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荷生:三次给毛主席看病,批注伤寒论61年,中医泰斗的传奇故事
文摘
健康
2023-08-13 07:40
福建
卫生部至少下了三次调令欲调姚荷生去北京工作,这引起了蒲辅周老前辈的注意。1956年,蒲辅周有意延请姚荷生会诊6例“乙脑”后遗症。其中有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患流行性乙型脑炎抢救过来后却后遗失音症,作为歌唱家失音是很致命的。当时姚荷生发现其体肥胖,其脉沉滑有力,诊断她为风痰交结阻咽,治以“礞石滚痰丸”。至此蒲老仍不依不饶地问“她为什么会失音,难道治疗过程中我们有什么失误吗? ”姚荷生拿起铅笔在病历中几处处方 “生石膏”上划上圈圈,说道:“这个患者偏胖,胖者多痰湿,虽有热,但痰湿是基础,若大剂量用生石膏(每剂的生石膏均在50g以上)为主,寒凉冰伏,则痰湿则易凝聚。”谈到这里,蒲老站起来拍拍姚荷生的肩膀,称“你是专家中的专家呀,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3个月以后歌唱家又重新登台唱歌了。我之所以能在今天成为国医大师,
没有姚荷生先生的指导是万万不可能的。(图为老师照片)
黄海龙:姚荷生老讲课字斟句酌,深入浅出,南昌话抑扬顿挫,课堂很活跃。教室走廊都坐满人,稍微去晚一点就没位置了。 邓必隆:老师对我的耳提面命和谆谆教诲,言犹在耳,老师对我脉诊的指点,真是费尽心思,几乎把他所有的感悟毫无保留传授给了我。
刘英锋:回想起老师唯真理而求是的态度和为中医事业而诲人不倦的情景,总禁不住想把先生独具慧眼的学术见地介绍给后学。愿他们像我一样,在中医的茫茫学海中得到及时的迷津指点。
姚荷生曾三次为毛泽东主席看病,历任江西中医学院院长,1990年国务院授予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临床擅长治疗急性病及疑难杂病,救人无数、屡起沉疴、奇效如神。历时61年对伤寒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著作等身,但姚老对著书一丝不苟、欲求圣解,其文章鲜少发表,所以他的学术思想暂未广泛流传。姚老精通四大经典,熟谙后世著作,更可贵的是集采众长而融于一炉。笔者将在前文以故事形式讲述姚老成才的经历,同时插叙一些伤寒论的干货,文末重点介绍姚老学术成就、如何步入姚氏学术体系。
姚老祖上自南昌县富山姚湾村始祖姚谷清和斗门姚家始祖姚澄开始,九百年间历代名医辈出,有家谱可查的约已十代,在江南自古就有“无姚不成医”的美誉,其叔父姚国美悬壶于南昌,名声显赫,他的患者排队候诊盈巷盈街,毕生活人无数,屡起沉珂,南昌有“请了姚国美,死了也不悔”的民谣流传。姚老是含着中医金汤匙出生的,且聪慧勤奋,天选学医人,学好中医应该是轻车熟路、一帆风顺的事,实际上姚老却走了不少弯路,苦学几年连普通感冒都不能诊断鉴别,且看看是怎么回事。姚老生于1911年,正值山河破碎,内忧外患,他童年时听闻国耻历史而义愤填膺,决心学机械雪耻救国,大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志。至14岁见伯父、叔父以中医活人无数,尤其是重病得救者,往往在他们面前长跪不起,感激涕零,便对中医萌生敬意。1924年冬,其父姚节卿感受风寒后又行房事,随后高热不退,服药后未能退热,于是邀请清江名老中医谢双湖前来会诊,其症为:高热、面红、无汗,烦躁不寐,身覆厚被,脉洪大而空,诊断为断为阴盛格阳,甚是危急,急投姜附重剂,处方:附子八钱 人参八钱 高丽参八钱 甘草几钱。注释:脉浮大而空为虚阳外越,面红烦躁为格阳于上,此为真寒假热,里寒特盛,阴盛格阳之危候。谢双湖怒目圆睁,厉声道:“想不到一个大名鼎鼎的姚国美,是什么都不懂啊,你以为这是表证吗?