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杂谈:吴小如:何谓“三级韵”

文化   2024-10-18 10:39   广东  


余派唱法中还有一个习见术语叫作三级韵,也是被后来人说得十分神秘的。我曾为此专门求教于刘曾复先生。后来才懂得这是属于字音方面的一些规律。


我在《说谭派》一文中曾谈到京剧唱念时每一个字音至少有两种声调或两种以上的声调,一种是湖广音的声调,另一种是北京音的声调,某些字还可以适当采用安徽音或其它地区的方音的声调,这几种声调在京剧进行唱念时(特别是唱的时候)可以互相配合使用,从而使京剧的唱腔丰富起来,并举字为例。至于哪一个字在哪一种情况下应读哪一种方音的声调,谭鑫培在实践中是安排得比较得当的,但并未形成理论;到了余叔岩口中,就逐渐找出某些规律,并为余氏本人的实践证明,这些规律是适合于京剧唱腔的唱法的。


比如两个平声字连在一起,一个阴平一个阳平,那么那个阳平字就宜于高唱,即根据北京音的四声声调来唱。比如夫人二字,就要唱北京音阳平的声调,而不宜唱成湖广音阳平的声调;它如言来烟尘等等,都宜高唱,唱出北京音阳平的声调才受听。


但这一高一低只有两。如果三个字连在一起,而这三个字的声调完全相同,就要把其中ー个字的唱腔(亦即音符)安排得低于其他两个字,使听众一下子就听出这三个字是各在不同的音阶上,此即所谓三级韵


比如余叔岩晚年录制的唱片《沙桥钱别》中有一句唱词是僧衣僧帽,前三字都是阴平既不能把字唱”(即不能读错了声调),又不能唱得没有波澜起伏,变成同一音阶。于是余氏便把第一个字的拖腔唱了个低音符,这样既没有把字唱,也不会使听众有平板无味的感觉。至于第二个字与上面的字,因中间有体止符(即气ロ),用不着变字音,所以不存在问题。但最末的字是去声,因与上面(阴平字)相连,所以就不宜唱湖广音,余氏唱的正是北京音里的去声声调,也属于高唱的范畴。


总之,所谓三级韵,是指在京剧的唱段或念白中,每一个字的读音应与它上一字和下一字既有照应又有区别,让听众听到后立即分辨出它们的音阶不同,从而产生了抑扬顿挫的感觉,并无什么神秘之处。但有的演员对于行腔吐字往往只知其当然而不求其所以然;余叔岩却从艺术实践中不断琢磨钻研,并寻找其中的规律这就值得表而出之”;同时也应承认,他之成为余派的创始人也决非偶然的了。


《吴小如戏曲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5月出版

京剧名段
弘扬国粹京剧,分享京剧名段,传播京剧文化!每天为您推送经典的名家名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