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健康新颜 | 井冈山:绘就革命摇篮健康底色

健康   2024-10-17 13:32   北京  

开栏的话


革命老区,是承载着无数革命英雄理想与荣光的热土,赓续着薪火相传的红色血脉,澎湃着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岁月荣光映初心,砥砺奋进庆华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本报记者深入革命老区,重温那段充满血与火的革命历史,见证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记录老区人民与共和国携手奋进新时代的峥嵘历程,礼赞老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卫生健康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引兵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他们的后代中,不乏厚植家国情怀、坚守为民初心的杏林医者。他们见证了老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蝶变,为增进老区人民的健康福祉不懈奋斗着。


01

是追思也是传承

“兹有江学汤同志系一九四八年九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现在四四军一三〇师三八八团一营三连工作……”翻开祖父江学汤1950年的“革命军人证明书”,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医院质控科科长、中西医结合专业副主任医师江帆的缅怀之情涌上心头。

江学汤是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五斗江乡人。1950年前后,他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身受10余处枪弹伤的江学汤光荣复员,回到了家乡的小山村。

还乡后,江学汤却找不见儿子的身影。他的妻子无奈地道出了缘由:“你常年在外打仗,没有任何音讯,家里只剩我支撑着一大家子人。我实在养不起这么多孩子,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井冈山的一户好心人家抚养。”

翻山越岭,蹚水过河,江学汤不顾伤痛,徒步百余里路到井冈山看望儿子。“弹片已经和骨肉融为一体了。”相见时,抚养江学汤之子的江学贵急忙喊来大夫为其查看伤势。他对养子恳切地说:“你的生父在战场上拼刺刀、吃枪子,是老百姓心中的大英雄,要体谅父母的不易。”

自那时起,江学汤之子坚定了一个念头——为解除生父伤痛而从医。他到井冈山市人民医院参加工作后,考取了中医医师资格证。为了研究中草药药效和生长特性,他经常扛着锄头和镰刀,背着药筐到深山中采药,一走就是两三天。

“过去医疗条件有限,父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祖父的伤痛。每年过年时,我们回乡都看到祖父僵硬地躺在炕上,身体里的弹片硌得他生疼,但他从没皱过眉。2003年,祖父离世后,父亲几天都没合眼。他立志一生行医,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江帆说,父亲不分昼夜、日复一日地为驻山村民上门行医,是对祖父的深情追思,更是对英烈精神的最好传承。


02

老区医疗换新颜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江帆对医学产生了兴趣,于2000年进入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习。2008年,他通过公开招考考入父亲所在的井冈山市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父子二人在行医路上共同见证了老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蝶变。

“我7岁随父亲上山采药。山中蛇虫活跃,村民中了蛇毒走几十里路也找不到诊所,父亲只能把患者留在家中治疗,且治疗只用中草药。”江帆说,现在镇上村里都建起了标准化卫生院、卫生室,乡亲们看病再也不用绕山路、过水路了。

以前,村民跋山涉水就医的目的地是井冈山市人民医院。曾经,这家医院是一片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药品匮乏、设备简陋,而百姓进城看病不仅心里没底,还免不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如今,简陋的诊所已然变成窗明几净的现代化医院,心电监护仪、核磁共振仪、彩超机等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该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通过派驻专家团队长期坐诊、定期巡诊等方式,实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基本实现了老区“大病市内治、小病就近看”的目标。

“多年来,老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高级医学人才匮乏、专科能力建设不足等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井冈山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尹虎生表示,井冈山市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全市按照辖区内常住人口数量、服务范围等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186家,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14家、村卫生室125家、诊所35家。目前,井冈山市的每千人口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及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均达全省平均水平;数家医院配有核磁共振仪、CT机、彩超机等大中型医疗设备,开设内、外、妇、儿、五官、中医等临床科室,能够满足百姓基本诊疗需求。

老区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该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压茬推进、步履不停。该市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夯实市、乡、村分级诊疗体系;成立市级医管委,形成市委、市政府统筹主导,部门协同推进的总体格局,出台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考核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推动医共体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全市建立标准规范、互联互通的医共体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内信息共建共享,提升医疗服务质效。

“未来,我市将围绕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市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和用药衔接等工作精准发力、协同共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尹虎生说。




记者手记| 一脉相承的情怀



接受记者采访前,江帆刚刚带他的儿子观看完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影中,江帆数次被革命先烈坚毅不屈、英勇奋战的豪情壮志所打动。当儿子问他为何落泪时,江帆答道:“你的曾祖父曾踏上过这片战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没有革命先烈的誓死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国泰民安。”

说罢,父子对视了好一会儿。儿子突然严肃地发问:“爸爸,怎样才能成为曾祖父这样的人?”江帆对儿子说:“我们幸运地生在和平年代,可能你一生也不会经历曾祖父经历过的战争岁月。但你要记住,你和曾祖父血脉相承,今后要做一个胸怀家国、为民造福的人。”

儿子又问:“爸爸,你说得太大了。在你心中,做医生是为民造福吗?”江帆斩钉截铁地说:“当然是了。医生是生命的守护者,他们用仁爱之心托举起患者的希望。正是有千万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才有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安宁。”

江帆轻抚着儿子的头,对记者说:“长大后,或许他也会成为一名医生。”


文:本报记者 杨世嘉

编辑:刘嵌玥

审核:崔芳 潘华虹 闫龑

健康报新闻频道
健康报新闻频道致力于医药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医院信息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内容就是最专业、最权威、最真实、最快捷的“新闻”,小新君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