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链接,参与报名大会
文丨中童传媒总编 王晨
此处不留爷
在24年CBIS直播月的一期《影响力直播》中,浙江嘉兴名家宝贝的老板娘王建萍说,她本来有4家店,今年年初把一家购物中心的店关了。
我问是因为购物中心没客流了吗?
她说购物中心客流一直都不错,这也是她为什么当初会把一个店开在那里。
那为什么要关店?
因为房东涨租,这个店不怎么赚钱了。
更关键的是,王建萍认为,这个门店的客流,都是门店自己招揽来的,购物中心为自家门店引来的客流一般般,却还要涨房租。
要知道,房租的本质就是客流的流量费。我交了房租,却没有换来相应的客流,那为什么要交钱呢?
事实证明,王建萍并非妄言。关闭这家店,3个月内,王建萍的总销售额是下降的。但是3个月后,总销售额恢复如初——购物中心店的顾客找到王建萍的其他店去消费了。这说明购物中心店的这些客流,大部分认的是王建萍的店,而不是购物中心。
千年古训,却破了大防
有意思的是,王建萍最大的门店730平,年销售额2000万+,选址却在一个三不靠的酒店里:不靠近住宅小区,不靠近商业街,不靠近购物中心。要知道,这是母婴店选址最喜欢的三个地方,有大量的目标客流。
那个地方,最早只有名家宝贝这一家店。
因此,这家店的房租很低,即便连年涨租,依然很便宜。
但就是这么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却一年能干2000万+的销售额。
这是颠覆母婴店选址认知的。在一个完全没有自然客流的地方,居然能开成店,只有一个原因:这家店靠的是定向客流。
王建萍说,这家店的绝大部分新客,都是老客介绍来的。而第一批种子客户,则是王建萍当年自己一点一点开拓出来的。正是这批种子客户,转介绍了一批批的新客户,再转介绍,生生不息。
这就是定向客流。
为什么王建萍的种子客户愿意转介绍,介绍而来的新客户又会成为老客户,接力转介绍?
只有好东西,消费者才会自发地安利给身边人。
那么王建萍做对了什么?
早期,靠的是信息差。王建萍在香港生完二胎之后回到嘉兴,发现当地买不到她在香港消费的那些母婴用品,这才萌生了自己开店的想法,因为她身边就有一批跟她品味相近,财力相当的宝妈。当时两地的这种商品信息差别,让她在嘉兴的母婴界站稳了脚跟。
但这种信息差是维护不了多久的,同行会跟进,小红书和跨境购也会给宝妈推送。那她是如何让顾客爱来?
我们的刘总曾经去探店名家宝贝。这个店有很多亮点,比如,停车方便,门口有桃林打卡游玩,门店空间大,宽敞舒适,装修有调性,商品有品位,一进门就有一整墙时下最流行的IP玩偶jellycat。
但这些都不是这篇文章要谈的。我关注到的,是这家店一个明星项目:儿童理发。
理发师是个安徽小伙,在名家宝贝已经干了8年了,尤其擅长给小男孩做造型,墙上贴满了他的理发作品,小男孩的头发经他一打理,个个都很精神帅气,不要说宝妈,我一个中年油腻男看了都心生冲动,想让他给我造个型。
这个理发师甚至已经成了名家宝贝的一个金字招牌,一个引流点,很多宝妈都是慕名而来。理发师的技艺也愈发精进,现在理发速度越来越快,真是达到了又快又好的境界。
直播中,我听到王总的这些介绍,马上产生一个疑问:这个理发师水平这么高,名声这么大,为什么没有出去单干?他完全有这个资历和基础了。
这在母婴行业太常见了。一个优秀店长,明星店员,在母婴店里干上几年,手上积累了一批客户,很多都会选择单飞,自己开一个母婴店,不再给别人打工,自己做老板。
结果王建萍说,“他一个安徽人,在嘉兴这样一个三线城市,一个月能拿3万以上,为什么要离开单干呢?”
嘉兴,三线城市,平均新房房价1.4万,二手房1.1万的地方。一个理发师,可以月入3万以上。作为安徽来的外地打工仔,理发师早就在嘉兴买房了。
他如果自己去开店,还要自己引流,维护客户,还有一堆烂七八糟的事,关键是,一个月能落下3万吗?
王建萍的分配是倾向一线员工的。干的越多,分的就越多。
王建萍说,一个母婴店的成本,主要就是房租和人员工资。这个门店的房租很便宜,她就可以把钱花在员工身上,给员工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福利。
这样做的结果是:选址本身没有任何自然客流可言,但员工创造了定向客流。理发师本人就成了一个引流点,他自己就有一堆粉丝。
零售业最重要的三件事,选址,选址,还是选择,这个千年古训,在这家母婴店这里,竟然不成立了!
