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人文 | 梦遥:来自乡野大气的人间情味

文摘   2024-10-18 21:06   贵州  





所有的界限,都会因为文明,而被打通。

——题记


虽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贵州妹子,却从未真正走近过这牂牁国的土著苗族,总觉得他们蒙昧笨拙,卫生条件差,生活方式落后。即便在最近几年兴起的全球寻祖问根的热潮中,很多所谓的发达国家都认为自己是苗族的后代,苗族也披上了世界民族这件华美的外衣,闻名全球的时候。一次次经过苗族的寨子,一次次以各种好听的诸如采风体验的名目进入那些高山丛林的我,依然和木楼里那些衣着鲜丽歌喉嘹亮喝酒粗犷苗人们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我总是站在远远的地方静静的观看,然后趁人不备悄悄抹去热情的村民灌酒时留在我脸上的印记。吃瓜群众一词用在我看苗族上,真是恰到好处。可是,当我真正走进了苗族人的寨子,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我才真正认识了这个古老民族温暖浪漫的另一面,而那些每一次忆及都让我眼眶湿润的故事,让一种叫美好的东西穿越偏见,使我由衷的爱上了这个崇拜自然,敬畏天地的神秘而古老的民族。


图片由西江千户苗寨官方提供



01

西江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


西江苗寨,最先是在原来的寨子下有一条青石板的老街,现在,沿着白水河,又新修了一条仿古新街,新街内侧商铺林立,酸汤鱼,长桌宴,酒吧,饭店,每一家都是人声鼎沸,烟雾缭绕,猜拳劝酒,祝酒高歌,载歌且舞,说话都要扯开嗓子声嘶力竭,热闹繁华之极又喧嚣熙攘之极。新街的外侧是木栈道,沿江而建,白水河边是数不清的盛开的鲜花和缠络环绕的藤蔓,翠绿的藤蔓之间还佩戴着叮叮当当的繁花,调皮的在细细柔柔的枝条上摇摇晃晃,河风一吹,在你和它对视的瞬间,竟然是一脸的莞尔,相隔不到几十米就有大树从栈道的中间穿出,每一次绕树而过,就是一次不经意的回首,河水的对面,又是酒肆茶楼,流行歌曲和苗族民歌交错回响,座无虚席的宴席上觥筹交错,因为隔着清清凌凌的白水河,合着稀里哗啦流水的欢唱声,对面锣鼓喧天人仰马翻的欢呼雀跃似乎没有那么让人讨厌,反倒让人又几分向往。


图片由西江千户苗寨官方提供


边走边玩,记不清拂过几次垂在眉间的柳丝后,就来到余秋雨题词“以美丽回答一切”石碑前,就为了这个名字,每一个人都在这里拍了照片,以记忆这美丽的西江和这次美丽的出行。


西江苗寨的夜景是西江旅游宣传的经典图片。为了看这个美丽的夜景,我们把晚饭的用餐地点选在了观景台,正对苗寨的观景台,对面的苗寨灯火璀璨,李老师说它们像牛角,因为牛是苗族的图腾,所以旅游宣传也一直是这样比拟的,我却说更像一对乳房,养育苗家的生命之乳。夜色正浓,民族舞台上射出的各种颜色的灯光逼人的强烈,白天绿森森的白水河也流光溢彩的流淌成一河的珠光宝气。


在灯火最灿烂的左乳的中部,有一大块黑暗的的地方,看不到一点灯光,那是苗王的家。是的,谁也想不到,苗王就住在这里,不过,他的家,在这样繁华的夜里,没有一点灯光,就是庄严的黑暗,就是肃穆的沉寂,任凭景区里人山人海,管你景区里车水马龙,苗王在自己的王府里沉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幕降临,关掉灯火,安然睡去,这是一种真正的大气,真正的王者风范。外面的世界和王府无关!红尘里的灯红酒绿通通与王府无关!王府也拒绝这样的喧闹!王府有着自己的冷峻和骄傲!也许,这才是苗王最执着的坚守!敬意油然而生。


