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杂谈:姜妙香《得意缘》与京白

文化   2024-09-09 09:01   广东  

姜妙香、林秋雯《得意缘》


《得意缘》第一本的细目为“访婿、卖艺、招亲、打婿”,剧中作为反面人物的狄龙康因受奸臣陷害,不得已落草为寇的厚因先给点出,为女儿的青春而出山访婿。小生主角卢昆杰奉母会访亲不遇,而落泊卖艺;花旦主角娇养天真,恃艺逞性。二位主角的性格环境都给提纲挈领地透漏出来了,尤其说明要不是卢昆杰穷途无归,也不致贸然跟人家做女婿去的。目前台上这第一本大都给省去了,从二本开始。


第二本的细目是“教镖、说破、恶饯、下山”。小生小生的上场白,有“我看那老儿行踪诡秘,虽有仗义之心,恐非良善之辈。”他是久居岳家,觉察出岳父狄龙康的为人,是一个绿林大盗(当然他仅观察了表面,没有了解到狄龙康是被元朝官府“逼而为盗”的真情),毅然想脱离虎口,可见卢昆杰这个人很有决断。所以在“说破”一场,读着书本上场,听到狄龙康“与一伙强人商议,要杀官劫库”,所以他向狄云鸾说破时是很占上风、有说服力的。狄云鸾这位小姐,前面洞房打婿,好像娇而且骄,不守妇道,此际经丈夫说破,也能知道久居绿林,终无结局,转而讽劝她的母亲和祖母;以后不避艰阻,随夫下山(“恶饯·下山”)。后来还能守义投江,真如小生唱的那句摇板“你不愧女丈夫贤孝留芳”。所以这第二本的情节,是全部《得意缘》最重要的关目,紧张曲折,而后突破,足可演上六、七刻钟,也可算是全剧生、旦二角最难演、最精彩的部分。我前面说过:《得意缘》这戏太大了,但要是只演第二本,那也算不上太大了不是?把其他散漫的场子删节些,把精力贯注于一处,也较易见好,近来除荀老板还连演头、二本外,大都仅演这第二本,这是北京俗语“酱汁中段,最够味儿的”。


念京白与通常说话的嚷嚷不同,说话只求人听得懂,能表达意思就行了,念京白可不然,让满戏院的人们能听出还不算,还得让人家听出抑扬顿挫的美劲儿,知道这是戏里头的事来;在念的人还要“做、念”一致,声容并茂(任何戏唱白之时,无有不与身段、表情相应者,而以京白要求尤高。念韵白速度较慢,是朗诵体;而京白大都是快速度的语言体,若口齿不著落,如浮光掠影似的一带而过,就不能达到要求的。因为凡是夹杂京白的戏,必是含有调笑戏谑,轻松愉快,也许所谓喜剧性的成分居多。要是面呆身僵,正儿八经的,戏情就没有了),而且眉梢、眼角、口形、面部神态等,都要配合得生动自然;念京白的嗓子也要经过严格锻炼,要沉着有力,要高亮达远(这就费了劲了)。“自然”二字尤属要紧,因为沉着、高亮就免不了借助嗓子以外的其他器官来推动发音,这样一做劲,容易影响美观;反之,不有力,不响亮,不达远,就不能达到逗人的要求。念京白是不是跟话剧或群众场合的讲话相彷彿,有感情,有力度,送得远,听得清,才能抓住群众,使人感染;如不然,台底下只瞧见他嘴皮动,而不了然他的意思,就要人声骚动,“望望然而去之”了。


念韵白的戏,到《群英会》也算够累的了,可是我觉得还比不上二本《得意缘》,就因为京白的尺寸比韵白快一点儿,要是一字一句,顿挫抑扬(其中就字找音,可以拉长音或缩短念,这是偷气、找气口),接碴儿不紧,露了空隙,不就松了劲儿么?所以说京白比韵白为费力。还有一点最重要,京白里面大都掺入大量的北京俗谚,和北京邻近区如三河、定兴的土话,直到苏州话。苏州话在清末时期,舞台上尤很盛行,称为“苏白”,可能是昆曲的余波未敛,外地人还在欢喜它;“土话”是离开本地就会感到陌生的。就说北京的土话吧,也有上等下等,官场民间,或在旗(满洲人)不在旗等等区别,说得文一点儿:是“我国地广人多,方言难于统一”。所以我们在台上说土话,真不能保险台底下每个人都能听懂。那些京白太多的戏,为的是“逗趣”,我们叫它“玩笑戏”,台上之人可以不受文词或剧本的拘束,触景生情,抓人物,抓时事,用家常随便形式的土话,逗出许多笑料,引得台下“掩口葫芦”,或哄堂大笑;如果能够出之以幽默或冷隽一点,使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那是最上乘的了。(反过来说,像卢昆杰在“说破”里引了一句定兴土话:“修脚儿不修,还有一个蜡头儿昵”——意思是尚有时间;“为脚鸡眼疼许了愿”等,那多么庸俗而难懂啊!)这才是京白的特点,可以起到韵白难能的作用。


有人因为京白有地区的局限性(主要是北京话),又夹上了土话,使观众可有不了解剧情的遗憾,说:不如把京白免了吧!这又不然,譬如说,一出玩笑戏《打杠子》,却叫花旦跟小花脸文绉绉地念上韵的白口,雅则雅矣,你能笑么?还像《打杠子》么?《得意缘》“教镖、说破”,是小两口子闺房调笑意趣极浓的二场戏,要是不念京白,或者除去土话,恐难显出俏头来,用如今的话说是演出效果不佳。况且再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尝无诲也”,“我未如之何也矣”等掉书袋的上韵白搀在一起(这尤其难以让人听懂),这种雅俗共赏的“风搅雪”,就更增喜剧性的风趣了。


何时希著《京剧小生宗师姜妙香》

北京出版社19941月出版

京剧名段
弘扬国粹京剧,分享京剧名段,传播京剧文化!每天为您推送经典的名家名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