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在阿根廷,中国公司取得的新能源进展远超欧洲

文摘   2024-09-24 16:34   英国  

For English version, click 'Read More'.

撰文 | 费尔明·库普


研究员朱莉安娜·冈萨雷斯·豪雷吉探讨了中国在阿根廷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投资来源。

  
2022年,中国与阿根廷两国政府在北京举行会议,阿根廷内格罗河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和卡塔马卡省省长与会。图片来源:Casa Rosada, CC BY
过去十年,阿根廷一直是在拉美地区主要接收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国之一。在阿根廷政府经历的四次换届期间,甚至在该国2022年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中国公司就已经给很多阿根廷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提供了支持。
尽管有投资,但在其经济持续挣扎的情况下,阿根廷的能源转型融资仍面临重大挑战。目前该国正在重点发展的化石燃料项目,而中国公司也对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中国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自2023年阿根廷自由主义总统哈维尔·米莱当选以来,两国关系趋于紧张。米莱和他的官员就中国问题发表的一系列声明更是加剧了紧张的局势。

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Latin American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和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研究员朱莉安娜·冈萨雷斯·豪雷吉(Juliana González Jáuregui)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在阿根廷的能源转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然而,阿根廷没有寻求技术转让,也没有确保国内产业获得更大的附加值。

冈萨雷斯·豪雷吉在接受对话地球采访时还分析了在能源转型背景下中国与阿根廷省级政府的关系,中国公司在与其他公司并购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和欧盟在拉丁美洲的投资落后于中国的原因。

朱莉安娜·冈萨雷斯·豪雷吉。图片来源:Darío Castillo

对话地球:中国的资金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阿根廷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朱莉安娜·冈萨雷斯·豪雷吉:无论直接还是间接,中国国企,私营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参与对阿根廷的能源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首先,中国企业通过参与RenovAr计划(这是2016年政府推出的项目,目的是鼓励私人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拍卖)的投标,赢得了大量项目。其次,通过执行这些项目,特别是中国电建集团和金风科技主导的项目,这些中国公司有望在阿根廷进一步扩张。很明确地,中国正致力于推动与阿根廷在能源转型方面的合作。
对话地球:在第一波太阳能和风能项目的部署中,阿根廷业界发挥了什么作用?
豪雷吉:阿根廷在太阳能产业方面远远落后,但在风能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就成本而言,中国和阿根廷之间存在显著差距。随着中国产业的爆炸式发展,阿根廷在价格和技术方面难以与之竞争。我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技术转让,以及阿根廷如何在某些项目中纳入对本地产业的支持。阿根廷的能源计划缺乏长期愿景,而正是这种背景下,中国公司参与进入了市场。但在谈判时,阿根廷没有能力考虑技术转让,这与中国无关,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对话地球:中国与阿根廷如何进行能源转型的省级政府合作?
豪雷吉:胡胡伊省是两国省级合作最标志性和最早的案例,它也促成了其他省份的合作。胡胡伊政府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必须参与到中国的访问中。它也是最早与中国省级单位(2018年与贵州省)建立友好关系的省份之一。融资也随之而来,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高查理光伏园区(Cauchari solar park),最近还新增了太阳能列车项目。类似的进程,也开始在萨尔塔省、卡塔马卡省和火地岛省展开。
对话地球:欧美企业也在阿根廷能源转型相关领域进行了投资,特别是在锂提取方面。它们与省级政府的合作情况如何?
豪雷吉:欧盟和美国尚未意识到在阿根廷推动次级国家合作的重要性,而中国却是又快又好地实现了。在阿根廷,自然资源归各省所有,因此次级的国家合作必不可少。
对话地球:阿根廷2022年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这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有什么影响吗?
豪雷吉:签署后,我并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一带一路”倡议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标签——中国希望通过自己对多边主义的理解框架,重新塑造国际秩序。事实上,中国在阿根廷的大部分投资都是签署协议之前就已经展开的。但我们的政治动态与其他拉美国家不同。例如,智利在对华关系上一直保持一致的立场,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
对话地球:“一带一路”倡议也在变化,从以国家贷款支持的基础设施交易,转向所谓的“小而美”的项目。这对阿根廷和其他希望获得投资的国家意味着什么?
豪雷吉:这个转向与新冠疫情后的政策调整以及中国对其所发债务规模的日益担忧有关。在拉丁美洲,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它们正在考虑如何偿还中国政策性银行发放的贷款。在与美国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国也开始重新思考为哪些国际项目提供资金。中国的目标是,在2049年,即建国百年之际,成为科技领域的领导者。因此,政府的融资重心正转向与创新和技术相关的项目。
对话地球:中国一方面在为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另一方面仍在积极参与化石燃料项目。在您看来,这方面有什么变化吗?
豪雷吉:中国只是在效仿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化石燃料污染输出到境外。一方面,中国有能力推动全球南方国家能源转型,但另一方面,它始终没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于是出现了矛盾。中国是最支持转型的国家之一,但也是化石燃料投融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阿根廷罗萨里奥低收入社区的太阳能热水器。朱莉安娜·冈萨雷斯表示,阿根廷在太阳能行业远远落后,在价格和技术方面很难与中国竞争。图片来源:Celina Mutti Lovera / 对话地球