图片由西江千户苗寨官方提供


西江苗寨里的白水河上架了七座桥,每一座桥上都题写了三个我们都不认识,读音也很苗族特色的字,我们都知道,苗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我们都很好奇,桥上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问了好几个当地人,他们都只能发音,不能确切的说出具体的意思,据他们说,是他们当地人自己造的字,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民族,就为了让自己的民族也留下几个属于自己的文字,他们真是煞费苦心。却又苦于汉文化的影响,除了景区游客的需要,苗族们自己也不愿意学习传承自己的文化了,何况还是生造出的文字。想到明亮的灯火围绕的黑暗沉寂的苗王府,我不禁心有戚戚。景区已经成了景区,还是希望苗寨永远是苗寨,不仅以美丽回答一切,并且与最淳朴最古老的美丽回答一切,回答一切的惊扰和改变!



02

丹寨 青曼柔,牛寨壮,石桥的纸唱歌谣


我们要去看古法造纸。


路上,相距几公里的两个地名“牛寨”“青曼”,让我心头一漾。


湿漉漉的山路边,不时看到村夫驱赶大水牛,无一例外的,这些牛都比我们平时看到的牛高大壮实,野性似乎也更足,充满着原始野性的壮硕力量之美,难怪,苗族人以牛为图腾,牛于他们,是耕作的助手,是角斗的勇士,也是惺惺相惜的伙伴。他们也如牛一样憨直,一样倔强,也一样粗壮,但是,如果你也像从前的我一样认为苗族只有野蛮的粗犷,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的苗族同胞,情感丰盈温婉极了!牛寨的野性美,青曼的柔情美,交融在大山沟苗家的寨子里。


在黔东南的每一天,我们看到的每一座苗家房屋,都有把直直的木材热弯成曲滑流线的美人靠,木质的楼阁亭台自不消说,就连钢筋混泥土的砖房,也用铝合金精心锻造了弯弯曲曲的美人靠。


图片由西江千户苗寨官方提供  刘建明/摄影


美人靠,是苗家女子绣花纺线。织布缝补的劳作地,也是劳累了一天的苗家女休憩闲暇的舒心台。苗家汉子,有着牛一样野性的苗家汉子,也有牛一样的温存体贴,在修筑房屋的时候,始终不忘这做工复杂的美人靠,这是父亲对女儿,丈夫对妻子,兄弟对姐妹,儿子对母亲,是所有苗家男人对女人的关爱和呵护,不善言辞的苗家汉子,把对女人最深最真大爱,寄托在这美人靠上,他们选材,刨花,打磨,上漆,脑子里想象自己生命中重要的女人在美人靠上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手上的动作就更快了,更用心了。


现在,还有多少苗家女儿母亲在有美人靠的楼廊里缝缝补补,织织染染?可是,这种情怀却代代流传,浸入民族的深处,深深的根部。我在美人靠上靠了一下,我知道,靠在美人靠上的苗家女,还有一种期盼和守望,对远方,对山外的世界的期盼,对用爱打造美人靠的那个男人的感念和守望。


苗族女人身上的银饰,也是苗家汉子对女人最赤城的爱的表达,远古的时候,他们一定不知道“男人的心在哪里,钱就在哪里”的说法。但是,他们用行动诠释爱,把最美丽最昂贵的银饰献给心爱的女人,送给钟爱的女儿,再由女儿传给女儿,一家人世代的财富都聚集在女人的银饰上,让女儿带着华丽的银饰,穿上最美丽的盛装,做寨子里最美的新娘。而苗族男子的服装,就简陋得多了,粗布的对襟大褂,就是最好的衣服,如能染上深深浅浅的蓝色蜡染,那就是高贵的华服了。这是一种多么真挚多么质朴的爱啊!