还好没有出汗呢!出了汗就脱了。”姚国美恍然大悟,他胸怀宽广,毫不嗔怪谢双湖的出言不逊,反而诚恳认错并虚心请教。这就是伤寒论中说的“阴不得有汗”、“少阴病...病为在里,不可发汗”“急当救里”。姚荷生也是聪明之人,问道:“不是表证,为什么要盖这么厚的被子。”其父连声埋怨道:“他们要我盖了,我都热得很,我都热的要死,我哪愿盖啊。”谢双湖不由得冷笑一声“我替你诊脉,掀开你的被子,你马上就拉被子盖上手腕干什么?”——由此可见谢老对病人的观察可谓精确入微。其父听后心存疑惑,也没发现到下意识间竟然会盖被子。谢双湖本是性情中人,此时更是拍案而起:“你还有热,你都寒到骨髓里去了。”其父本精神敏感,听了这话当真全身打起抖来。这就是论中讲的: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接着谢双湖说出他的临床预测:“吃了药到半夜12点,病人要睡着,子时退热。”其父阳气不得潜藏,已经两天两晚没睡。谢补充到:“伤寒论有:夜半阳气还。”姚家人开始炖鸡以酬谢老,因谢双湖老最爱吃鸡。全家人都紧张地等待午夜12点的来临,午夜钟声响起了,病人并没有入睡,谢老按捺不住了,急的在厅堂里转,因他精于伤寒而疏于别家,一时想不到别的办法。谢双湖紧绷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拿鸡来,这个鸡是我该吃的。”姚父子时退热,但为什么一刻钟后方能入睡呢?后来谢老也想通了“浮阳上扰而失眠,这是忘了用龙骨牡蛎潜阳啊!”亲见此情此景,姚老对中医学之精妙惊叹不已,引起了叔父姚国美与谢双湖的注意,两位大佬给他安排上了!姚荷生先跟从清江名孝廉沈权樵专攻古文,为学习中医打好基础。学习数月后姚写文已小有所成。随后拜入谢师门下开始学医。姚荷生开始学医,看哪些书呢?谢老给他安排的是《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谢老认为初学不宜庞杂,不准姚荷生涉猎他书。这样深奥的经典,初学中医自觉非常烫手,何况姚老喜欢思考,读书认真、必求甚解,迫切的想知道六经、六气、经络、脏腑、阴阳、标本从化以及营卫气血等基本理论的含义,便偷偷阅读各家论述,遇到不懂的也不敢问老师,只能用理论自行解答。谢老精于伤寒,善用经方,有时谈到:“少阴提纲,乃包括寒热两大证,寒证则应脉微细而迟,热证则应脉微细而数”;“湿温证的‘或不大便'应知其言外之意有或大便反溏”;“临床时曾视见结胸证‘如柔痉状'乃胸疼妨碍头部转侧,并非项强使然,故曰‘如';“白虎加苍术汤乃燥湿相兼的典型方剂”等等,姚荷生听了只是似懂非懂!腹泻伴口渴甚。形似伤寒论“自利而渴,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接着服用清热除湿之剂,仍是无效。没办法再吃热药,也没效果。这时候家里已经火烧眉毛了,发加急电报给外地的姚国美“姚荷生不得了,得了不治之症,”去庐山路上,姚荷生也没让人省心。暑天酷热,加上他口渴难耐。一口气吃了八根冰淇淋,吃的时候真香,吃完后肚子痛的满地打滚。四诊合参后,姚国美欣然一笑:“不要紧,不要紧,这个轻松。”姚荷生看这情状,群医束手无策,家里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姚国美竟然直呼简单,再看其所处之方,只有简单的几味药,是四神丸。服药期间曾复发一次。为什么呢?实证邪去则身安,而虚症则易于反复,会出现或来或去的现象。详审此案,病位在少阴而因机以虚寒而主没错,但是虚与寒之间,仍有主次之分。姚荷生之腹泻为肾虚不固所致,而肾主二便。就此证而言,四逆汤以实为主,阳虚阴寒,虚中之实。谢双湖擅长外感重症,而姚国美擅长内伤杂病。临证之时,外感与内伤不可偏废,柯琴有言:伤寒之中最多杂病。所谓虚人易感,弱者易动,临床多的是内有痼疾而复感外邪者。跟随谢老学习2年后,姚荷生已经二十岁,开始从师叔父姚国美。