创造客流
以前,什么地方是一级商圈,哪里是一级档口,档口的房租能定多高,都是人流量决定的。因此,商业街,购物中心,大型小区主动线上的底商,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都是黄金铺位,这些位置的租金虽然贵得吓人,但往往一铺难求,一般都没有现成的铺位,都要等有商家退出,才有机会挤进去。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流档口的房租总额很高很吓人,但是除以经过它门口的人流量,摊到每个人头上,实际上反而是最便宜的。
这就是为什么三四级的档口租金那么便宜,却常常无人问津。你问,就是没生意。也就是说,虽然租金便宜,但人流量更少,摊到每个人头上,比一级商圈要更贵。
这是反常识的。因此,商业小白往往心疼租金,舍不得挤到一级商圈去,结果在三四流的档口艰难度日,最多只能混口饭吃,一不注意就亏损。而商业老炮往往非黄金商圈不去,非黄金铺位不要,租金再贵,也要砸钱,因为他知道,能很快回本。
这就是为什么零售业的祖训是:选址,选址,还是选择!
但实际上,这个祖训是有前提的。只有那些依赖自然客流的生意,这个祖训才对。什么生意是依赖自然客流的?比如,大众餐饮,餐馆必须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大家都是工作、生活、娱乐之余吃饭的,餐馆就必须选在他们出没的商务区、住宅区和娱乐场所边上。再比如便利店,更是顺便消费,你买瓶水,买个口香糖,不要说远的地方,就是500米开外有另一家便利店,你都未必去。这些业态就必须离人近。
但同样是消费品,有的店却可以开得很远,比如美国的奥特莱斯,大都开在大城市卫星城镇的偏僻郊区,远离人群,消费者开车去都得半小时以上。
为什么美国的奥特莱斯可以违反选址的零售业祖训?
因为它足够便宜。惊人的低价,能自己创造客流,奥特莱斯就不需要选址带来的自然客流。
你看,只要你能创造客流,你完全可以无视选址。
你甚至可以没有固定的地址。
中国的家具建材业在房地产热潮的后期,曾经发明过一种零售方式,叫做砍价会。具体操作方式是选一个酒店,把各个品牌的零售档口和品牌方业务代表都找来,一个一个地上台,主持人挨个跟他们砍价,砍到一定价位了,就让底下坐的消费者排队领号下单交钱。
这些品牌在当地的家居建材市场都有经销商和档口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因为那时候已经是房地产的泡沫期,房价蹿上了天,家居建材市场里没什么客流,档口里又不好公然降价,只好阵地战改游击战,在本地的酒店巡回搞这种砍价会。
消费者不去市场的档口,跑到酒店参加砍价会,就是看中低价(当然,并没有真的低多少,但是前期的造势和现场的氛围,给人“感觉”价格很低,占了大便宜)。
你看,酒店都不是一个固定的选址,但是低价本身就能制造客流,不需要选址。
另一个能创造客流的,是专业,最奇葩的例子是北上广的三甲医院。
这些医院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病人,专门找全国最好的医生看疑难杂症。对于这些外地人来说,北上广的三甲医院的选址简直不能再糟糕了,他们要坐汽车、高铁和飞机,千里迢迢来到北上广,交着不菲的住宿费,起早贪黑,才能抢到一个号。
但是这些客流为什么自发地涌向这糟糕的选址?
因为在高明的医术面前,这医院就是在深山老林,他们也要去。
这就是专业创造的客流。
另类选址
名家宝贝的道理也一样。它那740平米的旗舰店,选址在一个酒店的后花园。这个酒店北边是嘉兴市政府,南边是会展中心,东边是体育场馆,周边有大公园和旅游景点,主要是政务商务和旅游客流,跟母婴根本就不沾边。而且,这家店从路面上看不到,根本不会有自然客流。
从传统的零售业选址看,这简直是绝死之地,只有一个例外:高端零售。
某些高端消费,比如奢侈品的零售,就要在最贵最核心的商业地段,万众瞩目,奢侈品的符号溢价才能兑现。但是某些高端消费恰恰很反感车水马龙鲜衣怒马,反而青睐偏僻清净的地方。一些高档会所,高档餐厅私家菜,商务消费,都属于这一类。
这么偏僻的选址,那客流问题怎么解决呢?
自然要用某种方式创造客流。比如私家菜的独家手艺,这靠的是专业和稀缺性,比如高档会所,靠的是偏僻和安保形成的安全感和私密性。而他们创造客流的路径,都是先从身边的朋友圈里创造种子客户,然后通过口口相传的口碑传播来获客。
母婴业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山西连锁老大谷根孕婴,它的第一家店根本不是一楼的商铺,而是在写字楼里。因为它当时定位高端人群,这些宝妈不喜欢吵吵闹闹的街边店,写字楼里清净多了,门店也很难找,不是熟人带路都找不到,恰恰是高端人群最喜欢去的消费场所。
只不过后来谷根要进入大众市场,后面开的门店才遵循了零售业的祖训,选择了人流量大的档口。
钱花在哪里?
