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宛类卿,寒湿郁热与湿热的临床鉴别

文摘   2024-09-25 13:06   福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重类寒,湿热也有寒象的症状,寒湿郁热和湿热都会呈现寒热错杂的现象,由于临床症状表达的复杂性,两者时易混淆,不易鉴别。

可先看两则医案,请先试为辨证。

一、小试牛刀

医案一(医生:汪剑)

何某,男,47岁,2016年12月25日诊。


患者尿频、尿痛已有2年多,每解小便即感尿道灼热疼痛不适,自感会阴部、腹股沟、睾丸、阴茎坠胀隐痛,腹股沟瘙痒不适。伴大便稀溏,日3次;睡眠差,口干口苦,耳鸣。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滑。


患者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治疗1年多无效。曾服六味地黄丸后病情加重,尿频尿痛、阴部坠痛,坐立不安。后服金匮肾气丸,方有缓解,又恢复到之前尚能忍受的状态,但症状依然较重,难以解决苦恼。


医案二(医生:姚荷生)


黄某,男,53岁,1953年6月26日诊。


臂腿酸(多年有),恶风(左更甚),膝下无汗,酸痹, 胃病十余年,胃间痛,暂痛势轻 (十二指肠溃疡)大便或酱黄或青欠畅,小便不利无力,阳举不坚(已数年),稍疲倦。舌苔斑剥,脉左平 右关略沉。肤色深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医案一

辨证:脾肾阳虚,湿邪下注,郁而化热。

治法:温阳化气,清热除湿,益气活血。

处方:四逆汤合四妙丸五苓散加减。


方药如下:


制附片15g(另包,先煎45分钟),干姜15g,炙甘草6g,苍术15g,炒黄柏10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桂枝15g,茯苓20g,猪苓10g,泽泻20g,炒白术15g,川芎15g,黄芪30g,郁金15g,红花12g,桃仁12g。


2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12月29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尿频、尿痛症状减轻,耳鸣好转,信心大增。遂带上方10剂回会理继续服用。


2017年1月23日三诊:患者诉尿频、尿痛、尿道灼热、耳鸣等症状已基本缓解,睡眠改善,大便已成形,每日1次。目前感会阴部坠胀隐痛尚未好转,欲进一步治疗,后变方为补中益气汤合四妙丸加减,渐渐调治而瘥。


医案二



辨证:外有风湿,内蕴湿热,脾胃两经,气分兼营,兼有血虚。


治法:养血兼祛风湿


处方:

全当归 3钱  首乌藤 3钱  京赤芍 2钱  

络石藤 2钱  淮牛膝 1钱5分  清风藤 2钱
桑寄生 3钱  独活 1钱 赤小豆 2钱  

生苡仁 3钱   赤茯苓 2钱


医生推测:臂腿酸痛初或甚继减 小便见清见长

临床事实:服六剂 臂腿酸痛 小便见淡或清不利


二诊加强除风湿,服药4剂后臂腿酸痛明显减轻。


西茵陈 2钱  左秦艽 2钱5分
生枝仁 2钱  杭白芍 2钱
木防己 3钱  生苡仁 3钱
赤茯苓 3钱  苦杏仁 1钱5分
正川朴 1钱5分  京半夏 1钱5分


调治月半,症已未作,转治多年之胃痛。


二、如何鉴别?


案一更像湿热下注,然脾肾两虚为本,湿热下注为标;案二更像寒湿痹阻,然湿重类寒,湿痹郁热,湿热胶结才是核心病机,且如吴瑭所言:“病难速已,名曰湿温”。两案寒热错杂,皆有迷惑之处,像这样的案例,临床屡见不鲜,可能更为复杂,湿热与寒湿郁热,如何鉴别?

寒湿作为阴邪,有它独特的特点。

从病位的发病概率来说,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寒湿易于侵犯足太阴脾经,姚荷生老先生曾说:湿在脾经,易伤脾阳,十之八九。脾为湿困的基础上,姚老又说:湿未挟寒,只伤脾阳,湿而挟寒,则损及肾阳。寒湿易于侵犯脾肾两经,更易波及阳气。伤寒论中可见桂枝附子汤、理中丸加附子。

寒湿久易闭阻阳气,阳气不得运化伸张,郁而生热,就会产生一些热象症状,例如舌红苔黄腻、咽干咽痛、口干口臭喜冷饮、面生红色痤疮甚则化脓等。

症状鉴别,要特别注意一些征象。症状在临床中代表的诊断意义是不均等的,有一些症状带有特别的诊断意义,例如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汤同为恶寒发热,但由于脉沉一症则诊断为少阴病。

寒湿郁热,伤及阳气,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若见脉沉、沉细、脉沉细无力、脉沉弦细、脉尺更沉弱、脉细微、浮弦而沉取无力、脉弦细等,都需慎重考虑,望诊方面,面色青少华或面色淡白,舌淡或舌青紫、舌淡紫、舌淡胖、舌淡嫩、神色倦怠等症,局部症状如冷、冷痛、畏寒畏风、得热则减、语声低微等症。个人认为,孤证难理,几组症象同时出现,鉴别意义更为可靠,另望诊与脉诊非常重要。治疗史也可供参考,如用清湿热法及养阴法乏效甚则加重等等。


宋兴老师认为,治湿可参考李东垣脾胃学说,主要体现在治湿病尤重强健脾胃一法上,最常用补中益气汤,但进一步拓展风药的运用,认为风药具升散之性,可升发清阳,亦可胜湿,还可开宣上焦气机,唤醒脾胃功能。后世温病医家常用的芳香轻灵之品也与风药一起常用。若脾肾阳虚寒湿内盛则依据标本虚实程度而用仲景理中丸、真武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

湿气内闭严重者,非重用发越和温燥不可,可同时使用风药、芳香药、温中燥湿药。如桂附理中丸加东垣风药,理中丸合五苓散加芳香化湿之品,补中益气汤加附片和芳香化湿之品,藿朴夏苓汤加五苓散,藿朴夏苓汤加补中益气汤等。

关于湿热的鉴别与治疗,点击下面文章可供参考,兹不赘述。

(点划线处可进入阅读)

湿热的常见病机分类与方药运用鉴别



三、再看医案

房姓妇人,因小产后受凉,出现四肢关节疼痛,但见其双下肢关节疼痛难忍,不能步履,入夜难眠,膝踝关节局部明显红肿灼热,小腿浮肿,周身恶风,汗出不多,午后低热头晕恶心,纳差口渴,便干溲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如何辨证?各位看官可在文章后留言!

杏林真传
师承豫章姚氏,供给中医干货,提高临床水平,科普中医常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