姚荷生学了2年竟然连普通感冒也不能诊断鉴别,参苏饮也不能应声写出。姚国美见状非常生气,痛斥姚荷生“白白长这么大了”。姚荷生听后不以为然:“我所学的是经典,这才是基础。”姚国美观察姚荷生每日都在悉心研究各家理论,乐此不疲。他再次旁敲侧击“像你这样用功方法,哪里像在读书,简直像在著书啊!”姚荷生听后置之一笑,还是执迷不悟。这下姚国美打算放大招了,为了点醒侄儿,便当着姚荷生的面问徒弟“你读过《伤寒论》,知不知道大、小结胸具有些什么脉证?它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应该采用什么治法?方药有无不同?其所以不同又是什么道理?”其徒弟吞吞吐吐的作答,没有切中要点。姚荷生骤听也大吃一惊:这一系列发病机理、证候鉴别、治疗原则、选方择药及方理、药理的问话,自己也不能对答如流,伤寒论是我日夜研究的经典,应该是我比较清楚的问题,怎么会如此惊慌失措呢?姚荷生终于迷途知返,顿悟空谈理论、无补实际,必须及早回头,要“学以致用,理论实践还要紧密结合!”姚老后来也深刻懂得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高理论。”看完前面的故事,可能会产生姚荷生平平无奇的错觉,他马上用自己的实力告诉大家,天才和普通人有鸿沟。经过姚国美的指点,姚荷生根据自己几年对《伤寒论》的学习体会,试以六经主证、变证、兼证(含合病)、转属证(并病)为纲,以六气、表里、虚实为目,分别罗列其脉证、病因、病机、治法、方药,遇有《伤寒论》中病例不足时,则另取材于《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病例之较明显者以补充之。对理论结合临床初步有了一些比较系统的认识。并进一步觉悟到:中医的生理病理原来大多是根据人身正常与异常的实际体会,结合观察到自然界的常变现象比类推论而得的一一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者;如果脱离临床,即将无法验证。两年后谢双湖考察姚荷生后,面许他以后已可纵览群书,姚荷生面对各家论点,往往会联想到《伤寒论》作一贯的理解,因而悟到中医学说尽管千差万别,甚至如伤寒、温病、杂病、内伤虚证还有各承家技的门户之争,不过是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同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讨论问题罢了,并不是根本上有什么不可统一的矛盾。1935年冬,姚荷生单独临床的第一天,其舅父戴某贫困久病,邀姚前往诊治。姚荷生第一次单独临床,喜恨交加,通过严密诊察,发现他削瘦神疲,脘腹痞硬,毫无食欲,便秘而无所苦,长期低热,午后较甚,每当热盛之前,自觉微寒如疟,舌质黯淡、苔灰白粗糙,脉细弦而紧,断为土败木贼,预后欠佳!拟用小柴胡而担心党参力薄,想用高丽参又没胆识,返校请教叔父,叔父亲往复査,认为诊治无误,同婶母说:“这人病居然被荷生看准了哩!”三天后果然戴舅逝世。1936年春,秋季服务于“佑民义诊所”时治一妇人,头痛剧烈,面赤,烦躁易怒,一见而疑为肝风夹火之龙胆泻肝汤证;及至仔细观察,发现脉细弦弱不静,舌质与苔均无显著变化,天未大凉而身披棉被,时而自己拉紧,时而撩扰又欲弃之,询知心悸口渴而喜热饮,通过反复斟酌诊断为厥阴寒热错杂,拟投乌梅丸加吴茱萸、川芎未敢自信,嘱病家持案就正于姚国美,其姚国美辨证后同意原方照服,一剂而病大减,三剂而瘥。伤寒论有“先厥后发热”、“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婶母听说这些事,以“荷生的技术究竟怎样”探询叔父,叔父慨然答曰:“我出手(临床)太早(18岁),一面看病,一面摸索;荷生却是摸索得比较清楚之后才看病的呀!”姚荷生听到叔父这种评语,心中自然高兴,更多的是百感交集。
