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梅:印象成都|文旅中国
教育
文化
2024-11-09 16:00
安徽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前段时间去四川旅游,有幸在成都住了四天,这个自古以来就繁华的城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到了成都,首先要去的地方自然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在此住了四年,创作了240余首诗歌。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眷由甘肃入川,在成都西郊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建了这间茅屋,茅屋建造得到了当时在成都任职的朋友严武等人的资助,于第二年春天建成,称为“杜甫草堂”。后来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此后,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其中最大规模的两次重修分别是在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草堂内的建筑和景点沿一条中轴线排列,包括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和工部祠等,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草堂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1961年3月4日,杜甫草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堂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它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游客可以沿着中轴线参观杜甫的生活场景,感受他的诗歌成就和人文精神。草堂内的园林景观如梅园、兰园等也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人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够享受自然之美。同时它也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一个景点,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杜甫的足迹与情怀,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底蕴。走进草堂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典雅的照壁。它仿佛是一个时间的守门人,轻轻地开启大门,静静地诉说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一切……这面墙上雕刻的是杜甫的《春望》。757年春天,杜甫面对满目疮痍的长安,发出感叹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长安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这首诗,我深刻感受到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的茅屋是一座典型的川西民居,采用穿斗式结构,黄泥涂壁,茅草覆顶。茅屋前面左侧是一片竹林,穿过竹林可以看到一株桃花。茅屋右侧放置着一个石桌和四个石凳。周围环境清幽,与杜甫诗中描述的景象相符。茅屋内部布局简单,客厅、卧室、书房等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反映了杜甫当时的生活状态。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的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走进书房,这里陈列着杜甫的诗集和手稿,以及他生前使用过的文房四宝。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杜甫那勤奋笔耕、孜孜以求的精神风貌。走出书房,来到后花园。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浣花溪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景象。“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很久以前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美丽又善良。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袈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袈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这个美丽的传说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这个地方正是杜甫寻找灵感、抒发情感的地方。伫立草堂,我任思绪在时空的隧道里穿行,一代诗圣杜甫,从遥远的唐代翩翩走来,在波光粼粼、风光秀丽的浣花溪边将心中的绝句流淌而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他文思泉涌,创作了大量的诗篇。由于成都远离战乱,而草堂又地处郊野,所以诗人的日子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江村》平平淡淡的生活画面,却透着闲适、安逸,他的诗开始转向大自然。黄四娘家的花也是他所喜欢的,独自散步,走着走着就到了。成都华屋叠城,笙箫不绝,与战乱中的中原景色完全不同。他喜欢成都,因为这里有好风景安慰他。
穿过后花园,就是诗史堂,诗史堂是杜甫草堂内部的一个重要景点,是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所以设“诗史堂”。诗史堂正中陈列着一尊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手法刻画的杜甫塑像。堂内还挂着毛泽东、朱德、陈毅、郭沫若等书写的对联和对杜甫的评价。诗史堂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诗史堂不仅是一座纪念性建筑,更是文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堂内的楹联、匾额记录了前人、伟人对杜甫的评说,展示了杜甫作为“诗圣”的地位和影响力。堂内的杜甫铜像准确而凝炼地刻画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体现了杜甫诗歌中所蕴含的仁爱精神和责任感。此外,诗史堂还展示了历代文人墨客对杜甫的敬仰和评价,成为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重要窗口。那年,中国诗歌史上一场最著名的春雨落在了成都,这就有了《春夜喜雨》。那一年,中国诗歌史上,一场最著名的暴雨也落在了成都,于是有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贫病交加,他都这样了,想到的却是天下寒士,他希望天下寒士能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怀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所以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写成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如“三吏”“三别”等。正因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珍贵文学瑰宝,因此,后世把成都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块圣地。最后一个重要景点是工部祠。杜甫为官时曾担任校工部员外郎,因此被称为“杜工部”,工部祠内有陆游、黄庭坚陪祀。走进工部祠,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这里充满了对诗人的尊崇与纪念。而且馆内还珍藏着众多珍贵文物,让你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展厅中央,手捧诗卷的杜甫雕塑,双眉紧蹙地遥望天穹,向苍天发出了“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感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杜甫那绝美的诗句,萦绕在岁月,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所以,你可以不知道杜甫的生、卒年月,也可以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但你不能不知道杜甫草堂,因为这里是中国文学史上、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块圣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它是由战国时代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民众修建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工程由秦蜀两地之水,利用岷江的水源,经过分洪阐和引水渠,将水引入成都平原,解决了该地区的水灾问题,同时又为农田灌溉提供了稳定的水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原理主要是依靠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工程。鱼嘴分水堤用于自动分流和分沙,飞沙堰用于排沙和调节流量,宝瓶口则控制进水流量。这些设计使得都江堰能够有效地解决水患问题,并确保灌溉和防洪的效果。都江堰以其无坝引水的独特设计,成为世界上最神奇的水利工程,并且沿用至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如今的都江堰已成为世界遗产,被誉为中国水利文化的瑰宝。成都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来到成都的人不能不做三件事,就是吃川菜,看川戏,品川茶。这是一个烟火气很浓的城市,无论是早餐还是夜宵都是十分丰富的,各种各样的串、卷、饼、粑、粉、面、肉,通过煎、炸、烤、卤、煮、炖、焖、拌、炒等手段,再佐以麻、辣、鲜、香、酱、醋、盐、糖等作料,尤其是那顶顶大名的老妈蹄花、老妈兔头,还有各种风味的火锅,到处都是,色、香、味俱佳,无不让你垂涎欲滴,非得尝尝不可,像我这样一个从来不逛街,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夜宵的人,也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在成都住了四天,竟然连续四天逛宽窄巷子,连续四天上夜市的小摊上津津有味地吃夜宵,且乐此不疲。成都人生活节奏慢,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着,下了班也不急着回家,都喜欢三五成群地在街上逛着,逛累了就坐在街边的石凳上说话、吃冰淇淋、喝奶茶、玩手机,饿了便下馆子,吃夜宵,喝酒,吃火锅或者进茶馆喝茶看戏,叫上一壶茶,几碟瓜子点心,也可以点几个小菜和烤串。边吃边看。那川剧变脸、舞水袖、提着长嘴茶壶表演倒茶的技艺等节目,他们是从小看到大,看了几百遍,既看不烦,也看不厌,都一个劲的鼓掌、喝彩。成都是一座很有个性的城市,成都人的生活是热辣滚烫的,这次成都之行,印象深刻且美好。再见,成都,我还会再来!吴晓梅,江西省上高县人,小学语文教师,喜欢阅读写作。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2017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需授权,有关配图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公众号联系
倡导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中国
不厚名家 不薄新人
投稿邮箱
tbyd2016@163.com
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