地神灵的崇拜。

 此拍品内壁尚存管钻研磨痕迹,可窥见古人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琢玉极为费工费时。古代部落需要倾尽人力物力,才能打造出这样一件祭天礼器,作为人与神灵之间的沟通之物,可见其珍贵无比。



圆琮

直径8.3cm,高5.3cm

落槌价RMB 170000

此件玉琮以“天道曰圆”的观念开料,体圆而扁平,中央大孔,壁较宽,不甚规整。玉质细腻润泽,光气纯熟,玉料沁色,呈现深浅不一相互融合的奇妙美感,以其色调的变化和古朴的神韵展现独有的魅力。外壁光素无纹,简洁自然,将玉器本身的细腻光泽感表现尽出,更添韵致。整体造型古朴凝重,包浆沉稳自然,具有典型时代特征。作为六大礼玉之一的琮,历史悠久,不仅作为礼器,在古代典制中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黄维弼(Wong Wai Pat,1923—2018 年),祖籍广东中山人,香港的近律师行的知名律师及前高级合伙人,的近律师行成立于 1851 年,是香港的独立律师行。因黄维弼先生对香港律师会、法律专业和法律执业的贡献,他曾于 2003 年入选香港律师会荣誉律师名册。黄律师生性谦逊有风度,平日若获受弱势群体或者慈善机构的法律案件,经常分文不取,默默为善,受人敬仰。‌

 黄律师在长期的伏案工作中,好古收藏,发展出了自己对古玉的独特喜好。闲暇之余,他经常会与同好相聚或者常常出入于古董商号之中,苦苦寻觅自己中意的艺品,长期沉浸于古玉的美感与美境之中,日日摩挲,乐此不疲。

 来源:香港知名律师黄维弼旧藏,1981 年 12 月 19 日购于启源行



黄玉高琮

直径6.4cm,内径5.6cm,高9.6cm

落槌价RMB 280000

玉琮局部可见黑沁与绿色铜沁痕迹。敞口,直壁,外方内圆,造型规整而不见歪曲,为高琮样式,较矮琮更为少见。琮最早可能源于镯、管形器,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并列为“六器”之一。此类外方内圆形琮,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明、清亦有制作,符合中国早期“天圆地方”的朴素哲学观念,为礼器六类之一,而多见于高规格祭祀中,往往为高级贵族所专用。此器造型规整,朴素古拙,有罕见铜沁,颇具收藏价值。

此器曾为欧云伉俪旧藏,后捐赠展览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欧云夫妇(Florence & Herbert Irving),为全球最大餐饮食材供应商的创办人、著名慈善家,其生前热衷于亚洲艺术品收藏,并捐赠大量文物于各大博物馆,与庞奈、安思远等知名藏家私交甚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艺术展厅即以夫妇二人命名。其独到收藏眼光,亦证明该器物之出色价值。



阳线双神人面圆琮

直径3.7cm,内径2.5cm,高4cm

落槌价RMB 1000000

琮青白玉质地,大部红沁,沁痕深入肌理,交融自然。琮身近圆柱体,形制内外皆圆,俯视近一玉环形,单节,上下各作一唇口,中部外壁略起弧度,器身饱满丰腴。中心对钻圆孔,无射,上下口径相当,内部可见双面管钻打孔痕迹,周身打磨细腻。器外壁除唇口外一周施剔地阳线浅浮雕,凸雕两组神人面纹,神人面纹单阳线为眼,椭圆形,以眼为中心,外侧多重出圈,两眼之间以蜷曲卷草式阳线组合吻部,上有一“介”字形头冠,作变体神祖面纹。两组面纹分别占一半弧,间隔以椭圆阳线纹饰。风格简明,细腻流畅,整体造型古朴凝重,图案分布规整,刀法流畅,神祖人面眉目深邃,具有典型时代特征。

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同时也是权威的一种象征。始见于良渚文化,有长体琮和短体琮两种不同形制。《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说文》:“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钮。”相较一般“外方内圆”之传统玉琮,此件玉琮整作圆柱形,而近一玉管。清代吴大澄《古玉图考》上“组琮”第八、九“内外俱圆,与琮之常制不同”,指的应该就是这种镯式琮。

参考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陶寺文化玉琮(故玉003399N000000000),即为此类罕见圆琮。

神人面复合图像,或称神祖面纹,是琮类较普遍的纹饰内容,其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如高庙文化、凌家滩文化器物中,至良渚文化中晚期发展成熟,而于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期末期文化中,则已出现多种符合本地文化特征的变体形。山东龙山时期神祖面纹常见于玉圭,其多以“介”字形头冠、獠牙与鸟纹为特征,而其剔地阳线浅浮雕的工艺手法,以及阳线末端形近卷草的装饰风格,也是其余文化神祖面纹中所少见的,足以代表新石器时代制玉工艺之高峰。而于此器,其神祖面纹又较一般龙山人面纹有所区别,“介”字头冠下移,獠牙亦由突出转为口器内,仅保留眼部特征,以适应琮壁有限空间,可见文化后期繁冗纹饰简化的改进趋势。