姚荷生心想:所谓“摸索得比较清楚”,不过是指我对书本知识自经师长指点以后,有了一点比较系统的模糊认识,不致完全“临证茫然”罢了!然而就书本知识而言,中医文献号称万种!究竟读过多少?何况中医限于历史条件,临床时全靠直觉感官收集患者病因干扰机体的异常现象(信息);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症状。姚荷生总结,疾病是病因(包括六淫、七情、痰、水、瘀、虫、中毒、外伤、饥饱、劳逸等)特性,干扰机体某部(包括脏腑、经脉、器官等)生理功能(包括营卫、气血、津液、精神),以致影响整体,产生阴、阳、寒、热、表、里(包括上、中、下)、虚、实各有偏差的病理变态。即病因病位综合而产生了病机,只要认识病因的特性、机体的功能与实质,就能分析产生必然的变化,出现必然的结果。自此姚荷在南昌悬壶,声誉渐播,未及而立之年即名噪省内。姚荷生善于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尤长于解决时病、急性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疗效甚佳,用药不多但常常使许多顽症断根,预判生死的失误率也甚低,连一起会诊过的西医大夫都高度评价他的中医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姚老对每个患者、每次临诊从不马虎草率,务求诊断清晰明确,病情复杂点的病人,常花上一两个小时看一个病。对病人一视同仁,都是随叫随诊,偏远的危重病人则亲身往诊。他常对子女、学生说的:“医生真正的老师是病人,他们会真实详细地告诉你治疗的好结果和坏结果,因而每个医生的本领都是在病人身上练就的!”由此可以看出,姚荷生对病人的尊重和感恩之心是何等之深!他说:“医生是杀人都不见血的呢!所以一定要认真做一个好医生,对待病人不能半点马虎,你跟人家用错了药,病号不晓得,还会说‘谢谢你哟!谢谢你哟!’他说:“这个谢谢是好难受的呢。”上善若水,大医精诚,只有如此胸怀和博爱才能成就这样的中医大家!有一个70多岁的男性病人,每日柏油样便数次,每日出血量在200〜600ml不等,在江西某综合性的教学医院住院,采用抗菌、输血止血等方法均无效,终至病危。姚荷生到院会诊,发现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疾病,每日靠输血、鼻饲维持生命,科室西医大夫甚感棘手。姚荷生无法问诊,只能细查舌脉,舌质红而绛,舌苔黄厚腻, 中心有点剥落,趺阳脉微弱,寸口脉弦而有力,两关沉,重按无根。姚荷生依据上述症状,使用了连梅饮加高丽参。并叮嘱家属,煎药鼻饲后,血压可能稍稍升高一点,这是正常反应,不要紧张,继续服药血压会降下来的。白天给病人鼻饲后,晚上血压微升。当班医生查房后, 认为高丽参会使血压升高,应当改用西洋参。病人家属无奈登门请教姚荷生,可他坚持使用高丽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出于对姚荷生的信任,病人家属签字后,按姚荷生处方坚持服药三剂。结果服药后第二天大便转实,患者神志转清醒,三剂药后出血停止,病情好转。此案例体现了姚荷生扎实的中医功底和对中医的自信。附:连梅饮为温病名方,姚老常用于治疗厥阴病阴阳寒热虚实错杂风邪内动而虚热偏重者,与虚寒偏重之乌梅丸为姊妹方。姚老重用乌梅,加党参、炮姜化裁而成(养阴而不碍阳)。基本方为乌梅18—24克,黄连6—8克,炮姜3—6克,生地12克,党参12克,阿胶9克(另烊)。有一患者,从4岁起腹泻直到就诊时56岁,腹泻了52年,从他记事起,他就没有解过成形的大便,且自称治遍全国的西医大医院和广访名医,却从未见效过,其子姚梅龄老师侍诊,姚荷生老命其写下 “参苓白术散”加味,姚梅龄老师并未动笔,说到“如果这么简单,别人早就治好了”,姚荷生老神秘一笑,“你只管开出来,让他吃了再说。”