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重要私人藏近现代绘画珍品》专场集结158件作品,全部作品都是绘画,作品年代跨度大约是清末民初以来的一百多年,这一时期南北画坛各路名手都有呈现,又以1930-1940年代各家艺术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为多,风格技法和绘画语言极具时代特质,某种程度上可算是对中国近代画坛的梳理与回顾。专场的名头全,作品的质量高,保存的品相好,既有来源清晰的名家旧藏,又不乏权威的出版著录为佐证,更难得的是本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首次现身拍场。
我们为这个即将在2024年秋天与各位见面的专场取名“千寻”,这两个字是拍卖人再熟悉不过的日常写照,也是这个行业所有参与者从春到秋周而复始的点滴经历。
孙悟空和卫道者
六月份,北京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春拍结束不久,我们就欣喜的得到一位努力耕耘多年的老藏家的鼎力支持,将珍藏多年的作品交给我们,集结成为一个专场在秋拍呈现。这个专场一共158件作品,全部作品都是绘画,作品年代跨度大约是清末民初以来的一百多年,这一时期南北画坛各路名手都有呈现,又以1930-1940年代各家艺术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为多,风格技法和绘画语言极具时代特质,某种程度上可算是对中国近代画坛的梳理与回顾。专场的名头全,作品的质量高,保存的品相好,既有来源清晰的名家旧藏,又不乏权威的出版著录为佐证,更难得的是本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首次现身拍场。
张大千 1899-1983
青城第一峰
乙酉(1945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94×46 cm.约3.9 平尺
题识:青城第一峰,一名高台山,蜀王建避暑之室也。
乙酉嘉平月重来旧京,僦居昆明湖上,偶与二三友人话兹山之胜,漫写此。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著录:《张大千先生诗文集·下》卷七题跋,第63、64页,(台北)故宫博物院,1993年版。(诗文著录)
出版:
1.《海上名画》,第83页,上海文物商店,1984年版。
2.1986年《张大千张善孖画选》挂历,5月份,科学出版社。
3.1987年《张大千张善孖画选》挂历,5月份,上海画报出版社。
4.《海上名画续集·下卷》,第97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5.《铄古灿今—张大千书画特展》,第38-39页,淡江大学,2022年版。
6.《艺术新闻》,第48页,2023年1月。
7.《大观月刊》,第160期,封面内页,2023年1月。
说明:1946年11月21日至24日,上海成都路470号静安寺路北中国画苑举行“张大千画展”,此次展览展出作品81件,作品标价自80万至500万。开展第一天即售出十余件作品,展览闭幕时所有作品均为沪上藏家刘寒枫等人订购一空。11月29日《申报》刊载《追记张大千画展》一文记录本次展览之盛况。此次展览展出作品于后世陆续释出市场,均有惊艳表现。本幅《青城第一峰》或为本次展览编号第五十四号展品,彼时标价为120万。
为了一条可能的线索奔波往返,为了一件满意的作品磨破嘴皮,为查一方印、一个上款、一个著录一遍又一遍的检索各种资料……如此种种,很难想象为了呈现这个专场,我们的老朋友付出了怎么样的心血。我们为这个即将在2024年秋天与各位见面的专场取名“千寻——重要私人藏近现代绘画珍品”,“千寻”两个字是拍卖人再熟悉不过的日常写照,也是这个行业所有参与者从春到秋周而复始的点滴经历。
齐白石1864-1957、徐悲鸿 1895-1953
可以洩露的天机
戊子(1948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1×34.5 cm. 约3.1 平尺
题识:
(一)白石。
(二)可以洩漏的天机。悲鸿写蒲叶。戊子仲夏。
钤印:吾年八十八,江南布衣、见笑大方
签条:徐悲鸿题:可以洩漏的天机。3083.30。
鉴藏印:劲草书屋、一夫清赏
说明:
1.本幅轴头见红色标签,"徐·齐白石,蛙,9364"字样,应为原收藏机构整理库存时所签。
2.本幅左下钤"见笑大方"朱文印,此印为彭汉怀为徐悲鸿所治,现藏徐悲鸿纪念馆。彭汉怀(1876-1952),原名祖夏,字汉怀,以字行,号斗漱老人。长沙县人。曾留学日本,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签事,铨叙部司长、处长等职。能书画,工篆刻,篆刻师法西泠诸家,参以大篆,为诸艺之首。其曾为徐悲鸿治印多方,此"见笑大方"即其一。
3.徐悲鸿与齐白石大约订交于1928年。是年11月25日,徐悲鸿北上正式接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之职,上任后曾三访齐白石,聘请白石老人担任艺术学院国画教授,并对齐白石的画作予以极高的评价,两人遂成莫逆。两人订交后不久,徐悲鸿迫于压力辞去艺术学院院长职务南下,但他与齐白石的交往却从未间断。从相识算起,徐、齐二人虽然年龄、家庭背景、学艺经历均迥然相异,却因为共同的艺术旨趣、创新精神和风骨节操结为莫逆,相交25载。25年间,两人鸿雁传书、相交盘桓,除互赠画作之外,两人亦偶有合作之笔,本幅《可以洩露的天机》便为其中难得一见之作。
本幅作于1948年,白石写蛙,悲鸿于上补蒲草。与虾、蟹、鱼等同为乡间水中常见之物相比,白石原本画蛙不多,因旧时定制习惯总喜四屏,“必然要再有一种水中小动物相配,于是画蛙的作品较多的出现了”。本幅中的三只墨蛙是齐白石最为成熟时期的笔墨,用笔精简,用墨大胆痛快,三只墨蛙二一对晤上下配置,一笔或两笔画出蛙的头部,蛙身以浓淡水墨写意画出,再画四肢,勾勒肚子,最后点睛。墨蛙之上是徐悲鸿逸笔添上的几丛蒲草,其色浅绿清透,薄如蝉衣,摇曳下垂,引出下方水塘中的蛙声。蒲草下,蛙声出,蛙言低语“谈性”盎然。所聊为何?正是徐悲鸿在本幅中所题的“可以洩漏的天机”。
重要的专场,总是要写一写文字,好好宣传。但是这篇文字不好写,因为这不是一张作品、一个画家的个案,它是一个时代的掠影,涉及的名头、社团、派别太多。一一写去,一是太细碎,二是很容易变成类似词条一样的名词解释,可读性实在不强,三是没那个强大的实力去做一个细致全面的学术研究。
思来想去,就从我一直想写的游戏入手,进而写一写民国这个特殊时代的画家,写一写他们用手中的笔延续下来的传统吧。
悟 空
在我的记忆里,关于游戏有三次经历极为深刻。
第一次是小学二年级的一个下午,写完作业后,我去隔壁小伙伴家串门。推门进去以后,我看到小伙伴一边狂按手里红色塑料小盒子上的几个按钮,一边盯着电视。我震惊的发现电视里的小人,竟然完全按照他手上的按钮所发出的指令蹦蹦跳跳。拿起另一个红色塑料小盒后,我俩就这样坐在凉席上,笨拙的控制着两个小人蹦蹦跳跳了一下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电子游戏。后来我知道了这个神奇的盒子叫FC(国内俗称红白机),知道了震惊我的游戏叫《超级玛丽》,也知道了它们的缔造者是日本游戏界的巨无霸“任天堂”。
启功 1912-2005
鹤林图
壬午(1942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101×33 cm.约3.0 平尺
题识:
(一)鹤林图。苑北写。
(二)倪云林有鹤林图,石谷曾摹入册中,余以意拟之,并参迂翁雨后空林图设色之法,不尽依耕烟蹊迳也。时壬午六月,元白居士启功识于简靖堂。
钤印:启功、元伯、元白卅以后作、启功之印、壬午、苑北草堂
说明:倪瓒《鹤林图》原为邓拓“紫藤斋”珍藏,1964年无偿捐赠国家,现藏于中国美术馆。《鹤林图》横幅,水墨纸本,幅约一尺半,为倪瓒画赠周玄初之作,卷后有自元代郑洪、熊进德至近代惠孝同等十余人题跋。此图物象简单,隐约远山几座,错落树木七棵,有瑶坛一座,又一只回首遥望的孤鹤。启功早年曾见此《鹤林图》,亦曾见过石谷子摹本,故对此图当十分熟悉。本幅中,启功改倪本横幅为直幅,并参用其传世作品中少见的《雨后空林图》之设色法,再写远山近树、瑶坛孤鹤。是作变倪迂萧疏简淡之风为明丽空灵之姿,笔墨淋漓,不失法度,用色淡雅宜人,毫无烟火媚俗之气,勾皴点染、写实布白、随类赋彩、意境经营均深得前辈先贤画理法度,运笔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于鲜丽中见清雅,成功地将胸襟蕴蓄和品性发诸笔端。画耑行书几语写《鹤林图》由来,诗、书、画融为一体,境界不凡。
