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五小 校长有约】课堂,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学共体”深耕向“纵深处”挑战

文摘   2024-11-22 15:43   北京  
点击上方“北京丰台第五小学” 可以订阅哦!


校长有约

聆听心声 共话成长

—— 【幸福五小 校长有约】 ——

丰台五小教育集团  李磊校长


       课堂呈现形式的统一促进了“学习共同体”在学校的推进,老师们也自觉成为践行者。随着研究探索的深入,大家碰到了“学习共同体”最坚硬的内核——挑战性问题的设计。这个瓶颈突破不了,“学习共同体”只会流于形式。

       怎样才能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没有模板,没有权威,只能靠干部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精磨细研、对文本内容的抽丝剥茧、对学生学习难点的分析判断,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尝试,靠一节课一节课的研讨。

       逐渐的,在老师们的课堂上,不时会出现一些高质量的挑战性问题。看到孩子们因为问题的引领实现的思维的跃动、表达的流畅、自信的状态,老师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共同体课堂的美好。随之,在大家的探索实践基础上,关于挑战性问题的设计,老师们提炼出几点有效经验:


一、直指文本内容核心的挑战性问题设计。


       吴娟老师设计的《一个这样的老师》的挑战性问题是:(1)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认同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吗?(2)课文是怎样展现怀特森老师形象的?(3)怀特森老师要退休了,他的学生要为他召开欢送会,如果你是他的学生,你会怎样撰写发言稿?这种核心问题的设计拎出了文本中深藏的矛盾与冲突,也带出了语文学科本质的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去分析、去探究、去挑战。


二、突破学生学习难点的挑战性问题设计。


       设计二年级《角的认识》一课,张钊钊老师从头到尾带着学生进行探案,不断提供“破案线索”让学生对角的认识逐渐清晰、明确,再到应用、创造。挑战任务的逐渐升级,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内驱力。精心设计的核心问题就像放风筝的线一样,牵引出学生思考的深度和高度。


三、围绕学科特色任务的挑战性问题设计。


       语文教研组基于对语文要素、课后题、语文园地进行贯通式思考,特别是提出对课后题整合、分解、单元大梳理等解读策略来设计大问题。例如,把六年级《少年闰土》两道课后题: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和句子中加点部分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以整合策略转化为“闰土哪里吸引你?”四年级《爬天都峰》课后题“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以分解策略转化为“我爬上山谁的作用大?”“这样写好在哪里?”把挑战性问题设计得让学生更喜欢,更具探究性。


四、源自真实生活环境的挑战性问题设计。


       李莹莹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建绿色小窗口”这个网络话题,为了使问题挑战性更强,李老师联系学生网络购物的实际,开发了“网络购物中的安全”拓展课。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引发学生通过思辨认识网络购物安全。


五、聚焦冲突引发思维的挑战性问题设计。


       聚焦冲突引发思维的挑战性问题设计。赵艳霞老师在实践中提炼出围绕冲突设计挑战性问题的思考:需深入思考、值得思辨的问题,最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这样的问题是什么?从哪儿来?还需且向文本深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

认知冲突设挑战问题,思维从浅显到深刻——聚深度

情节冲突设挑战问题,思维从单一到全面——扩广度

结构冲突设挑战问题,思维从局部到整体——拓宽度

人文冲突设挑战问题,思维从聚焦到延展——延长度

……

       以上列举的只是老师们实践中形成的部分典型经验,还有更多的智慧探索不断生成于真实的课堂中。

       随着对挑战性问题的不断挑战,大家感受到以倾听和互学为主要形态的共同体课堂带给学生思维、表达、视野、格局的真实的成长,体悟越来越深、认同越来越高。对高品质课堂的理解与价值追求,也真正成为干部教师的共识。

       至此,“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学校课堂的核心形态。无限相信,已经植根于老师们意识层面的变革,也必将影响大家的职业生涯,成为自主自觉的行为。

       这,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校长有约



编 辑:周清秀

审 核:刘    瑾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ID:bjftdwxx



北京丰台第五小学
宣传教育教学理念、学校管理经验、教科研信息、学生培养方法、校园新闻、品牌宣传、公益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