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市场来看,从今年7月份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51.1%)已经超过了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总体量占比也会越来越大,但增速会逐渐降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选择考虑也会发生变化,在经过了导入期,成长期,将迎来成熟期,在不同阶段,消费者对新技术选择所关注的核心点也是不相同的。我们知道从0做到60分容易,从60做到80分会变难,从80分做到100分会更难。这其中所需要克服的问题是不同的。
2、从技术趋势来看,长续航在22年-23年基本完成了一轮迭代,23-24年,超级快充也基本完成了一轮迭代,接下来就是电池的长寿命。这种技术的螺旋式上升,我们也可以从宁德时代的近些年技术发展看出来:23年完成了麒麟-长续航技术的量产和推广,24年完成了麒麟-超级快充技术的量产和推广,24年也完成了神行-超级快充,神行-长寿命,神行-低温快充等各神行系列技术的方案量产,并将于2025年量产神行plus,这个神行plus相当于集成今年各量产版方案的优点,即快充-长寿命-耐低温,宁德时候想打造一个基于神行电池技术的“六边形战士”。结合它在商用车、储能的技术布局来看,长寿命将会是乘用车下个阶段的重点指标。
当电池的安全、续航、快充、寿命经过几轮迭代后,将在不远的将来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技术平稳期”,在这期间,各家将继续追求方案的多样化和低成本。
3、从消费者来看,也就是说,消费者对续航、快充等这些因素的敏感性越来越低(因为技术的快速进步),而将这些因素作为首要因素的消费者,很多都已经购买了纯电动汽车。接下来,想进一步普及新一波消费者,这其中阻碍这些消费者接受电动汽车的因素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续航、快充等,这些是“门槛式”阻碍因素,这些因素被技术克服,相当于绝大多数消费者已经接受电动汽车,想进一步了解电动汽车,而这时候,电动汽车使用的更多深层次问题就会逐渐凸显出来。比如,高额的保险,比如高额的电池维修或更换费用。无论是高额保险,还是维修/更换费用,都与电池有直接关系。
这个现象我们从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也可以看出来,根据安永的调研:
(1)尽管消费者注重基础设施和电动汽车教育,但他们认为昂贵的电池更换费用(26%)和对公共充电器的担忧(25%)是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障碍。
(2)2023 年,MCI 的调查结果显示,30% 的美国购车者担心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限。今年,只有 24% 的美国购车者认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限是首要问题。此外,缺乏充电站的担忧也比以前少了。2022 年,MCI(安永移动消费者指数) 指出,34% 的美国买家担心找不到充电站——2024 年这一数字为 23%,下降了 11 个百分点。
(3)美国消费者对电池寿命和维护费用的担忧日益增加,这削弱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的信心。昂贵的电池更换费用首次超过缺乏充电站,成为美国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最大障碍。对于潜在的首次购买电动汽车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 27% 的人表示担心昂贵的电池,而目前只有 23% 的电动汽车拥有者表示担心。
4、当前的电池包更换,维修的代价和费用太大了,已经大大阻碍了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渗入。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下一轮电池技术迭代的核心方向。比如,如何更好地保护电芯,离地间隙能否更大些?更好的底部防护设计?模组技术是否会在下一个阶段重新得到应用,依如LFP重新夺回市场?
当电芯的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这个情况下,CTP和模组技术方案的能效差距没有那么大,这时模组技术方案后期可维修性,低成本的更换方式将会是一个明显的优势,消费者会自己算这笔账的。
5、当某个头部企业,突然某天发布一个新车型,告诉消费者,你可以只用稍高一些的价格,便能得到同样的续航,同样的快充,更安全的电池包,更便宜的电池包维修和更换,你会选选择哪个方案?
在陪伴了电动汽车产业近12多年的发展,在看过了各种各样电池包技术方案,以及其最后的退役,我个人是极期望这种技术转变的。
当前来看,PACK技术的方案已经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只剩下成熟度和成本,整个行业的重心将重攻电芯,而当电芯技术再上一个台阶(比能,安全,成本),基于新电芯技术的电池包(即使采用模组技术)也可以媲美当前的主流方案。
这个时候,模组技术方案的回归在技术层面就确立了!因为模组方案在后期使用中的长尾优势效应,和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使用比较,会让模组技术方案在市场层面最终再次确立起来。
-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