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文 | 游德远:从银屏走出来的将軍——我和林达信将军的交往

文摘   2024-09-23 10:07   贵州  




01

初识林达信,在银屏


缘起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讲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以教师“王一民”为首的哈尔滨中共地下党员及愛国人士,与日寇开展英勇斗争的故事。该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播出,引发轰动效应。演职队伍,阵容豪华,功底深厚。“说书人”王刚,一鸣惊人;迟重瑞,舍生取义的“塞上萧”饰演者,《西游记》中扮演唐僧。还有多位演员,因出演这部电视剧而走红影视,成为名星大腕。


特别是男一号“王一民”扮演者林达信,以其身材高大,容颜高值,举止高雅,学识高深,品质高尚,武功高强,演技高超,智勇双全的银幕形象,赢得观众热捧和喜爱,成为一代人的美好记忆和无数少男靓女梦寐以求的偶像。




02

相识林达信,在雅安


2000年初,军区党委作出决定,大力宣传兵站部官兵的英勇事迹,协同军地各大报刊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联勤部陈开礼政委就联合“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走向喜玛拉雅》电视连续剧一事,向军区首长专题报告。


听陈政委讲,3月上旬,“八•一厂”剧组人员到达兵站部。是否开拍?联勤政治部何远安主任根据周文碧部长意见,请示在京开会的陈开礼政委。陈政委根据军区之前的批复,定下决心,经何主任沟通协调,剧组如期进场开机。


剧本根据成都军区创作室杨泽民、张泗琪两位作家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西海无岸》改编,真实记录川藏兵站部汽车某团在1998年冬季,战胜重重困难,圆滿完成进藏运输任务的全过程。该书融入作者深厚情感,全面展示川藏线官兵精神风貌,集中体现川藏线官兵“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三不倒精神。


军区联勤部陈开礼政委任总指挥,把关定向,全面统筹,协调各方,组织推进。由著名导演赵继烈和姜运民执导;著名演员储智博、刘之冰、龚丽君、董凡等主演。


兵站部党委高度重视,张全林部长和董勤木政委多次看望慰问剧组人员,全方位、无条件提供保障。要求车团兵站,热情接待,搞好服务。从汽车十七团抽调一个连,加强相关人员,参与剧组现场拍摄。指派魏副部长,负责线上安全工作和后勤保障。


为了争取时间,采取剧本修改和现场拍摄同步进行,从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仅用了一年多时间。编剧张泗琪等常常熬更守夜,加班赶写,付出艰辛劳动。业余时间,我们常在一起品茶交谈,传授写作经验,出谋划策,亦师亦友,无话不说。联勤部陈政委赞扬他,为川藏线宣传立下大功。



还记得,剧组人员从高原乘飞机返回,我带宣传科戴成华副科长和汽车二十团刘正良团长到成都机场迎接,在军交部成运酒楼为他们接风洗尘。席间,赵继烈导演深有感触地谈到,他曾导演过多部軍事题材的大片,而这一次在川藏线拍摄,让他终身难忘。地方参与的姜运民导演也感慨万千,说到:我们在线上只是几十天,而川藏线官兵却是几十年的坚守,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剧组人员普遍感到,这趟高原之行,心灵受到净化,意志得到磨练,灵魂得以升华。



林达信时任“八•一制片厂”副厂长,为剧作总负责人,与军区联勤部和兵站部对接,全面统筹剧组工作。


我时任兵站部政治部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参与前期工作。因此与林副厂长在成都、雅安有多次接触交流,落实他交办的各项任务,结下深厚感情。


酒宴席上,也曾听他现场朗诵诗文;茶余饭后,曾在苍坪山上放声高歌;夕阳辉映,我们在青衣江边品茶聊天。雅雨清风,伴随我们度过了那段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


电视剧后期编辑时,我已调回昆明。从剧组一位朋友那里得知,最后审定制作人员时,林副厂长专门交待,不能忘了兵站部政治部游主任,把我的名字列入策划栏目。



2002年,电视剧《走向喜玛拉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


该剧主题曲《向远方》由林达信愛人、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秦方作词,张千一作曲,谭晶演唱。听兵站部政治部宣传科长雷輝刚讲,兵站部派出懂音乐的干部上线教唱,全面普及,人人会唱,官兵视《向远方》为部歌。


 “一条崎岖的路,通向远方,通向了风雪的故乡……


啊,喜玛拉雅,我思念的地方,啊,喜玛拉雅,那里有我圣洁的理想……”


唱响全军全国,飞向远方。




03

重逢林达信,在春城


2007年8月上旬,林达信夫妇带着儿子到昆明疗养,他当时已调任总政话剧团团长,我任昆铁军代处政委。接送他到疗养院,并告之云南省作协要为我的新书《成功先做人》举办首发式和作品朗诵会,特邀他参加,林达信和秦方老师欣然应诺。



8月9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家协会、昆明市文学研究院等有关领导及彭荆风、张永权等40余名著名作家、诗人出席首发式,文联、作协领导及著名作家彭荆风等十余人发言,对《成功先做人》作了全面肯定。林达信作为特邀嘉宾作了精彩发言。介绍我俩在川藏线相识相知的过程,勉励我勤学善思,继续努力,多出成果。英容笑貌,温馨暖语,记忆犹新,至今未忘。


作品朗诵阶段,秦方老师挑选《怀念母亲》,林达信选定《祖国颂三章》“国旗•国徽•国歌”。两位饱含深情,铿锵有力的朗诵,让大家现场感受了声音的力量和朗诵的魅力,领略了国家级艺术家的风范,赢得全场长时掌声。