来源:古天一

此件玉琮为少见长体圆琮,装饰神祖面纹,施剔地阳线浅浮雕工艺,时代特征明显,玉质温润,沁色浓艳,兼收藏、观赏、研究价值为一身,为难得臻品。



白玉满沁琮

玉琮为白玉地子,光泽温和,整体受沁浓郁,更显古雅可人。玉琮呈内圆外方的矮柱形,造型圆柔端庄,通体光素无纹,侧边及棱角圆润滑熟,有商周时期风格。玉琮中部孔道宽阔,整体打磨细致,庄重大方,古朴素雅之美尽显,尺寸适手,赏玩属性更高。



明白玉琮

玉琮以白玉为材,玉质柔润细腻,体型小巧,光气纯熟,包浆厚重,局部受黑沁,随沁有小绺。其形制为圆柱体,切割规整,打磨光润,外缘对称四角雕刻两道柱形装饰,其余光素无纹,器型庄重素雅,岁月痕迹显得更加厚重。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周礼》中就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中介,上大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是世人崇拜神的体现。十分适合收藏陈设。



青白玉神人纹琮勒子

落槌价RMB 400,000

此勒子玉质细腻,色泽温润而均匀,散发着自然迷人的光泽。其设计独特,造型规整,顶部与底部各饰以圆形孔洞,既便于佩戴又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息。琮形呈柱状,外壁雕刻有简化的两层八组神人面纹,神人五官隐约浮现,线条略显粗犷。神人纹饰线条流畅,细节精致入微,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纹饰的处理手法古朴,刻画出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气氛,似乎寄托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琮勒子在古代不仅象征着沟通天地与神灵的媒介,也可能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



神人面玉琮

落槌价RMB 150,000

此玉琮由质地细腻的玉材雕琢而成,琮体呈圆柱形,外表饰有简化的神人面纹,神人五官浮雕隐现,风格简约,呈现出远古时代原始崇拜的神秘气息。此种神人面纹琮象征着沟通天地神灵的媒介,具有显著的文化象征意义。琮的表面呈现出古朴厚重的质感,微微的不规则纹理和轻微的风化痕迹,进一步彰显其年代久远。展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青黄玉弦纹小琮

落槌价RMB 110,000

此玉琮色泽温润典雅,主要呈现出青黄色调,玉质细腻,表面光滑,部分区域因年代久远而呈现自然的斑驳痕迹。琮的表面刻有整齐的弦纹装饰,弦纹排列有序,具有独特的层次感,既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也赋予其典雅的韵律。此件青黄玉小琮则在小巧中透露出大气与威严,是古代玉器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器物。



青黄玉素琮

落槌价RMB 95,000

此玉琮形制古朴厚重,呈现出典型的方形外轮廓与圆形内孔的设计,象征天地的结合。玉质以青黄色为主,此琮没有繁复的雕刻纹饰,体现出素琮的简洁之美,表面仅保留了天然的纹理和质感,给人以大气与宁静之感。琮的边角处理得当,线条利落,边缘略带弧度,显示出工匠对形制的精细把控。


青白玉饕餮纹琮

出版:Arts of Asia May-June 1983 此玉琮整体呈方形,四边宽阔,端庄稳重,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以优质的青白玉为基底,玉质温润细腻,增添了古朴的视觉效果。其造型规整,比例协调;外壁四面雕刻饕餮纹,纹饰生动威严,线条流畅且富有立体感。饕餮纹的雕刻细致入微,全器除了表面主要纹饰,地子亦满施细工,加重了玉琮纹饰之间层次。展示出强烈的对称美感,典雅而庄重。作为此玉琮的主要纹饰,饕餮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它不仅是权力的象征,还代表着古代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与敬畏。此件玉琮不仅是一件工艺精湛的玉器艺术品,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白玉红沁多节琮形勒

多节琮形勒为细润的白玉质,通体淡浅黄红沁,光气柔和内敛。勒子呈长方柱状的多节琮形,玉琮四个边角皆雕称琢简化的兽面纹,线条平稳凝练,侧边及棱角切磨圆柔规整,是明代以良渚为本之风格;勒子自两端向中间对钻打孔,孔道宽阔顺畅,佩戴方便,该件勒子造型古朴沉稳,纹饰美观神秘,佩戴尽显古雅之趣。


明 白玉沁色玉琮

玉琮以白玉为材,玉质柔润细腻,体型小巧,局部受沁,随沁有小绺。玉琮光气纯熟,包浆厚重。其形制为方柱体,作内圆外方形,切割规整,打磨光润,四角及器身以阴线雕刻弦纹装饰,器型虽小,却庄重素雅,岁月痕迹显得更加厚重。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周礼》中就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中介,上大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是世人崇拜神的体现。十分适合收藏陈设。



明代 白玉红沁琮

高6.6cm 宽5.2cm 重约283.5g

琮为白玉质,晶莹细腻,通体沁色,包浆温润纯厚。内圆外方,中心有圆孔,两端出射,射台规整,边角挺拔。腰部阴刻勾连纹,布局十分规则而内部各纹饰旋转方向稍有不同。表面打磨抛光精细,用料精纯。此件玉琮典雅素净,具有明显的时代韵味和气息。



