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北京秋拍】市场仅见严复重要译著《社会通诠》手稿学术研讨会及新书发布在京召开

文化   2024-10-31 10:21   中国香港  


2024年适逢严复诞辰170周年、严复译著《社会通诠》初版120周年之际,严复《社会通诠》手稿亮相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10月29日,来自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学者齐聚一堂,从多个角度探讨严复《社会通诠》手稿重要意义。


与会嘉宾合影

左起依次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总经理宋皓、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叶培贵、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戚学民、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宪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顾问拓晓堂、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朱艳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潘静如

严复先生是中国近代极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社会通诠》翻译初稿首次在市场亮相,是严复思想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严复译著的手稿多藏之名馆,市场几无可见,此部手稿是目前市场仅见的严复重要译著作品手稿,弥足珍贵。

Lot 4606

严复

《社会通诠》手稿

1903年写本

1册 纸本

来源:严群旧藏

展览:东方的觉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中国国家图书馆,2011年9月15日-10月31日。

出版(部分):

1、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04年。

2、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31年。

3、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

4、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81年。

5、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

6、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

7、甄克思 著、严复 译:《社会通诠》,朝华出版社,2017年。

8、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编:《严复<社会通诠>稿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24年。



本季所见严复手稿本为线装一册,手稿正面为《社会通诠》译本全文,共计128开,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可以据以校订从1904年正月初版到目前最新版的各种《社会通诠》文本的“母本”,从手稿本与后来正式出版的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严复思想变化的痕迹;手稿背面为严复日常习字,共计56开,习字内容分为两类:其一是临习古代法书,其二是自书古人诗文。书写内容包括碑帖临摹、书论节録、古诗文杂抄等,临摹涉及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等书家,是严复书法艺术风格及书风来源的集中展示。






严复从一八九六年开始,将他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学习的维多利亚时代最辉煌的思想成果引入中国,他精心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社会通诠》《群己权界论》《孟德斯鸠法意》《群学肄言》《名学浅说》和《穆勒名学》等八部经典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通诠》的作者爱德华•甄克思是英国法学权威,他写的这部政治学经典著作原名为《政治简史》。光绪甲辰(1904)年,严复将其翻译并命名为《社会通诠》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大公报》《申报》《外交报》《东方杂志》等相继刊发书评,在中国社会引发了“社会通诠”热。《社会通诠》与严复两年后发表的《政治讲义》,共同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学者编译、撰著的最早的一批政治学专著。《社会通诠》也是严复“信、达、雅”翻译准则的一次重要体现,时至今日仍体现着严复的政治思想与会通古今中外的自由主义精神。





今季此部严复《社会通诠》手稿本的出现,为学术界提供了校订《社会通诠》文本的母本,也为深入理解严复思想主张、认识其书法艺术及美学思想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稿本,是严复研究乃至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事。



研讨会现场剪影







嘉宾发言集锦





王宪明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滑动浏览全部文字

今年是严复所译《社会通诠》出版120周年,同时也是严复先生诞辰170周年,这部手稿的公开出版,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如何用新时代的新思想激活那些躺在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里的文物,使之成为今天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成功的尝试。


严复翻译此书时,中国实际上已经面临着国将不国的危亡局面。严复所思考的问题有很多,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怎样在那样危亡的局面下,能够重新恢复大一统,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这部译著告诉我们: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就必须把国家主权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重“地著”而消除宗法、部族观念,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建设命运共同体,对外团结一致反抗外来侵略压迫,对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必须汲取人类社会由原始到开化阶段再到现代国家阶段的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社会通诠》由此也与严复后来陆续发表的《政治讲义》等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政治理论、政治制度研究的开山之作。


严复是学军事出身,后来又由郭嵩焘、曾纪泽建议、清政府批准延长在英留学期限,兼习外交等,于中西学术,无不兼通,是一个了不起的具有世界眼光的战略家、理论家,义和团运动后被迫由军事改行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多所名校的校长,所思所想,也多是战略层面、理论层面的东西,最终目标也都是建设中华民族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