图片由西江千户苗寨官方提供 


“牛寨”,青曼”,两个地名叠加在我眼前,又在心里重合。山路弯弯,青山不语,心已怦然而动,粗粗笨笨的深深的柔情和浪漫如涓涓的细流,缓缓漫进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澄净如一潭雨后的春水。


随青山转了几个弯,就到了石桥。


古寨以传承古老的造纸术而闻名天下,有上千年的历史,以生产白皮纸和彩纸为主,因传统工艺保留完好,被誉为“中国国纸之乡”。这里也是贵州现存最古老的古法造纸的地方,据说,这里的纸会唱歌。


刚跨进纸坊街的牌坊,就看见一个中年男子,坐在自己屋檐下清理构皮。已经沤过的构皮被撕成无数细细的长条,男子坐在长凳的一端,另一端就是那些长长的构皮条,洁白的构皮条,光洁润滑,偶有没有沤好的粗疙瘩裹在卷缩的构皮内侧,男子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粗疙瘩清理出来,一条条的揉捏,翻检,直到面前那一堆构皮条里再无一颗颗粒,每一条构皮都光润如小姑娘的发带,这是真正纯手工的造纸法啊,经过手心的温度的侍弄抚摸过的构皮,造出来的纸,怎么不会唱歌呢?


沿纸坊街漫步,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口大大的太平缸,用于防火。家家户户的铺子里都在造纸,纸浆就在铺面的大石缸里,捞纸的工具是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帘,用捞纸帘在纸浆池中轻轻均匀晃几晃,便抄捞起来, 舀纸浆的阿哥阿妹娴熟的荡浆,看纸浆均匀的铺在帘子上,再提起铺满了纸浆的帘子,轻轻放在一摞已经舀好的纸上,捞出的纸堆整齐成为纸胚,垂直整齐。帘子滤掉了水,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晒干了就是纸了。纸张的厚薄和均匀取决与师傅的控制水平,轻荡则薄,重荡则厚。他们娴熟如舞蹈的舀纸动作吸引了我,我也试验了一把,哎,帘子上厚的部分比巴掌还厚,薄的地方透得过亮,哪像是捞纸,活脱脱就是一堆破棉絮。


看来我不适合做这样的“粗活”,街边有一个胖胖的苗家阿妹在做花草纸,心想,这样的细致活我应该能行。于是,我也坐在矮凳子上,跟着苗家妹子学做花草纸。


图片由西江千户苗寨官方提供  毕忠启/摄影


做花草纸要用树叶,草叶,花瓣。苗家妹割了一大把绿油油的白蒿,还采来一大把鲜艳的大丽花。把一张绵韧的草纸纸固定在支架上,从白蒿上扯下叶片,按照自己的心思,一片一片的铺在草纸上,再配上鲜艳的花瓣,一朵源于自然又重新设计的花朵就绽放在纸页上了,真是太美了。我赞叹不已,看一朵朵鲜花盛开在雪白的纸张上,我也手痒痒 ,按捺不住地,也扯了白蒿叶子学铺起花来。


可是,人家苗家妹子已经铺了半张纸,我的还只是半朵花,还奇丑无比。好在苗家妹子没有半丝责怪的意思。只是在我问她;做这一张纸可以挣多少钱,一天能做多少张的时候。黯然的回答我,做一张可以卖30多元,一天做不了几张,挣不了多少钱。语气里虽没有抱怨,却有淡淡的惆怅。不要伤感啊!你,你们的纸坊街,对文化的传承是无价的,留住古法造纸的记忆,传承非遗,让涌动的纸浆凝固成抒写文化的纸张,绵延成苗家世代流传的文化,再流淌成清亮的歌声,你们很了不起!一向不善言辞的我动情的说。


是啊,上千年过去了,古法造纸坊纯天然原料,纯手工制造的纸,已不再是最初祭祀所用的草纸了,因为纸质特别皮实,它们被用来做银行的捆钞纸,书写纸比世面上很多的宣纸质量还好,还有彩纸,工艺纸,花纹纸……用来做灯罩,做纸伞,做风筝,做苗家女绣花的拓印纸……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用另一种方式,书写了这个民族的历史,现在,也将书写她的未来。有人担心,因纸而兴的村寨,它赖以生存的千年技艺还能否辉煌?也许时光深处会有答案!太阳出来了,暖暖的阳光均匀的铺洒在每家每户门前花花绿绿的晾纸架上,那些天工和妙手合成的尚品,就在纸坊街里歌唱了。我坚信:石桥的纸,也如石桥的苗族,皮实,绵长,会唱古老的歌谣,并代代传唱。



