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肠旋转不良”这个疾病之前,哈皮酱先科普下“中肠”的定义。
人胚在3~4周时,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被包卷入胚体内,形成原始消化管。其头段称前肠,尾段称后肠,与卵黄囊相连的中段称中肠。前肠:主要分化为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的上段、肝、胆、胰以及喉以下的呼吸系统;
中肠:分化为从十二指肠中段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至横结肠右2/3部的肠管;哈皮酱觉得,前、中、后肠对应上、中、下,更好记忆☺️。在胚胎第10周时,中肠会由脐腔(生理性脐疝)还入腹腔,此时需要沿肠系膜上动脉逆时针旋转270°,形成在腹腔内的正常分布。如下图↓正常肠道布局:盲肠及阑尾位于右下腹,升结肠位于右侧,降结肠位于左侧,乙状结肠位于左下腹。若旋转不足,或反向(即顺时针)旋转,则形成先天性旋转不良,正常的肠道各节段及肠系膜位置关系发生变化。1.中肠旋转不足,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位于右侧腹,结肠位于左侧腹,盲肠和升结肠位于上腹部胃的下方,回肠位于盲肠的右侧。看下图↓从盲肠和升结肠出发的腹膜系带跨越十二指肠降段的前面,附于腹壁的右后外侧,十二指肠(胆总管开口以下)被压迫而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总结下来就是:盲肠和升结肠会发出腹膜系带,因为肠旋转不足,系带压迫了十二指肠,导致肠梗阻。(这一型是需要外科处理的)
2.另一种类型是,中肠反向旋转,也就是顺时针旋转,导致结肠与小肠位置异常。看下图↓,此型一般不需外科干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症状,或者一辈子也发现不了他自己得了肠旋转不良。3.第三种,也是我们超声常见的,中肠扭转,即盲肠、升结肠和小肠一起发生扭转,容易导致肠梗阻,需尽快手术↓。所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主要病理类型是以上介绍的三种:1.十二指肠系带压迫+2.中肠位置异常+3.中肠扭转。
1和3都会导致肠梗阻,临床症状一般是出生后3~5天出现胆汁性呕吐,如果是2→单纯的肠管位置异常,患者可无症状,超声不易发现。与上面病理类型对应,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表现主要有两个,分别是肠梗阻(对应系带压迫)与肠扭转(对应中肠扭转)。1.肠梗阻: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梗阻时,超声显示胃、十二指肠积液、扩张,伴胃食管反流。看下图↓完全性梗阻的远端塌瘪,肠管内无液、气充盈,下图示梗阻近端小肠积液、扩张,远端肠管塌闭↓。2.中肠扭转:可显示位于胰腺下方的腹腔混合性团块,呈“漩涡征”,伴不同程度的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 A.螺旋状回声 B.盘旋状回声扭转的团块由肠管与肠系膜盘旋形成,CDFI显示肠系膜血管呈盘旋状,看下图及视频↓正常的肠系膜血管,也就是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肠系膜上静脉(SMV)的关系是:动脉在左,静脉在右,SMV在SMA的右前方,且并列下行,如下图↓中肠扭转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肠系膜上动脉与静脉并行盘旋(A),或者肠系膜上静脉沿动脉盘旋(B)。 异常走形,V位于左侧↑ 肠系膜上静脉沿动脉环绕↑肠旋转不良,可通过Ladd手术治疗,手术内容包括:切除Ladd带和无法存活的肠管,复位扭转的肠管,并将小肠放置于右侧腹,结肠放置于左侧腹。关于肠旋转不良,最主要是诊断肠梗阻,两个原因:1.系带压迫,2.中肠扭转。其中中肠扭转,主要依靠“漩涡征”,是SMV和肠系膜围绕SMA顺时针扭曲所致。漩涡征需要与小肠套叠鉴别,上血流即可,中肠扭转的漩涡征,伴随着肠系膜血管的环状血流。还有需要注意的是,SMA和SMV位置关系正常,并不能排除肠旋转不良,有文献报道,SMA和SMV位置反转诊断肠旋转不良的敏感性在53%-87%之间,所以,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和排除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方法。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我是哈皮酱JOJO医生,一名知识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