对话地球:中国公司在阿根廷绿色能源领域并购活动的活跃度如何?

豪雷吉: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并购势头最强劲的国家是巴西,近年来在智利也是如此。在阿根廷,我们有一些并购案例,比如金风科技就收购了属于西班牙伊索卢克斯公司(Isolux)的风电场。这种趋势可能会继续发展。目前,我们不会看到大量国家间融资,或由中国国有银行或商业银行资助的大型项目。相反,我们会看到更多隐性融资,即公司获得资金以增强并购实力。
对话地球:您在研究中提到,中国和阿根廷之间需要一个关于可再生能源的长期计划。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
豪雷吉:关于这个计划,我的想法是,阿根廷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包括科学技术部门)要共同思考能源转型。这并不意味着要与中国竞争,而是可以试着对价值链产生一些影响,看看阿根廷能做什么。中国已经通过投资开始了自己的能源转型,并要求技术转让。为什么阿根廷不能采取类似的措施呢?我提出的这一中长期计划旨在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而这种沟通目前在阿根廷还不存在。我们的碎片化问题很严重,各部委、机构与国家和省级政府之间几乎没有对话。
对话地球:在与中国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您如何看待哈维尔·米莱政府领导下的阿根廷未来三年的能源转型?
豪雷吉:我认为这很复杂。现任政府对与中国的关系缺乏了解。自新政府上任以来,已经犯下了一些错误。我理解阿根廷想与美国建立关系,但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你必须将中国纳入外交政策。此外,政府公开宣称气候变化不是阿根廷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它们很难制定长远的能源转型战略。
对话地球:米莱表示有兴趣加强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这对阿根廷的能源转型融资和项目意味着什么?
豪雷吉: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考虑阿根廷对发达国家的战略定位,那么我认为(对阿根廷的)能源转型投资的机会窗口,更多掌握在欧洲而非美国手上,但欧洲对此似乎不感兴趣。如德国,只专注于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战略,包括创新和能源转型,而无心于阿根廷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美国更关注的则是诋毁中国,而不是在拉丁美洲开展实际的投资行动。
对话地球:去年,欧盟通过其“全球门户”计划在拉丁美洲启动了一波投资浪潮,其中包括能源转型和关键矿产项目。您认为它将在阿根廷扮演什么角色?双方都有哪些机会?
豪雷吉:我目前将该计划视作对与中国竞争的一种口头回应。现实情况是,中国公司在拉丁美洲的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强劲进展,而欧洲则相对落后,除非欧洲决定对这一领域进行公共投资。“全球门户”的逻辑是引入更多的私人投资,但我认为该计划没有有效推动这一目标。问题在于,欧盟既不具备中国那样的财力,也没有决心提供类似水平的融资。


本文首发于对话地球网站。

■ 费尔明·库普(Fermín Koop),对话地球拉丁美洲主编,常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014年作为自由撰稿人为对话地球工作,后转任编辑。他还是地球新闻网络(Earth Journalism Network,EJN)的培训师和导师,以及阿根廷企业大学(Argentine University of Enterprise,UADE)的教师。他拥有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环境与发展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拉丁美洲社会科学学院(Latin American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FLACSO)气候变化法律与经济专业的研究生学位,以及萨尔瓦多大学(University of Salvador,USAL)新闻学学士学位。他曾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驱报》(Buenos Aires Herald)、《自然》(Nature)、SciDev等新闻机构工作,并参与过联合国和牛津大学的咨询工作。他能讲西班牙语和英语。他在对话地球的工作主要是撰稿、约稿和编稿、编辑策划以及负责特别项目。



  推荐阅读


⭐将Dialogue Earth设为星标


 For English version, click 'Read More'

Dialogue Earth
Dialogue Earth 关注全球环境问题,致力于促进直接对话,为我们共同面临的环境挑战寻求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