几年后我上了初中,学校附近开了家运行光盘游戏的游戏室,攒了几天零花钱之后,我带着好奇的心情第一次体验了这种游戏。开始游玩之后,多年前的震惊再次来袭。那一次玩的游戏叫《最终幻想》,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从动画到实机全部是三维立体的游戏,里面的人物能随着你的控制360度无死角的做动作,甚至连火苗都跟现实中一样随着风四处摇摆,逼真到无以复加,这种新鲜的游戏体验着实让人震撼。这种运行光盘的游戏机叫PlayStation(俗称PS1),是游戏行业另外一个巨无霸“索尼”的作品。一台全新的PS1主机当时要大几千元,这可不是普通的工薪家庭能消费的起的,我也因此没有拥有过PS1。
陈半丁 1876-1970
临金冬心醉葵图
戊申(1908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22×54.8 cm. 约6.0 平尺
题识:唐吴道子画《趋殿钟馗图》,张渥有《执笏钟馗》,五代牟元德有《钟馗击鬼图》,宋石恪有《钟馗小妹图》,孙知微有《雪中钟馗》,李公麟有《钟馗嫁妹图》,梁楷有《钟馗策蹇寻梅图》,马和之有《松下读书钟馗》,元王蒙有《寒林钟馗》,明钱穀有《钟(老)馗移家图》,郭诩有《钟馗杂戏图》,陈洪绶有《钟馗元夕夜游图》,未有画及醉钟馗者。予用禅门米汁和墨吮笔写之,不特御邪拔厉,而其醉容可掬,想见终南进士嬉遨盛世,庆幸太平也。昔人于岁终画钟馗小像,以献官家,祓除不祥,今则专施之五月五日矣。荐举博学宏词杭郡金农记。时年七十又五。戊申涂月,山阴静山陈年临。
钤印:静山、陈年
签条:陈半丁自题:半丁五十五年前读金寿门钟大士。壬寅(1962)秋余已八十有七。钤印:半丁老人
说明:陈半丁平生以花木称绝,偶作山水亦能穷绝造化,唯人物至稀见。本幅《临金冬心醉葵图》,绘钟进士醉酒之态,钟馗乌帽红袍,脸颊微酡,皱眉敛目,钢髯爆长,醉态中自带威严。“钟馗”素为前贤笔下常客,而写其醉态者,古未有之。至清中八怪,金冬心笔下始见“醉钟馗”之相,此幅所临原本正是冬心之笔。醉钟馗之相自金冬心之后屡为后人追摹,吴大澂、陆恢、吴湖帆等人皆曾临之。陈半丁三十二岁时曾读金农醉钟馗原本,下笔临来,老辣雄健,笔意圆转,又拟金农字势长题醉葵源流,招式均出寿门而能不亦步亦趋,不落窠臼,食古而化,自出机纾,实为陈氏早岁至稀至精之笔。春秋轮转,已近鲐背的陈半丁再见当年刚过而立之岁的自己临写的“金寿门钟大士”,旧笔前尘一一闪过,遂书签以记之。题罢搁笔,已是五十五载。
工作之后,我终于买了人生中第一台PS,这时候的PS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自诩当时已经见过点世面的我,在开始玩《战神3》的时候,就被电影级的画面、极度逼真的物理效果、叙事宏大的希腊神话背景、压迫感十足的Boss战设计再次震撼。这种无与伦比的游戏体验,让我再次感叹原来游戏竟然能做到这样的程度。
于非闇 1889-1959
国香
1956 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14×31.5 cm. 约3.2 平尺
题识:初春友人赠兰花数十丛,亟出古铜釉瓷钵种之。玉令月余,每丛皆开花一二朵,其种于青花瓷钵者竟在一丛中开花四朵,为我从来所未见。因捡佳纸写此国香,以志一时兴会。一九五六年三月,非闇于玉山砚斋并记。
钤印:于非盦、再生
说明:于非闇幼时家境殷实,母亲是满族正黄旗,父亲是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曾祖、祖父、父亲均是举人。受家庭影响,于非闇自幼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又深受旗人雅好玩赏习惯的影响,久而久之,遂精通诗文戏理、琴棋书画各道。1928年于非闇在《北平晨报》上连续发表《都门钓鱼记》、《都门艺兰记》、《都门豢鸽记》和《都门蟋蟀记》等“都门四记”,字里行间点评名品,记述“玩”之心得,于氏爱玩会玩的特质获得形象的体察。不难发现,早年的于非闇是一个拥有良好传统文人修养,且嗜好雅玩,并极其会玩的典型旗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玩赏所需要的审物入微的习惯相结合,玩赏过程中投入的心态和精心细致的研究状态相结合,千百年来文人教化的情怀与作为八旗子弟“专业”的闲情逸致在于非闇这里发生同构,这对其艺术思想、审美趣味、创作方式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不难发现于非闇一生的创作中有相当的内容是其经手把玩过的物件,鹦鹉、鸽子、白鹰、昆虫、牡丹、兰花……凡入画的物象,于非闇大都能对其品种、性状、来历、培育等等方面详述一二。此幅《国香》构图奇崛,一丛兰花置于宣纸上端,细笔双勾轮廓,纤毫必现,一丝不苟。勾画着色细致,却不失自然生气,栩栩如生,笔法有高古游丝描之细劲,铁线描之圆厚,更增添了画面的情趣,观之仿若宋人缂丝。国香之下题两列瘦金书,于非闇于此详述画中兰花由来、栽种方法、所承器皿、开花情形等等,不难看出于氏因“玩”而对物象“体察入微”的细致观照。
再后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游戏越来越多,像《星际争霸》、《神秘海域》、《GTA》、《艾尔登法环》、《塞尔达传说》等等,都是游戏里的神作。这种神作,中国一个都作不出来,作为中国玩家想都不敢想。
王雪涛 1903-1982
灵芝献瑞
癸未(1943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35.5×11.5 cm. 约0.4 平尺
题识:幽居厌见凡花草,红紫纷纷不复栽。自斸苍苔换黄土,南山移得玉芝来。放翁诗句。癸未秋雪涛写。
钤印:天壤王郎、雪涛长寿
说明:王雪涛以小写意花鸟称世,所作以牡丹、月季、藤花、松竹为多,灵芝入画则为稀见。此幅不足半尺,写石生灵芝,寓意吉祥,又录放翁《斋中杂题四首》之一补空,雅逸非凡。《灵芝献瑞》作于1943年,玲珑小品,构图严谨,用笔娴熟,设色清雅,是王雪涛转型前的全盛状态,已从其师王梦白的放逸之中脱离出来,笔端日见清丽,是此一时期难得的小写意逸品。
直到2024年8月20日。
在这一天,以中国古典神话《西游记》为背景设定,由“游戏科学工作室”(中国的)打造的《黑神话:悟空》登陆各大主流游戏平台。发售三天后,游戏销量就超过了1000万套,到9月底全平台销量超过了2000万套,更创下Steam在线玩家峰值人数超241万的全球单机游戏的纪录。
陈之佛 1896-1962
好鸟惜春
丁亥(1947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92.5×30.5 cm. 约2.5 平尺
题识:惜春好鸟娇啼久,立软高枝末肯飞。丁亥金陵养真庐雪翁。
钤印:陈、雪翁、寄情
在这一天,无数中国玩家守在电视、电脑前等待游戏下载完成。当游戏运行的那一刻,你发现操作的角色是每个寒暑假都能见上一面的孙悟空,你听到NPC说的语言是有韵有腔的中国话,你看到的风景是曾经到访过的云冈石窟、应县木塔、隰县小西天、重庆大足石刻、大理崇圣寺,你听到的苍凉曲调是陕北说书人的娓娓道来。你不用艰难吞咽、努力消化各类“异质文化”,一切都很舒服,很习惯,这是我以往从不曾有的游戏体验。
谢稚柳 1910-1997
深谷奔流图
丙寅(1986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37×68.5 cm.约8.4 平尺
题识:深谷奔流图。丙寅新正壮暮翁稚柳巨鹿新居。时年七十有七。
钤印:壮暮翁、稚柳、夕好
展览:
1.“八家山水画展”,集古斋(香港),1990年5月9日至12日。
2.“侨岷华园藏画展”,鸿禧美术馆(台北),1994年2月至8月。
出版:
1.《八家山水画选集》,图版18,集古斋有限公司(香港),1989年版。
2.《侨岷华园藏画》,第300-301页,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北),1994年版。
