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2331-2期文章
来源:镜胡说BS
卷产品太慢?
三流产品,差不多就行。先卖着,边卖边改。这种心态应该在业内还是挺普遍的吧?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争辩的,企业为了活命,洁癖是要不得的。有一种担心是,如果这个市场,我不去迅速占领,等别人把坑填满了,我是不是就没得玩了?
这个本质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其实这边不存在什么完美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抉择。在BS哥眼里,理性比任何的主义都靠谱。说回这个问题,一切都和市场的成熟度和产品的稀缺度相关。
如果市场本身已经比较成熟了,再从头开始导入一个60分的产品,我想,此时你的脑袋一定很热,体内的鸡血也在沸腾吧?相反,如果市场本身还处于发展和起飞的阶段,就尽力向前奔跑吧。难点是,未雨绸缪和持续迭代这件事,简直太反人性了,很多人是不屑于去做的。
再论稀缺度,这个其实也和市场成熟度相关,但凡成熟的市场,一般来说,供应都不会太稀缺。除非,有一定的门槛限制。但如果真的因为种种原因,产品变得很稀缺,找到合适的对标产品,与时俱进的改进,还是个非常理智的决策。
这里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与时俱进,因为太超前的设计,未必是商业层面的最优解。另一个关键词是合适的对标产品,这里的对标物,未必是竞品,更有可能的是,更先进但是操作繁琐的方法学,等等。
卷管理太难?
首先澄清两点。
第一,这边讨论的管理,指的是专业型管理,是没有特权的管理,也是适合大多数人的管理。就是没有裁量和奖赏权力的管理。简单说,就是你手里既没有胡萝卜,又没有大棒...那有啥?也许是仙女棒???
第二,BS哥讨论的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从销售的立场出发,涉及的主要是,渠道管理/市场管理/售后服务管理/项目管理/等等。产品管理,处于销区和中台的边界,后面会说一点。其余的中台管理,比如生产管理/研发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人资管理/等等,不在BS哥的讨论范围内。还有个问题,国内的出海企业,大多数的中台都是依附于国内平台,或者我们姑且说是“总部”吧,当然,也有一些公司,近几年也想着基于国际业务,搭建自己的中台,效果怎么样,我们后面有机会再谈。
销售管理
这里的销售管理,更确切地说,是围绕“销售标的(产品)的外延”展开的管理,而不完全是针对“销售任务”搭建的管理平台。如果分解来看,大致有渠道管理/市场管理/售后管理/项目管理等等。
首先,BS哥先上一个不太成熟的结论,大多数现阶段出海的公司,因为还远远没有靠岸,完全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前端精益化上面。销售若有足够的能动性和灵活性,边跑边调整策略,足矣。这个时候,反而中台的托举能力会更重要。包括介于中台和前端销售的产品经理,要一起梳理出破壳的策略。
但对于少数处于出海2.0的公司,前端的精益化是迟早都要被提上日程的事。“精益化”的最佳时间节点在哪里?这个管理的阵线放到哪里?是放在中国总部,还是海外前线?等待我们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
篇幅有限,有关组织设计的部分,也没有什么通用的标准和方案,就不分解开来一一细说了。
产品管理
不仅是和产品经理的自身能力有关,更和整个公司的系统和架构有关,如果中台部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产品经理也是废的。这个问题,可能更多会在一个组织臃肿的机构发生。如果一个才开始出海的公司,还得看公司上下的意愿到底有多强,需不需要和国内业务抢资源,等等。把这些可能的困难放在一边,BS哥想表达的是,如果是来真的,海外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要尽早植入到海外的业务框架里,除了早期可以给销售团队赋能,对后续延缓瓶颈期到来也有帮助。另外一个现实的考量是,后续产品经理再要介入,就没那么容易了。
比如,销区内部过度封闭,边界无法打开,产品经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烦恼,可能会在业务升级优化的时候才会碰到,而且和组织本身是否臃肿无关,只是这个边界由谁去打破,让一个没有行政权力的产品经理去撕开这个口子,真的合适吗?最后,那些很多已经有一定海外业务基础的公司,不论是产品经理还是市场经理,都只能在门口蹭蹭,不进去,因为他们也进不去。
综合起来说,管理难,难就难在,前端市场超乎预期的多样性,加上不同国家的出海步调不一致,所以没有固定且可复制的SOP,可用于指导和执行。再者,内部组织理不顺,上下游部门,如果无法按期交付,没有权威的管理工作就很难推进。
只剩下卷人?
这其实本质也是个管理问题。
先不谈是否有效,但在整个方程式中,确实只有人是唯一的变量。
我们从产品,谈到管理,再到人。一路从实到虚。其中唯独产品,有可见的交付标准。管理的交付标准,虽然可能会和具体的指标挂钩。但依然很难评判,这到底是管理起的效,还是个体或者是趋势的作用更大一些。最后,不管是产品还是管理,都需要通过人,才能起效,以至于人的交付标准,就更模糊不清了。
传统管理理论践行者,经常喜欢说,责任到位。不知为何,我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小工们各司其职。当然,这是一种对极端理想化的讽刺。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责任无限制地细分下去,把压力都加载到中层管理人员身上,真的有必要吗?如果不是,“度”又在哪里?
最后,点个题。那卷人到底有没有用?我想用一张图来说明问题。
这是一群叫椋鸟的鸟类。
人,特别是组织里面的人,关键是和组织本身要有协调性,也就是匹配。太差了自然不行。太好了,其实也没有必要。高出一截的能力,如果没有组织的适配,也是一个空转的齿轮。
所以,卷人,还是要找到短板去卷,而不是对每个人都无差别地提出,高于“标准”的要求。当然,这个是组织维度。
但对于个人,可能就是两码事儿了。椋鸟之所以进化出了群飞的技能,还是因为个体太渺小了,放到丛林法则中,对于出头的椋鸟,可能也是第一个被游隼吃掉的。
而那个原本因为飞得太快,可能会被天敌吃掉的椋鸟,如果进入了匹配他的,且拥有更快移动速度的组织,说不定,一天的可以捕食更多的虫子呢?
---The End---
欢迎扫码添加编辑微信号,加入行业交流群
欢迎点击关注
喜欢就一键三连,点赞,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