结果服药半个月左右即告治愈,以后随访4年,均大便正常。真可谓只要认证准确, 平实之中亦可见神奇。姚荷生书籍摘要:在虚损、劳瘵病中,疑难不少,如从上损下者,补脾保肺,法当兼行,然脾喜温燥,肺喜清凉,保肺则碍脾,补脾则碍肺;从下损上者,补肾理脾,势当兼顾,然方欲甘寒补肾,又恐不利于脾,方欲辛温快脾,又恐愈竭其肾。在脾家难用参芪,肺肾难用冬地的棘手之际,只有理脾阴一法,选淳厚和平之品,补土生金,金又生水;燥润合宜,上下不碍。
自古有言医者不自医,果真如此吗?姚老常常单纯采用中药治疗他自己、他夫人及儿孙的重症上,效如桴鼓。中医如何应对西医的检查结果,姚荷生老先生说要站稳中医的立场,姚梅龄老师进一步阐述:站在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准则的基础上,来认识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否正确。而不是邯郸学步、一味盲从,且看本案示范。1978年他67岁时因自患“癃闭证”,48小时以上小便点滴未解,导致膀胱充盈已达脐下一指。姚荷生住院的综合性西医院泌尿外科大夫坚持认为膀胱破裂在即,即使当时未破裂,也必定已有尿液从极薄的膀胱壁渗入腹腔,引起了腹膜炎,无论如何也必须立即做手术。当时江西刚从国外引进第一台CT机不久,在姚荷生的腹部CT片中发现,其下腹部前列腺的部位有两个分别为45mm X40mm及55mm X 52mm密度甚高阴影,全CT室大夫会诊一个半小时后诊断报告为:(一)前列腺癌?(二)膀胱癌?(三)前列腺肥大?泌尿科扩大会诊后也决定立即手术。(三)自己的临床表现证明本病是以膀胱气化不利的气分证为主;(五)自己病变仅与肾气稍涉,故不以阴经阴分和阴脏为主。 参考《伤寒论》中的“脏结无阳证”,故可排除自己患有“脏结证”;而内脏癌肿多属中医的脏结、血结或阴结,故进而可判断自已的“癃闭证”是癌肿阻塞的可能性极小。有鉴于此,他在拒绝手术的同时,延请了五位自己的学生和儿子共同讨论,采用“海金沙散”煎服,结果服药一次,即排出小便500ml以上,服药二剂半,其病若失。出院后自开方调治一月,肿大的前列 腺经复查,发现阴影直径缩小了三分之二以上,膀胱中仅有少量的尿潴留;自后转为间断服中药,直到1997年87岁逝世,再也未发生过尿闭现象。2、对伤寒论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著书数本(未出版)。5、系统收集古籍,阐发“藏象学说”,出版书籍两本。7、明确三焦腑的实质,确立诊断要点,完善方药治法。上述研究工作,不但是他毕生耕耘不辍的结果,也是他不管在任何环境中(当学生、当院长、做个体医生、战乱时期、身处政治逆境、挨暴打后关在文化大革命的“牛棚”中、生病期间、耄耋之年等等)都坚持读书、临床、思考、研究的结果。而且大部分工作是在1958年——1980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作为“右派分子结论”被纠正的22年中(此期间他的身影和学术影响几乎在全国学术界完全消失)完成的!姚老说:“中医之所以有今天,文人之功也,中医之所以止于今天,文人之过也”。姚老认为中医难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医书深奥庞杂、众说纷纭、金沙莫辨,如果把四大经典以及后世的各家学说,按照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内科、外科、妇科等等整理成一个系统。