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招此断肠魂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10-08 01:03   陕西  
是谁招此断肠魂
黎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是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元曲小令,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景物。九种平淡无奇的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勾勒出一幅秋风萧瑟、日暮途穷的村野图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乃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苍凉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读着这小令,“断肠人”疲人瘦马、踽踽独行于秋风古道的场景,展现于面前,一股悲凉之气充塞在胸中……


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音韵铿锵,直贯灵心。以“断肠”二字为诗眼,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说回“断肠人”马致远,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早已看透了人生的荣辱,有了退隐林泉之意,只愿过“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何止在他的《天净沙》中,其实在许多作品中,特别是在他的心中,他早已是“断肠人在天涯”!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又何止马致远,从蔡文姬、王勃、岑参、王之涣、王昌龄、杜牧、杜甫、李商隐到苏东坡、秦观、柳永、辛弃疾,哪一个不是断肠人在天涯?


古人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喜欢用“断肠”这个词。割开或切断肠子,人还能活下去吗?这个生死交关的词语背后,是何等极度悲伤之情,简直是一种人生的深渊体验。不过,“断肠”也可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比如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李白《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此处的“断肠”不是形容悲伤到极点,而是指断魂,销魂,使人荡气回肠,神魂颠倒。甚至,“断肠”有时也形容极度欢乐的巅峰体验,如刘禹锡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江南刺吏肠”,这首诗中的“断肠”就是在写在夜宴酒酣和美人妙音中纵情欢娱、醉生梦死的情景。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的山水,江南的美人,江南的情爱故事,美得悱恻缠绵、无法割舍。



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断肠”都是用来形容极度悲伤的情感体验。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常用断肠来形容伤心到极点或者忧愁到极点,尤其是在唐诗和宋词中更是频频出现断肠的字眼。“断肠”之由来,源自东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自后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剖肠视之,寸寸断裂。”传说有人在山里捉了一只小猿回家,母猿随即跟来。这人把小猿缚在院中树上,母猿向人哀叫,这人却把小猿打死了。母猿也悲鸣狂跳而死。剖开肚腹一看,母猿的肠子都一寸一寸地碎裂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也载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说的是东晋时桓温征伐蜀国,船在三峡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着船走了百余里还不肯离去,后来跳到了船上,气绝而死。士兵见母猿肚子在蠕动以为它还怀有身孕,便剖开它的肚子,只见肠子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温知道此等情景后,内心十分不忍,命令把这个手下人革取不用。


有人可能会怀疑猿猴故事的真实性,但其实不管故事的真实与否,我们可以结合自身,中医上心与小肠相表里,心里面一难受,可体现为“肚子疼”(小肠在肚子里面)。肠胃不好经常闹肚子的人一定深有体会,肚子的疼痛是深沉而又连绵不绝,不可见又难以捉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和我们的思归、思乡、相思之苦其实非常相似。在中国成语中,心与肠常连在一起表达,比如,铁石心肠,这人心肠很好,是个热心肠。再比如,牵肠挂肚用来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可见,断肠和心碎是同一种表达方式。


生活中,有些人会出现头痛、浑身痛、内脏痛、晕眩、恶心、心悸感等等的问题,寻医就诊却总是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改善,并且长期一直保持着这些痛苦的体验。当排除了所有的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后,这份痛苦其实是一种心灵的巨大创伤的体现,疼痛的感觉剧烈又清晰的呈现在躯体上。在医学上,情绪问题导致的躯体不适症状,难以解决并且毫无病因,但是对于个人而言,肠断和心碎是如此真实的体验,他们感觉到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医学上难以解释的症状有很多,人的躯体也是人们情绪或心理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和表达途径。


如果说“断肠”是切实存在的机体疼痛,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演化出这种感受痛苦的能力?还有,我们这个古典诗词中俯拾皆是“断肠人”、“断肠句”的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痛苦感受力的民族吗?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乡愁之苦,家国之,相互重叠、涵化,积淀每个中国人厚重的情感内在,说不清,道不明,挥之不去,割舍不下,犹如万千缕青丝缠在心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生老病死由天定,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却诉尽了情之苦,纷纷扰扰,委实难解。情苦如果到了极致,男女皆是断肠人。人间情重思断肠是谁招此断肠魂,植入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的心理基因中?断肠人,何止是那些写断肠句的诗人,或许你我也在其中。







文化学者黎荔
北大博士,大学教师,“学而讲坛”负责人,著有《领悟西北之地》《凝神静气读一首诗》《南方之南》、《采色入掌》《视觉素养导论》《艺术导论新编》《易经新学》《老子新学》《大学义证》《道德经注解》《红楼梦与现代文学》《陕西文化产业实战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