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每日文摘

2024-11-20 08:00   内蒙古  

这是我的第2001篇学习笔记

★摘抄自2024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01   秋有栾华(杂记)

栾树花开,由夏到秋。

栾树在春天像个隐士,尽管也红衣紫袍地舒展嫩叶和新芽,但在磅礴花事中,它还是经常被忽略。秋风凉的时候,绚烂的夏花式微,栾树的金华便从时光的潮汐中异军突起。秋风吹拂,栾花的香气和金色光华抵达人们的视野,那绿意婆娑的树冠便被太阳光般的金黄小花覆盖。

栾花是群体呈现的。当你开始感觉秋光惬意,抬头欣赏天高云淡的时候,栾花的千军万马便汹涌奔入你的视野。那细碎的花朵密密匝匝,盛放的、初开的、在蓓蕾中孕育的,如不倦的潮水向你涌来。栾花且开且落,美丽地绽放过,悠然乘风奔赴下一个驿站。

父亲住的小区路两边栽满栾树,仲秋时节的清晨铺满烁烁黄金。我站在路这头,实在不忍踩上去。金黄的栾花即使落地也保持着姿态和颜色的如初,就像出走半生、归来仍葆有少年般赤子之心的旅人。落花如此鲜润,让清洁工人的扫帚都迟疑了。我小心翼翼地走在铺满金色栾花的路上,像踩着黄金大道徐徐前行。路两边的、天空的、脚下的,闪烁金光笼罩着我。

拾起一朵落花,掌心里的它仍旧千娇百媚,花瓣黄中透着蜡质的光泽,四瓣微微张开,很像一顶金色皇冠。栾花很小,只有指头尖儿那么大,花瓣细长弯曲甚至打卷,整朵花的视觉面积就被缩减,但是添了婉约之美。人们很少对一朵栾花有极深的印象,只记得栾花在枝头扯起的黄色旗子和铺在地上的黄金毯。在娇媚的黄中,靠近花蒂处是一点亮眼的红,如红宝石一般。

我以为栾树花开得铺张绚烂已是极致,但我低估了这棵树的魅力。当人们陶醉在栾花的炫目之美中,且开且落的梯队里,灯笼状的果实已经长起来。果实不像花那样微小,它可以长成花的几十倍大,先是绿中掺杂淡淡的粉色,让人无从察觉,但当它呈现微红时,天空将又一次被它照亮。秋愈深,灯笼般的果实愈多愈红。铺满落花的地面,金黄与艳红并存的天空,都是那么热烈。站在这样的栾树下,仿佛进入童话世界。

02   梨树怀抱的村庄

天空泼洒着热浪,离村口不远的地方,一棵古老的梨树正懒洋洋地靠在院墙上,身上密密麻麻的果子圆溜溜的,是青海人喜食的软梨。我的祖母曾不止一次,在冬天把冻得黑黢黢的软梨放在床头,催促我连同冰碴子一起吞下,治疗我常犯的咳嗽。

  暑热季节,村子里静悄悄的,空气里弥漫着花香、树香、果香,听得见玉米拔节时的喘气声。走进另一条巷子,土黄色的院墙一座挨着一座,墙头上伸出的枝叶沉甸甸地垂在墙上、落在地上。走近一瞧,还是软梨。

走至大院前,一棵梨树在大门旁悄然而立,一侧的树冠结着一串串青中见黄的长把梨。这也是贵德特产,口感香甜,汁多肉细。院内,阳光灿烂,坐北朝南的三间木屋为明代建筑,榫卯结构,端庄简朴。檐上木雕玲珑,窗为菱形木格,窗下青石雕刻,自然古色。堂屋宽敞明亮,阶下花草繁多,梨树、杏树、艾蒿、菊花相互纠缠,中间还挤着一株诱人的西红柿。雅与古,源自历史悠久的建筑风格,也是一种从容、悠然心态下的生活方式。
无论何处的人类进行怎样的创造,都离不开先辈的启示,也离不开脚下土地的滋养。古老而丰饶的乡土,就像村口那棵多子多福的梨树,随着年轮的增长,开花、结果,发出新芽。而我们又是多么的幸运,还能在历经风霜的这棵梨树下,赏花、乘凉,吃到树上的果子。古人的生活智慧和艺术成就,浸透了他们的热情和心血。我们带着无限敬意反复回味,感受它历久弥新的意蕴和美丽。

03   一缕缕声音的和风(遇见)

仲秋的午夜,我和先生站在高墙左右两个入口前,犹豫着。记忆中,两个入口通向的两段上坡路,都可前往我们的小房子。右侧上坡路,深处传来的桂花香发出沁人心脾的邀请,引我们提拉着沉甸甸的行李走向这一侧。我们深吸着清冽空气里久别重逢的甜香,即将抵达3年未至的昆明小家,心中涌起缕缕桂花香一般的欣喜。

