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出席活动并致辞。
雷海潮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的重要部署。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健全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密切部门协同,大力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推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宣传活动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以宣传片、主题宣讲、主题歌曲等形式开展,发布了主题倡议。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社会工作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地方代表及媒体代表等参加活动。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活动现场,来自不同领域、全国各地的与会者们共话促进全民心理健康的美好愿景。
筑牢“心防线”
“熟悉的生活在刹那间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人死里逃生,有人目睹亲人离去,大部分人无家可归。这异乎寻常的灾难,打破了人们的心理防线。有人惊恐、自责、悲痛,有人失眠、做噩梦,而有些人则不出门、拒绝进食,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回忆去年12月18日的甘肃省积石山县6.2级地震,平安甘肃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干部甘雪莹仍难掩悲伤。
在那个紧急时刻,心理援助立刻启动。以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为骨干的心理救援队到达灾区后,立即与当地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在各村设立心理疏导室。同时,抽调全国心理救援专家,组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救援队。“随即针对不同人群,分类进行心理干预,教授简单的心理防护技能。”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何蕊芳说。
“最终,在72小时的黄金时间内,没有发生严重的急性应激反应,当地群众平稳度过冲击期。”讲到这里,甘雪莹展开了笑容。
灾难给人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在灾难后的医疗救助中,心理问题一直都是要紧的救助内容。当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不仅灾后可能有,也可能发生在每一个时刻、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这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总体布局中,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的要求,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筑牢心理防线的全国行动越来越深入。比如,在山东省滨州市,“心安城市”建设正在进行。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光征介绍,滨州市打通“市县乡村”四级服务阵地,在22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心理门诊、精神科;在9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室;在1538个村,由村医兼任心理辅导员。同时,在全市培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精神卫生医师等心理人才5677名;投入7300余万元建立免费救助机制,实现1.9万名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全覆盖”。
预防为主,面向全人群
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求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同样要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全人群服务。
现场不少人呼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倾斜,更多用在前期因素干预上。同时,让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拓展方式与内容,主动走向社会,走向基层,走向百姓。
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人,再到职业人群……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值得格外关注。其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复杂。然而,有学生会说:“我觉得最近心理出问题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在成长关键期,专业的心理帮助需要及时跟上。
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谭鑫介绍了所在学校的做法:所有学院建成标准化成长辅导室,配备专业辅导团队,将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关口前移,让学生大部分成长类困惑在学院得以解决;心理中心有一支50余人的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团队,及时响应;开通“心晴热线”,打造专业朋辈团队为学生提供24小时电话服务,实现心理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一周七天全天候不间断;学校建立了校园心理危机排查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医教协同平台,通过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合作,为学生就医、疾病诊断、住院治疗、休复学评估等方面提供专业与便捷的服务和指导……
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重要,让他们保持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事关企业和国家发展。自2019年开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每年都会组织针对全体职工的心理健康评估,并以此为开端,针对不同群体,适时开展心理关爱服务。
该院工会常务副主席任丽丽表示,他们会组织基层工会干部及热心公益的同事,参加心理辅导员系统培训。培训合格后,他们掌握了相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针对职工的“小、急、烦”的心理问题,能够提供及时、初步的疏导,营造了“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互相关爱尊重”的企业文化氛围。
凝聚“心往一处”的合力
“长期以来,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着资源匮乏、专业人员不足、公众认知不足等困难。在继续对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坚守之余,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得到更多部门的关心、更多力量的支持。”这不仅仅是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护士长常雨的心声,也是所有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期盼。
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有的大喊大叫、极不配合,常雨和同事们也有几分害怕,但大家还是毅然冲到了最前面。“作为一名精神卫生工作者,在24小时不离视线的陪护下,我们和他们之间,早就建立了家人般的情感。”常雨说。
当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仍然比较差,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等相对低,甚至在医患沟通和相互尊重中会遇到更多困难。因此,这部分人群的流动性相对较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队伍建设中。
活动现场,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凝聚“心往一处”的合力的重要性。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付强宣读的《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倡议书》中提到,我们倡导多部门齐心协力,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控”,针对自身实际,建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提供针对性管理服务。大力培养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促进全民心理健康的实践之中,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大联合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格局。
近年来,多部门联动,支持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的体系逐步建立。国家层面,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加强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等专业机构建设。在地方,各地各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将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工作、城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医疗卫生服务等相融合,构建起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每一颗心灵都值得守护。让我们携手并肩,积极响应‘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的倡议,一起行动起来。”付强呼吁。
文:首席记者 姚常房
编辑:刘嵌玥
审核:崔芳 潘华虹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