初学者以此系统整理的材料为基础,在拓展学习其他内容,就可以节省精力和时间,有利于中医学的发展为了解决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姚老一辈子都在致力从事系统整理文献,想让后学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的更远。姚老非常重视脉诊,代表作《脉学中的一般问题》(未出版)、脉诊(已发表),姚梅龄老师——脉学十六讲(已出版)。姚老完善规范了脉诊操作,如医者应左手候右手,右手候左手,以中指以掌后高骨定关等。另外补充儿科诊断亦需要依靠脉诊,主张与成人一样需细辨三部脉象的不同。一男性血性腹水,邀请中西专家会诊,西医诊断为肝癌,但影像学并不明确。姚老把脉后诊断为胆囊癌,手术后发现原发病灶是胆囊癌。这是如何判断呢?姚老的经验,脉象判断病位在肝或在胆,看脉弦的程度;脉弦尤甚或弹指则病多在肝,若脉仅为较弦则病都在胆。福州军区某政委得了“尿血病”将近17年,腰痛时小便就呈纯血尿,有时候会伴随尿道疼痛。当年没有CT,他只做了膀胱镜、A超、肾盂造影等检查都没问题,而后他辗转多处求医治疗乏效。最后他到江西找到了姚荷生。姚荷生一摸脉,病人脉弦数急,尺脉弦旺,关脉也弦旺。姚老诊断为肝肾同源,肝肾血分之风热下迫导致纯血尿,风热下迫所以很频繁。于是就开了白头翁汤。病人吃了4剂就好了,再没发病。注释:六脉弦急多为肝风劲急,尺脉弦旺提示肝风下迫。白头翁特性为有风则静,无风则摇,为治疗肝经血分内风要药。
某细菌性痢疾患者,已救治3天无效,请姚老会诊,姚指出下痢无脉,不出7日而死,经中西医救治果如其言。有一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经治病情稳定,请姚老同时诊治,姚见其脉弦大鼓指,就跟主管医师说,这位病人要高度重视,有危险。事不出半日,突然心衰而亡。姚荷生说:“我之所以将《伤寒论》拆得如此之细来系统研究,是希望将来学中医的大部分人不用花太多时间去读难以透彻理解的《伤寒论》原著。”姚梅龄老师介绍,姚荷生老分了七部分来进行此项研究工作:(一)将《伤寒论》每条条文按不同证候进行分段(除了极少数无具体证候的泛论条文以外),并对每段的证候作出了判断;(二)对每条条文进行“串解”,即加字于原文之中使之通俗易懂,或突出其中起鉴别诊断作用的脉证,或补充诊断结论与治则方剂,同时对每条的重点进行“申述”,对每条的疑点进行析疑,最终形成《伤寒论串解》一书;
(三)将《伤寒论》中的难解条文单独列出,对其难以理解的问题逐一进行析疑解难,最终形成《伤寒论难解条文》一书;(四)对《伤寒论》各经证候的基本“发病机理”、“预后转归”及“传变规律”详加讨论,最终姚荷生将该部分研究内容辑为《伤寒论病理生理学》;(五)著述《伤寒论证候鉴别诊断学》,即分望、闻、问、切与腹诊五个部分,分列出现于《伤寒论》中的每一种症状与脉象体征,再在每一症下分叙出现了此症的所有证候,然后再论述这些不同证候相互鉴别的要点; 全本《伤寒论串解》、《伤寒论难解条文》手稿(共计112本)(六)最终写出《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实则是对《伤寒论》中所有条文的证候进行分类,而非对病种进行分类),即以六经分纲,以表里为目(即每一经均分成表证和里证),再以病因病机为子目,分列《伤寒论》中的每一种证候,非常详尽实用,首次完整揭示了《伤寒论》所制定的辨证论治准则的内涵。如此细致而有系统地研究《伤寒论》,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是少有的。目前《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作为研究生教材,其他的尚未出版。姚老淡泊名利,生活极为节俭,所用的书稿全是市场买的劣质纸,研究工作用的卡片绝大部分是他收集压平的香烟面纸与第二层锡箔纸、过期的台历。著有《伤寒论疾病分类总目》和《伤寒论有关疾病分类纲目》。