实际上,母婴消费具有天然的传播力和传染性。宝妈最相信宝妈。就算是广场上两个素不相识的宝妈,也会因为孩子很快聊到一块,交流育儿心得,分享母婴好物,必然会谈到自己喜欢的母婴店。
母婴店跟便利店不一样。我再喜欢711,但是现在要多走1000米才能到,那我就会选择就近的杂货铺买个面包充饥。但是同事同学推荐了一家宝藏母婴店,再远,也要开车过去看看。
什么才是宝藏母婴店?
顺眼的装修,意想不到的母婴好物,宝宝喜欢的游泳池,手法细腻有效的按摩师,聊得来的店长和导购……每一项都不惊艳,但是组合起来就很吓人了——这里面哪一个要做到位,不要花钱?
如果这个店选在核心商圈的一级档口,房租将挤压掉所有的可能。如果在高额房租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这些,那就只能提价。
如果是15、20年前,提价没问题,那时候经济如烈火烹油,消费排浪式升级,大家都在向上消费,多花点钱无所谓。但是现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精品店的顾客也在打听促销和折扣了。涨价就是死路一条。
5年前我曾去一家省级头部母婴直营连锁拜访,发现他家的门店,从来不选一级档口,而是二三级档口。但是他家的导购和店长工资,却比当地他同行高出15%-30%。
显然,高出的这部分,是从房租里来的。因为在这里能拿到更多的收入,这家母婴连锁的一线员工和店长,自然比其他连锁要上心,宝妈在这里的体验自然也更好,更愿意到他家。他的老大地位,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
这个商业模型的核心,是重人力,轻房租。零售业的主要成本就是房租和人力,一边花多了,另一边必须减少。你多花房租,那就意味着以买客流为主;你多花人力,那就是自己创造客流为主。
现在母婴店渠道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进店率太低。也就是客流太少。问题是我们付出的房租就是买客流的,现在没有客流,我们就不应该交那么多房租。现在很多母婴店苦苦挣扎,不就是因为房租没有得到相应的客流和相应的销售额,导致房租在营收里的占比快速攀升,最终亏损吗?
那你跟房东谈降租,房东会答应吗?
任何一个房东都会说,你没有客流,是你的问题,我的房子门口人来人往,租给餐馆,人家就不愁生意。你想要降房租,请你搬走。
因此,这几年很多母婴店都在调整选址。
但是我们刚才说了,一级档口的客流是最多的,把母婴店搬到二三级的档口,房租总额是降下来了,但客流就更少了。一级档口,都发愁进店率,二三级就更差了。
这里的关键,是房租降下来,导购和店长的收入要加上去。宝妈是没那么在意母婴店在什么地方的,只要停车方便,半小时车程之内都能接受。关键是这个门店这个导购要让她信任,让她开心。你不加工资,导购自己都不开心,怎么会让顾客开心?
名家宝贝的王建萍和小飞象的冯红卫为了让员工开心,不但贴房租,连自己的收益都贴一部分进去了。(《小飞象18年10省1103家母婴店572家是直营,你知道这组数据的份量吗?》)
胖东来这样创造客流
做得最绝的是于东来。胖东来就是卖大众消费品的,做的就是商超和百货的生意,这俩生意是最吃选址的,属于传统祖训管辖的范围。胖东来的选址不偏,租金不便宜,没有空间给一线员工加薪。于是于东来把资本的收益拿出来分了。一年要分盈利的90%给核心团队和员工。
千金散尽换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现在胖东来创造客流的能力是惊人的,已经达到了“著名旅游景点”的程度,每天都能看到专门驱车几百公里到这里一探究竟的顾客。
其实,商超和百货这两种零售业态,是不怎么“吃”员工的。商超不需要导购,开架销售,顾客自选,只需要理货员。百货稍微高级一点,但是员工只要能回答好商品知识就基本合格了。这两个业态的一线员工,拿的一直是社会底层的工资,因为他们的工作被视为没什么价值,只是商品的搬运工而已。
但是电商崛起之后,商超和百货立刻被打残了,风光无两的购物中心,商品零售大败亏输,如今只能靠餐饮支撑。很多市场调查在探寻中国顾客为什么不愿意去实体店买东西,很大一部分反馈是:谁愿意见售货员那张臭脸?!
这就是中国实体零售业被电商干趴下的根本原因之一。不是顾客不愿意去实体店,而是被实体店的服务恶心到了,宁愿接受电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时不常退货的购物体验,也不愿再去逛街购物。
如今的逛街,真的只是逛街。
但胖东来的成功证明,只要给一线导购足够的激励,让她们开心,她们就会发自内心地想尽办法让顾客开心。胖东来的东西不便宜,但是依然挡不住客流如潮。
胖东来不可能为了压低房租搬到郊区,他卖的东西哪里都有,平替很多,决定了消费者不会为了得到一个舒心的笑脸,真的开车半小时去购物。因此他要承担着高额的房租,激励员工的钱只能从自己的腰包掏,一直掏到80%。
但母婴业不同。母婴消费是一种“低关注高介入”的消费模式,由于宝妈是高介入的,对于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成本没那么敏感,完全可以接受一个心仪的母婴店,位置比较偏。
“只要有停车位。”王建萍在直播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