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文 | 王久立:立足地域文化构建务川名片

文摘   2024-11-01 11:08   贵州  





01

基本概况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东与德江、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相连,西与正安、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南与凤冈县接壤,北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全县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办、11个镇、2个乡,迄止2020年年未全县总人口48万。境内生活着仡佬族、苗族、土家族、汉族等民族,仡佬族和苗族是务川的主体民族。务川处于贵州边陲,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务川在战国时期当地的土著民族濮人(仡佬族的祖先)发现了朱砂,由于朱砂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珍贵,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来务川参与开采和冶炼朱砂,在外来族群增加的同时也为务川带来了先进的秦文化、巴楚文化、峡江文化,这些文化与务川本地文化交流交融。在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置务川县后,务川成建制作为中央政府管辖的地域,明末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务川也有大批的外省移民迁入,外省移民给务川带来先进的技术和文化,随着务川盐茶古道的繁荣务川加强了与外部的交流,现在务川的高台舞狮、高台戏、板凳戏、花灯戏、傩戏都是随着外来移民传入务川,并与当地文化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务川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性发展,文物众多,文化包容发展,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务川地域特征的文化。


务川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了充分发扬仡佬文化(以丹砂文化、农耕文化为主反映务川地域特色的一系列文化),为进一步提升务川文化软实力,投入资金1.2亿元于2016年修建了务川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占地24519平方米,建筑面积9074平方米,位于务川自治县大坪街道办事处敬贤社区,场馆建设完全按照现代博物馆的要求修建,博物馆现有四个展厅即:一、精品文物展厅(以大坪汉墓群出土文物为主);二、仡佬务川展厅(分为四个部分:时间务川、典籍务川、人物务川、风俗务川);三、书画展厅(展品以务川当代书画家作品为主);四、仡佬民族文化展厅(充分展示仡佬族农耕文化)。博物馆现收藏文物1227件,博物馆已于2018年成为3A级景区,是务川对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同时也是务川这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城市的会客厅和了解务川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仡佬文化宣传的前言阵地。现务川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馆、务川县非遗文化保护中心、务川仡佬文化研究院三个机构合署办公,致力做好务川的文物(保护、研究、利用)、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仡佬文化(宣传、挖掘、保护、发展)等工作,协同打造务川文化名片,提升务川文化软实力。


务川博物馆精品展厅内,共展出100余件出土和征集于务川地域的精品文物,其中以汉代文物为主。主要包括:一级文物青铜钲(编钟,该件文物为西汉时期宫廷乐器,对研究西汉音乐制度有重要意义)、青铜蒜头壶(该件文物为西汉时期酒水器,该件文物没有纹饰和铭文反映了青铜器文化已走向衰落,是秦文化向东转移的产物,是我省首次发现,对研究当地当时文化有一定意义),二级文物青铜提梁鼎(该件文物为西汉时期的食器,器身有简单纹饰反映了该时期青铜器已开始没落,该文物对研究当地文化有一定的帮助)、青铜甑(该件文物为西汉时期的食器,器身没有纹饰反映了该时期青铜器已开始没落,该文物造形独特对研究当地文化有一定价值)、穿索钱串(穿钱索历经2000多年还未腐烂,对于研究植物纤维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钱币对研究当时的货币经济有一定的意义)以及能够反映务川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文物和陈列品如:陶制辟邪摇钱树座、双面铜印章、陶水塘模型、青铜钫、青铜釜、青铜镜、汉代钱币等;发展展厅内展出了,务川的历史发展成果,通过实物、图片全面地反映了务川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博物馆书画展厅定期展出务川书画爱好者的作品,让大众深切感受书画艺术的魅力;博物馆二楼仡佬民族文化展厅内,展出仡佬民族生产生活用具及部分非遗文化实物和情景动态,让人们重温过去的时光,感受仡佬文化和务川丹砂文化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同时在务川地域内现存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93处,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大坪两汉墓葬(位于大坪街道龙潭社区和丹砂街道官学社区,从大坪汉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务川大坪汉墓的形成与秦汉时期黔中地区朱砂采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研究黔中地区的行政建置、乌江流域的古代开发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大坪汉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在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三处革命文物,分别是:务川九龙菁红军战斗遗址、泥高青坪剿匪爱民碑、丰乐庙坝战斗遗址。文物古迹遍布务川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记住历史,感知务川深厚文化底蕴,记住乡愁的有力物证。


在务川地域内还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已公布的省级非遗项目6项:仡佬族高台舞狮、仡佬族婚俗、仡佬族宝王祭拜、仡佬族三幺台习俗、皮纸制作技艺、仡佬族吃新节;市级非遗项目25个,以及24个县级非遗项目。


务川仡佬族在务川这块神秘的土地生息繁衍了两千多年,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历史中充分吸收和包容了许多外来文化,创造了多姿多彩,独具民族特色及地域风情的仡佬族传统文化,主要有农耕文化、丹砂文化、会馆文化、宗教文化、婚丧习俗、民间技艺、节庆习俗、民间文学等。务川县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聚居区之一,务川仡佬文化反映了仡佬族等族群聚居地区的文化特征,也反映了中央政权与南方族群间在经济文化交流、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思想和文化交流,以及因此而实现的社会整体发展、国家长期统一和族群文化独特性传承。而且还推动了仡佬族与其它民族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