目下细列相关的《伤寒论》条文(按不同疾病分段,只将与本病相关的段落收入),并逐一注明张仲景之所以如此分类的依据,内中不但有六经分类、八纲分类、脏腑分类、三焦分类、病因分类、病机(包括卫、气、营、血)分类等,还有各种综合分类和杂证分类,几乎是整个中医发展史中各种疾病分类方法的集中展示。由于姚荷生的系统梳理,使“疾病分类学” 这门尚未诞生的、而理应是医学科学中最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医学科学诞生的标志。姚老将伤寒与温病融汇贯通,认为五大辨证纲领可以相互融通与统一,从寒温沟通的高度,提出温病犯营也有表证。5、系统收集古籍,阐发“藏象学说”,出版书籍两本。1959年始,姚老组织科研课题——“藏象学说的文献研究”,详细阐发和解释中医有关藏象学说的传统理论以及后世在这方面的发展,结合病证的发病机理大为丰富了基础理论,通过“诊断部分”的内容阐述,使“藏象学说”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紧密联系。同时解决了其中许多理论难题(如命门实质考证、三焦实质及其与各脏的关系、“心之积如伏梁”究属何病等历史疑难问题,其两本著作已经出版。姚氏代表著作5本,关注公众号——德馨中医馆可以购买签名版。6、完善鉴别诊断的具体内容,明确辨证论治的具体内涵除了《伤寒论证候鉴别诊断学》外,姚荷生还完成了《四诊概要》、《证候简释》、《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等著作。研究“症候鉴别诊断学”将理论联系于临床实践,并根据诊治结果来验证和修正这些理论。姚老从以下方面研究每一个症候:姚老的研究让理论落实到实际诊断,对辨证论治既有规矩又有变通。这样具体症候的阐述使中医的辨证论治更为规范清晰,更易传承应用。
症状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一个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症候中,也说明同一个症状可以有多种病因病机属性,在分析病例里某一症状所代表的诊断意义,就必须加以鉴别和分析。症状鉴别的主要方法分为本症鉴别与伴随症鉴别。姚老详细研究说明每个症状的表现、与疑似症状的鉴别、重点阐述症状产生机理——同一症状出现的不同原因如何鉴别等内容。中医辨证多有随意而定、模棱两可之感,为此姚荷生老明确辨证论治的具体内涵,即运用充分的鉴别诊断依据精确地辨明病因、病机、病所、病势,姚梅龄教授说“没有鉴别就没有诊断。”7、明确三焦腑的实质,确立鉴别诊断要点,补充用方治法。姚荷生解答了近两千年争论不休的“三焦有形无形,有实无实”的理论难题,填补了脏腑辨证中无“三焦腑证候”的空白,为治疗疑难病、不治慢性病之症提供了思路。姚荷生老先生曾总结过一生的执业生涯:“我一辈子看了这么多重病和危急症,而从来没有“失过手”,全在于我的仔细与认真。”姚老从初执业起,就坚持用其自制的正规完整的病历表,来记录每位患者就诊的内容。他所制订的病历表分“初诊”和“复诊”两种。
1.增加情绪、喜好、声音、形色等内容,为临床提供更多的鉴别依据,也让患者的形象气质跃然纸上、更为生动鲜活。2.问诊突出审问所得(强调医者的主动鉴别),对诊断把病名列于附属地位。3.在诊断一栏,要精细准确的填写病因 病位病机,以使心中了然。4.增加效果一项,则有意分为“预测”与“事实” 两栏,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后记载其症状的应有变化是否相符,考察自己学术水平如何。姚老使用过的病例本