联勤22分部新闻干事周其常在《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发文,报道现场盛况。



还有一件事想告诉林将军。我在軍代处工作时,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报告文学《奇路军魂》,反映两名烈士后代继承父志,投身军营,在川藏线成长为优秀基层主官,与藏族姑娘和驻军医院护士相亲相慕,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旨在反映新一代官兵生活,弘扬川藏线“三不倒”精神。朋友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还帮我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策划书。


2010年,我到北京受领任务,负责抽组人员,编拍原十一軍军史文献片《滇西劲旅》。收集资料,全国采访,现场拍摄,编辑制作,历时两年,其间数次到北京,在蓝显忠将军带领下向总部首长汇报。


2012年赴京汇报审片,首长非常满意。我趁机呈上《奇路军魂》策划书,得到充分肯定,表态资助。原准备批准后立即向林将军报告,请你再次挂帅出征,后因时局变化,新一轮军改展开,此事中断,算是闲聊。


人际交往中常见这样的情况,有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有的日久生怨,甚至反目成仇;有的会越走越近,有的会越走越远;我和林将军属于前者。


有一天,我和原军区联勤部副政委史云政等战友小聚,话题刚好谈到林达信将軍,突然手机响起,正是林将军从北京打来电话。


心理学解释过这种现象,当你想念某人时,也许这人刚好也在念想你,这叫心理感应。在量子力学中,发现一种现象:即在不同时空环境里,当其中一颗被操作而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变化,表明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特殊关联,科学家称之为量子纠缠。隐形的量子世界尚能如此,我相信,在有情的人世间,尤其是至亲好友,无论远隔干山万水,彼此间必然会心心相印,在心灵和情感上发生相应的交织和纠缠。



也许是受《夜幕下的哈尔滨》影响,抑或是因为身材容貌、语音性格的缘故,我一直以为,林将军是地道的东北汉子。百度搜寻,呈现的是:林达信,江苏扬州人,1953年出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五届理事,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力和造诣,在全军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扬州,这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且不言“扬州八怪”,趣事轶闻;也不说古往今来,人才济济,群贤毕至。只言当代中国,一代伟人。谨此,此地就可以成为国人和国际友人观而仰止的地方。


扬州,1984年在南京政院上学时曾去过一次,我南政同学、班长倪冬家在扬州。这座既古老在而又年轻,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和文化气息的文明城市,之所以能够英才辈出,众星闪耀,润育出像林达信这样的軍队文化建设的高级将领,文艺界多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深受部队官兵和全国观众敬慕爱戴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在这里,我找到了他的根和脉。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如今的林将军虽然年愈古稀,在全国軍地举办的一些重大文化活动和电视银屏上,时而能看到他健朗的身姿和更加成稳的表演。依然神彩依旧,宝刀未老,雄风犹在,让人敬慕。听说秦方老师军改后到了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处于丰产的季节,作品屡获大奖,祝贺点赞!



这就是我相知相识,相交相往的林达信将军——他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文化名城走来,他从中央电视台的银屏中走来,走向部队,走向基层,走向官兵,走进全国亿万观众的心中。


林将軍,不管时间过去多少年,珍藏在我脑海的,依然是《夜幕下的哈尔滨》中那个年轻儒雅、英俊潇洒的完美形象。你不仅成就一代人美好的记忆,也是我心中仰慕的偶像。


一首小诗《偶像》,献给林将军和秦方老师,艺术人生,芳华永在!




▌偶 像


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自己的偶像

他不是神

却有神一样的力量

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自己的偶像

他是行为的指南

他是远行的路标


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自己的偶像

他是做人的楷模

他是不变的信仰

崇拜你的偶像吧

慢慢地——

你也变成了别人的偶像

正如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文/游德远

2024年09月18日于昆明



作者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游德远:贵州遵义人。1954年生,1974年高坪中学高中毕业,同年应征入伍。历任营部书记、参谋、“猛虎九连”指导员、宣传股长、军区政研处干事、秘书科长、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川藏兵站部政治部主任、联勤第22分部副政委、昆铁军代处政委等职。两次参战,荣立战功。南京政院84届学员,云南省作协理事,有多部作品出版。




贵州人文 | 龙正舟:记松桃县十五完小滕宇校长
贵州人文 | 杨启刚:野百合的夏天
贵州人文 | 李发模:想带遵义去北京
贵州人文 | 晓阳:关于女儿出生的记忆
贵州人文 | 龙正舟:记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二完小挂职副校长郭羽
贵州人文 | 李刚:何日君归
贵州人文 | 吴安静:抓实课题研究,做有思想的乡村教育人
贵州人文 | 刘余平:端午节怀想
贵州人文 | 卜正恒:吴安静——扎根乡村,做教育科研的引领者
贵州人文 | 龙正舟:俯身耕耘,静待花开
贵州人文 | 邓新兰:体验民族山歌美 品味五色糯饭香
贵州人文 | 苏卫:老宅
贵州人文 | 中国诗词之乡·绥阳诗词第三次转转会纪实
贵州人文 | 贵州都匀诗人散文诗小辑
贵州人文 | 宋世宽:游万峰林
贵州人文 | 农二哥:铁血男儿——罗建平的英雄传奇
贵州人文 | 曾丁玲:深耕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贵州人文 | 王晓露:一个把自己绑缚在杜仲树上的女子
贵州人文 | 杨聪训:杨长强,春山上的守护人
贵州人文 | 方钥:写不尽故乡的三行诗(组诗)


看见贵州
让贵州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贵州!联系人:杨秀波,投稿邮箱:534694058@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