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中童数据。
刚刚,12月初,教育部发通知,提出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并探索AI教育的实施途径。在此政策的推动下,AI儿童陪伴产品正迅速崛起,成为母婴行业的潜力赛道。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达到1830亿美元,同比增长5%。即使是面临“少子化”挑战的日本,2023财年玩具市场也保持了7.1%的高增长。传统玩具品类逐渐饱和,而智能化、互动化的AI儿童玩具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AI儿童陪伴产品正逐步融入这一趋势,做技术赋能, 将传统玩具与AI技术结合,实现知识传递与互动陪伴。满足消费需求升级,让家长更倾向于为孩子购买兼具教育与娱乐属性的产品。
教育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为AI儿童产品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一是AI素养培养,AI儿童产品将不再局限于娱乐,而成为教育工具的重要补充。二是家庭教育需求,家庭对低龄儿童的人工智能启蒙需求增加,推动AI产品在母婴市场的渗透。
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在0-12岁间经历多个敏感期:0-3岁,对声音和触觉敏感,AI产品如智能音箱、触感玩具能够满足这一阶段的需求。3-6岁,兴趣扩展至语言与角色扮演,AI陪伴产品通过讲故事、互动游戏增强语言能力。6-12岁,以知识积累和逻辑训练为主,AI学习助手和编程玩具更符合这一阶段需求。
实际上,2023年AI儿童产品在全球玩具市场的占比已超过12%,预计2024年能达到15%。AI儿童陪伴产品正逐步从边缘品类向主流过渡。
这会对母婴行业的选品逻辑提出挑战。
母婴行业的选品正在从“单一产品”向“场景化组合”过渡:学习场景,推荐点读笔、智能早教机等AI教育工具,满足儿童的知识需求。陪伴场景,推出情感互动机器人或AI故事机,为孩子提供情绪支持和互动乐趣。娱乐场景,开发语音控制的AI玩具或科学实验套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通过分析消费数据和购买行为,母婴渠道商可以实现选品精准化:找到热销品类,2023年销量增长最快的AI产品为互动式学习机器人,同比增长22%,编程积木,同比增长18%。同时满足区域化需求,一线城市家长偏好高科技、教育属性强的产品,而三四线市场更倾向性价比高的基础AI产品。
使用AI儿童产品超过一年的家庭中,83%愿意支付额外费用购买内容更新服务。这意味着母婴渠道商可以通过订阅制模式拓展盈利:内容服务,提供故事更新、编程课程等订阅服务。设备升级,推出可定期更新硬件模块的产品,如扩展学习场景的功能组件。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AI儿童产品也面临数据隐私和安全风险:家长对儿童隐私保护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产品需要符合严格的隐私规范。长期使用AI陪伴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需要家长合理引导。
面对AI儿童陪伴的爆发式增长,母婴行业在选品上需做以下调整:一是教育与陪伴并重:产品需同时满足知识传递与情感陪伴,形成双重价值。二是分层布局: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三是订阅服务延展:推动硬件销售向“硬件+内容”模式转型,实现持续营收。
AI儿童陪伴的浪潮已来,母婴行业的下一个增长周期,注定与智能技术紧密相连。而如何用数据和洞察选对品类,才是立于浪潮之巅的关键。
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