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有文化素养测验,要不要试试?
小时候,我家的老院子里有一道矮矮的土墙,我们那儿的人都叫它“垣”。
夏天的时候,我总喜欢坐在那垣上,一边啃着西瓜,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爷爷说,天上的星星也有个家,叫做“三垣”。那时候我不懂,只知道垣就是那道矮墙……
详解该字
读音:这个字读作“yuán”,第二声。
含义与用法:
本义是指矮墙,后来泛指墙。在古代,城池或官署周围的围墙,都被称作为“垣”。
此外,它还有城市、官署代称的意思,比如“省垣”指的是省城。
在天文学领域,“垣”字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古代中国将天空划分为三垣四象,其中“三垣”包括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它们各自对应着不同的星座区域。这种划分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结构的理解和想象。
在五行中,“垣”字属土。在取名时,它常常被用来象征坚固和保护。如:汉代有西河太守垣恭。
在古代,城池或官署周围的围墙,都被称作为“垣”,这个字也因此被赋予了保护和界限的象征意义。
杜甫的《春宿左省诗》中有的诗句,用“垣”来形容官署的围墙。
在《周礼》中,就有关于城墙建设的记载,其中“垣”字被用来指代城墙。
“城垣”[chéng yuán]
指的是中国古代围绕城市的城墙,其广义还包括城门、城楼、角楼、马面、护城河、以及瓮城等建筑。
城垣主要是由于军事防卫的需要,用来保护城市免受外敌的侵袭。
古代早期城墙多为土筑,仅在城台、城角表面包砖,到了宋元时期,由于火炮的应用,城垣外表才开始普遍包砖,到了明代,各大小城市均普遍包砖。
现存比较完整的城垣在西安和南京,都是明初修建的。紫禁城的城垣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清代虽有重修,但整体城垣的规模和布局依然保持初建时的原貌。
城垣在城台、城楼和角台、角楼等关键部位,具有军事防卫的意义,同时也因其高耸的体型和突出的平面,打破了城墙的单调,具有审美意义。
城门包括城楼、箭楼以及将两者连接的瓮城,城门前有吊桥与闸楼。
城门和城墙转角处的墙体常加厚,称为城台和角台,其上的建筑称城楼和角楼。
马面是城外附城而筑的一座座墩台,战时便于夹击攻城敌人。
有时在城门外三面包筑小城,以加强城门处的防卫,称为瓮城。
“城垣”和城墙有什么区别
城垣通常指的是一个城市四周的防御性体系,它包括了城墙以及城墙上的附属建筑,如城门、城楼、角楼、敌台等,以及城墙周围的护城河、马面、瓮城等防御设施。
而城墙更具体地指城市外围的墙体结构,是城垣的一部分,主要指构成城市外围防御的实体墙。城墙不包括城门、城楼等附属建筑,而是专指构成城墙主体的墙体部分。
简而言之,城垣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城墙,还包括城墙周围的其他防御设施。而城墙则是城垣中的主要部分,专指构成城市外围防御的墙体。
城垣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军事防御的屏障,以及城市安全与秩序的维护者,也是城市文化和权力的象征,其建筑技术和文化价值至今仍受到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垣”字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墙的字,它还承载着中国古代的天文知识和城市规划的智慧。在文化、社会习俗中,它代表了一种界限和保护的意义。
点个免费的小赞赞+在看
THANK YOU
点关注 每晚7点半,领略汉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