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名字叫火落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8-29 23:53   北京  
初秋的名字叫火落
黎荔



夏季时节,骄阳似火,暑气炎炎,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一团火。每每说到炎热,人们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词。报刊杂志上,也一再出现诸如“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流火的七月,天气持续高温”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语出《诗经豳风七月》。原文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是一首描绘古代农耕生活的诗歌。“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指七月大火星在天空流过,酷暑减退,天气转凉,夏天结束了,秋天来临了。


这里的七月,当然不是说现代公历的七月了,而指的是夏历的七月。夏历是古代汉族历法之一与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一起合称古六历,夏历经汉武沿用而为农历。即汉武帝元封七年(BC104颁行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在这之后的2000年间,都是用的夏正。夏历七月相当于公历8月。七月流火中的,指淌,逝,移动,下坠。在古时,先民们发现夏历七月,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时,天气就开始变凉爽了。


七月流火中的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火”其实是大火星,特指心宿二中国传统文化习惯了依据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来划分天空中的恒星。每个方位各有七宿,共二十八宿。大火星是属于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五宿——心宿。在中国古代,一般观星授时,大火星=心宿;心宿=大火星。因为,心宿有三颗星,三颗星都是亮星,靠得很近,东出西没时间差也很小。大火星在中间极为耀眼,心宿第二颗星大火星又称为心宿二”,西方称天蝎α即天蝎座的主星,最亮的那颗α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因而古人以“大火星”称之



大火星在古代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天文观测对象,因为它的出现和消失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在夏至前后,大火星逐渐出现在天空中,预示着夏季的到来;而在冬至前后,大火星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预示着冬季的来临。因此,古人将大火星称为“火”,用以表示季节的变化。由于大火星的特殊位置和辨识度,因而成为了中国农耕文明春耕秋收的季节定位星。中国古代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规律,制定过历法,称火历纪时。还专门设置了“火正”之职,负责观测“大火”星的位置,用以确定农时节令。


由于岁差退行和北极旋移,我们现在观测到大火星已与古人大有不同。“七月流火”的星空,如果以8月半为量尺,黄昏初现中天,夜半西垂欲落,公元前8400年前后是14时半~21时,公元前3100年前后是16时半至225分,公元前300年是17时半~2220分,而在当今8月,大火星居中天已过初昏,西落已在子夜。另外,由于春分点的缓慢移动,即所谓岁差,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里所描写的“七月流火”的情景,如今则要到农历八月底也即公历9月才能观察到。在《诗经•国风•豳风》时代,或可认为,诗作在周,星象说不晚于夏。“七月流火”是夏历,在夏初,大火星初昏现于中天,22时西伏。可以说,“七月流火”是夜观星空的实况:七月黄昏观星空,大火星呈现在中天,慢慢从高天流向西边。8月虽入秋,然暑气未退,还有秋老虎余威,但夏天已过,秋凉咫尺,这就像高高在上的大火星,长夜未尽,缓缓西落归去。


在气象预报还不完善的古代,人们往往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进行观察来确定农时,指导生产。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曾写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我们可以遥想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国,在今陕西省彬县。豳国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历法尚未完善,指导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α星,蝎心,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凭着祖传观察经验,农夫知道夏天结束了,秋天来临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匆匆又是数日,秋夕同一时刻,那颗大火星较之数日前,更呈西移下坠,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星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太低,翳于云雾,遮于山岳,看不见了。斗转星移,星宿西沉,此乃天道自然也。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这个时节,南方一颗红彤彤的星,正在慢慢地向西流去。它叫大火星,从它西流下坠开始,天渐凉,秋风起,叶渐黄。初秋最美的名字叫火落,“云高火落,露白蝉寒”,炎暑消失,初秋来临。


七月流火,我喜欢这个“流”字,万物皆流,一切皆流,“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永恒的活火”随着秋天的到来,渐渐地,西流,下坠,也意味着夏日的时光燃尽了。寒来暑往,阳死阴生,世易时移,万物转化,唯有宇宙间能量的流动,万古持续,不朽而永恒。






文化学者黎荔
北大博士,大学教师,“学而讲坛”负责人,著有《领悟西北之地》《凝神静气读一首诗》《南方之南》、《采色入掌》《视觉素养导论》《艺术导论新编》《易经新学》《老子新学》《大学义证》《道德经注解》《红楼梦与现代文学》《陕西文化产业实战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