3.《海上名画续集·下卷》,第178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说明:
1.1989年香港集古斋筹办“八家山水画展”时,原藏家于彼时直接自谢老本人获藏此幅。
2.纵观谢稚柳的艺术历程,从陈老莲开始,即是“少耽格律波澜细”的画风。接绪的是崇尚北方画派,然后又移情于江南画派,在各派之中虽有取舍与融合,但走的是同一条路子。除了陈老莲,他的画没有专门停留在某一个画家的画风里。而对落墨法的研究,他花的时间最长,研究得最深,取得的成就也最大。这次变法由工易放,由细及粗,色彩也从原来的纯净明丽变成墨彩交融、五色杂陈、情调奔放,把自己的儒雅文静、含蓄潇洒的笔性融入落墨之中,画面生出一种新的情调,是一种从古人画中所未见过的情调,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浓厚的时代感。
《深谷奔流图》作于1986年岁始,时谢老已就居巨鹿路785弄3号的新屋。此作四尺整纸,色墨浓丽,苍翠高华,是其晚年难得的落墨重彩佳作。画写夏山,浓荫蔽日的山谷,藏于林间的屋舍,一线而悬的瀑布,暝色迷茫的树林,奔淌而下卷起浪花的山溪,一派夏日好景。本篇设色浓丽,青绿山水较之水墨山水更显得“灵秀”,树、石先稍作勾勒,然后施以赭色打底,再用赭墨、汁绿、石青、石绿等分染,染出山石的阴阳向背,最后酌情用墨提醒。虽为一纸翠绿,看去又条理分明,浓淡之间交错递进,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墨与色相得益彰,诸般色彩落在最合适的键位上,在视觉上形成最舒适的观看体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游戏体验?除了游科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游戏制作技术和如今中国庞大的市场容量之外,真正的核心是它的故事,是我们无比熟悉的“中土世界”,是嵌入我们体内无法剥除的血脉文明。
冯超然 1882-1954
天寒翠袖图
丁丑(1937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23×47 cm. 约5.2 平尺
题识:旧见元人盛懋小幅,笔墨清隽,洗尽尘滓,有天寒翠袖之致。其着意处,似非庸史所能领会也。梅雨初霁,几砚如拭,抽豪拟此,工拙不暇计耳。丁丑夏五月,慎得居士冯超然并识于嵩山草堂。
钤印:慎得、超然画记
当《云宫迅音》作为游戏第六章的配乐,伴着水墨动画响起时,取经路上的一幕幕闪现,那些无比熟悉的音符、线条和色彩指挥着你体内的基因不由自主的跳动,让你头皮发麻、眼眶湿润、双手颤抖,这些情绪的到来,自然的就像困了要睡、饿了要吃一样理所应当,在这一刻我深刻的认识到什么叫文化共鸣。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张大千1899-1983、黄宾虹1865-1955、吴待秋1878-1949、赵云壑1874-1955、郑午昌1894-1952、吴青霞1910-2008等
海上二十八家繁花卷
癸酉(1933年)作
手卷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17.5×695 cm. 约10.9 平尺
题识:
(一)师子写杜鹃。
(二)笙伯写牡丹。
(三)袌鋗居士画月季。
(四)渭莘画杏花。
(五)云壑写玉兰。
(六)大千居士写水仙。
(七)铁年写兰。
(八)癸酉夏仲个簃画菊。
(九)曼庐居士马万里补紫藤。时癸酉夏日夜。
(十)陈铎画松。
(十一)伯达补桃花。
(十二)渔笙写柳。
(十三)松泉写翦秋罗花。
(十四)聿光补紫薇。
(十五)仙佛茫茫两未成,天高野旷肃孤清。山中见月倘相忆,细逐空香百遍行。癸酉元旦呵冻写墨梅一枝有怀,并录旧集两当轩句,似博亭方家一笑。郑午昌。
(十六)癸酉冬都俞写海棠。
(十七)双于道人定之写腊梅。
(十八)南蘋写山茶。
(十九)公展写牵牛。
(二十)宾虹画蜀葵。
(二十一)企周马骀补芦花。
(二十二)雪玖写荷。
(二十三)青霞万年青。
(二十四)鼎铭画枫。
(二十五)朱中鸡冠。
(二十六)筠碧补萱花。
(二十七)大壮写珠藤。
(二十八)癸酉九月廿八日归自居鄛越五日。博亭仁兄出此卷相示,并属补竹以成之。曼青郑岳。
钤印:师子,商言志,待秋,叶恂之印,老壑,老铁,王贤,曼公,盛远,江南,和平,梦若,聿光,午昌翰墨、丝鬓散人,小藩,汤、涤,泉唐江采,谢公展,虹若,马骀之印,青霞,同生,丁絜,曼青
上款:“博亭仁兄”即李曾廉(1898-?),字博亭,浙江杭州人,居南京,工画。李氏与彼时南北画坛名手相熟,姚茫父、齐白石均有画作相赠。博亭妻丁筠碧亦擅画,师郑曼青,擅花卉,曾参与由黄宾虹助力成立的"中国女子书画会",担任宣传干事。此卷中亦有丁筠碧笔,大约可窥其丹青风姿。
说明:是卷长近7米,集1930年代海上二十八家笔墨于斯卷,其中不乏张大千、黄宾虹、郑曼青、郑午昌、吴待秋、商笙伯、谢公展、吴青霞、张大壮等彼时沪上画坛名家佳笔。二十八家就卷随写,萱草百花,细逐空香,笔墨自如,尽显腕底丰神,通卷满目琳琅,各尽其妙,令人目不暇接。
此卷受画人为李博亭、丁筠碧伉俪,博亭善画梅竹,筠碧亦擅花卉,二人常联璧作画。此外,李、丁均为彼时海上画坛的活跃人物,与海派诸名家十分熟稔。李氏曾参加1928年由赵半跛、谢公展发起的"秋英展览会",此会云集彼时海上文艺界诸君,与会者有曾熙、王一亭、吴待秋、周瘦鹃、冯超然、张聿光、陶冷月、钱瘦铁、郑午昌、刘海粟、张善孖、张大千、黄宾虹、吴湖帆、马企周、郑曼青等一众海上闻人。展览会由《申报》报道,轰动一时,为彼时海上画坛盛事。丁筠碧则是中国第一个女子书画团体⸺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最早参与者之一。这个团体集合了李秋君、陆小曼、萧淑芳、陈小翠、顾清瑶、唐冠玉、吴青霞、潘玉良等当时几乎所有女子书画的好手,更得到黄宾虹、张大千、何香凝等人的支持,在当时的上海画坛轰动一时,可称现代中国女画家团体的先锋,而丁筠碧与陆小曼正为团体成立之初的宣传干事。此《海上二十八家繁花卷》正是李博亭、丁筠碧伉俪画坛交游之见证。
灯 塔
作为中国玩家,我们在《黑悟空:神话》中所能体验到的最极致的内容,根本上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血脉中的文化因子是最能调动我们情绪的催化剂。绘画艺术作为文化形态中的一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我想到了百年前中国画家和学者面临的境况和他们的坚持。
王梦白 1888-1934
天伦之趣
癸亥(1923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3×45 cm. 约4.2 平尺
题识:癸亥之秋梦白王云写。
钤印:王云
说明:王梦白学画早年得力于任伯年,又得吴昌硕指授,后至北京遵陈师曾建议,学李鱓、华嵒,艺事大进。平生最擅翎毛,能绘传统文人画少有涉及的家养野生禽兽,尤擅画猪写猴,因而于近世京津画坛别具一格。此幅写于癸亥之秋,绘母子郊游,过芭蕉丛竹时路遇群猪争食。此幅画意画格迥异于传统文人画意趣,无论是猎奇之心的小子,还是为儿担忧的母亲,又或群猪拱食的场景,都是乡间常见之景,其笔其意一任温馨朴素,让人从心莞尔。偏用传统笔墨写家养畜禽,不是大漠孤烟,不是金戈铁马,不是小桥流水,不是采菊东南,却是世间的烟火真趣。剑走偏锋,嘎嘎独造,或许只有爱“骂座”的王梦白才有如此脑筋。
中国画自身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单以文人画来说,这个体系从隋唐五代兴起,在两宋蒙元发展繁荣,最后经明清归纳总结,历经了一千余年的时间。中国画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发展,其内在体系全面完整、牢固稳定,它涵盖了从技术到理论、从工具到载体、从创作到收藏、从个人风格到派别风格、从外在艺术表象到内在美学思想等方方面面。这些东西从内到外都是中国的,即便中古时期有外来艺术的介入,但最终都被强大的中国基因吸收同化为自身的营养。换言之,这些形式和内容是我们自己的“传道正统”,它蕴含了中国人千年来形成的鲜明的道德感和国家意识,更蕴含了强烈的历史价值感和文化自信。
马晋 1900-1970
松荫三骏图
乙丑(1925年)作
横批 设色绢本
53×94 cm. 约4.5 平尺
题识:乙丑嘉平月湛如居士马晋画。