——奔走促进成立中国第一所中医实验院:江西中医实验院,担任院长;——1950年,姚荷生邀请江公铁等执笔写了《中医之自我检讨与切实改进之计划》一文上书中央,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重视,将其建议以正式批示下达卫生部,作为研究和制定中医政策与计划的重要参考。——集资创办了中医杂志:《江西中医药》,担任实际主编。)——1980年,姚荷生得到平反,被任命为江西中医学院院长。——曾讲授《伤寒论》、中医诊断课、《中医内科学》。由于他中医鉴别诊断清晰、诊治思路缜密,常取得预期效果,使学生能较好地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又加上他诲人不倦,甘做人梯,凡是受过他指导的学生几乎都成为临床高手,都成为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姚荷生高徒很多,包括两名研究生(汪栋材、刁军成),另有一些私塾弟子。他自己的子女有三名至今仍在从事中医专业(姚椿龄已故 姚梅龄 姚芷龄)
姚老一生简朴,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姚荷生与其叔父姚国美坚决不在自家诊所开设药房,因为开店赚钱让思想钻入钱眼,且分散精力而影响做学问的时间。作为名医、院长,家里陈设简单而陈旧,从未乘过一次接送他的小轿车上下班,而是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主动退让政府分给他的130平米的住房,一大家人一直住在一套70平米的宿舍中;并将‘姚余庆堂’祖屋(约5000平米)无偿捐献给政府。
正因为姚荷生道德高尚,放弃了许多个人所得,所以才能潜心专注于他的中医,才能达到如此之高的诊疗水平,才能写出大量严谨实用、理论深厚、系统、创见甚多的遗著。
姚梅龄教授认为学习有先后次序,适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下是他推荐的书单。内经知要→伤寒论→温病(温病条辨、温热论、湿热论三本为主,吴又可的书放后读)→金匮要略(先通读后精读)→姚国美医学讲义→症状鉴别诊断学(未出版)→补充表证、焦膜病(未出版,参考姚老有关表证和焦膜病的讲课)→内外伤辨惑论→有余力看杂病源流犀烛。读上面书目的时候穿插看本草备要、医方集解。姚国美推荐后世医家著作:“如《临证指南》《温病条辨》、《湿热条辨》之于时气轻症;《瘟疫论》、《广瘟疫论》、《霍乱论》之于时气重症。主痰如《丹溪心法》;主火如《河间六书》,主攻如《儒门事亲》。正虚有《景岳全书》之主肾亏;《东垣十书》之主脾虚,《薛氏医案》之主心脾气郁,肝不条达; 以及主肺虚之《舒氏六经定法》;主肝虚之《傅氏女科》等书。莫不各具特长,持论透辟。姚荷生推荐:临床及读书丰富者,可攻读《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里面都是大方,方子药味 比较多,而且它能够解决疑难病。先学姚氏伤寒论(本科讲课)——通读所有姚氏论文,同时配合学习姚梅龄老师症状鉴别诊断学的课程,以大六经为参考系重学温病学,——学习刘英锋老师的程式通论——学习姚荷生伤寒分类纲目,学习姚梅龄老师所有视频讲课,如六经表证及汗证系列。——结合临床研究金匮,旁学各家。姚梅龄老师说:姚荷生的一生,是执着追求认识疾病和探求人类生命奥秘的一生;是怀着崇高人道主义精神、克服疾病和挽救生命的一生;是严谨治学、传承文化和传授技艺的一生;是淡泊名利,甘愿奉献的一生。他不但对中医学的继承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堪称中医后学的楷模。
姚梅龄老师讲姚荷生生平与学术思想视频
江西姚氏伤寒学派的学术思想简析
姚荷生姚国美合传
姚荷生生平简介
我的学医之路一姚荷生自传节选
豫章医萃—姚荷生
忆姚荷生先师二三事
实用辨证程式通论
本文作者:王言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