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杂谈:梅兰芳先生的咬字

文化   2024-06-09 09:03   广东  

徐兰沅与梅兰芳


当梅先生中年时,旦角中出现了一种畸形的唱法,名为“砸夯”“带呃”。所谓“砸夯”,就是在落腔时用气不准,偏于重,结尾唱出了本音,此名为“砸夯”。“带呃”就是在起唱前,先要带一点本音,然后才能转上小嗓,名为“带呃”。旦角儿是演女性的,小嗓儿就是表明女性的纤细、温柔,掺入了男音,应该说是唱法上的毛病。但在当年偏偏有些不辨所以的演员还争相模仿,认为是时髦唱法。在旧社会里,又根本没有交流艺术经验的机会,故而这种畸形的怪唱法一时很难得到纠正。后来,由于梅先生在唱法上的研究,成功的体现在舞台上,得到广大观众的佳誉,这种现象也就无形的消除了。


梅先生嗓音是珠圆玉润,但在咬字这一方面也极有功夫。在我们年轻时,那时唱旦的犯咬字“口紧”的很多,这种毛病的产生,多数是在学艺时对老师的教导领悟有错。老师要求咬字有力,目的是为了唱清字面。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就是乐器演奏的曲子,有工尺无字面,人的歌唱既有工尺亦有字面,字面唱不清,就不一定能胜过丝竹了。


当时一般的都把都是把一个字的切音唱的长,本音(字腹)出现很短暂,称之为“口紧”。如“王”字,把“乌”音的时值放的长,“王”字出现很短,这样反而弄混了字音。梅先生以皮黄的唱法为底功,在这个基础上,又吸收昆腔的唱法,字就咬的灵活清真。他唱每一个字都是出口就由字头转到字腹,听来非常自然,接近生活化。在收声归韵这方面,无论是长腔或是短腔,总是不走样,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近三十年来,京剧旦角“口紧”毛病的消除,这与梅先生卓越的创造是分不开的。


梅先生的声腔艺术几十年来,由于他选了又选,精了又精,去量求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我为他编了一套口诀,列于下:

由简入繁繁又简,

简内尽是精华点。

皮毛易学味难磨,

多年艺术内中偃。


《徐兰沅操琴生活》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3月出版

京剧名段
弘扬国粹京剧,分享京剧名段,传播京剧文化!每天为您推送经典的名家名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