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参与中国国宴,此前中美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重申双方在气候变化合作上的承诺。图片来源:Pete Souza /Official White House Photo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和美国促成了多项突破性的气候协议和政策创新。从1997年成立中美环境与发展讨论会,到2023年签署《阳光之乡声明》,这一双边环境关系不断适应着政治变化。经过分析,笔者认为这些年的合作揭示了三个对于未来双边关系及其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至关重要的经验教训。 经验一:国内气候政策建立和强化国内气候政策对推动双边合作至关重要。例如,在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之前,中国在解决国内空气污染危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包括减少煤炭使用,实施了首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建立了全国碳市场。这些努力也得到了中美两国广泛互动和支持,推动双方促成了2014 年和2015年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2014年的联合声明是经过精心幕后外交的谈判成果,主要由约翰·克里和解振华推动。他们深知将该声明描绘为两国共赢的重要性:中国可以展示其国内空气污染治理改革,而美国可以加强其全球气候领导力。双方高层的承诺推动了中国提高了其对《巴黎协定》目标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s),并接受了该协定下的透明度措施。在美国,尽管奥巴马的清洁能源计划虽然最终被搁置,但它展示了美国对减少排放的坚定承诺,并为进一步展开国际气候合作铺平了道路。中美两国加强国内议程时,也激励其它国家提升其自身的气候承诺。两国通过这些双边协议表现出的领导力不仅推动双方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还为《巴黎协定》的成功通过营造了势头。这种互动展示了国内进步可以推动国际合作,反之亦然,进而增强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的气候行动。但它也有两面性。与信任一样,相互怀疑限制了双边合作的范围和效果。例如,在2021年和2023年约翰·克里访华期间,中国对美国履行气候目标的承诺明显表现出了疑虑。中国谈判代表指出,美国在特朗普政府领导下于2021年退出《巴黎协定》是一个前车之鉴。与此同时,尽管中国最近在减少煤炭消费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美国仍对中国继续依赖煤炭表示担忧。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和中国有责任通过强有力的国内气候行动继续展示领导力。这些行动可以进一步重建信任,并为双边和多边气候合作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