钤印:马晋之印、伯逸
说明:马晋初入画坛以西法入手,尤其早岁笔,多自郎世宁吸取营养,多以禽鸟,鹰、孔雀、犬、牛、羊、驴、驼、猪、猫、蛇、蝶等入画,而其最擅者则为骏马。马晋幼年先随其父好友宫廷画师赵书村学画,赵曾教授末帝溥仪学画,马晋遂有缘出入紫禁城,习摹郎世宁等宫廷藏画。后又拜金城、陈师曾为师,画意精进。马晋早年极肖郎世宁,作此幅时马氏仅25岁,画面布置、光影造型均是典型郎世宁作风,刻画精工逼真,注意皮毛质感,更多采用光影晕染和提线勾勒相结合的办法,体现出中西合璧之特色。背景松树花枝,坡地宣草则见宋、明院体花鸟画造型特色,使此画具有雅致清新古意,由此也可见马晋在郎派画风中有意强化中国韵味之努力。
晚明开始的“西学东渐”是中国画的“传道正统”受到真正挑战的开始。在西学东渐或者说西画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画家逐渐有了明确的文化比较意识。再到民国,西方学者利用已有的东方学、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知识来考察中国文化,而其研究成果,如“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人种西来说”等结论在社会上的广泛流布,让彼时国内学者心中升起强烈的不安和震撼,这种情绪显然激发了学者们的传统意识、学术道德感和学术责任感。当文化学者们(如章太炎、黄节、刘师培、邓实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在思想、学术上对于传统文化的护卫形成一股潮流,艺术界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黄宾虹 1865-1955
烟江归棹
镜心 水墨绢本
30×71.5 cm. 约1.9 平尺
题识:烟江归棹。黄宾虹。
钤印:古玺印
我们选取“千寻”专场中的几位近代大家略略讨论,先说黄宾虹。我们都知道黄宾虹一生最重要的理论是提出了“道咸画学中兴”的概念,借由这一概念,他大力褒扬中国画的现代传统与当代价值。“沟通欧亚,参澈唐宋”是黄宾虹很早就提出的思路,在《与傅雷书》中他说中国艺术史是一部不断进步的历史,亦即“元代士大夫之画高出唐宋,而明季隐逸簪缨之画不减元人”。自康有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论点发布以来,中国绘画“退步”论甚嚣尘上,而黄宾虹的看法却与此截然相反。在《与苏乾英书》中黄宾虹说“画无中西之分,有笔有墨,纯任自然,由形似进于神似,即西法之印象抽象。近言野兽派……今野兽派思改变,向中国古画线条著力。”以用笔用墨作为参考标准,那么中国绘画史就是一部与西方现代艺术并驾齐驱的进步史。元人高出唐宋,明人不输元人,那彼时中国画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于是,黄宾虹自然拈出了“道咸画学中兴”的概念,为整个文人画史勾出了一个完美的轮廓。当传统绘画面临“中国艺术衰亡论”或“清代无画论”的指责时,黄宾虹却对晚清以来援金石入画的文人画新传统大力称扬。自民国以来,黄宾虹的这些判断的确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所熟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巨匠无不脱胎于“金石入画”传统。显然,黄宾虹既对文人画进行了总结,也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前路。
张大千 1899-1983
忆写游山四屏
镜心 设色纸本
99.5×41 cm. 约3.7 平尺(每幅)
题识:
(一)煮茶绿荫,上有飞瀑。登平壤练光亭,用清湘法写于大风堂中。蜀人张爰。
(二)曙色溟蒙雾渐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摇橹呼鲈美,知道前山近钓台。初入七里泷望钓台之作。蜀人张大千。
(三)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云几段。纵是王维称画手,清奇难向笔头分。偶忆黄澥三十六峰写此。蜀人张爰。
(四)青铜玉匝两飞仙,碎石团生绝可怜。雪月情生清客梦,狂吟思发助吾颠。匡庐三叠神人久,南岳千寻旧好缘。有志名山探七尺,何妨随处共留连。蜀人张大千写于大风堂下。
钤印:张爰之印(二次)、大千(二次)、大风堂、张爰(二次)、大千(二次)
出版:
1.《铄古灿今—张大千书画特展》,第32-33页,淡江大学,2022年版。
2.《艺术新闻》,第49页,2023年1月。
与黄宾虹不同,张大千并没有旗帜鲜明的提出过理论或者概念,他对于中国画的认知是身体力行的“重走”一遍中国美术史。从最早受教于曾、李二师临习石涛、八大开始,他一路上溯中国美术史,自黄山画派至青藤白阳,再至宋元诸家,又到董源巨然,从而完成了南宗文人画追溯之旅。又经敦煌三年面壁,遥接盛唐风华。张大千的半生之功,就是步履不停的印证、实践中国美术史。这种实践让张大千把传统中国画的方方面面深刻于脑海中,他标新于画史的泼墨泼彩画风,从观念到形式其实都脱胎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本位。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泼墨泼彩画风是新画法“我并不是发明了什么新画法,也是古人用过的,只是后来大家不用了,我再用出来而已。”这些古人是谁?是青绿之宗大小李将军,是南宗之祖董源巨然,是敦煌的菩萨天女,是董文敏盛赞的扬升,是张大千常挂在嘴边的“吾家僧繇”。接溯没骨设色的山水画传统,结合敦煌壁画重彩以及泼墨传统画法,这是张大千泼墨泼彩画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吴昌硕 1844-1927
辛夷仙子
乙卯(1915年)作
立轴 水墨绫本
134.5×42.5 cm. 约5.1 平尺
题识:
(一)色如美玉丰神好,香与幽兰气味同。庭院笙歌初散后,亭亭一树月明中。乙卯春杪。吴昌硕。
(二)月中但觉有花香,千朵奇葩混月光。定是瑶台仙子种,纤尘不染耐寒霜。
钤印:昌硕、吴俊之印、吴昌石、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
说明:本幅右下钤“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白文印。缶翁曾自号“芜青亭长”,将居室命名为“饭芜青室”,自称“饭芜青室主人”。1879年冬,缶翁自治“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缶庐”两面印。边款言“余既辟芜园,又缚草亭为延眺处,每当霜落风高,万象森露,与松柏同青者惟此芜耳。己卯冬仓硕刻于朴巢。”此印古拙郁勃,文意与缶翁气格相投,常钤于其志得意满之作之上,本幅便为其一。
作为接续赵之谦、任伯年之后的海派领袖,吴昌硕出生受教于儒学之门 , 他用了近五十年的时间追求成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讽刺的是,在各种尝试之后吴昌硕发现这条传统名仕之路难以走通,但在高度商品化的上海新兴都市文化圈,他却如鱼得水。吴昌硕在这个文化圈里扮演了近四十年矛盾的角色:他以强烈的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美学观贯彻自己的金石书画创作,却极为成功的在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极强的社会环境中出售作品。这种矛盾在彼时上海滩杂糅且复杂的文化语境中并非个案,只是因吴昌硕崇高的艺术地位而显得瞩目。吴昌硕的艺术脱胎于道咸以来“金石入画”的传统,最得力的是石鼓文,他身体力行的遵循中国艺术黄金时代质朴本真的美学语言,始终实践“书画同源”的古老准则,且终其一生努力在自己的艺术当中保持最纯正的传统趣味。
吴昌硕1844-1927、王一亭 1867-1938
古香
癸亥(1923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91×32.5 cm. 约2.7 平尺
题识:
(一)白龙山人写。
(二)梅花巢居阁折得,山茶拙政园移来。君谋三十初度,老夫亦赋薹莱。癸亥春一亭写成,昌硕补梅。时年八十。
