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文 | 李裴:“绥阳人”的诗意豪情——参加“绥阳溪田音乐季开幕式”有感

文摘   2024-10-05 11:06   贵州  




9月15日至10月11日,“绥阳溪田音乐季”在枧坝镇黄鱼村隆重举办,乃当地一件喜事、大事。


这里是黄鱼江-芙蓉江-古鳖水(所在地亦称为鳖国)之所在,今天打出了“江畔美宿·烟火黄鱼”的主题,并开展“黔渝文艺家走进绥阳县柳湾诗社话枧坝乡村文旅发展”专题活动。沉浸其间,放眼望去,那山、那水、那人、那风景、那气息、那味道……就是这一方水土,故乡情深啊!



“最初生长地”,对那一个人或那一群人的影响是具有烙印性的,是这里的环境,包括地理风物、人情世故、风俗习惯、时势特质等等,对一个人的性格与生俱来所起印模作用。当一个人从睁眼看见开始,就立根于这一宿命之中,这是难以逃逸的。


简单说来,栖居深山的人和住在海边的人,北方人和南方人,生活在高山、或平原、或大海,都必然各有特点和各具意趣。这是一种根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美学家丹纳著述《艺术哲学》,讨论研究艺术的社会决定性问题,提出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认为这三要素对艺术品的产生起决定性影响。其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是后天推力,甚有见地,艺术品如此,人不如此吗?



当年读《艺术哲学》,总是不由自主联想到屈原的《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所表达的对故乡(最初生长地)的眷恋和不忘本(根)也忘不了的属于人的情怀。


前日阅读《清代贵州名贤像传》,注意力不经意间被故乡情结所控,目光停留在了压轴人物雷廷珍上。不为别的,只因他是“绥阳人”。这本像传“收入清代贵州先贤计四十八人的画像、传记,传记中又附录与传主有关的文献资料,起于明末清初的吴中蕃,终于清末雷廷珍(《王礼尧·序》)”。编著者凌惕安认为“其实诸乡先生之浩气精英,已如日星,如河岳”,他之所作,不过是“采先民之矩范,资后人之则而已”。这本像传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46年8月,贵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1月放大影印出版,由周湖越、王潇潇策划编辑。



读到“绥阳人”雷廷珍(字玉峰,1854-1903年)这位同乡人,不禁感慨系之。我们看到,有“南开大学校父”之誉的时任贵州学政的严修,相识相知雷廷珍后,有了“不意于黔中乃见大儒”的九字评语,真是分量爆棚啊。严修开设贵州官书局(资善堂书局),雷廷珍为董事并主持工作,首开贵州官府印行图书之例。


像传记载雷廷珍“戊子举于乡,乙未丙申间应聘来贵阳讲学”的经历,随即下了一条评语,“风气为之一变”。雷廷珍对时势的判断有其穿透力,他的主要看法是,所见思想、各个学派“各持门户之见以相攻相诘……致国弱而民贫,无以图存于世界。”这必然有用于世,也自有慧眼相识。严修“创设经世学堂于贵阳……聘珍主讲经术之学……明年兴义刘官礼复聘珍主笔山书院讲席,人才辈出,其影响尤巨。”声名既出却天不假年,“张之洞服其贤,遣使来迎,遂脂车出游,次于渝江,遽以疾卒,还葬绥阳,年四十九岁。”



撞击脑海而引人深思的句子是,像传直言“黔人讲学,敢为破格,敢于疑古者,珍一人而已”。雷廷珍讲学中“破格”“疑古”,应该是来自于他的学养、修为、博学的底气;说其“一人”,当然是赞誉的;能行之于公开出版物,自然是得到了公认的。其中,“敢”从何来?大约与诗关系紧密。诗的特质,丰富的想象力中蕴含热情、激情甚至豪情,其“兴、观、辟、怨”功能和“思无邪”的归旨,雷廷珍身处讲学之中,想必“敢”自然就冒了出来:我讲的是“学”,有何“不敢”?


