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红色经典】第一百一十五期

文摘   2024-09-25 18:37   湖北  

朗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

—新四军战斗故事




本书用18个生动的小故事,

带孩子们重回烽火连天的战场,

亲历惊心动魄的激烈战斗,

领略新四军展示的铁军风采……

这些不可忘却的回忆,

引领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第一百一十五期


《在刺骨的冰水中奋勇前进》

王松岳


1944年冬天,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半空中摇曳不定,枯叶零零落落地随风飘扬。真冷啊!

在新四军驻地东埠头,部队领导对陈德夫说:“请你带上几名战士,今晚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领导接下来对任务内容详细地做了交代,最后又强调道:“上级首长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必须保证这批火药要由姚江万无一失地送到四明山兵工厂!”

“请领导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陈德夫回答道。他是三北抗日根据地的地方武装一三 北自卫总队一中队一排的副排长。 听了领导的交代,他深知责任重大。

四明山兵工厂的全名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修械所”,位于浙东四明山区虹赤岭山场里的竹林深处。

在抗日战争初期,我军使用的武器不仅数量非常少,而且质量差仅有“老套简”和“汉阳造"这两种老式枪支,子弹也非常稀少。因此即使是主力部队,每个战士一般也只能领到十发子弹。 至于一些新兵,只能用大刀,甚至徒手和敌人搏斗。

1941年,朱连根等三名同志随部队从上海浦东南渡杭州湾,在二北组成修械小组,开始为战士们修理损坏的枪支。后来,小组人员增加到8人,修械小组改名为修械所。

1943年,修械所挺进四明山根据地。此时的修械所不仅修理枪支,而且开始试制子弹、手榴弹,改造迫击炮,开始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兵工厂。它不仅解决了新四军主力部队的武器供给问题,还能给地方抗日武装力量提供一部分武器, 有力支援了前线的战斗。

但是,制造子弹、手榴弹以及炮弹都需要火药。兵工厂的同志们经常为火药而发愁。

陈德夫挑选了二班副班长沈开云,还有洪长江、王松岳两名战士和自己一起执行这次任务。陈德夫对他们说:“同志们, 这次的任务是接应一批从后海运来的火药,然后由水路把它们运到四明山兵工厂。

这批火药总共有3000斤,分装在50个坛子里,每坛60斤。”坛子是当地一种用陶土做坯子烧制成的容器,用来腌制咸菜等食品和盛放需要保存的东西。

“啊!听说1斤火药可以装七八个手榴弹,那3000斤火药可以做好多好多个手榴弹呢!”小战士王松岳粗略估算之后,兴奋得张大了嘴,半天也没合拢。

“陈副排长, 部队首长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再怎么难,哪怕是拼了命,咱们也一定要把这批火药一 坛不少地送到兵工厂同志们的手里!”副班长沈开云说,他深知这批火药的重要性。

沈开云这番话说出了两名战士的心声。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沈副班长说得好!陈副排长,请您放心,我们保证在您领导下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见同志们的决心这么大,陈德夫心中暗自高兴。接着,他把如何与后海方向来的同志接头,一路上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和大家仔细地研究了一 遍。

晚饭以后,在夜幕的掩护下,副排长陈德夫带领沈开云他们悄悄地出发了。从东埠头营地到姚江的郭姆渡渡口大约有五六十里路,四人冒着严寒,时而翻山越岭,时而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直奔渡口附近的接头地点。

午夜时分,郭姆渡四周一片寂静。

“嘘!别出声,前面就是渡口,注意观察周边的动静!”陈德夫压低嗓门提醒大家。

说完,他又留心观察了一下四周,然后打开随身:带着的手电筒,朝江面闪了三下。

“怎么没有回应?”他略微停了停,又闪了三下。

小王喊道:“陈副排长, 您赶快朝那边瞧!”顺着小王所指的方向,陈德夫发现在距离渡口大约半里远的地方,有亮光也闪了三下。

“子弹上膛,打开保险!注意警戒!”陈德夫说。在夜色的掩护下,他领着大家小心翼翼地朝刚才发出闪光的地方走了过去。

突然,小路旁有人压低声音向他们喝问:“口令?!”

“冬笋。”陈德夫意识到很有可能是遇到自己人了,马上应声回答。紧接着,他按照事先的约定,

也向对方发出了询问:“口令? !”

“黄鱼。”

听到对方的应答,陈德夫他们这才松了口气:是遇到从后海运送火药来的同志了!

