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时间为何越来越快?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11-11 00:58   北京  
随着年龄增长,时间为何越来越快?
黎荔





“悠长得像永生的童年,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我想许多人都有同感。然后崎岖的成长期,也漫漫长途,看不见尽头。……
然后时间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繁弦急管转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经遥遥在望。一连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


张爱玲在《对照记》中,描述了一个我们通常的说法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个说法让很多人感同身受,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和不解,为什么时间会变快呢?


其实,时间从未改变,它一如既往地以恒定的速度流逝。真正变化的,是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与态度。小时候,生命历程刚刚开始,时间弹药的贮备那么充实,似乎可以无穷无尽地挥霍,所以孩子总感觉时间过得相对较慢。成人以后时间开始跳跃前进,一天天倏忽而逝,生命历程渐渐已经过半了。到了老年阶段,生命历程接近尾声了,感觉时间越来越快。时间的沙漏即将漏尽,人前所未有地珍惜时间。


正如张爱玲所说的:“人老了大都是时间的俘虏,被圈禁禁足。它待我还好——当然随时可以撕票。”面对时日将尽,就是这种无奈、无力的状况。人啊!都渴望不死,只要有机会,没有人不想“向天再借五百年”,一活再活,好像只有生生世世历经人世间一切,才能满足人对生命无厌的欲望。


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加速?有人说是25岁。人一旦过了25岁,人生就像按了加速键。大学毕业以后时间都是飞着走的。一走出校园,再也没有那种无忧无虑的时光了。每天的时间被杂事俗务所堆积,现实问题排山倒海而来,工作、家庭、社交……各种压力接踵而至,让我们不得不分秒必争。随着年龄的增长,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生活的节奏也不由自主地加快。在这样的环境下,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每一天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


不禁想起罗大佑那首流行歌曲《童年》: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

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 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


从前慢,童年岁月不是在池塘边,就是在榕树下,孩子的世界里,只有粉笔、黑板、课桌,知了、蝴蝶、秋千,还有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当这首熟悉的《童年》响起时,朗朗上口的旋律,没心没肺的歌词,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就会浮现眼前。之所以童年时光慢,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也许因为那是“盼望长大的童年”。时间给人以希望,让人无尽的憧憬;时间给人以渴望,让人无限的回味。小孩子总抱怨:“时间过得实在是太慢了,我要多久才能长大啊?”但等我们大学毕业上了班,特别是过了三十岁以后,这种感觉一下就翻转了,只觉得时间快得跟一支箭似的。


在科学上,大脑的感知机制是解释时间感知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家认为,我们人类对时间的感知,跟吸收、处理、储存的信息量紧密相关。如果一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是未知的、新奇的,是激动人心的、是刻骨铭心的,大脑就会高频运转,吸收、处理和储存很多信息,因为大脑吸收、处理和储存的信息多,所以这段时间给我们的感觉就会很长。如果一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是熟悉的、常见的、趋同的,大脑就会低频运转或待机,进行无意识的自动化处理,因为大脑吸收、处理和储存的信息少,甚至不会储存信息——信息高度趋同,会被大脑整合删并,因为大脑判定相同的场景和事物,根本不需要一遍一遍储存,所以这段时间给我们的感觉就会变短。


想想小时候,我们都是一张白纸,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是新的,第一口蛋糕的滋味第一件玩具带来的安慰,对我们来说都是天崩地裂,鸿蒙初开。人生喜悲的入心入肺,只在第一次。小时候,每天都是新奇的一天,每天都能发现不同的东西,每天都能获得不同的感受,大脑高频运转,需要吸收和储存的信息很多,所以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而后来,随着我们对生活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做的事情越来越倾向于重复,朝九晚五,三点一线,大多数时候,每天的日程,不过都是昨天的粘贴复制,因为每天接触的信息都是高度趋同的,所以就被大脑大段大段地整合删并了。有时候,并不是生活中“新鲜”的内容变少了,而是我们有训练的大脑,已逐渐变得熟练和高效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快地处理信息判断事情和合并归类,大脑需要处理的新信息变少了,于是留下了时间过得更快的印象。


关于随着年龄增长时间变得越来越快的问题,我还看过这样一个理论:不同体形的生物有着不同的时间尺度。为什么人们总是打不中那只在饭桌旁嗡嗡盘旋的苍蝇?在一些科学家看来,也许这是因为,在苍蝇的时间尺度中,你看似迅雷不及掩耳的流星拍,不过是个慢动作罢了。昆虫或小鸟这样的小动物,在一秒钟之内接收的信息量,也许比人类等体形更大的生物多得多。如果你好好观察一只小鸟,你会发现当它扫视四周的时候,其实是在微微抽搐的,看上去好像体内有另外一个钟表,走得比我们快好几倍。对它们来说,人类看上去笨重又迟钝,就像我们看大象那样。时间信息处理速度上的差别,或许也是小动物看上去更敏捷的原因。

生活中,猫小狗甚至是小孩子,显得比相应的成年个体更为好动和急躁——其实对他们来说,这不过是很悠然的速度而已。等到他们逐渐长大,代谢速率变慢,时间感知就会相应发生变化——敢情小孩子总感时间过得慢,原来是小小的他们太敏捷了,于是眼前的世界就显得慢腾腾的,等到他们长成了大人,又会觉得眼前的世界如此急急忙忙。


时间仿佛拥有无限的弹性,人对时间的主观感受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当然,除了大脑的感知机制外,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是这个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面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在不断变化。你没觉得现在整个世界都转得厉害吗?蓝星自转在加速,快快快的节奏!全体蓝星人都需要更快地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这些变化使我们感到时间变得更快,因为人类前所未有的进化和升维,正在不断加速到来


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资源,它无情地流逝,不会因为我们的期望而停留。在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事,深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才是我们当下应该考虑的问题。





文化学者黎荔
北大博士,大学教师,“学而讲坛”负责人,著有《领悟西北之地》《凝神静气读一首诗》《南方之南》、《采色入掌》《视觉素养导论》《艺术导论新编》《易经新学》《老子新学》《大学义证》《道德经注解》《红楼梦与现代文学》《陕西文化产业实战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