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有文化素养测验,要不要试试?
说起这个“屣”字,记得有一次,我在书店里闲逛,偶然听到两个年轻人在讨论一个拿不准的字,就是这个“屣”字。
他们争论着这个字的读音,一个呢,说读“lǚ”,另一个呢,说绝对不读“lǚ”,但究竟读啥,他也吃不准。
我忍不住插了一句:“这个字啊,跟你说的那个“lǚ”,都是指鞋子,但他们不是一个字,而且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完全一样……”
两人听了,眼睛都亮了,直呼“学到了”。😄
详解该字
含义与用法:
“屣”字本义是指鞋子。“屣”在古代多指家居鞋,是种较为轻便的鞋履,一般指草鞋、拖鞋或者简陋的鞋子,有时也用来指代破旧的鞋子,或者拖着鞋走路的状态。
如,古人说“弃如敝屣”,就是形容扔掉无用的东西,就像扔掉破鞋一样毫不可惜。
也可被用来描述拖拉著鞋走路,形容匆忙的样子。如“衣不及带,屣履出迎”(《后汉书·崔骃传》),意思是穿着拖鞋急忙出门迎接。
在古文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屣履相随”这样的表达,形容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在《广雅》中说,“屣,履也“。说明屣和履是一样东西,都是指鞋子。
在五行中,“屣”字属木,寓意着轻盈、不受束缚。
读音:
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是xǐ,音同“洗”,三声。
屣和履什么区别
“屣”xǐ,在古代多指在非正式场合,如在家中或非正式的外出时穿的轻便、简陋的鞋子,“屣”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成语“弃如敝屣”中保留了下来,表示毫不珍惜地抛弃。
“履”(读音:lǚ):指鞋,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指代各种材质制成的鞋子,不限于麻葛,可能还包括皮革等其他材料。“履”在历史上逐渐成为了一个更为通用的鞋类的称呼。在古代文献中,“履”字出现的频率较高,泛指各种鞋子,不分场合和用途。
孟尝君特以屣履之故,而相齐国
这句话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对孟尝君的评价,意在说明孟尝君之所以能够担任齐国的相国,并非因为他有特别卓越的才能或德行,而是因为他的一些偶然的机会或者小手段。比喻孟尝君能够成为齐国相国,并非因为他有穿正装(正式的才能或德行)的资格,而是“像穿拖鞋一样”,偶然或不正式地得到了这个位置。
因此,这句话反映了对孟尝君能力的质疑,认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相国,更多的是依靠一些偶然的机会和小手段,而非真正的德才兼备。
“弃如敝屣” (又作“弃如敝履”)
“敝”是破旧的意思,“屣”指鞋子,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像丢弃一双破旧的鞋子那样毫不可惜,强调对被丢弃之物的轻视和漠不关心。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这里的“蹝”通“屣”,所以正确的成语应该是“弃如敝屣”。由于“弃如敝屣”的出处更早,且“蹝”通“屣”,所以按照成语的原始出处和正确用法,应该是“弃如敝屣”。
“弃如敝屣”和“弃如敝履”在现代用法中可以视为等同,他们在含义上是相同的,差别主要在于用字上,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从成语的正确性和出处来看,“弃如敝屣”是更准确的说法。
在网络上,一些对古汉语感兴趣的网友会用“屣”字来调侃自己或他人匆忙的状态,比如“今天又要加班到深夜,真是弃健康如敝屣啊”。😓
点个免费的小赞赞+在看
THANK YOU
点关注 每晚7点半,领略汉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