元/明 黄玉琮型勒

见方1.5cm 高2.8cm 重13.7g

玉勒子以黄玉为材,全身受沁,仿琮造型,外方内圆,内部中间上下对穿圆孔,器表每面中央有一垂直凹槽,再以横线刻阴弦纹为界。纹饰虽简介,但将玉琮形制纹理表现地淋漓尽致,佩于腰间胸前,尤显文雅之至,是一件难得的佩玩佳器。   



明代 青玉琮

见方5.7cm 高5.2cm 重166g

此玉琮质地青玉,局部带沁色,苍劲古朴,浑然自成。琮呈外方内圆,中孔贯穿,四边壁平直,切割规整。整器打磨抛光精致,光素无纹,用料考究,整体风格具有崇尚自然和神人合一的宗教色彩,是典型早期玉琮造型。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同时也是权威的一种象征。此玉琮内圆外方,其比例匀称,切割规整,推磨细致,方圆相济,色沁散布,层次丰富,反映出当时治玉工艺独特的美学追求。 




清代 黄玉琮

高6.6cm 见方4.7cm

黄玉琮,局部有沁色,呈方柱状,为单节玉琮的典型形态,内圆外方。玉琮外侧四壁裁切平整,而内圆掏膛部分打磨圆润,上下均凸起圆形的边圈。器表打磨光泽规整,边角端正,轮廓分明,呈色柔美。



清代青黄玉琮

玉琮为细润的青黄玉质,皮壳熟美,光气莹润。玉琮为面及内壁弧拉橘皮饱满,射口边角裁切为平滑柔和,有商代风格。侧边及棱角打磨圆润,整体古朴厚重、素雅大方,尽显古拙雅趣,尺寸适手,赏玩皆宜。




黄玉弦纹玉琮

玉琮以黄玉为材,玉质油润细腻,光气纯熟。玉琮以圆形为基础出角成方形,器身古朴厚重,从上至下分为一组两道弦纹。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线条转折有力,一丝不苟。整件玉琮包浆肥厚,入玉中,素雅古朴。“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十分适合收藏陈设。




明代 白玉钉金沁玉琮

高2.6cm 见方4cm

白玉质,周身受沁,玉质细腻莹润。整体作外方内圆状,主体呈方柱形,琮身低矮,中间圆孔宽大,表面光素无纹,色泽温润,琮身棱角分明。造型古朴大气,线条流畅有力。孔洞打磨细腻光润,器壁均匀,极见巧工。琮为六瑞之一,《周礼》中有以黄琮礼地的说法,是古时统治者用以祭祀大地时的礼器。




明代 玉琮

琮为白玉质,温润细腻,黄沁。器形较矮,截面为方形,肩方角柔,四面宽窄适中,短射,最宽处与琮面平,孔内光直,器面光素无纹,代表着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玉琮为“六器”之一,《周礼.大宗伯》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和琮象征着天圆地方,是重要的祭祀礼仪用玉。玉琮以其大气端庄的艺术魅力及厚重的年代感,自古备受嗜玉者喜爱。整体造型古朴,器型规整,素雅大方,尽显古拙雅趣。




明代 白玉琮

玉琮为细润的白玉质,红沁满布,光气可人。玉琮为单节琮,造型规矩利落,方直刚正而不失隽秀,四面光滑平整,内壁古朴痕明显,商代风格;射口边角裁切平滑柔和,细节之处足见功夫,侧边四角制作圆润,把玩滑熟利手,器物沉稳柔美、素雅大方,大小合手,收藏、把玩皆宜。



玉琮

玉琮

玉琮,古代礼器,《周礼》中记其为六种"瑞玉"之一。玉琮在古代是一种典型器物,意义有多种解释。后世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认为璧和琮象征着天圆地方,是十分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此玉琮风格典型,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四面正中各琢刻有纵向的凹槽一道,琮身分成两节。每节又以四角为中轴,在相邻的两个凸面上对称琢刻出神兽面纹。整器打磨光泽规整,边角端正,棱线轮廓分明,沁色柔美,古朴非凡。


明 玉琮、玉勒两件一组

此组由玉琮和玉勒组成,玉质莹润细腻,古朴典雅。琮呈方柱体,内圆外方,外表光泽柔和,中有对钻圆孔,器表刻对称乾纹,古意盎然。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玉勒呈梯形,束腰,器表浮雕龙纹,姿态飘逸,线条流畅,深浅均匀,中间有一孔,可供穿绳。两器形制规整,纹饰美观典型,包浆色泽浓而不艳,佩戴把玩两皆相宜。



明 白玉琮

玉琮以白玉为材,玉质柔润细腻,体型小巧,光气纯熟,包浆厚重,局部受黑沁,随沁有小绺。其形制为圆柱体,切割规整,打磨光润,外缘对称四角雕刻两道柱形装饰,其余光素无纹,器型庄重素雅,岁月痕迹显得更加厚重。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周礼》中就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中介,上大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是世人崇拜神的体现。十分适合收藏陈设。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