这与雷廷珍是“绥阳人”分不开。绥阳县拥有“中国民间文学艺术(诗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多块牌牌。绥阳县建制史已有1400余年,早在东汉时,名师大儒尹珍在绥设馆讲学十五年,播下文学种子。中国诗乡这块牌牌可非浪得虚名,仅新时代诗人群体,在县里已上千人。就我所见的“绥阳人”,廖公弦(1937-2003年)就是响当当的,其《望烟雨》,1962年发表于《人民文学》,“莽莽苍苍/山寨一派淡墨画”,开新诗一代风气。曾与廖公交谈,“上厕所都在想着诗句”,言犹在耳;1979年,李发模的长诗《呼声》横空出世,被誉为“中国新诗的一块里程碑”,以诗的脚步探索、构建东方智慧空间并于世间广结善缘,“暖心发模”啊;而叶大鹏的“山气白如昼,夜光寒上衣”(《遵义诗钞》)的诗句,多少年了还令人过目不忘。他可是111岁高寿的清代绥阳的贡生啊。



绥阳县当前小有成就的农民诗歌作者就有100多人;博雅诗社的会员达370余名;大溪村四衙寨诗社会员80余人;黄鱼村柳湾诗社拥有中华诗词、省、市、县级学会会员85人,坚持着“学诗词、习文化、传家风”;绥阳女诗人部落举办的文学转转会暨读书活动,吸引力超强。看到近期的一个统计:绥阳县组建了20个诗歌创作基地、19个诗词诗社及诗歌村、民歌村、民间文学沙龙、诗歌之家等20余个群众性诗歌文化组织。


生于斯、长于斯,喝这里的水、吃这里饭,春风化雨、以文化人,走得再远、飞得再高,总有这里铸就的基因,举手投足总会或多或少突显这里的特质。关键是,这与他想不想并无太大关系,其看似不自觉的行动,其实是有这一方的烙印的,“最初生长地”初始之时已有模板。乐观其成者,扣好第一粒扣子,成就一番事业,善哉!



作者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李裴:笔名裴戈,长期从事文字研究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参与创办《杜鹃花》地质文学期刊并担任副主编,已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文艺理论研究》《当代文艺思潮》《文艺评论》《当代文坛》《上海文论》《山花》等国家和省级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理论、评论、散文、诗歌等各类作品500余件。总策划“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长诗20部、“长诗书写大英雄”长诗20部、“相约2020·诗写脱贫攻坚”20部、“诗意纪实·乡村振兴”6部、“红军走过我家乡”长诗9部,《贵州诗人40年》及抗疫诗集《盼你春天归来》等。出版著作《小说结构与审美》《痕迹的颜色》《美有灵犀》《酒文化片羽》、和《若有所思》等个人专著、主编《李发模评传》,并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和荣获第六届贵州省文艺奖。  




贵州人文 | 龙正舟:记松桃县十五完小滕宇校长
贵州人文 | 杨启刚:野百合的夏天
贵州人文 | 李发模:想带遵义去北京
贵州人文 | 晓阳:关于女儿出生的记忆
贵州人文 | 龙正舟:记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二完小挂职副校长郭羽
贵州人文 | 李刚:何日君归
贵州人文 | 吴安静:抓实课题研究,做有思想的乡村教育人
贵州人文 | 刘余平:端午节怀想
贵州人文 | 卜正恒:吴安静——扎根乡村,做教育科研的引领者
贵州人文 | 龙正舟:俯身耕耘,静待花开
贵州人文 | 邓新兰:体验民族山歌美 品味五色糯饭香
贵州人文 | 苏卫:老宅
贵州人文 | 中国诗词之乡·绥阳诗词第三次转转会纪实
贵州人文 | 贵州都匀诗人散文诗小辑
贵州人文 | 宋世宽:游万峰林
贵州人文 | 农二哥:铁血男儿——罗建平的英雄传奇
贵州人文 | 曾丁玲:深耕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贵州人文 | 王晓露:一个把自己绑缚在杜仲树上的女子
贵州人文 | 杨聪训:杨长强,春山上的守护人
贵州人文 | 方钥:写不尽故乡的三行诗(组诗)


看见贵州
让贵州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贵州!联系人:杨秀波,投稿邮箱:534694058@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