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風俗百圖

文摘   2025-01-29 00:20   北京  





我 國 古 代 風 俗 百 圖

中华民族的古代风俗,时至今日很多已经消失不见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代风俗百图》给我们展示曾经那些美好的传统风俗。

01、燃爆竹(宋朝)

02、教坊自乐(宋)

03、拜年送名片(明)

04、饰梅花妆(唐)

05、走月亮(清)

06、宫中赐银幡(宋)

07、鞭春牛(明)

08、放 灯(唐)

09、蚕 卜(宋)

10、走百病上城头(明)

11、猜灯谜(清)

12、请紫姑神(清)

13、结羊肠(元)

14、走百病摸门钉(清)

15、送 穷(唐)

16、春 社(宋)

17、斗 草(宋)

18、蓬携鼓游(宋)

19、踏 青(周、郑国)

20、流觞赋诗(晋)

21、踏 青(北朝)

22、内宴冷餐(唐)

23、担酒上坟(宋)

24、斗百草(明)

25、祭 扫(唐)

26、走马射箭(唐)

27、荡秋千(五代)

28、卖柳条(清)

29、浴佛节(唐)

30、挂五彩线(宋)

31、染红指甲(宋)

32、射 柳(辽)

33、饮菖蒲酒(明)

34、挂钟馗(清)

35、晒书翻经(金)

36、蛛丝乞巧(唐)

37、穿针比巧(宋)

38、供摩侯罗(宋)

39、丢巧针(清)

40、拜魁星(清)

41、盂兰盆道场(元)

42、放湖灯(明)

43、荷叶灯(清)

44、鸡冠花供祖(清)

45、屠狗狩猎(辽)

46、拜新月(唐)

47、秋 社(宋)

48、钱塘弄潮(宋)

49、供兔儿爷(清)

50、饮菊花酒(晋)

51、登乐游原(唐)

52、馈春盘(晋)

53、冬 舂(宋)

54、馈 岁(宋)

55、卖春联(清)

56、喝豆粥(清)

57、祭 灶(宋)

58、吃灶糖(清)

59、跳灶王(清)

60、烧火盆(宋)

61、照 田(宋)

62、驱 傩(唐)

63、镜 听(唐)

64、儿童卖痴呆(宋)

65、打灰堆(宋)

66、贴门神(明)

67、压岁钱(清)

68、罗 杆(清)

69、新妇不跪(唐)

70、展示嫁妆(清)

71、抓周啐(宋)

72、折 柳(唐)

73、步 障(唐)

74、驿站送信(元)

75、茶 贩(宋)

76、货郎担(金)

77、磨 镜(明)

78、拉车卖酒(清)

79、骑驴打球(唐)

80、相 扑(唐)

81、蹴 鞠(宋)

82、捶 丸(宋)

83、妇女踢球(明)

84、放纸鸢(明)

85、打陀罗(清)

86、六 博(汉)

87、双 陆(唐)

88、弄剑与踏杯舞(汉)

89、西域歌舞(唐)

90、瓦子内说书(宋)

91、傀儡戏(宋)

92、酒楼唱曲(金)

93、高 跷(清)

94、子弟书(清)

95、太平鼓(清)

96、盲人走街卖艺(清)

97、刺 青(唐)

98、斗 鸡(晋)

99、猴 戏(明)

100、斗蟋蟀(清朝)


来源:本文转载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同行转载请声明版权!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