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红色遵义。10月的遵义市秋意正浓,丹桂飘香。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这里举办“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走进贵州遵义现场交流活动。活动现场,3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代表和青年志愿者代表,分享了自己多年的从医经历和职业感悟。红医精神的感召和榜样力量的传递,在这里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遵义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每一处遗迹都展现着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现如今,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不断涌现,像革命先辈一样激励着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其中,就有不久前刚刚获得“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的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路生梅。
1968年,路生梅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西北革命老区的基层医院,怀着“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定作出为当地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她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儿童疫苗接种,大幅降低当地婴儿死亡率,累计接诊患者超过15万人次。退休后,她依然坚持定期义诊、治病救人,用赤诚的医者仁心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在活动现场,当主持人邀请路生梅登台时,现场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谈起领奖时的感受,满头华发的路生梅仍难掩激动:“走上颁奖台的那一刻,我心里在想,我是代表全国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来领奖的。无论是在科研岗位、临床科室还是在基层一线,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能代表这一群体领奖是我的荣幸。现如今,我们老一辈医务工作者要把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传承给下一代,让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永远蓬勃向前。”
看到现场有很多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路生梅殷切地说:“希望你们能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最艰苦的地方,坚守平凡的岗位。甘于平凡,但绝不能甘于平庸。既然我们选择了医学,就要选择永不停息地去学习、去精进,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为祖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路生梅一样扎根基层的还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9月月度人物、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乡村医生雍元书。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从青春年少到年逾古稀,他坚守湄江湖村半个多世纪。54年来,雍元书或在村卫生室出诊,或背着药箱奔走在山间小路上,守护着湄江湖村方圆15公里内3000余名村民的生命健康。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随叫随到。“这么多年来,老百姓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老百姓。”村民的这句话,就是对雍元书行医54年的真实写照。
“以前山里苦,都不通路。让我坚持下来的,就是每一位湄江湖村民对我的信任。学医时我就下定决心,要为老百姓防好病、治好病,让老百姓健健康康,少得病或不得病。现在我已经兑现了我当年的承诺。”雍元书自豪地说。
多年帮扶源于她对藏区的三重牵挂
2015年8月,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援藏的集结号吹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9年9月月度人物、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邱玲主动请缨,踏上了前往雪域高原的征途。
从对口支援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到西藏各地市人民医院,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邱玲和她的队友们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不仅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也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用爱与责任照亮了雪域高原的健康未来。
2016年,邱玲结束援藏。但直到现在,每年她都会重返西藏一次甚至多次。活动现场,邱玲坦言,这源于她对藏区的三重牵挂。
“第一重牵挂,就是北京协和医院持续多年的援藏事业。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实现大病不出藏,让藏区群众能够享受到和内地同等水平的医疗保障。这是一份非常光荣的使命,只要这项事业没有终止,我的这份牵挂就不会终止。”邱玲说。
“第二重牵挂是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如一家的情谊。当初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时,我留下了一个喝甜茶的小杯子。今天我回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科室的家人们依然会端出这个杯子给我打甜茶。他们保留着这个杯子,就像我从未离开过。”
随着邱玲娓娓道来,大屏幕上,浮现出一张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这是我去年录取的一位来自藏区的研究生——扎西班久。他坚定地表示要回到西藏,为家乡奉献。这种志愿和我的志愿是一样的。”邱玲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援藏干部共同的心愿,就是在边疆地区埋下更多的‘种子’,让这些‘种子’不断发芽、壮大,为藏区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这便是我的第三重牵挂。我希望每年都回到藏区看一看,看看我还能为这些‘种子’做些什么。”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为邱玲带来一个惊喜。随着一个视频的播放,一张张邱玲熟悉的笑脸出现在屏幕上。
“邱老师,这10年来,检验科累计开展的新项目有近100个。跟您报告一个好消息,最近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白血病免疫分析这个项目!”“邱老师,感谢您耐心地教导我们,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非常感谢您,愿您身体健康,扎西德勒!”看到藏区的家人们通过视频送来祝福,邱玲情不自禁洒下热泪。
健康志愿服务再添生力军
帮助边远落后地区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增进当地群众健康福祉,是国家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的追求。无论是传承红医精神,还是播撒健康火种,榜样的力量都是无穷的。多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组织“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等先进典型参与“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活动,发挥榜样的力量,感召更多医务工作者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提高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10月16—17日,“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来到遵义,开展“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活动。11名总队队员分别走进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市中医院、遵义市精神专科医院(遵义市第六人民医院)、遵义市第四十二中学,为当地医务工作者进行带教查房、业务指导,为中学生开展健康讲座,并在遵义市老城纪念广场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
遵义市作为革命老区,活跃着许多无私奉献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在遵义市,有一支龙思泉志愿服务队——由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医学生组成的公益组织,现有志愿者约1800名。他们以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烈士为榜样,走进中小学、社区、乡村、福利院、养老院等,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和健康知识宣传,累计开展活动百余次。
在现场交流活动中,龙思泉志愿服务队的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初心。一位队员说:“我们进入大学的第一堂思政课,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遵义的红色历史,讲述了龙思泉烈士的英勇事迹。沿着各位前辈的足迹,我会努力学习,毕业后到需要我的地方去,为更多的人提供医疗服务,践行医者仁心的使命,传承和发扬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精神。”
在“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的带领下,“名医走基层——健康贵州行”贵州好医生好护士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在活动现场,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孙发代表志愿服务队,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队长米锋手中接过队旗。接下来,该志愿服务队将传承红医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文:本报记者 吴少杰
编辑:刘嵌玥
审核:崔芳 潘华虹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