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非常寒冷的时期到来,此时万物似乎都进入了沉睡状态。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养生机遇。中医养生理论强调“天人合一”,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通过调整自身,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在大寒节气,气候寒冷,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同时,若不注重保暖,还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畏寒怕冷、手脚冰冷等不适症状。因此,中医认为,此时应重视防寒保暖、活血通络、温补阳气,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而艾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其通过燃烧由艾叶制成的艾柱或艾条所产生的热力和药性,适当对身体特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刺激,有助于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提升阳气、扶正祛邪、驱寒祛湿、调整脏腑功能,预防和缓解一些健康问题。
大寒养生
艾灸推荐穴位
大椎穴
大椎穴,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用。艾灸此穴,有助于疏风解表、温阳散寒、提升阳气,缓解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咳嗽等不适症状,预防和改善感冒、气管炎等问题。
神阙穴
老话常说,“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神阙穴作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灸之有助于有疏通经络、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增强机体功能,缓解胃寒、胃胀、便秘等不适症状。
足三里
足三里,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穴位之一,被古今许多医家所推崇。艾灸此穴,有助于健脾理气、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提升免疫力、强身健体,改善脾胃不适、小腿疼痛、麻木等问题。
三阴交
三阴交作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之处,灸之有助于同时调理肝脾肾三条经脉,健脾养血、调肝补肾、补肾固精,改善妇科问题、血证及肝脾肾三脏有关的男女生殖、泌尿系统问题,缓解失眠等不适症状。
日常养生
饮食养生:由于大寒节气气候比较寒冷,很多人都喜欢过多进食牛肉、羊肉等温热肉类,毫无节制,再加上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那等于是“燥上加燥”。而燥邪容易伤及人体津液,当津伤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可转为内燥,进而伤及脾胃、肺脏、肝脏等部位。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大寒节气可适当进食一些温补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寒冷,但一定要有所节制。此外,还应忌过食凉性或寒性食物。
运动养生:可适当进行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循序渐进,有益于身体健康,切勿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因大汗淋漓而损耗阳气。
起居养生:大寒节气正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之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故应顺应时令特性,早睡晚起,避免熬夜,以免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保持心神安宁,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同时,要保持适宜的室内空气湿度,以免因空气过于干燥而引发喉咙干燥不适,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现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