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 研以致远 ——育才实验学校课堂节系列活动之小学数学

文摘   2024-11-06 08:08   浙江  

教以潜心














}

研以致远

     ——育才实验学校课堂节系列活动之小学数学



     秋之美,在于积蓄和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加强备课组的凝聚力。11月4日下午,全体小学数学教师齐聚观摩教室,聚焦课堂、立足课堂、深耕课堂,教以潜心,研以致远,促进老师们共同发展。

PART.01
课堂展示





胡佳旻老师执教四上《条形统计图》

     

       胡老师基于大单元教学背景,以“秋季研学去哪里”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近数据,积极主动地研究数据,切实体会数据的价值。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经验,提高运用统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意识和应用意识。胡老师的教学环环相扣,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达成教学评价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的意义。



童娜君老师执教三上《倍的认识》

     

      童老师借助3个红萝卜和6个白萝卜进行课堂研究,通过比一比,说一说,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通过讨论“倍数相同,总数不同”及“总数相同,倍数不同”理解“基准”的重要性,把“倍”的概念建立在几个“基准”上。然后通过分层反馈,使学生对“倍”的初步感知与具体的“一份”数,“几份”数相联系,建立起“倍”的概念再通过画画,圈圈,说说等活动,认识倍的意义以及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PART.02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汤晶晶老师说:在《条形统计图》这节课中胡老师非常重视统计问题背景的设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需求。如“秋季研学去哪里?“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调查统计,从而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在《倍的认识》这一课中童老师安排了固定标准量和变化标准量来寻找倍数关系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安排,通过图形直观、演绎推理、类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对倍的深入认识,并且在比较中不断加深对标准量的认识,又在不断的素材变化中理解并运用倍来解决问题。

       曹颖老师说:在聆听了胡老师的《条形统计图》和童老师的《倍的认识》后,我深有感触。胡老师的课堂贴近实际生活,通过实际的研学地点选择问题,巧妙地引入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了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同时,胡老师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数据,提升了学生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童老师的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白萝卜和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入,让学生在理解倍数关系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两位老师的教学都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数学课堂教学之路漫漫。

我们的每一次活动,

都是积硅步至千里的过程。

聚焦核心素养,

共探深度课堂,

让我们

携手前行、凝心聚力。





















END


文字、摄影:应姚芳

编辑:童娜君

审核:教务处



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
宁波市江北区育才实验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