  走了几百米昏黑的上坡路,方才还兴奋的两个人傻了眼——去往自家小房子的通道建起了高墙,此路已经不通。这一天,搭出租、赶高铁、乘飞机、倒地铁,车马劳顿后再走路上坡数百米,力气几乎耗尽。想到还要下坡几百米,从另一个入口再爬坡数百米,更觉疲惫不堪。

恰在此时,一辆轿车从坡下驶来,两道光将我们和面前的路照亮。先生试着挥了挥手,车如愿停在我们身边。驾驶座旁的车窗打开,探出一张模糊而友好的脸,与先生对话的声音年轻而温暖。一两分钟后,车内的灯亮起,我们被请上车。开车人是个帅气阳光的小伙子。他载我们到开阔处掉头,下坡,驶出飘散桂花香的入口,拐进另一个入口。几分钟后,我们和行李便到了小房子所在的小区门外。小伙子离去前,我们感激地道谢,他挥挥手,声音年轻而温暖:“一脚油的事儿,别客气!”
我们在昆明几天,每天早出晚归。我的手机电量消耗快,有两天黄昏返程途中,手机和充电宝电量都已告急。我两次开口求助,都很快有充电宝递到我手中。两位递充电宝的女子,一个在地铁上坐在我身边,一个与我并肩站在等地铁的人流里,相貌都普普通通,声音都温温柔柔,在我道谢时回复的“举手之劳”等话语,都如昆明的气候般令我感到和畅。

04   炒喜菜

大号铁锅烧热后,厨师抡起大铁瓢,舀上一勺子油,沿锅沿一旋,划出一道油亮的弧线。油滴落到锅底,发出滋滋响声,随之冒起一股轻烟。
厨师快步回到锅台前,从大蓝边碗里抓起一把上好芡的肉丝,扔进锅里猛劲翻炒一阵,抡起铁瓢将肉丝盛起。

  再次下油、添柴,将黄干丝、高瓜丝、红辣椒丝等配菜倒下去,翻炒后再将七八成熟的肉丝倒下去——这时加入肉丝,火候不老。

  酱油、咸盐、白糖入锅,再炒几下,随即装盘,再撒上点葱花。一盘颜色好看、香气扑鼻的炒喜菜便成了。

  如此炒喜菜的热腾腾场景,在安徽桐城孔城老街的店铺里,常能欣赏到。

  炒肉丝为炒喜菜中的一种,亦有炒肉片的。炒喜菜味鲜、酥嫩,滋味美极。我觉得,原因一是油多,二是锅大火旺,三就是放糖了。放糖如画龙点睛,把炒喜菜的鲜味提起来,让食材的本味鲜爽到极致。孔城古镇的水路经过菜子湖与长江相通,孔城美食吸收了安徽沿江烹饪技法之精华,讲究刀工与火候,重油、重色。至于火候,我开篇描述的炉火纯青、一气呵成的炒喜菜技艺,就是最为生动的体现。

05   回乡山居图

我们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这是一段地势较高的乡村水泥路,穿过田垄,进家入户。透过田垄上的草木,一眼可以望见对面的山坡和山脚下依偎的房屋。最左边的那幢,不是堂弟家的小楼吗?浅紫色的瓦盖,淡棕色的外墙。而较远的右边,是一个建筑群。砖红色、绛红色、淡红色、浅蓝色、亮蓝色的瓦盖,一幢幢房子都那么结实美观,仿佛比赛着谁更抢眼、更漂亮,但又都有着各自的独特之美。

  平时从侧边的路进出惯了,难得如此视野开阔地观赏它们。这些乡间的小楼,在山色的掩映下,充满世外桃源般的恬静。

  多年前,这里因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有次叔父家卖出一棵大树,请了七八个男劳力才将树抬上车。近年来,花木产业得到扶持,周边交通网络连接贯通,村里的主干道平平展展,车子来往穿梭。运大型苗木,吊车伸臂一抬,一棵树就稳稳地坐入车厢……

  夜幕悄悄升起。远方的山和近处的树,隐约勾勒出一道淡淡的轮廓。路灯亮起来了,沿路穿垄而过,像一长串珍珠,温暖而明亮,朝远方迤逦而去。除了偶尔传来的飞机轰鸣,山冲里安静得只听见虫子的啾啾,又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可能是耳朵的嗡嗡。

理论强党
✅国考政治理论︱领导人讲话、重大会议学习笔记︱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文摘摘抄︱人民日报评论︱每日新闻联播文字版︱求是杂志学习笔记︱学习时报学习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