《社会通诠》手稿本的出版,无论是从学术研究方面看,还是从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等方面看,都有重要意义。



叶培贵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


↑滑动浏览全部文字


我是做书法研究的,收在书里的这篇文章(《严复书法浅识》)的主体部分是四年前写的,当时觉得在书法史上,包括我们对于中国近代文艺演变的认识上,有一些现象是挺有意思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很强调要得到世界的认可,于是大量借鉴西方艺术的东西。但是在西方可能正好反过来,严复这本书第一次出版是1903年,在这个时间前后,西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理论家叫罗杰·弗莱,西方艺术学史基本上认为他的一些观念开启了西方现代派理论建构,其中一个是,把书法式线条视为西方艺术转型一个关键的东西来看待。


四年前我去福州的严复翰墨馆看到了一些东西,非常震惊,我们推许为启蒙家、思想家的这么一个重要人物,而且留学英国多年,回到中国以后,却如此地投入书法。可是投入了之后,他又没有在书法上试图构建跟他的哲学、政治或者其他方面的思想一样的思想,所用的大多数书法观念都是以前的好东西,甚至反复要求子侄按以前的老方法来学书法,他自己也那么学。


他在给子侄的书信中,曾感叹很多文化常识快速丢失了。看到这些书信,我想到北师大读书时,听说启功先生非常想做一门学问叫做“猪跑学”,是什么呢?就是就是严复在面对自己子侄时感叹的那些流失掉的最日常、最普通的文化常识,比如称谓、时令、书写的礼仪格式等等。我今天特意带另外一本材料,是姚公鶱先生的作品,他的作品与严复、启先生的作品一样,有一种特别的品质,就是文化常识方面的一丝不苟。


从近代以来,有一种一直浮在面上的非常重要的主流诉求,包括书法在内,就是迫切地希望现代转型,甚至得到世界认可等等。但还有一股潜流,就是王汎森借用日本学者概念指出的历史的低音。有一些人并没有朝着主流去,还在底下做,这些人传承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在他们身上可能不知不觉、不声不响地一直存在着,体现在他最日常、最普通的各种生活中。我们自己这个民族文化的审美或者精气神的东西,在他们那里流传了下来,但一直在沿着主乐调去看问题的我们,可能没有想到,在边上还有人在浅吟低唱这些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不能够简单地用有没有创造新知识、产生新风格来评判严复以及与他相似的那些人,回过头来看看他们留下了一些什么重要的东西。这是我读严复时特别强烈的感受,读了这个稿本后,越发受到震动。感谢嘉德和上海书画出版社!



戚学民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滑动浏览全部文字


我最初看到这个材料真的是很激动。今年是严复诞辰170周年,《社会通诠》初版120周年,我们能看到这个稿子,这是缘分。这部手稿在民间看见的,嘉德这本是唯一的。它在严复的研究史上或者严复的思想史上,都很重要。


对于收藏者来说,这个是极为难得的。到目前为止这么大体量的作品,在严复的各种译作稿本,在严复的经典译作中这是唯一的。将来谁拥有它是很大的福分,它不是今天可以简单衡量其价值的,但一定会充分展现出他的价值。


严复在清末新政时期,是为当时清末新政提供理论的,唯一的官方的,大概是唯一一个代表。在清廷整个官僚中是思想成就最突出的一个。我们今天把他看成一个翻译家,其实有点辱没他。当时在甲午战争战败,列强瓜分势力范围,民生凋敝,国家处于危难时期,中国面临改革、需要振兴的关键时刻,涌现出一批能人志士,严复是最杰出的一个。他是站在高位和主流的位置,他处于政权体系当中,他对国家变革的态度是比较平和稳健的。整体上他的译作是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当时理论问题的一个回应,借用西方经典理论来回答中国的理论问题。比如我们看手稿,《社会通诠》原来有一个名字叫《原政》,这和严复其他一批这样“原”这个名字的文章,是系统来回答中国当时要走变革之路,对一些基本问题,如“富”“强”“政”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准备。


