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云扰扰的浪漫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9-10 01:21
陕西
记得以前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起笔慷慨苍茫,一唱三叹。总写部分,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极言阿房宫建筑之恢弘壮观。然而到了细写部分,诗人又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尤其写到宫中生活,落笔细腻无比: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所制的香料。——后宫之充盈娇美,宝藏之珍贵丰奢,真是表现得层次分明而又具体形象。我对其中的一个词汇“绿云”特别感兴趣。“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伴随着缕缕阳光,绿云扰扰,美人们开始梳妆。这里的“绿云”指的是她们的头发,寓意着黑润而稠密的秀发,如同绿云一般。而这“绿云”并非静止不动,而是“扰扰”不停,形象地描绘了她们在梳妆过程中的忙碌与热闹,“扰扰”的意思为纷乱貌。为什么不言“黑发”而要说“绿云”呢?有学者认为“绿云”是“一种佩戴绿色发饰的发型”,又称“绿云鬓”,还有学者认为,要揭开“绿云扰扰”的真相,必须要了解中国古代女性普遍使用的润发油。传统上,中国女性最重视护发、养发,头油一向是最重要的化妆与美容用品。据史料记载,润发油早在春秋时代就已产生,至汉代成为妇女的日常美发用品。西汉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云:“香泽者,人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也”。古代称润发油为“香泽”或“兰膏”,就是用来滋润头发的一种香脂,这种香泽呈半膏状,使用前先洗净头发,然后均匀涂擦发上,通过它来顺滑秀发,固定发丝。宋玉《神女赋》:“沐兰泽,含若芳”。唐代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唐代平康妓赵鸾鸾在《云鬟》:“扰扰香云湿未乾,鸦领蝉翼腻光寒。”宋人蔡伸在词中写道:“鸳鸯枕上云堆绿,兰膏微润知新沐。”描绘的都是涂抹润发油兰膏之后的情景。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中记载有制造香泽的方法,由香油(芝麻油)或加动物脂合香料药煎熬,最后“下少许青蒿以发色”,所以香泽呈现出草绿色。学者訾永明《“绿云扰扰”新解》认为,根据颜料调色的原理,宫人们在早晨梳理发髻前,用草青色的香泽涂抹在乌黑浓密的秀发上,远远望去,自然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墨绿色。由此可见,“绿云”就是女子沐发梳头油光水滑的发色,一种光润鲜亮的乌青色。不过,这种说法颇有牵强之处,因为中国古代润发油的配方,就像我们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化妆品一样,随着时代演进,其配方也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并不是只有加“青蒿”的固定配方。战国秦汉时代,润发油是在猪脂中加入天然的兰草、蕙草,因此也被称为“兰膏”、“兰泽”。汉代通西域之后,胡麻引种入中国,于是,胡麻也就是芝麻所制的香油,就成了润发油的新配方。随着陆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各种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香料,比如鸡舌香、藿香、苜蓿等等,也被与芝麻香油一道运用到润发油中。所以,我怀疑“下少许青蒿以发色”中的“青蒿”,也不一定是中国原产的“青蒿”,而有可能是来自新疆地区的乌斯曼草。乌斯曼草为欧洲地区崧蓝的变种,据说长期擦抹可助眼眉及头发的生长,但其实崧蓝为一种植物染料,用蓼蓝以及菘蓝、木蓝、马蓝的叶子发酵都可以制成植物靛蓝。别看乌斯曼草的名字听起来这么神秘,但它生长在中国的同类大家肯定是有所耳闻的,它的根茎就是赫赫有名的神草板蓝根。古人为了捯饬这把头发,肯定试过各种可往润发油中添加的植物染料,绝对不止只用“青蒿”这一味材料。那么,也就意味着最后出来的色值,从乌青色到乌蓝色到皂黑色都有可能,所以用润发油还是不能解释清楚“绿云”的色值、色彩饱和度和亮度。事实上,古人经常用“云发”和“云鬓”来形容女子头发的茂密。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美人赋》描述:“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颜盛色茂,景曜光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咏叹:“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可见,古人以头发的丰盛茂密为美,用“云”状发,大概是指发之蓬松柔软厚密,将头发与云平列,实际上是从触觉上写出了对美人头发的感受:温软,绵密,高高耸起,还带有一点点遥不可及、甚至不可碰触亵玩的距离感,就像高空上的卷云一样。至于“绿”,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北大中文系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到,魏晋南北朝的诗词中,描写美人最具神韵的诗句,是出自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的两句,“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个女孩子长什么样子呢?她穿着杏红的单衣罗衫,双鬓像小乌鸦的羽毛那样,黑亮黑亮的。我们可以想见女子那一头浓郁的青丝美发,密密丛丛,全无半点纷乱,光泽艳艳,美不可言。乌黑色是指乌鸦的羽毛色泽,乌鸦全身的黑色羽毛实际上微泛青光,属于冷色调的黑色。如果你在大自然中观察过飞禽的黑色羽毛,当它们身上特别干净、全身油光水滑的时候,那些羽毛,在某个角度下,就会呈现出熠熠发亮的绿色,换一个角度又变回了黑色,在不同角度,呈现的色彩有所不同。我觉得,古人应该是精细入微地观察到,飞禽黑到极处、净到极处的羽毛,呈现出绿色的微闪光芒,于是他们将这种生活经验应用到文学作品里,用“绿”来形容美人头发之干净黑亮、水滑鲜润。古人以“绿云”、“绿发”、“青丝”、“青鬓”、“翠鬟”、“绿鬓”来形容美人的诗词不胜枚举,略引几处在此:韦庄《酒泉子》:“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欧阳修《燕归梁》:“屏里金炉帐外灯,掩春睡腾腾。绿云堆枕乱鬅鬙。”张泌《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元稹《刘阮妻诗》:“芙蓉脂肉绿云鬟。”李之仪《鹊桥仙》:“绿云低拢,红潮微上,画幕梅寒初透。一般偏更恼人深,时更把、眉儿轻皱。”汪藻:《醉花魄》:“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陆游《清商怨·葭萌驿作》:“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包括白居易《长庆集。和春深》诗之七:“宋家宫样髻,一片绿云斜。”也以“绿云”形容浓密而且高高耸起如云的头发。正如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云:“诗文小说常言‘青鬓’‘满头青丝细发’,皆言其黑。”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选取《阿房宫赋》,对“绿云”一词的注释,也是“比喻女子黑润而稠密的头发”。由此可见,“绿云”之“绿”并非实写绿色,而是虚指黑色。古人有崇绿抑黑的文化心理。黑,使人联想到黑暗、恐怖、少恩、刻薄、死亡;而绿色使人联想到春天、温暖、光明、希望、青春、生命。“绿云”在《阿房宫赋》中除了比喻美人头发乌黑浓密外,也有喻“枝叶茂盛”之意,用以表现这些青春少艾女子身上散发的蓬勃生命力。综上所述,“绿云”其实就是乌黑油亮的头发,是黑发的美称。在中国古代,黑也是五彩斑斓的。我们得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的传统色彩。每一种色彩,都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以及在文化征途中记录下的风雅。无论是素雅还是艳丽,每一种传统中国色背后,都是国人内敛又隐晦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