钤印:老缶,王震大利、一亭
上款:“君谋”即张乃燕(1894-1958),字君谋,号芸庵。吴兴南浔人。早岁与朱家骅、叶楚沧等有同窗之谊,后入苏州东吴大学攻读化学。1912年参加中国国民党,1913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皇家理工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专攻化学。1919年获日内瓦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1920年受聘北京大学任化学系教授,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1923年,当选为浙江省教育会会长,并兼任浙江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次年1月,应孙中山之聘,出任广州大本营参议,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1925年,回上海光化大学任化学教授。1926年任国立广东大学校长(后改中山大学)。1927年4月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是年秋,任国立中央大学首任校长。1929年任浙江省政府委员,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张乃燕驻比利时国特命全权公使,同时受全国建设委员会之托,考察欧洲各国的建设事业。1935年辞职返国,寓居上海养病。张乃燕雅好文艺,常与文艺家梅兰芳、俞振飞、徐悲鸿、齐白石等友好往来。在上海时,张乃燕与王一亭交好。1922年王一亭曾在他的"梓园"接待爱因斯坦,张乃燕便为坐上嘉宾,张氏亦藉由王一亭拜识缶翁。此轴为张乃燕而立庆生之时,缶翁、一亭合写祝之,可窥当年沪上艺坛、学界、商界相交往还之雪泥鸿爪。
事实上,不管在上海、江浙,还是在以京津为代表的北中国画坛,甚至是海外,吴昌硕的艺术大受欢迎的根基即最正统的中国审美趣味。1912年吴昌硕为波士顿美术馆亚洲展厅题写匾额,内容为“以古为徒”,这很能说明吴昌硕在面对西方文化时的态度。在吴昌硕去世之后,包括其追随者和学生在内的海派画家,运用更现代的社团组织结构、展览会、宣传媒介等等西方舶来的文化商业行为,对内对外持续宣传、发扬中国画的传统。这些沐浴在西装、咖啡、洋房、汽车、电影等西式生活方式下的上海画家们相信中国画的现代化是必要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这样的现代化必须以自身的历史价值和内部的自发改造为前提。
齐白石 1864-1957
瑞喜多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24.5×34 cm. 约3.8 平尺
题识:白石老人画。
钤印:齐白石
同样作为大写意画风的领军人物,齐白石内在文化结构的参照标准也是文人士大夫体系。例如,他始终把诗文创作放在自己所有技能的第一位,这是传统文人的标准文艺观。不同的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交锋激烈的民国时期,齐白石罕见的能获得两派的同时青睐。他第一部年谱的编著者之一是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这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在编著年谱之前,胡适阅读研究了相当数量关于齐白石的文献,通读材料之后,胡适写道“我读了这些材料……都是很朴素真实的传记文字……他没有受过中国文人学做文章的训练,他没有做过八股文,也没有做过古文骈文,所以他的散文记事,用的字,造的句,往往是旧式古文骈文作者不敢或者不能做的。”可以看出,齐白石的诗与文在胡适看来与其所推崇的新文学并行不悖。
齐白石 1864-1957
群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11×33 cm. 约3.3 平尺
题识:寄萍堂上老人居京华第廿又九年。
钤印:白石
所以,在彼时的中国画坛齐白石是个“异类”,他始终以传统文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但脱胎于湘潭农家的绘画题材与思想却迥异于传统文人画的内核。换言之,他既有中国士大夫传统的“经生”、“诗人”式的文化心理结构,同时他笔下的青蛙、白菜、老鼠、苕帚、算盘则是西学派眼中反传统的“离经叛道”。当高举除旧布新大旗的西学派和坚守“国粹”阵地的传统派交锋时,显得有些“异类”的齐白石自然得到了两方的赞赏。所以齐白石既能获得吴昌硕、黄宾虹、陈半丁等人的高度评价,也能让有着留欧背景的徐悲鸿终其一生对其如此尊重推崇。
在“一片他山石”的民国画坛,拱卫传统的大师们是不折不扣的灯塔,是变革年代接续古文化的传承者,是向新世界传布中国文化的开拓者。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后世的我们对中国自身的艺术传统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知。
卫道者们
在“千寻”专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与黄宾虹、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同代的画家们,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坚持与护卫。
金心兰 1841-1909
临明人教子图
戊申(1908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86×32 cm. 约2.5 平尺
题识:
(一)阅历冰霜后,酸辛味亦佳。儿孙自有福,我自守寒斋。家贫心最适,养疴得安居。世事无暇问,关门且读书。数年前有一客携来明人画教子图,借临此幅,笔墨之工拙不计也。冬窗清坐写此,心道人
(二)圣学无光西学光,仰头只叹一声天。改良毕竟无良法,读卷鲁论便算贤。世道日非,人心不古,今之变局真一大变局也,因题此二十八字。时贤见之必笑我不达。戊申仲秋之月,大病后养疴冷香馆中。六十八岁金瞎牛并记。
钤印:金心兰、瞎牛
本幅:吴昌硕(1844-1927)题:画中小子好头角,曷不新学程程督,塾师闻之怒曰吁。宁不识字无流毒,论语且读半部熟。戊申新秋,题于吴下去驻随缘室,安吉吴俊卿。钤印:吴俊之印
专场中有一张金心兰的《教子图》,上有吴昌硕题跋,这张画很能体现传统文化在当时的处境。这张画上金心兰有两段题,其中一段他说:“圣学无光西学光,仰头只叹一声灭。改良毕竟无良法,读卷鲁论便算贤。世道日非,人心不古,今之变局真一大变局也。”吴昌硕的题也很有意思:“画中小子好头角,曷不新学程程督,塾师闻之怒曰吁。宁不识字无流毒,论语且读半部熟。”从中不难看出两位海派时贤对于西学大行其道,众人盲从,而本土文化后继乏嗣面临“读卷鲁论便算贤”境遇的不满与无奈。
蒲华 1832-1911
灿然图
甲辰(1904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32.5×63 cm. 约7.5 平尺
题识:灿然天竹与红珠,破腊梅花正可娱。省识春光浓自淡,试临洛水唤仙乎。朴斋仁兄大人雅正。甲辰仲冬,蒲华。
钤印:蒲作英
上款:“朴斋仁兄”应为陈朴斋,生平不详,能诗。与作英游,有诗文唱和,蒲氏《芙蓉庵燹余草》曾载二人联句数首。
沈曾植1850-1922、萧蜕1876-1958、钱瘦铁1897-1967、杨逸1864-1929、沙佐近代等
古佛齐寿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6×47 cm. 约7.4 平尺
题识:
(一)古佛齐寿,龙树同春,云烟供养,福自天申。无闷加题于墨雨飞鱼室。
(二)净域僧祗祝,春晖寸草心。寐叟。
(三)以妙智慧,成大因缘,具足福报,无量无边。唐母吴太君纯嘏,谨题奉祝。萧蜕。
(四)壬戌(1922)正月钱瘦铁补石。
(五)涛公栽龙树。
(六)寿佛。虎阜山民沙佐画。
(七)古堇汪耀栽芝草。
钤印:无闷,沈,萧蜕印信、退闇,钱厓私印,适安长年,沙佐,逸仙
说明:
1.杨逸(1864-1929),字东山,号鲁石,晚号无闷,又号盥雪翁,斋号墨雨飞鱼室。徐星舟、赵古泥皆曾为其治印。上海人。光绪二十九年举人。工诗,擅诗画。早岁与周佩笙切磋绘事,又与汪琨善。曾馆于毛子坚家,得观所藏名迹,学艺大进。山水师四王,兼擅画梅,书法长于八分。曾与高邕、汪琨等发起豫园书画慈善会,并举办展览会编印画集,历二十载。有《海上墨林》《上海自治志》等。
2.沙佐,生卒代考,字辅卿,号虎阜山民。江苏苏州人。父沙英(1835-1878),字子春,学画于任熊,工人物、花鸟,仕女尤精妙。伯父沙馥(1831-1906),字山春,号香溪渔隐,人物花鸟皆精妙,有时名。沙佐画承家学,可列为任熊门下再传。晚岁笔似王一亭,洒脱有致。
3.汪耀,字逸仙,生平待考,民国时活跃于沪上,擅长月份牌画,与周柏生、胡伯翔、沈泊尘、俞涤烦、谢之光齐名。
面对这种境遇,彼时的传统卫道者们纷纷行动。在上海,1909年由吴昌硕、蒲华、王一亭、高邕、钱慧安等人以“慈善为怀”成立的“豫园书画书画善会”,其成立之初的章程上就说“沪渎繁会,甲于海内……名士之提倡风雅,保存国粹者,联袂以来,接踵而起。”
曾熙 1861-1930
独占人间第一春
己巳(1929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7×39 cm. 约3.8 平尺
题识:独占人间第一春。己巳正月以张僧繇法为炎煊先生写此即正。熙。钤印:曾熙之印、农髯、心太平盦玺
上款:“炎煊先生”即谢文炳(1882-1949),号炎煊,常宁柏坊人。1918年率部参加援闽战役,被攉升为统领。1926年北伐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军长。抗日战争开始后,与李济深同赴南岳请缨杀敌,未获批准。1944年日军陷衡前夕,赴东安寄居唐生智家。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
著录:《大风堂存稿:曾熙书画题跋录》,第81-8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版。
1910 年成立的“上海书画研究会”,亦即“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之前身,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本会所以提倡研究,承接收发为宗旨……以为保存国粹之一助。”以上所谓的“国粹”,便是包括书画在内的传统文化。
张善孖 1882-1940
虎啸出疏林
立轴 设色纸本
125×52 cm. 约5.8 平尺
题识:万山重叠滃天碧,树木纵横涧草深。欲寻樵子(问)宿处,时闻虎啸出疏林。虎痴张善孖时客海上。
钤印:张泽、虎公、三月商都令
出版:
1.1986年《张善孖,张大千画选》挂历,封面,2月份,科学出版社。
2.1987年《张善孖,张大千画选》挂历,封面,2月份,上海画报出版社。
3.《海上名画续集·上卷》,第187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陶冷月 1895-1985
凭栏看山汀花柳
丁丑(1937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61×41 cm. 约2.3 平尺
题识:狂风二月独凭栏,青海微茫烟雾间。酒伴提鱼来就煮,骑曹问马只看山。汀花岸柳浑无赖,飞鸟孤云相与还。对此持杯竟须饮,也知春物易阑珊。丁丑春日冷月陶镛。
钤印:陶镛之印、冷月、退密
本幅:王謇(1888-1969)题:
1.在昔天水碧,忽警神州沦。疾风知劲草,爰有古遗民。痛心自号迂,首阳箕水滨。放笔为直干,拒不胜前人。绚烂归平易,清溦澹远伦。嗟彼丁阳九,我亦生不辰。陶子知此意,示我以写真。化尽子久笔,来入清秘神。我自叹观止,余子奚足论。精鉴傥不磨,岂河汉余言。辛巳(1941)春正,中吴瓠叟。钤印:王謇
2.云林清秘阁,剩水复残山。中原今克定,丘壑顿壮观。瓠叟。钤印:佩诤
3.冷月画师遍游宇内名山大川,绚烂之后归于平淡,故能仿云林子逼肖。又从高房山、梅瞿山而外别开生面者也。精鉴不磨之士,当以余为知言。锄非先生雅鉴,吴中王謇题于海上。时丙戌(1946)清明也。钤印:王謇
著录:《陶冷月年谱长编·下·冷月画识》,第627页,条目:12175,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版。
说明:本幅曾经王謇、管锄非递藏。
王謇,原名鼎,字佩诤,号瓠庐,晚署瓠叟。江苏吴县人。陶冷月表叔。1915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先后就学于沈修、黄摩西、金松岑,章太炎、吴梅诸师。长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历任宣统《吴县志》协纂,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编目主任,苏州妇女中教务主任,振华女中副校长,国学会、章氏讲习会讲师,东吴、大同、震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等职。学问博洽,善治诸子,长于版本、金石之学,精熟吴中文献掌故。家有海粟楼,藏书甚富。一生勤于著述,著作等身。
管锄非(1911-1995),字枕嶷,号梦虞,古稀后取义"柔情似水,侠骨如冰",又号柔侠老人,斋名寒花馆。衡永郴桂道祁阳县(今衡阳市祁东县)人。著名画家。早年入长沙华中美专、上海美专、上海新华艺专求学,师从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名家。抗战期间进黄埔军校独山分校任少校美术教官,因不满官场腐败,1942年回乡隐居作画。擅梅花,精山水,书法诗词篆刻均见功夫,自成一格。
而1912年由宣哲、黄宾虹发起成立于上海的金石书画社团——贞社,则在该社征集会员的启示中说“方今桑海屡变,杞天是忧;仓皇烽燧,自历劫销毁以来,络绎轮蹄,或重译转输而去,萧郑侯之收图籍……补牢之亡羊,效按图而索骥;则凡秘为鸿宝,败之蠹粉,其有存者,皆足尚也……是以足以歇光祖国,景仰前修身者矣。”言辞中可以体会贞社成员有感于时局变迁、古物消散、文化消亡等现实,紧迫的生出保护国学古物的强烈意识。
徐世昌 1855-1939
绿卿
立轴 设色纸本
85.5×42 cm. 约3.2 平尺
题识:水竹邨人作。
钤印:水竹邨人
在北方画坛,由“大总统”徐世昌出资赞助,由金城、周肇祥、陈师曾、萧愻、徐燕荪等二十余人发起成立的“中国画研究会”宗旨为:提倡风雅,保存国粹;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中国画学研究会以及其后的湖社,是民国北方画坛最为重要的两个画学组织。
金城 1878-1926
枝上鸠
甲子(1924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8.5×48 cm. 约4.7 平尺
题识:空开百鸟群,啁啾度寒暑。何如枝上鸠,飞飞能唤雨。甲子岁暮金城。
钤印:金城、北楼
本幅:褚德彝(1871-1942)题:图绘花鸟以宋代为最精,明代如王酉室、周服卿等所作均能得宋人之神。致吾友金北楼,早岁师陆廉夫,得其传授。官内部时获观内府收藏唐宋名画,朝夕临习,所造益精。山水花鸟上追二宋,以复古自任。此幅布局雅洁,设色亦秀润绝伦,当为一时兴到之作。己巳(1929)正月,褚德彝。钤印:松窗
鉴藏印:思蕿室珍藏
作为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金城是标准意义上的传统文化卫道者,但他也意识到中国画存在革新的必要。与康有为主张复古类似,金城也主张复古,但他将复古的范围扩到“晋至元”,强调宋元为画学正宗,他并不在意传统画学关于南宗北宗与文人职业的探讨,而是在意传统绘画的技术与创作态度。更有趣的是,作为有留学经历的人,金城十分关注西画,但他并不是“中西合璧”观点的拥趸,而是主张在中国画内部寻找自我更新的逻辑。
姚华 1876-1930
佛手清供
立轴 设色绢本
50.5×54.5 cm. 约2.5 平尺
题识:
(一)茫父。
(二)菊中有紫霞觴者色深而厚,惟旧谱多不载。邹小山有《洋菊谱》,不详所收有之否。未得邹谱,搜讨终完系心洋菊,大抵在盛清时已弥漫内地。李复堂题画亦有“洋菊偏于此地宜”之句,可以证也。