我觉得今天讲严复的思想独特性。首先他有很多讨论实际政治经济等制度的论述,其次他求道和求术这两方面是均衡的。他告诉你世界上其他国家怎么成为世界领先的,我们中国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当时北洋有自强新政,但是甲午战争打了败仗。严复就痛切指出走北洋系那种富国强兵这个路是不对的,他有很多反思。这个时期他对北洋战败以后,对中国旧的这套求富求强道路有很多深刻的反省。


但是严复重要的话大家没有听进去,我觉得一百多年都没有听懂,他从一个军事战略家、教育家的高度,他说你现在要改方向,不再仅仅办矿、办工程。他提出来要学习欧美“西学”,我们听不懂,打了败仗我们反而要读书吗?他说要兴“西学”,他对西方学术认知的解释,从中国传统的就是福建闽学,从程朱理学的角度做一个解释。他说这个西学是什么?我们中国人讲读书格物致知,他说我们读的都是书本的知识。他说现在学西学,你要以宇宙为简编,即读世界万物,从中学习真正的知识,他说当中的方法,就是科学。他是真正从思想文化层面来提出国家振兴之路,用今天的话说他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第一人。这个高度,我们原来对他长期有误解,认为他提的是无救于当时的迂缓之策。


他在不同的领域翻译了很多著作,经济学领域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法学领域有《孟德斯鸠法意》,包括政治学领域的《社会通诠》,,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告诉你这个学术是怎么发展的,除了自然科学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今天所谓的社会科学。要研究自然的那种规律、那种方法、那种工具,来研究人类社会,让你的思想变的充实,而和世界学术思想发展保持同步。


所以谁有幸买到《社会通诠》手稿,真的就是一个机缘,从这个角度上它是无价的。严复和鲁迅属于同一状况,在官僚体制中完全可以坐享高官厚禄,然而他们要跳出来要拯救国家民族,中国知识分子的“救世济民”的至高境界在这当中充分体现。严复把他的思想化成了译著,大家为什么觉得他的书古雅呢?因为他不是给我们普通人看的,而是给当时的高官看,所以他在译的时候用“原”,都是唐宋八家文的风格。严复是桐城派,他要用当时官僚们看得懂的语汇告诉这些人西方的思想是什么样的,这里就又有新的,又有旧的。

《社会通诠》手稿本显示,曾有一个书名是《地球民政简录》。这应该是接近直译,换成一个比较雅的《社会通诠》,这就是桐城派的文法。而且这本书的序改的很巧,出版的序不是手稿本序的原貌。这篇序是一个对话体,其中可以看到桐城文法。怎么用桐城文法改成这样的,大有讲究。所以严复的译文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结合,给中国的高级官僚看,给知识分子看。


严复不是数典忘祖,认为外国什么都好,全盘西化。他不是这样的人,他说中国有什么跟西方接近,有什么不一样,中国什么从来未有,他说什么是中国应该发展的,什么是不该有的,对很多问题都进行了精彩的解说。


严复是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理论家,他不仅仅是翻译家。他是以译代著,翻译了逻辑学、哲学、社会学等等经典著作,是社会科学。他在当时毫无疑问是远远高于同侪的。到今天我读他的书都觉得不过时,所以这个书的价值,这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他一生用力最精的时候。在他思想理论的论著当中,他最重要的一个手稿,唯一在我们在公藏之外。公藏的很多版本我都看不到,这个印出来的手稿相当重要。


