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养生
今天是四九中的第四天,数九寒天,脾胃的养护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养好脾胃。
一、注意保暖
数九天是一年中非常寒冷的时候,人体阳气弱,防寒能力差,脾胃也容易受到寒冷之气的侵袭。因此,加强保暖显得尤为重要。
外出保暖:出门时要注意穿戴暖和,特别是头面部和手足部,可以戴帽子、围巾、手套,穿暖和的鞋子,以防寒气入侵。
室内保温:室内温度也要适宜,避免过冷导致脾胃受寒。可以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
二、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是养脾胃的关键。在数九寒天,可适当多吃一些温补性质的食物,以助阳气生发。
温补食物:如牛羊肉、鸡肉、鸽肉等,有助于温补脾胃,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药膳调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炖汤时适当加入一些中药,如黄芪、党参、干姜、肉桂等,以增强温补效果。但需注意,补药要适可而止,不能过量,以免引起阴阳失调。
避免生冷:数九天要尽量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三、适度运动
运动也是养脾胃的好方法之一。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
选择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方式,强度适中,以免造成身体过度疲劳。
注意运动时间:运动时间也要适宜,避免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运动,以免损伤脾胃。
四、情绪调节
情绪的稳定对脾胃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数九寒天,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放松心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保持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也有助于调节情绪,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行痹
行痹,通常是由风邪侵袭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的。因此,调理行痹,咱们一般得从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养血活血、日常保健和辅助治疗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祛风通络
行痹以风邪偏盛,风性善行而数变,故游走性疼痛明显。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使用防风、羌活等祛风药物,帮助驱散风邪,疏通经络,改善关节肌肉游走性疼痛、麻木等症状。风邪去则经络通畅,气血得以正常运行,痹痛自减。(柔嘉医派可免费提供线上问诊,可代煎,可做成丸剂、膏滋。)
柔嘉医派何医生建议方
行痹:防风10 当归10 苦杏仁6 黄芩6 甘草5 麻黄5 桂枝10 茯苓10 独活10 秦艽10 葛根10(注意:要中医辨证诊治后开处方)
二、散寒除湿
风寒湿邪杂至合而为痹,寒邪与湿邪往往相伴。散寒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附子、细辛等,除湿可用苍术、薏苡仁等药物。寒邪凝滞,湿邪黏滞,二者均会阻碍气血运行。散寒除湿有助于解除寒凝湿滞的状态,减轻关节拘挛疼痛、肿胀等症状。
三、养血活血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行痹病程较长时,往往气血亏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当归、川芎等养血活血药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气血充足流畅,风邪就难以留滞,有助于缓解行痹症状,促进关节肌肉功能恢复。
四、日常保健
避风避湿:行痹患者要注意避免居住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以免加重症状。
饮食调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桂枝8克,防风12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加瘦肉或骨适量煎汤作为药膳辅助调理。在疼痛缓解的时候,可适当多食养血的食物,如首乌、黄精、熟地、当归、川芎、白芍等。
注:使用药物的时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加重关节负担。
五、辅助调理
艾灸调理:通过艾灸穴位,如阿是穴、血海、风池等,有助于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激发机体的抗病能力,减轻行痹的疼痛、麻木等不适。
中药熏洗:可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的中药,如艾叶、伸筋草等进行熏洗。借助温热之力与药力,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关节疼痛、肿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