(三)一种灵根有异芬,初开尤胜结丹蕡。白于薝卜林中见,清似旃檀国里闻。淡月珠胎明璀粲,微风玉屑撼缤纷。平生荀令生香癖,露坐花间至夜分。此刘后村诗也。橘之香人尽知也,而花香尤胜,非洞庭秋水间未易领略也。
(四)佛手柑一名飞穣,出《艺海泂酌》晋钮滔母与吴国夫人书云:此中果有飞穣,出自南州是也。本草云:切片用滚汤冲饮,极香美,第二遍更佳。浸汁洗葛纻绝胜酸浆。南人雕镂花鸟作蜜煎果食,置之几案,可供赏玩。飞青贤弟属补题,故杂书之。癸亥(1923)五月,华。
钤印:姚华、茫父、姚华私印、吴兴郡、画又次之
他们或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或曾于政府中长期任职,或是社会贤达,不少人和当时的政坛要员过从甚密,这个群体属于彼时社会精英阶层,有一定话语权,在中国画的变革中扮演传统文化卫道者的角色。
溥儒 1896-1963
江上独钓
立轴 水墨纸本
86×39 cm. 约3.0平尺
题识:芦荻萧萧江色寒,夜来风雨满前滩。野人钓罢扁舟坐,山岩苍茫当雪看。心畬偶作。
钤印:旧王孙、溥儒、天籁
最后要说的是于专场内几乎呈现所有成员作品的松风画会。松风画会成立于1925年,最初由溥伒、溥儒、溥僩等人发起,同时也有陈宝琛、罗振玉等旧清遗臣加入,再后又有叶昀、溥佺、溥佐、溥侗、祁崑、启功入会。
溥伒 1893-1966
舍舟远眺
立轴 设色纸本
134×67 cm. 约8.1 平尺
题识:舍舟眺远渚,停策倚茂松。雪斋。
钤印:雪斋居士
说明:逊清皇室名手辈出,心畬、雪斋、毅斋、松窗、元白各擅其长,俱领画坛一路风调。又常雅集谈艺,号为松风画会,继传统、扬国粹,为近世画坛之重要力量。松风立派掌门溥雪斋贵胄出身,幼读诗书,善作文赋。精擅丹青道,山水、花鸟、人物、鞍马均具风采,兼善画兰,风神飘逸,画格超凡,在画坛上堪称一绝。此《舍舟远眺》四尺整纸,与雪斋惯见细笔青绿略有不同,牛毛披麻、点笃敷染之外又揉入北宗笔意,于近处坡岸作长松巨木,枝杈下垂,笔势雄健,水墨明洁。但见秋色烘染,山麓丛树,高士舍舟,策杖看山。是作气息高古,作法严谨,山川层叠,树木繁茂,景物布置有密有疏,画面繁而不冗,用笔沉着淡雅,古穆悠远之意于一笔一墨之中自然流淌而出。
严格意义上说松风画会并不是艺术社团,并没有鲜明的理论主张和明确的章程,成立之初成员不多,身份都很特殊,以溥伒为掌门人。松风画会可看作是某一特定圈子的文人雅集,作为曾经站在社会最顶峰的一个群体,画会的成员都受过最正统、规格最高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们熟读经史,能文善书,精通琴棋书画,在传统文化修养上可以说是近代画坛最顶尖的群体之一,可看作清代宫廷艺术在民国的延续。他们也因此天然具备护卫传统、弘扬国粹的身份属性,是传统文化最为坚定的卫道者群体。
溥佺 1913-1991
溪山深秀
立轴 设色绢本
68×40 cm. 约2.4 平尺
题识:溪山深秀。令朋先生雅正。松窗居士溥佺写。
钤印:溥佺长寿、松窗
上款:“令朋先生”即孔令朋(1919-2002),山东曲阜人。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系,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外贸学院教授等职。孔令朋一生清介,刚直不阿,忧国忧民,处世无愧。他热爱祖国,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积极参政议政,关心农工党建设,为加强多党合作和祖国统一大业奉献余生。孔先生又曾于1984年至1999年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为基金会的成长、壮大出谋划策,为曲阜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交流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为弘扬孔子思想、促进学术交流作出了贡献。著有《今生今世》、《孔裔谈孔》、《旷古同钦》、《说孔古今谈》、《论语精句今用新解》等书。
在近代,传统的卫道者们对中国艺术最大的贡献,是重新探讨并发扬了中国画的艺术传统和精神价值。他们从理论到实践的努力,延续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和理想,让中国画在西画东渐的浪潮中屹立不倒。时至今日,虽因战乱人祸,大量的中国艺术品散佚海外,但中国传统艺术的根基并未动摇。它不是西方人所想象的中亚艺术、波斯艺术、日本艺术的变体,不是晚明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海西法”的再传皮毛,而是经过千余年岁月沉淀而成的醇正的中国艺术。
这是卫道者们的功劳。
传统从未中断
小的时候,大街上看到的车无一例外的都是进口的,因为我们造不出。如今的我们不仅能造车,造的还又多又好,甚至我们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唯一一个全产业链的国家。我们在物质生产层面已经是世界一流,但在精神生产的很多层面,我们还不是。
徐悲鸿 1895-1953
双喜相逢
1940 年作
立轴 水墨纸本
80.5×38.5 cm. 约2.8 平尺
题识:百朋先生惠教。悲鸿廿九年元月。
钤印:江南布衣、鸿爪
本幅:周百朋题:好鸟枝头亦朋友,云山何处不相逢。时游印度遇同门徐悲鸿先生,于国际大学以名画见赠,因客居携带不便,转赠同乡伯阳道兄以留纪念。济南周百朋识。
钤印:一印漫漶不辨
上款:“百朋先生”即周百朋,生平待考,从本幅所题可知其与徐悲鸿有同门之谊。另,检张謇1922年10月曾与之有书信往来,信中谈及纱布市场行情,并举荐人才。原信注明寄“济南鲁丰”。另,周氏热心慈善,曾担任红十字会济南分会副会长,并办“山东厚德贫民工厂”,行慈善之举。又检太虚法师日记中亦多次提及周百朋,如“民国二十九年一月二日”条目,记“今晨,周百朋居士赴印度考察纺纱业”,与本幅中周氏题跋所言相合。以此大约可知,周氏应是民国年间山东、上海地区颇有实力的实业家,主力经营纱厂,亦热心慈善事业,更虔心向佛,与太虚法师相善。
虽然不想承认,但就像前面说的游戏那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电影、音乐、文学、艺术各个精神领域,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仰望西方。
钱松喦 1899-1985
巫峡秋涛图
癸未(1943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27.5×66 cm. 约7.6 平尺
题识:杜工部句:
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峡秋涛天地迴。皆高浑雄阔,气象万千。兹以李希古笔法拈出,差堪得其仿佛。寿康先生有道正之。癸未秋,钱松喦并记。
钤印:钱、松岩、芑庐
出版:《海上名画续集·下卷》,第95页,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比如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课外活动让学乐器,一共两样可选:手风琴和二胡。我选了学二胡。有次家里亲戚串门,就理所应当的拉了个小曲子。拉完以后例行公事的夸奖我早就记不清了,但其中的一句话我记的清清楚楚:怎么不学手风琴啊,那多洋气。手风琴是西洋乐器,所以洋气,作为中国本土乐器,二胡就没那么洋气。这种观念在当年非常普遍,现在虽然少了很多,但并不是没有。
吴湖帆 1894-1968
夏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99.5×47 cm. 约4.2 平尺
题识:江贯道上承董巨衣钵,下启山樵先声。所传《千岩万壑图》苍秀雄厚,堪为艺林权舆。石谷子有临本,曾藏江氏灵鹣阁。湖帆。
钤印:吴万私印
本幅:夏敬观(1875-1953)题:贯道沦茗功,云雾蓄肝肺。耕烟得其髓,水墨胜石黛。丑簃夙泽古,笔纵开草昧。出手惊长老,今起压流辈。苍崖挂玉虹,丛灌半明晦。取悬雪壁间,咫尺从嵩岱。夏敬观。钤印:吷庵书画、夏敬观印