《社会通诠》手稿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不要小看就是一本手稿,它跟其他手稿不一样,在这个时代是唯一的,是高于其他的。它的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我觉得到目前为止看这些近代的东西,他高出所有同时代人的手稿。因为他是凝聚那个时代的信息,中国当时需要这么一个思想巨人的时候,这个思想巨人出现了,他告诉你这个国家现在应该怎么发展。这是中国梦的早期形态,我们今天的伟大复兴事业自然要追溯严复这样早期先进人士的中国梦。


 《社会通诠》虽然是“简论”,但它是“通”,他特别强调“通”。在书中,当时就政治的议论从上到下的议论,常见的都有,比如说“得人”,比如说“赋税之政”。且我们中国人很喜欢“通”,通人,通才,接地天通。严复选这个书翻译也是有他的深意,篇幅不大,但是重要的东西都讲到。他就很了解中国士大夫的心理,理论的东西篇幅都不能太大。他一定要让中国人读懂,他告诉你这个学术思想是怎么发展的。所以他觉得他的中国梦是跟科学联系在一起的,跟西方发展的西学是联系在一起的,给我们提出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 



潘静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滑动浏览全部文字

我主要是从文人士大夫文学跟书法日常生活角度来谈,所以相对来说跟各位老师还是有一定的互补性。严复最为人熟知的是翻译家、教育家、启蒙家、思想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严复,在这些醒目的身份职业之外,他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士大夫,我读完这些手稿后特别感慨。


这些感想可以分为三点。第一个是这份稿本可以帮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严复的诗歌阅读史及其诗学上的渊源授受。作为文人的严复,过去重视他与桐城派的关系,严复本人还留有《古文辞类纂》点评。但这些都是文章方面的,对诗歌方面的关注极为欠缺。《社会通诠》手稿里抄录的陆游、刘长卿等人诗歌,都是对以往文献资料的补充。当然,我们不能说严复写过他们的诗歌,就说严复的诗歌创作一定取法过他们。但是,我们肯定可以说,这是严复个人诗歌阅读史的一部分。并且,作为私人性的练字消遣,我们一般不会选取我们不喜欢的那些诗歌。在这个意义上,严复并不是随意选取的,他对陆游、刘长卿的诗欣赏有加,也是可以断言的。


第二,就是诗体和书体之间在我看来有一些互动选择。稿纸背面的这样一种日常习字,给我一种视觉冲击。怎么看待这样一种文人士大夫的习得性修养?采取何种书体来书写古人、友人或自己的诗歌,本来是自由的。不过书法与所写内容之间,有时候书写者是要加以权衡或考究的。所谓权衡、考究,并不是抓耳挠腮去思考,这些决定往往都是自然而然做出的,这实际上包含了审美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严复日常习字的书写:写行书以近体诗为主,写草书以古体诗为主。书写草书时,包含着一种情绪调动,写起来后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近体诗不是不可以,但由于字数太少,在情绪及书写感觉的调动上差一些,而字数甚多的古体诗充分满足了这些。像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骢马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录),李白《襄阳歌》,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陈宝琛《次韵答几道》(三首)都是古体诗。只有陈宝琛《次韵答几道》(三首)是例外,但我们要注意它是组诗,体量并不小。内容上,李白、杜甫、苏轼的那几首古体诗,或流畅,或跌宕,仪态万方,舒卷开阖,阅读、抄写时对书写者的情绪有调动作用,也有助于草书的发挥。但我要强调,诗体、书体之间的互动选择,严复即便有主观上的斟酌、考究,也都是一瞬间或下意识间决定的。这是文人士大夫的一种修养、一种本能。