确认是自己的同志之后,双方人员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陈副排长,现在咱们得赶紧去弄条船来,马上把这些火药装上船。”等双方交接完这50坛火药后,沈开云提出,得有条大船才能装得下这3000斤火药。说完,他看了看站在身边的王松岳。

王松岳是沈开云班里的一名小战士。虽说他只有17岁,还是个新兵,但已经参加过10多场战斗。由于在战场上表现好,得到过领导的多次表扬呢!

机灵的小王已经从沈开云的眼神中察觉到,副班长这是想再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

“陈副排长,借船这事就交给我来办吧。”得到陈德夫的同意后,王松岳撒开腿就朝江边跑去。

过了一会儿,小王兴冲冲地回到接头地,用手指着远处,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我沿着河塘找啊找,终于在那边找到了一只大木船。现在请大家一起过去把它给弄过来吧。

”把船弄来之后,几个人一起努力,终于把火药全部转移到了大船上。50坛火药把船塞得满满当当,船身明显有些下沉。

此时,偌大的江面上没有一点儿动静。木船顶着意刚的西北风,向姚江上游的四明山方向逆流而上。

由于水流湍急,再加上江面上结起了薄薄的一层冰,木船向前移动的速度很慢。

“真急人!照这样下去,万一在天亮之前到不了目的地,麻烦可就大了。”陈德夫和战土们都心急如焚。

“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副排长陈德夫望了望江面上的薄冰,略微思索了一-下,随即命令道,“大家跟我下水推船! ”战士们二话不说,脱下外面穿着的棉裤,跟着副排长一起跳人水中。

陈德夫、沈开云、洪长江和王松岳四人紧靠岸边,齐心协力,冒着严寒,顶着风浪,在刺骨的冰水中奋力推船前进!

船一下子加快了行驶的速度。

一阵西北风吹来,王松岳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见此情景,陈副排长关心地询问两名小战士:“小王、 小洪,你们俩冷不冷?在水中还能坚持下去吗?”

“副排长,说不冷是假的。但是革命战士连流血牺牲都不怕,难道我们还会怕冷吗? !”两名小战士响亮地回答道。

陈德夫他们四人继续在刺骨的冰水中推着满载火药的大船奋勇前进。

推啊推,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天边露出了一丝鱼肚白。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在那个地方,兵工厂的战士们会前来接应。

突然,透过坛子之间的空隙,细心的洪长江发现,船底正闪耀着点点亮光。他说:“不好, 船底进水了!”陈德夫他们都知道,这些随着船身晃动一闪一闪的亮光,正是漏进船里的水的反光。

“快,你们俩马上爬上船,尽快找到漏水的地方,用这个把漏洞堵上。

”陈德夫迅速脱下身上的棉袄,塞给洪长江。与此同时,副班长沈开云也把自己的棉袄交到了王松岳的手中。

“一定要把火药毫发无损地交到兵工厂同志们的手里!”两个小伙子怀着这个坚定的信念,时而爬进船舱,拼命把积水往外舀;时而跳人江中,和陈副排长他们俩奋力推船。

尽管这样,船舱里的积水还是越来越多。不过,幸运的是,船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前来接应的四明山兵工厂的指导员和战士们,还有当地的民工看到眼前的这一幕,都感动不已。他们抢着脱下身上的棉袄,塞到四名战友的手中。

“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指导员一边说,一边脱下身上的棉袄,给副排长陈德夫披上,“快擦干身子,把棉裤也穿上,千万别着凉!

正当众人忙着把船上的火药一坛坛往岸上搬的时候,船舱底部突然传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船身从中间开始,一点一点慢慢向两侧裂开。

“扑通!”一瞬间,陈副排长领着他的三名战友又跳人江中。他们用尽全力扛住大船,不让它下沉。

“坚持到底,绝对不让一坛火药落人江中!”陈德夫他们四人站在冰冷刺骨的江水中,相互鼓励着,直到战友们把船上最后一坛火药搬上了岸。

正当他们准备上岸的一刹那,只听到“哗啦”一声巨响,木船断裂成了两半。

大木船下沉时激起了巨大的水浪,陈德夫、沈开云、洪长江顿时被冲入了涛涛江水之中,尽管小战士王月松已经冻的脸色发青,浑身僵硬,但但他被兵工厂指导员组织的战士们和民工救上岸之后,仍然大声的呼喊着,“不要管我,快去救副排长他们。”青山垂手,江水无言,大家伙儿跳入江中,使出浑身解数,但是在也没有找到那些熟悉的身影,陈德夫、沈开云、洪长江这三位英雄为了中国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人民将永远的怀念他们。







黄冈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教之以爱 育之惟善
 最新文章