说明:丹徒江贯道为南宋画家,以创泥里拔钉皴称世而自成一家。其山水宗董巨,善以水墨写江南之景,后世黄鹤山樵、耕烟散人学其法,可称南宗正脉。吴氏此图综合江贯道、石谷子笔墨拟之,四尺画幅,气象万千。作为簪缨世家,吴氏家藏颇丰,一生更过眼巨迹无数,古人佳法了然于胸。作拟古丹青,驾轻就熟,实是高手。五代两宋是文人画确立并蓬勃发展之时,拟古自绕不过荆关董巨、两宋诸家。吴氏认为江参承上启下,以临其笔墨作为切入点,研究从五代到两宋时期的山水审美的演变。此作苍润,皴法细腻干脆,可见五代两宋山水古意。而从构图变化的起承转合,又可以看出南宋画家对巨嶂山水的改革,从用笔用色又可看出画家开始强调表现意趣。拟古便古意十足,但笔头松快,皴法自如,墨润且色雅,布景虚实相生,这些又是倩盦面貌。吴氏老友夏敬观于本幅题跋言“丑簃夙泽古,笔纵开草昧”,一语中的。
过了好多年我才知道,原来手风琴的祖先就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笙。
还有,我的童年看过很多国产动画,比如《天书奇谭》、《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等等,画风很细腻,剧本很用心,制作很精良,即便放到现在也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国风精品。可是慢慢的这些动画被《铁臂阿童木》、《机器猫》、《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蜡笔小新》、《猫和老鼠》等日本欧美的动画片逐渐取代,以至最后完全看不到踪影。
徐邦达 1911-2012
翠黛中天图
立轴 设色纸本
67×26.5 cm. 约1.6 平尺
题识:金杵司农笔,严滩合辋川。神光一嘘噏,翠黛灿中天。拟麓台青绿法。徐邦达。
钤印:徐邦达、心远居士
也是过了好多年我才知道,被称为“日本动漫之父”的手冢治虫之所以走上动画创作之路,正是受1942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影响。再往后,手冢甚至还画过以阿童木和孙悟空为主角的漫画。
郑午昌 1894-1952
飞流百重挟雷声
己卯(1939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79.5×39 cm. 约2.8 平尺
题识:飞流百重挟雷声,奔壑悬崖夺涧行。泽被原知河海大,素心莫负在山清。己卯郑午昌。
钤印:郑昶长寿、午昌画印
所以,到现在我也不明白1960年代万籁鸣就能作出惊艳绝伦的《大闹天宫》,为什么1990年代却没有人能再作出同类题材、同样水准的中国动画长片?是以孙悟空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不香了?那2015年的现象级动画长片《大圣归来》怎么说?2019年票房50亿的《哪吒》怎么解释?2024年三天销量就破千万的《黑神话:悟空》又是怎么回事?
江寒汀 1903-1963
岁朝清供
丙戌(1946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88×39.5 cm. 约3.1 平尺
题识:
(一)岁朝清供。丙戌冬月,寒汀居士。(二)仲荪仁翁诲正,丁亥(1947)新春,寒汀又记。
钤印:江郎
上款:“仲荪仁翁”应为胡鉴初(1893-1948),又名胡仲荪。安徽绩溪人。1915年到上海亚东图书馆工作,与洛声分管内外账。胡氏曾极力支持汪原放搞古典小说的加新式标点与分段工作,并参与汪氏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的校订工作。同时胡鉴初又致力于方言研究,曾协助胡适完成《醒世姻缘传》与《聊斋》白话文的土语方言的比较工作,为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一文的发表做出贡献。
我认为,这一切都源于长久以来我们的精神世界不知不觉的被西方精神类产品主导,因而不由自主产生的不自信,进而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产生怀疑。
陆抑非 1908-1997
云裳翠绶
己卯(1939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15×48.5 cm. 约5.0 平尺
题识:云裳翠绶品清华,高占琼峰双福夸。无限韶光春昼永,玉堂欣赏满园花。摹王若水洛阳春色图意。己卯小春月抑非居士陆翀并题。
钤印:陆翀翰墨、抑非居士、香阵卷温柔
说起动画长片,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经典,经典的原因除了精彩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风外,最主要的就是电影根植于日本的传统文化:温泉文化、饮食文化、衣饰文化、艺术文化。也正是因为这部动画,让多少人对日本的传统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这就是文化输出的成功典范。
钱瘦铁 1897-1967
雪林访友图
庚午(1930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78×46.5 cm. 约7.4 平尺
题识: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一枝两枝横复斜,林下水边香正奢。我亦骑驴孟夫子,不辞风雪为梅花。庚午嘉平之月呵冻写冬心诗意。似仲奇先生法家教正。瘦铁。
钤印:钱厓私印、金石癖
上款:“仲奇先生”即王仲奇(1881-1945),名金杰,号懒翁。歙县富堨人。王氏数代业医,仲奇15岁随父学医,22岁挂牌应诊,不数年名扬江浙。1923年移居上海。一生行医40余年,遵循早用功、广涉猎、勤实践、贵有恒等原则,博览群书,又一丝不苟,临床数十年,暇时仍不废读。平日辨证立方,论理引经据典,融医治于一炉,擅治内科杂病,早年以治温病见称乡里,迁沪以后,彼时工商名流、艺坛闻人、政界要员,以至国外驻沪人士具以能请仲奇先生诊病为幸。《海上名人传》载其名,为当时中国名医之一。
王仲奇因医名与彼时沪上画坛名手多有交游,吴湖帆、陆抑非、朱梅邨、钱瘦铁、潘志云等等均有丹青相赠。本幅即为其一。
说明:此轴窄直,幅逾七尺,写金冬心踏雪寻梅诗意。钱瘦铁山水早岁得吴昌硕、俞语爽指授,但其风格上并未被师风所限,他的笔墨的自由,风格不拘一路,喜黄山派清雅,亦得味于石涛、石豀。与晚岁重气势,拙朴雄浑,笔墨苍阔的风格相比,其早岁山水以俊秀清丽、远离陈俗的风格取胜。便如本幅一般,前中后景递进式的构图,风雪与寒梅携手入画,布景留白经意,画面疏朗明晰。于细处特写物象的动势,于全幅渲染冬日的干皴凛冽,奔放而精致,寂静而富于生机。
鲁迅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有楚歌汉赋、唐诗宋词、元代杂剧、明清小说等等最顶级的文学作品,有儒家、法家、墨家组成的最顶级的哲学系统,有历史悠久且门类众多的传统艺术。我们所拥有的这些传统,源远流长,傲视寰宇。
吴青霞 1910-2008
百雁图
甲戌(1934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5×33.5 cm. 约3.2 平尺
题识:平沙雁阵认依稀,多少飞鸣下翠微。数合年尼珠百八,好将画意寓禅机。师宋人笔法。甲戌立秋后二日,吴青霞写于海上。
钤印:青霞、龙城女史
说明:吴青霞幼年常临边寿民笔,并以边笔为基础触类旁通,颇能得此题材真髓,芦雁也是最能代表其早岁风格的题材。本幅于三尺竖条上写芦苇丛当,芦雁成群,远山如黛,近水渺渺。百雁约分四组,远处一列于青山之上飞过,近处三处岸渚上安置三群。近处芦雁或在岸上嬉戏,或在水中觅食,或拨掌游水,或敛翅欲落,百情百态,姿势各异。雁虽多,而各安其位,不见一丝纷乱,和谐自然。岸渚芦苇以浓淡水墨中锋画出,起笔轻而收笔重,用笔迅而稳,干湿浓淡交替施用,不拘泥于细节,只在气韵生动,一派野逸之趣。
重要的是,传统从未中断。
如此看来,问题从来不是我们如何才能文化自信,而是我们根本没有理由不去文化自信。近代的文化卫道者们费劲周折给我们留下了足够丰富的精神食粮,当我们已经能造出好手机好汽车,能让航母下海、飞船上天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手捧这些精神食粮向往西方。我们可以自信的向世界讲述我们的故事,输出我们的文化。就像当年“势据万国尊”的盛唐人那样自信。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