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丨读懂用好县域医共体监测指标

健康   2024-11-06 11:40   北京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供各地开展工作自评与监测评价。如何正确认识和用好新版指标体系,确保县域医共体建设方向正确、取得实效?记者采访了长期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研究并参与指标体系制定的业内专家。


与医共体发展进程相适应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对800余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组织开展监测评价,有效推动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稳健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艳春介绍,监测结果显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试点县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回流县域、下沉基层;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和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稳步提升;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有所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和牵头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比例均有提高。

上述监测成果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与支撑。进入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阶段,相应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随着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与时俱进。此次印发的监测指标体系在试点阶段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和简化。

张艳春分析,相较于试点阶段,此次印发的《指标体系》既有延续性,又有创新性。试点阶段县域医共体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从医共体构建、就医格局、能力提升、资源有效利用和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更加注重医共体建设过程,符合试点阶段特点和需求。此次印发的指标体系部分沿用了试点阶段指标,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收入与牵头医院人均收入的比值、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和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支出占比等,同时按照“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5个维度进行设计,增加“保健康”的指标,既关注过程又重视结果。

新版《指标体系》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落实“为基层减负”的要求,指标数量大幅减少。试点阶段监测指标共37个,此次《指标体系》指标总数仅有14个。

设计更科学,导向更明确


从具体内容来看,新版《指标体系》突出监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以及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落实情况。


比如,监测人员下沉情况,对人员资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时间提出明确要求。监测影像、心电中心服务开展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影像心电设备配备情况,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结果互认,促进技术与服务下沉。

此外,《指标体系》增加县域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人群住院率和县域内四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保健康”的指标,突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的结果导向。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执行院长应亚珍表示,新版《指标体系》重点突出、简洁实用。2020年版指标体系既有评判标准,又有监测指标,而新版《指标体系》将二者合为一体,分设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更易理解和操作。

“新版《指标体系》的指标敏感度也非常高。”应亚珍以“参保人在县域内住院人均费用(元)及增长率(%)”这一指标举例道,在卫生健康领域过往的研究和监测工作中,观察患者住院费用负担时,通常会比较关注“次均费用”而非“人均费用”。但是,当“次均费用”这一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使用时,可能会引起个别机构分解住院,片面追求“好成绩”的现象。相比之下,监测“人均费用”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总体情况。

为了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许多地区先期已经制定本地区的监测指标体系。应亚珍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应及时参照新版《指标体系》开展监测。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和新版《指标体系》总的导向推进工作。

用好指标体系需加强协同


新版《指标体系》供县级开展自评和省市两级开展监测评价。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也将基于指标体系开展年度监测评价,为全面、可持续地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供决策支持。

张艳春提示,各地在开展监测数据填报中,一是要加强部门配合,畅通数据获取渠道,确保填报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充分利用统计年报和信息系统数据,根据指标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利用卫生健康统计年报、卫生健康财务年报和地方医保部门信息系统数据完成监测数据填报。

应亚珍提示,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卫生健康与医保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如,指标13“县域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人群住院率(%)”,分母是“县域内慢性病患者建档人数”,需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数据;分子是“年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人群在医保系统中有出院记录的人次数”,需要根据慢性病患者建档人员的身份信息从地方医保信息系统中提取数据。

“要关注‘保健康’指标计算。”张艳春强调,指标14“县域内四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用来评价县域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四类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需要由专业的疾控部门计算和提供。

相关阅读:

重磅!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发布



文:本报记者 高艳坤

编辑:杨世嘉

审核:赵星月 潘华虹 闫龑


健康报新闻频道
健康报新闻频道致力于医药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医院信息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内容就是最专业、最权威、最真实、最快捷的“新闻”,小新君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