这就涉及到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诗歌和书法,是如何构成了士大夫的日常生活的,以及这对我们认识严复有哪些意义。诗歌创作,包括练字时抄录诗歌,是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严复对于诗歌乃至更广义的文学有两种看似矛盾的看法。一方面严复将其视为没有实际用途的娱乐,甚至认为文辞有“苟且粉饰”的坏毛病,会败坏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严复又重视其“无用之用”,就是因为它构成了文人士大夫的一部分,它有寄托生命、消遣时光、安顿精神的功能。这种互相矛盾有什么意义呢?严复批判诗歌、批判文学,有时代的原因,但最终他本人在某个私密的角落里,要与之“讲和”。就是说,作为日常性,它定格了士大夫的生活及其存在。换句话说,它们已经变作了士大夫这一存在物的一部分。借助这部《社会通诠》手稿里的日常习字,我们可以看到严复的另一面,甚至另一种更为日常、也更为本质的身份。这样一种安顿个体的技艺与修养、避开世俗的消遣,跟“经世致用”的精神是可以互相补充的,而不是始终冲突的。20世纪中外政治史的经验表明,如果我们要求每一个个体始终亢奋、始终前进,这是违反人本身的情感与伦常的。相反,中国的士大夫一方面讲入世,一方面讲出世。这才有可持续性。他是人,不是机器。


所以我个人认为《社会通诠》稿本很有象征性。一方面这是一部经世致用、救亡图存之书,另一方面稿纸背面不拘一格的练字,又表征了个人闲暇时的娱乐与个人日常的文艺修养。想想也对,士大夫只有安顿好自己,他才能更好地致力于经世致用、救亡图存,否则就容易折断。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稿本的存在,提醒我们,严复除了有翻译家、思想家这些角色或身份外,他还有别的甚至可以说是前提性、本质性的存在,那就是一个士大夫。只有这样一种综合的日常生活状态,才能支撑起士大夫们不断在枯燥的甚至比较失望的政治现实中从容地进退。



朱艳萍
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


↑滑动浏览全部文字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他翻译的《天演论》,只要是具备基本文化常识的国人都不可能不知道,即便是知名度稍逊的《社会通诠》亦是近代中国社会学、政治学中极为重要、有鲜明时代意义的译著文本。但对于上海书画出版社来说,面对一部如此重要的译著母本手稿,与中国嘉德古籍部联合出版的原因却不仅仅因上所述。


首先,这是一部严复目前面世最大体量的毛笔手稿。从狭义的书法角度观,晚清近现代是一个碑学大行其道的时代,帖学则相对式微。无论是晚清变法领袖梁启超、康有为,还是晚清遗老曾熙、李瑞清,再有开创海派新风的吴昌硕等等,无一不是选择碑学创新的方向,而严复却在这部手稿中反映出非常纯正的帖学追求,无论是他《社会通诠》译著手稿中展现的颜书风韵、书谱技巧,还是习字部分对于王羲之、黄庭坚、苏轼的反复研习,都是对于我们理解、研究近现代书法史、晚清文人学者多样书风面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严复为何选择帖学?可能不仅仅反映了他的书学观念,与他的世界观、政治观结合,也许更能说明严复为人处世的思维原则。在近现代中国以实业、军事兴邦的潮流中,严复选择翻译《天演论》《社会通诠》,从物种进化、社会形态定位来着力唤醒国人的民智,可谓有着深刻的个人思考和选择。那么从选择书法取法的时候,我们也不能看出,他并没有追逐时代潮流走向碑学,而是遵从内心对帖学书风的推崇,从宋元直追晋唐,把握帖学源流,他的整个人生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一个“先进的中国人”独立思考的格局和明确的执行能力。


再次,通过这部手稿我们还能发现严复的性情。手稿全本正面是《社会通诠》的译稿,而筒子页裁开后的背面有三分之一是他日常习字的临摹与创作。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则他的行为颠覆了我们觉得一部重要译著手稿必须珍而宝之的心态,严复先译后学书充分展现了他“松弛”的心态,他就没有太看重纸面“成果”,这是极不一般的超脱心理;二则从严复的译稿可见其书法已颇具自家面貌且技法较为精熟,但他依然孜孜不倦的研习临摹古人经典,这又是一种严谨而规范的学书心态。