03

下司 古老而包容的苗疆小镇


古老的苗疆,居然有一个从明洪武年间起,在茶马古道最繁荣的时代里,就车马往来,商船穿梭的古码头,六百多年过去了,这座古老的小镇依旧融合着多种文化元素。这就是下司古镇。


从新修的街道沿左边遛一个弯,进去就是阳明书院,正德元年,触怒了明朝皇帝的王阳明被发配到贵州,这位来自繁华浙江的心学大儒 ,对着石墩悲切的长叹着“吾唯俟命而已”,但,淳朴善良的贵州百姓让悲愤落魄的王阳明看到了希望,这些朴质憨直的夷民给了王阳明温暖的仁爱。使他摆脱了世间凡俗个人宠辱得失的惆怅,开始独立思考,面对残酷的现实,王阳明走上了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探索人生解脱之路。从而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贵州, 成就了一位“两肩正气”的“一代伟人”,“知行合一”的“百世之师”。



出阳明书院,不远就是惜字塔,还有文化繁荣的中原地区的也不多见的女子书院。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多少钟鸣鼎食之家的女子尚不得读书识字,在这样的苗疆却还有一个女子书院,不得不让人感叹这里深厚的文化浸润。


正是由于有了文化的滋养,下司的土壤了有了自己最骄傲晚清状元夏同龢,这位我国自科举制以来第一位状元与留学生双重身份的学者,他的著作——《策问答卷》《四足歌》——我在下司没有看到,清水江上的状元桥,接官亭却在绿树碧波中与我相视而笑。


下司古镇不但有肥沃的文化土壤,还是繁荣的商业中心,各种明末清初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并历经数百年依然基本保存完好,感谢大山深处的苗疆人,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文化在无数次人为的毁坏中得以保存,局部修复的都是被岁月腐蚀带走的的部分,建于民国时期的苗族特色的邮政大楼,雕龙刻凤的古戏台,纯中式四合院的禹王宫(两湖会馆),描金绣彩颇有欧式风格的广东会馆。中西合璧,南北俱有。经济与文化,传统与时尚,闭塞与开放,都聚集在贵州苗疆里的下司古镇。商业和文化就在这样的小镇统一并一起繁荣,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下司犬为什么世界闻名,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接纳,包容与开放。也许有一天,偶然的,一个走南闯北的商贾或学子,带着一只下司犬,去了远方;或者,一个外来的游客或商贩,在苗寨下司,看到了无数这样智商特别高,行动特别敏捷的下司犬,于是,苗疆的看家狗成为全球排名3-4的世界名犬了!


在下司,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架在清水江上的石桥了,古镇有一条九曲回肠的小溪,曲曲弯弯的绕小镇缓缓流淌,清清的溪水,无声无息的滋养着古镇的青石板古道,依着水流和石板小道,小溪上架起了无数的桥,下司的桥,和苗家的木质风雨桥完全不同,这里的桥融进了许多外来的元素,又结合本地特色,形成全新的创意:都是外方内圆高石拱桥,拾十数级石梯,几步就跨过溪流,再下十几级石阶,就到了对面的院子,温柔的流水,坚固的石桥,青葱的绿树,绚烂的繁花,互相掩映,相互成趣,清江水从半圆的石桥下缓缓流过,行人在方方正正的青石板桥面漫步,平静的水面就倒影出圆圆的桥拱和逶迤于桥面的行人,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意就荡漾在这古老的小镇了,下司的桥,方正,方朴,而又圆润,圆和。比江南一贯的委婉曲滑又多了几分爽朗憨直,也比江南的桥多了灵动和变幻,外方内圆的石桥,其实就是下司人的性格,耿直端方的外表下,其实有着包容曲和的内心世界。正为如此,下司古镇才能在历次的变革运动中得以保存下来,这是对前人创造的文化的一种最大的尊重,一种悉心的呵护,一种用心的保护,也是一种融入到骨髓里的自然的热爱,才能做到这一点。


本文作者梦遥在下司古镇


匆匆的一瞥,却足以让我深深的爱上苗疆并沉醉于斯。因为:


这是一个隐韧坚强的的民族


苗族的历史,从传说中的蚩尤被炎黄二帝打败始到明清时代的五次大迁移,一次次被迫的民族大迁移,其实就是一次次被被屠杀被驱逐的血泪史,但是饱经灾难的苗家人,无论被逼迫到多么难以生存的荒野之地,都能用祖先最原始的方法开山破土生存下来,用他们的隐韧和坚强,让民族得以保存,让口耳相传的苗族文化得以传承。


这是一个豁达乐观的民族


他们酿酒,风调雨顺的日子,酿米酒,粮食歉收了,用红薯也要酿酒,不论哪一种自酿的酒,苗家都称之为biang dang酒。他们纵情畅饮,祭祀要喝酒,婚丧嫁娶要喝酒,客人来了要喝酒,客人走了,也要捧起土陶的粗碗,喝下送别的酒,比起劝君更尽的那一杯酒,苗家人的送别,实在是豪爽得痛哉快哉!如果实在没什么理由,就是想喝酒了,也要喝酒,谁说喝自己酿的酒还需要理由呢?,他们醉酒,在痛快淋漓的畅饮里快意恩仇,他们歌唱,酒醒酒醉都要歌唱,他们歌唱生命,歌唱爱情,歌唱一切值得歌唱的真情,也歌唱死亡。他们用世代相传的曲调和古老的语言,在清亮的歌声里歌唱这个让她们饱经苦难却又深深眷念的土地。


本文作者梦遥在西江千户苗寨


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


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到丛林高山,一次次的驱逐,并没有让他们去苟且面对自己的生活,反而让他们更加珍爱生活,他们的造房技术越来越精湛,他们把房子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依山傍水的家,让他们倍加珍惜,他们用质地紧密的上好木材修筑房屋,木楼青瓦,亭台楼阁,一样不少, 廊腰缦回,飞檐翘壁,无不精心雕刻。


平场的日子,他们玩鸟,斗鸡,斗牛,纺织,蜡染,歌唱,锻打银饰,耕种劳作,他们懂医术,享美食,偶尔还恶作剧地放放蛊。浪漫而踏实,深情而超脱!每一次迈步都盛放着生命的行歌。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礼赞的民族!


我真心希望,我们都能放下偏见,以谦卑和敬畏之心去拥抱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同胞,因为:


我们有共同的祖先:三皇


我们有共同的家园:华夏


我们同属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相关推荐:

梦遥:酿在真情里的珍品
梦遥:深情几许,都赋予古今四野
梦遥:七百年间一场梦、龙岩何处见龙蟠
梦遥:春来还待旧时花



作者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梦遥:中学教师。闲时游山玩水,偶尔爬爬格子。




贵州人文 | 龙正舟:记松桃县十五完小滕宇校长
贵州人文 | 杨启刚:野百合的夏天
贵州人文 | 李发模:想带遵义去北京
贵州人文 | 晓阳:关于女儿出生的记忆
贵州人文 | 龙正舟:记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二完小挂职副校长郭羽
贵州人文 | 李刚:何日君归
贵州人文 | 吴安静:抓实课题研究,做有思想的乡村教育人
贵州人文 | 刘余平:端午节怀想
贵州人文 | 卜正恒:吴安静——扎根乡村,做教育科研的引领者
贵州人文 | 龙正舟:俯身耕耘,静待花开
贵州人文 | 邓新兰:体验民族山歌美 品味五色糯饭香
贵州人文 | 苏卫:老宅
贵州人文 | 中国诗词之乡·绥阳诗词第三次转转会纪实
贵州人文 | 贵州都匀诗人散文诗小辑
贵州人文 | 宋世宽:游万峰林
贵州人文 | 农二哥:铁血男儿——罗建平的英雄传奇
贵州人文 | 曾丁玲:深耕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贵州人文 | 王晓露:一个把自己绑缚在杜仲树上的女子
贵州人文 | 杨聪训:杨长强,春山上的守护人
贵州人文 | 方钥:写不尽故乡的三行诗(组诗)


看见贵州
让贵州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贵州!联系人:杨秀波,投稿邮箱:534694058@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