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悄然的流转中,心中再次忆起那片曾经令我魂牵梦绕的土地——我的家乡,沙土。
乌江之畔,这座黔北重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贵阳、遵义、毕节三地交汇处。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特色古镇,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不朽的辉煌。
▲古镇沙土
回溯往昔,沙土曾是大明王朝水西土司以著则溪所辖的一个偏僻 “蛮夷” 之地,一个只有少数彝、苗民族聚居的村寨,人们过着刀耕火种般的自给自足生活。然而,康熙四年,政府施行移民政策,许多外省籍人,尤其是江西籍人,纷纷移居沙土,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定居了下来。康熙四十一年,沙土建场,黔西州新化里治所迁至沙土后,沙土宛如被唤醒的睡狮,人文社会、古镇建设、商贸市场蓬勃发展,迅速成为 “川盐入黔” 的重要节点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此后,又逐渐成为黔北地区桐油、菜油、土布、木耳、茶叶等的生产加工中心。民国中期,沙土已成为黔西县的经济和人口大镇,其繁华之景象,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熠熠的光辉。
▲三丈水古驿道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沙土的商贸市场更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每逢赶场日,沙土作为物资加工重地与集散贸易中心的优势尽显释放。周边的官田、后山、源村、岚头、中心等地的群众,以及来自乌江北岸的贵阳息烽、流长、鹿窝和一水之隔的遵义鸭溪、三合、南白等地的商人也都会齐聚沙土场进行商贸往来。街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生生不息。
▲毛泽东住室(万寿宫)
随着古镇商贸的不断繁荣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沙土的集镇建设、城乡面貌、社会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确立为贵州省首个 “三化同步、统筹发展” 改革试验区,金沙县副县级县域副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这里良性互动、协调同步发展,街巷四里、十里八乡、工农各业气宇轩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
古镇沙土不仅商贸繁荣,更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35年3月底,中央红军从川滇黔边交界的赤水河畔转兵南下秘密进驻乌江边上的沙土,作为史上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中心的黔北重镇,迎来了她伟大的历史性蜕变。中央红军进驻沙土后,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红军在沙土打土豪、分田地、贴标语、书民谣,宣传革命思想。沙土人民也全力支援红军,为红军筹粮筹款、运送物资、送情报带路、掩护失散红军、救护伤病员等,给予了红军极大的支持和最真诚的帮助,使其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完成了主力红军在沙土及周边集结,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西进云南的战略意图,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沙土观堂字库塔
红军进驻沙土期间,在沙土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如破译三杰假传电令渡乌江、九军团菜籽坳大捷、钱壮飞血洒乌江,青菜坝“民谣壁”故事等,这些红色故事,已成为沙土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生动的红色教材,激励着一代代沙土人始终不忘曾经发生在家乡沙土的这段光辉的历史。
▲古镇沙土迷羊洞风光
沙土文风蔚然,人文底蕴厚重。不到一公里的古镇街道上,仁寿宫、施惠庙、川主庙等八大庙宇诉说着她往昔的辉煌;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万寿宫石山门、接官亭、过街楼、赵以炯轶文碑序等众多文物及遗址,见证了沙土历史的沧桑、商贸的繁荣和文化的厚重;集镇周边的观堂字库塔、石笋坡古碑、石牛口古渡等古迹旧址,让人仿佛跨越历史的时空,亲身感受到当年的学士名人、文人举子们往返于贵阳、遵义、黔西等地游学旅行、求学入仕的乡愁记忆,感受到当年那浩浩荡荡的马帮、挑夫、商贩门常年累月地奔忙在途经沙土的在古驿道上,跋山涉水来到古镇沙土街进行商贸往来的情景。
▲乌江库区青山村漩塘段风光
沙土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它隶属乌江库区沿岸古镇,偏岩河与大乌江环绕着沙土流过,形成了连绵几十公里的乌江画廊和偏岩河风光。库区山清水秀、水天一色,钟灵毓秀:三丈水风光旖旎,黄泥村古韵悠悠,马脑石椪柑和青山黑山羊独具特色。在镇区内,花滩河从镇境中部贯城而过,形成了美丽的花滩河森林公园:王家坪溶洞、花滩大沟水利工程、迷羊洞、双塘美丽乡村等旅游观光景点,常有游客慕名前来休闲度假、避暑养生、考察研学……
▲沙土镇新貌
沐浴新时代的春风,沙土紧紧抓住县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以商贸古镇、红色沙土为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红色文化建设为引领,融合人文、商贸、乡风民俗等特色文化,做强做大红色教育和红色品牌,助推休闲旅游、民宿餐饮、康闲养生等特色产业发展,让这片土地成为研学旅游、宜居宜业的理想胜地,奋力打造商贾文化繁荣、红色底蕴深厚、乡土文化独特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特色古镇。
古镇沙土,我永远的家园,岁月沉香、魅力永恒。
作者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王勇:男,汉族,中共党员,学校教师,地方志编辑,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四渡赤水研究院会员,金沙县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见于《中国旅游文学》《看见贵州》《毕节日报》《毕节史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