我们认为,《社会通诠》母本译著的出版,绝非铅印通行本可以比拟。通行本反映了严复关于如何带领中国走向理想社会的思想,而母本译稿在此之外,更体现出严复的为人、性情等等。从手稿中,让我们能够看见一个鲜活的严复,甚至可以折射到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周围群体。手稿的重要性便在于还原更多的历史真实信息,故而严复《社会通诠》母本手稿的出版,可以提升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书法学等等各个学科领域对严复的进一步研究,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最重要的学术意义。



拓晓堂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顾问


↑滑动浏览全部文字

如何评价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严复的翻译是有一个系统的。从赫胥黎《天演论》中以进化论为基础的世界观,到亚当斯密《原富》中的古典经济学理论、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中的个人与社会的伦理责任、赫伯特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中的社会进化理论,再到甄克斯《社会通诠》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孟德斯鸠的《法意》中的法律,约翰穆勒《穆勒名学》和耶芳斯《名学浅说》中的逻辑学。这些译著将西方资本主义时代的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逻辑学一整套思想,介绍到中国来。《社会通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严复的翻译是有思想选择的。严复生活的时代环境,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严复翻译的这些西方著作,基本上都是古典资本本主义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在当时的西方可以说已经都不是最先进的思想,比如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理论,已经对进化论提出了挑战。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从经济到政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中国还没有进入经典的资本主义社会,何来批判的需求?可以说严复的翻译,是选择了当时中国需要的西方思想。严复的《社会通诠》就是基于社会进化理论,与其参与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是一致的延续,对中国当时的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3、严复的翻译是有传统基础的。严复在翻译理论上提出“信达雅”标准原则。翻译需要有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天演论、物竞天择,将中国传统的国学文字水平发挥到了极致,而此《社会通诠》的“通诠”简单说是通用的诠释,深刻一点就是普遍规律。


严复将他认为中国需要的西方思想翻译引进。不论是经济、政治、法律、伦理的理论,最终都是要归结到社会发展的规律上来。因此,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都可以说在整个体系中是具有终结性的,也可以说是最后的结论。《社会通诠》因此也是严复翻译思想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宋皓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总经理


↑滑动浏览全部文字

回首三十多年的中国拍卖市场,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严复先生,我们在拍场上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严复先生所写的书法字条,他的手稿,我们能看到的就是他的书信。作为一位思想家,一位翻译家,他的最具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手稿,市场从未得见,几乎都藏于博物馆、图书馆。我们嘉德古籍可以说是经手严复书信最多的了,我们与严复家族的后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承蒙他们的信任,今季我们有幸得见这部《社会通诠》的手稿,这也是目前市场上仅见的严复重要译著的手稿,弥足珍贵。


手稿真实的记录着学者的思考痕迹和他学术思想的变化,我们从这部《社会通诠》开篇序言上以及第一章的题目,就能看到严复先生关于甄克思这部《政治简史》定名的思考过程,他从最初的《原政》《地球民政简录》,一直校改到最终的定名《社会通诠》,反映了他在翻译这部政治学著作时的思考过程。结合整部手稿的内容,我们相信,这部新发现的手稿会为严复思想的研究增添很多新的内容。

也基于此原因,我们邀请相关学者专门为我们专文导读这部手稿,并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了这部手稿。将新发现的学术材料公诸同好,嘉惠学林,这是我们从事古籍流通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严复〈社会通诠〉稿本》

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  编

【英】甄克斯 著

严复译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10月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厦门

电话:(86-592) 566 9168

邮箱:xmoffice@cguardian.com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


中国嘉德香港
中國嘉德香港由中國嘉德全資成立, 於2012年10月舉行之首拍為中國內地拍賣公司首次在海外獨立舉辦的拍賣會,標誌著中國藝術市場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步。中國嘉德希望通過中國嘉德香港借鑒國際經驗與操作模式, 為藏家帶來更豐富的拍品和更周到的服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