居住在务川地域的土著民族濮人(仡佬族祖先)很早就发现了朱砂,据最新考古发现务川最迟在西汉初年就开始采掘朱砂原矿,利用朱砂冶炼水银的历史现在还不能具体确定,但最少在明代也开始冶炼。据明嘉靖《思南府志.本志》记:“婺川县有板场、木悠峰、岩前等坑产朱砂,其深十五六里,土人以皮为帽,悬灯于额,入坑采砂,经宿乃出。所得如芙蓉箭簇者为上,生白石上者为砂床,碎小者为朱砂。砂烧-,可为银砂,居人指为生计。岁额-一百六十斤入贡。”2002年务川汞矿闭洞停产,务川丹砂开采历史也有两千多年,形成了丹砂开采、丹砂贸易、丹砂运输、丹砂实用、丹砂开采制度等一系列围绕丹砂的仡佬族丹砂文化。



02

务川博物馆今后发展方向


(一)、打造数字化现代博物馆,让辖区内的文物(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活起来。


1、与相关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前沿科学技术将务川博物馆打造成数字化博物馆。让博物馆馆藏文物及陈列品的展陈、收藏、保护、科研、利用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同时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实现现代化管理,切实保证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通过最新技术让文物充分发挥作用。


2、加大文物宣传力度让公众对文物充分了解。让公众知晓文物的历史意义和存在价值,作为文物部门就要对辖区内的文物认真梳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编写简明额要的介绍读物,并且要利用新媒体(如抖音、微信、短视频等)对外宣传辖区内文物。让群众知道文物,爱护文物,自觉保护文物建立起全民重视文物的氛围。


3、加大文物的保护力度,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对文物安全高度重视,投入资金对破损文物进行修复,让文物永葆活力。同时要建设一支热爱文物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定期开展文物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加强馆际交流,提高专业人才的视野和专业素质。


4、建立和完善相关文物保护制度,将文物与文创产品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让文物的活力展现出来。


(二)、构建仡佬文化传播平台,切实打造文化精神高地。


1、充分收集、挖掘、整理、传承、发扬仡佬文化与丹砂文化。利用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务川地域存在的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现象,充分利用科学的手段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研究利用。


2、搭建仡佬文化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向公众传播仡佬文化,同时让仡佬文化与非遗项目走入社区、学校。在博物馆内搭建仡佬文化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仡佬文化学术讲座,让公众深度了解仡佬文化。并且在博物馆内开辟非遗项目展示专区,让公众加深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同时加强博物馆与相关高校的合作,提升仡佬文化内涵,使博物馆成为仡佬文化的精神高地。


3、将非物质文化转化为商品走向市场。充分调研分析市场须求,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结合非遗项目的实质开发适合市场的文创产品,实现非遗项目与市场的共赢。


(三)、构建务川城市名片,充分发挥博物馆城市会客厅的作用。改变过去把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文化殿堂的传统思维模式,充分构建博物馆城市会客厅的功能,才能接地气,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人们精神食粮和知识宝库的功能,要让历史文化与现代人的生产生活相关联,让大众轻松接受历史文化改变说教的方式,让务川博物馆真正发挥务川名片和务川城市会客厅的作用,让所有在务川的大众和外来的朋友要想了解务川及务川文化首选务川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馆。


让务川辖区内的文物活起来是务川博物馆的首要使命,让文物活起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力量。对务川来说,文物活起来,可以找回人们对务川历史的记忆,彰显务川文化,提升务川魅力。让文物活起来,让公众感受务川独特的地域风情,感受仡佬族的传统文化,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文物的活力在于让文物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文物才能活起来。



相关推荐:

王久立:从古碑看生态环保

王久立:秀美黄都

王久立:勤工俭学

王久立:桐子花开



作者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王久立:苗族,贵州务川人,经济师,审计师,现供职于务川自治县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地域文化研究,有数篇地域文化研究文章在省级学术期刊发表,另有散文、诗歌作品发于多家微刊、纸刊。




贵州人文 | 龙正舟:记松桃县十五完小滕宇校长
贵州人文 | 杨启刚:野百合的夏天
贵州人文 | 李发模:想带遵义去北京
贵州人文 | 晓阳:关于女儿出生的记忆
贵州人文 | 龙正舟:记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二完小挂职副校长郭羽
贵州人文 | 李刚:何日君归
贵州人文 | 吴安静:抓实课题研究,做有思想的乡村教育人
贵州人文 | 刘余平:端午节怀想
贵州人文 | 卜正恒:吴安静——扎根乡村,做教育科研的引领者
贵州人文 | 龙正舟:俯身耕耘,静待花开
贵州人文 | 邓新兰:体验民族山歌美 品味五色糯饭香
贵州人文 | 苏卫:老宅
贵州人文 | 中国诗词之乡·绥阳诗词第三次转转会纪实
贵州人文 | 贵州都匀诗人散文诗小辑
贵州人文 | 宋世宽:游万峰林
贵州人文 | 农二哥:铁血男儿——罗建平的英雄传奇
贵州人文 | 曾丁玲:深耕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贵州人文 | 王晓露:一个把自己绑缚在杜仲树上的女子
贵州人文 | 杨聪训:杨长强,春山上的守护人
贵州人文 | 方钥:写不尽故乡的三行诗(组诗)


看见贵州
让贵州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贵州!联系人:杨秀波,投稿邮箱:534694058@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